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乐府古辞《雁门太守行》,首载于沈约《宋书·乐志》。其中有句云:“少行宦学通五经论。”目前几个通行的标点本标成“少行宦,学通五经论。”释词是:“行宦,犹游宦。”这样的标点和注释是错误的。“宦学”是一个词,不可分割。《礼记·曲礼上》:“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史游《急就篇》:“宦学讽诗孝经论,春秋尚书律令文。”班固《汉书·游侠传》:“楼护字君卿,齐人。父世医也,护少随父为医长安,出入贵戚家。护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长者咸爱重  相似文献   

2.
尊师史话     
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华民族,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古代人们把教师与天、地、君、亲并列敬仰.“天子、元帅、将军必有师,古之学者必有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训诫代代相传.尊师重教最早见于《礼记·学记》,其中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严师难后道尊,道尊  相似文献   

3.
一、生平、思想及著述 孔平仲,字义父,江西临江新喻人。《宋史·孔平仲传》“义父”作“义甫”。《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序》作“义父”,但是,同一序中“义”亦写作“毅”,《容斋随笔》作“毅甫”,《全宋词》作“毅父”,均指的是孔平仲。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有爱老敬贤、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很早就将“君”和“师”并提,《尚书·泰誓》说:“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礼记·学记》说:“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把君和师放在同等神圣的地位。甚至“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学记》)  相似文献   

5.
“趋”字的本义是“疾走,跑。”汉·刘熙《释名·释姿容》:“趋,疾行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二上·走部》:“趋,走也。从走,刍声。”《公羊传·桓公二年》:“殇公知孔父死,已必死,趋而救之,皆死焉。”注:“趋,走也。”“走”即今语之“跑”。《诗经·小雅·绵蛮》:“岂敢惮行,畏不能趋。”郑玄笺:“岂敢难徒行乎?畏不能及时疾至也。未熹注:“趋,疾行也。”由此可知,“趋”的本义只在描写人的步态及步履速度,并且没有褒贬色彩,中性。可是,“趋”还有  相似文献   

6.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这是孔子说的一句话。对于这句话的翻译,不少人把“为师”译为“做老师”或者“当老师”。如:“复习了旧知识,又领悟了新知识,凭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初中语文教学参考书》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88年6月第3版)。又如:“温习过去的知识,就可以知道新的道理,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初中文言文学习旨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88年12月)。再如:“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知道新的道理,这种人可以让他做老师了”(《中学古诗文对照注释》上册,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1987年12月第2版)。上述译法,均把“为师”译作“做老师”或者“当老师”,都是不够准确的。  相似文献   

7.
《易·蒙》是专讲教育之卦,其中蕴含有丰富的教育思想,与传统师道有着紧密的联系。《蒙》卦不但强调了教育、教化的重要性,指出无师之“困”与“吝”,更是突出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强调尊师以诚、事师如父,同时《蒙》卦也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即有德有才者方可为师。  相似文献   

8.
文言虚词“之”的用法,所论甚多,然而,尚有一种用法还未能充分讨论。象下面的句子:(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列子·汤问》)(2)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例(1)中的“魁父之丘”,“之”用于“魁父”与“丘”之间,例(2)中的“心之官”,“之”用于“心”与“官”之间。“之”的前项是事物之名,后项是该事物所属的一  相似文献   

9.
一、“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这是秦穆公因蹇叔哭师,出语不祥而诅咒他的话.“中寿”是古籍中常见的划分老人年寿等级的习惯用语.如《庄子·盗跖》、《淮南子·原道》、《吕氏春秋·安死》、《抱朴子·至理》等都有“中寿”的说法.“中寿”具体所指,说法不一,姑不论.至于“拱”字,几乎所有的本子(包括中学语文课本)都注为“合抱”,有的更注为“两臂合抱”.这些注,其实都不准确.古代比拟树木的粗细往往用“拱把”.“把”是只手一匝,也就是一手合围,“把”与“握”义同.“拱”是两手合围.如《后汉书·崔骃传》:“伐寻抱不为之稀,艺拱把不为之数.”《聊斋志异·聂小倩》:“又顾殿东隅,修  相似文献   

10.
在先秦,“儒”有教官、教师之义,但此义为《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辞书所失收,故今为之补。先秦时期,在诸侯国中传授专业知识、专门技艺的人被称为“儒”。《周礼·天官·太宰》:“以九两系邦国之民,……三曰师,以贤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郑玄注:“师,诸侯师氏有德行以教民者;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德行”,指《周礼》中的“三德三行”(详后),属于道德行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专业知识与专门技艺。可见,师与儒都是教师,所不同的是,“师”是负责道德品行教育…  相似文献   

11.
“和合”一词最早见之于先秦典籍,如《国语·郑语》曰:“商契能和合五教,以合于百姓者也。”(注:五教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管子》中曰:“蓄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习故能偕,偕习以悉,莫之能伤。”《墨子》中曰:“内者父...  相似文献   

12.
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化及其对当代监察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古代官吏监察制度的演化(一)监察制度的起源监察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并非是在国家产生的同时出现的,而是国家产生后,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而产生的。“监察”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诗·大雅》中有“监视四方,求民之莫”。汉代郑玄对《国礼·地官·乡师》的“遂治之”批注曰:“治,谓监督其事。  相似文献   

13.
《诗经》中,“于归”和“有行”的意思都是“女子出嫁”。但是二者的使用对象和时间却截然不同,决不混用。“于归”一词见于《诗经》的《周南·桃夭》,《周南·汉广》、“召南·鹊巢》、《邶风·燕燕》、《豳风·东山》五首。《桃夭》篇中凡三用:  相似文献   

14.
骆宾王简谱     
骆宾王,字观光,婺州义乌人。骆宾王的字、号,新旧《唐书》本传均无明载。《义乌县志》卷十四《志节》条称:“骆宾王,字观光。”《骆氏宗谱》也一再说“骆宾王,字观光”。按《周易·观·六四》有“观国之光,以利宾于王”,骆家世代书香,其父、祖为其命名时,取义于《周易》,完全可能,谨录此。婺州,秦汉时属会稽郡,隋平陈,置婺州,现为浙江省金华地区。义乌,秦时称乌伤县,唐武德七年(624),更名义乌,一直沿称至今。父名履元,官青州博昌今。骆宾王的父名,史籍及骆宾王自己的诗文中均无记载。《义  相似文献   

15.
后让冀州牧于袁绍 ,被袁绍迫害自杀 ,子孙遂居冀州 (见《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及裴松之注引《英雄记》) 。是冀州灌津韩氏由东汉末颍川韩氏避乱往依冀州牧韩馥及韩馥子孙而来。《周书·韩褒传》载韩褒卒 ,“子继伯嗣” ;《北史·韩褒传》载“子继伯嗣 ,仕隋位终卫尉少卿” 。《金石萃编》卷五十载唐于志宁《韩仲良碑》石本 :“曾祖口 (演 ) ,魏征虏将军、恒州刺史……祖褒 ,魏侍中 ,周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 ,原、凉二州总管 ,口口少保 ,口口 (三水 )贞公……父绍 ,周昌乐郡守 ,隋仪同三司、骠骑将军、卫尉少卿、金崖县开国公。” …  相似文献   

16.
辨析古文词义,除了具备一般的词汇学知识和掌握古今词义演变规律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词的时代特征 词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虽然多数从古代沿用下来,但词义现象却相当复杂。有些词古今“形神相即”,有的略有变化,还有一部分则是“貌合神离”的。《国语·勾践栖会稽》里有句话: ①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一个国家平时在四周虽然没有什么外患,但是对出谋划策的臣子和英勇善战的将士,不能不经常培育和挑选啊。 这里的“爪牙之士”,并非“坏人党羽”的意思,而是指“武士”。此语出自《诗经·小雅·祈父》“祈父予王之爪牙,……予王之爪士”。  相似文献   

17.
《左传·桓公五年》(前707年),陈桓公鲍卒,陈内乱,文公子、桓公弟佗(一作“他”)杀太子免而代之,是为厉公,杜预注以为佗亦名五父。《史记·陈杞世家》云:“厉公二年(前705年),生子敬仲完”。敬曰谥,仲曰字,完曰名。《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前672年)云:“陈人杀其(宣公)太子御寇,陈公子完与颛孙奔齐”。《陈杞世家》言之较详,云:“二十一年,宣公后有嬖姬生子款,欲立之,乃杀其太子御寇。御寇素爱厉  相似文献   

18.
一但丁·阿里盖利(1265—1321年)是十四世纪意大利大诗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伟大的先驱者。关于他的传记资料现存不多,他的后辈卜伽丘曾为他写过传记,但据说可信的材料不多;倒是他自己在名著《神曲》里点点滴滴地提供了一些资料,使我们粗略地知道了他的家世。他的高祖叫卡却基达,是个骑士,参加过十字军远征,娶妻阿里盖利氏。以后但丁的家族就以阿里盖利为姓氏。但丁的老师名叫柏吕奈多·拉丁尼,他曾向这位老师学过拉丁文,并且感谢这位老师的教导。在《神曲·地狱篇》第十五章里,但丁神游时曾见过这位老师,并诚恳地对老师说:“你决不会给人类所遗弃的:因为在我的脑海之中,刻划着你亲爱的、和善的、父母一般的面貌”,“你在世的时候,屡次训导我怎样做一个不朽的人物,因此我很感谢你。我活着的时候,应当宣扬你的功德。”从这些话里,我们可以看到但丁是非常崇拜柏吕奈多·拉丁尼的。除了柏吕奈多·拉丁尼以外,但丁还有一位精神上的导,师这就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他称维吉尔为“众诗人的火把”,并说自己“已经长久  相似文献   

19.
不少文学史家和《诗经》注疏家,在分析研究《诗经·大雅·生民》一诗时,认为诗中主人公——周人始祖后稷是原始母系氏族群婚制社会的产儿,把姜嫄“履帝武敏”孕而生子视为“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原始母系氏族群婚社会的反映。笔者结合史料与传说反复思考,觉得上述见解尚可商榷,不贤识小,故将疑义简述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文字记载蜀与中原发生关系最早当在殷末。如殷墟卜辞有“至蜀”“蜀射三百”周原甲骨有“伐蜀”的记录。《华阳国志·巴志》云:“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于《尚书》”,而《尚书·牧誓》确有此记。但古史有关巴蜀事端零若散珠,又多讹误,故不能详其考。因此,运用考古材料来研究古蜀历史文化,则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