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渭河峡谷史家窝、北峪嘴古栈道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渭河峡谷陕甘两省交界处,隔河相望的史家窝和北峪嘴有古栈道遗迹。史家窝栈道历时久远,在自然力量和人为破坏之下已非昔日面貌,是目前渭河南岸发现的唯一一处栈道遗迹。北峪嘴栈道是渭河峡谷保存最完好至今仍然使用的栈道遗迹。两处栈道所处地形南北相对极其险要,是研究古代中原与西北地区交通、文化的重要物证。以渭河峡谷丰富的古文化内涵推断此段古栈道最早开凿应该不晚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文公东猎时开凿最有可能也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抗战前夕,川陕交通处在由古代驿站交通向现代公路交通的过渡阶段。秦岭南北的川陕地区是中国西部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特别是1932年,国民政府作出了以西安为西京、以重庆为陪都的决议后,川陕交通举国关注。在此背景下,何庆云、李文一、吉尔门、林散之四位风华正茂的中外学人,从1932年至1935年,通过秦蜀古道畅游川陕,记录了古蜀道最后的辉煌,全方位展示了古代栈道向现代公路过渡时期的川陕交通面貌。何庆云在1932年9月12日到9月20日,从汉中到宝鸡,用八天时间。此时川陕公路还未动工。李文一的汉中至宝鸡之旅,从1935年的6月8日至6月15日,前后用了8天时间。美国记者吉尔门由成都到汉中大约用了九天时间,由汉中到凤翔大约用了六天左右的时间。书画家林散之自汉中至成都,一千四百余里,用了十九天。李文一与林散之都看到正在建设的川陕公路,但他们经行的仍然是“连云栈道”。连云栈道仍然是川陕交通的官驿大道,在1937年之后川陕公路完全取代了沿续千年的古栈道。  相似文献   

3.
宁武县部分离休老干部闲聊时,扯到了老年人最企盼什么的话题。 张初元说:“我们这些老年人,不知怎么搞的,经常像小孩子似的,总盼着过年过节。所不同的是孩子盼过节,是想穿新衣、吃好东西;我们却是盼望每到节日,分散在四处的儿孙们就会回来,团聚在我们的身边,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4.
陆游在川陕八年,多次行走在险峻壮美的栈道之上,尤其是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二月至十二月,在汉中的八个月,经行了嘉陵栈道、骆谷栈道、金牛栈道等,体验到了栈道的连云之美、险峻之美、色彩之美、汉风之美、民俗之美。文章认为陆游以吴越文化之子的身份,走进汉唐文化核心区的栈道沿线,发现了这里的壮美与优美,不仅改变了他人生的思想文化轨迹与文学创作风格,而且在中国文化与文学史上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历史遗产,在蜀道文学史上也矗立起了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5.
陆俨少《嘉陵江古栈道》图轴,于1984年10月创作,现存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此画是陆氏中期山水画的经典之作,全画无一处不体现出其浑厚苍润、犷放简约的风格.其表现技法已有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6.
何礼仁 《社区》2014,(20):64-64
前不久,我游览了贯通秦岭的古栈道,其中有一条栈道就叫做荔枝道,这个名字听起来很有意思。导游告诉说,荔枝道其实与杨玉环有关,诗人杜牧在《过华清官》中写道:“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玉环嗜食荔枝,朝廷遂在四川涪陵建荔枝园,并修整四川涪陵至长安的道路——取道达州,从陕西西乡快马入子午谷,至长安不过三日,进呈贵妃的荔枝犹新鲜如初。杨贵妃在宫楼上看到专程送荔枝的人来了,于是嫣然一笑,后来“妃子笑”还成了一种荔枝的品名。  相似文献   

7.
赤壁栈道     
一处完整地保留了山石原始形态的山谷,这便是三国时周瑜在长江上火烧曹军之处的赤壁栈道。四周的每一道青峰与深谷,都颇似造物主修长的手指和莫测的指缝,座座都那么秀美,条条都那么诱人,赤壁便是其中一条山谷。谷中之路是一条栈道。道路的设计与建造者用角钢搭成骨架,在骨架上铺上木板,修成了一  相似文献   

8.
栈道,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交通道路设施,在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长河中,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结晶之一,曾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在产生二千多年后,多已荡然无存,而我们对它的研究还仅局限于几条古道上栈道的调查简报,故有必要对中国古代栈道产生与衰亡、分类与形式及分布范围等问题作一系统研究.一、栈道解释与产生栈、按《说文解字》释之为竹木之车,又按《玉篇》、《集韵》、《韵会》、《一切经音义》等释为栅、阁板、小桥、阁版板、再引申作动词便指用竹木设造,即有称编木曰栈.  相似文献   

9.
穿越秦岭的一条山谷,南口曰褒,在原褒城县北十里、今汉中市北五十里;北口曰斜,在眉县西南三十里,凡长四百七十里,总称“褒斜谷”。自战国起,就有人在谷中凿石架木,修建栈道,名曰“褒斜栈道”。 两千多年来,褒斜栈道上,行人往来,络绎不绝,对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巨大的作用。但因战争频冗,致使栈道通塞无恒,修、毁相仍,苍桑变更,实难记忆。所幸道中有些地名,曾经历史名人在彼活动,给后人留下探寻线索,诚所谓地因人显。现将道中因人而显的几处地名,作以考订,供研究褒斜栈道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里的野生动物有它们的生活习性,面对长期的噪音污染,它们用无言和离去表达了抗议。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长白山的马鹿还有500多头。后来被旅游景点命名为“地下森林”的森林里修了栈道,马鹿在林中迁徙的路线被阻隔。到2005年再做统计时,长白山森林里马鹿的数量已不到50头。  相似文献   

11.
初识余秋里     
1938年10月,日军第三次侵占宁武后,对宁武至静乐沿汾河一线的大路实行了严密的封锁,建据点,驻扎守军,各村都设置了村公所、维持会,设置谍报员。当时,我任抗日政权领导的大辉窑沟村村长,工作极其难开展。1941年夏,贺龙领导的一二。师所属的三五八旅八团,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驻扎进宁武境内,团部就设在离大辉窑沟10里地的后吴家沟村。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范爱农》,记述作者和范爱农的交往云:“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句中的“愚不可及”,课本无注。有些练习设计的书,也只涉及“及”(“及”,比得上,赶得上)。“愚不可及”语出《论语·公冶长》: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宁武子,姓宁,名俞,春秋时候卫国的大夫。“武”,是他死后的谥号(“刚强直理曰武”)。据《左传·文公四年》载:“卫宁武子来聘,公与之宴,为赋《湛露》及《彤弓》。不辞,又不答赋。使行人私焉。  相似文献   

13.
晋太康修栈道石刻镌于今陕西省留坝县江口镇以北红崖河西侧古褒斜栈道近旁的崖壁间,原刻已毁,仅有的一张拓片据云是1932年陕西省城固张叔亮先生的学生所拓,后为张叔亮先生所收藏,建国后转交城固县政协。60年代初,陕西省文管会和陕西省博物馆组成的陕南工作组调查褒斜道南段栈道遗迹时,曾于城固县政协得此拓片。刊于《文物》1964年11期的《褒斜道连云栈南段调查简报》(以下简称《简报》)一文中,附有此拓片的录文和照片,可惜未将拓片的尺寸及字径署明,迄今已无从可考了,诚为憾事。好在总算留下了照片的影印版,在原物无存的情况下,也是弥足珍贵的(原刻照片附后)。  相似文献   

14.
1947年刚过清明节,晋绥六分区接到通知,说中央首长要在近日路过宁武。于是,我陪同六分区书记梁仁芥专程来到石家庄村作准备。出于对中央领导的热爱,我们买了一些白面、  相似文献   

15.
我出生于芦芽山麓一个普通的农家。宁武是革命老区,我从小在家里放牛,后来有幸上了根据地的小学校。1948年,我在宁武东寨参加革命工作,我当时只有15岁。1951年,我考取了山西工农速成中学,1954年秋,又考上了山西师范学院化学系(后合并为山西大学)。上学期间我就加入了党组织,195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三届美国政府对古政策的变化,美古两国关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奥巴马时期为实现关系正常化所做的破冰、合作到特朗普时期的停滞甚至对峙,再到当下拜登政府对两国问题的回避,均可看到美国政府对古政策的摇摆不定、缺乏统一性和延续性。分析三届美国政府对古政策的走向以及古巴当局的对策和反应,有助于在当今非对称性对抗的国际环境中更准确预测美古关系动态,在新时代更准确地为美古关系的当前困境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前几年就听说晋西北的宁武发现了一个万年冰洞,当地人叫它“万年冰窖”。不管洞外气温如何,洞内一年四季都被皑皑白冰覆盖着,实乃世界奇观。夏季一个赤日炎炎的日子,我和妻子受宁武友人之邀来到这里。一下车,顾不上欣赏洞外碧草如茵、鲜花盛开的景色,便按捺不住激动,兴冲冲地来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盂县中医院选派我们一行五人赴盂县偏远贫困的榆林坪乡重点为老年人进行巡回医疗,把党的关怀和温暖带给贫困的山区百姓。医疗队先后来到下石塘、熊坪、古石铺、华嘴等十个村进行巡回义诊。每到一处,面对当地群众无比的热情和感激之情,我们不顾乘车劳累,认真细致地为每一位患者检查和治疗。每天从早8时到晚7时,患者接踵而至,义诊  相似文献   

19.
故事精讲秦朝灭亡,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刘邦被封到偏远的蜀地做汉王。刘邦进汉中后,将进入汉中的唯一通道上的几百里栈道烧掉,使项羽放松警惕。其实,刘邦一边任用韩信加强练兵,作好打回关中的准备,一边又用韩信的计谋,派几百人去修栈道,做出要出兵杀回关中的样子。驻守关中的是雍王章邯,他知道修复栈道,需要在悬崖峭壁上搭架木板,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需要费时好多年,所以丝毫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而在修栈道的同时,韩信已率领大军绕道进发,到达了陈仓。章邯急忙率兵去救陈仓,双方交战,韩信大获全胜,章邯败回废邱。有了这一仗奠定基础,刘邦最终…  相似文献   

20.
汉代是艺术勃起而兴盛的时代,也是现实主义巩固和发展的阶段。汉砖是汉代极为发达的、有高度文化价值的艺术品,它继承了战国时代的现实主义传统,反映了封建专制主义的强盛,也反映了强大的政治力量和经济实力所形成的大一统局面和社会的繁华。 四川的昭化是汉砖艺术的宝库。昭化古地,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代,其声望在四川地区就仅次于巴和蜀,且地处要冲,是秦入蜀的古栈道核心地带,又有水陆通行之便。因此,昭化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四川地城内接受中原文化的要衢。秦汉时期,随着国家统一,政局稳定,昭化成了较繁荣的手工业商业城市。当时的贵族、商人,推崇死后厚葬,因此,昭化地区便出现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和汉砖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