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是辛弃疾《菩萨蛮》中的两句话。多年来国内注本对此仅作了字面上的翻译工作。如一九七九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的《辛弃疾词选》第三十一页注⑤:“青山遮不住东流的江水,它毕竟会冲破重重山峰的阻碍,奔腾向前。”又,一九六二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的胡云翼选注的《宋词选》第二百六个三页注[四]:“青山遮不住两句——是说青山虽然能遮断人们瞻望长安的视线,却遮不住赣江  相似文献   

2.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这是晚唐诗人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中的开头两句。但一本作“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两种不同版本共同流传。千百年来学者莫衷一是。然度之常理,当以一本为是。另本恐后人传抄之误。因杜牧决不会在同一首诗中,既写成“草木凋”,又写成“草未凋”。今人尽管拿不出什么根据来证何者为是,但综观全文,我以为还是“秋尽江南草未凋”为是。拙见如下:  相似文献   

3.
《夜读偶记》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研究古今中外的文学现象,扬弃了古典主义至现代主义的一切反现实主义文艺,肯定和展示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强大艺术生命力和灿烂的发展前景。对于掌握社会主义文艺的共同特性,研究社会主义文艺的特殊规律,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无疑是颇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现代派”知识及其相关话语是对1980年代影响深远的思想和美学资源.学术界和批评界相关著述多以“西方/中国”为框架,使用比较研究或影响研究的方式进行分析.文章借助茅盾的《夜读偶记》,从整个当代史的角度对“现代派”话语的本质化过程进行想象性重构,提出1950-1970年代构造“现代派”的历史分期、审美范畴和知识形态是当代文学“现代派”话语的重要来路之一.  相似文献   

5.
学诗偶记     
西湖竹枝词,我非常喜欢下面一首: 莫把杭州曲子讴,十里荷花桂三秋; 谁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诗的第二句既是对上句的点缀,又是对上句的说明,说明讴的是什么曲子。什么曲子?  相似文献   

6.
回乡偶记     
  相似文献   

7.
读诗偶记     
一王荆公诗:“黄昏风雨暝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欧阳永叔戏之曰:“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看。”荆公作色曰:“宁不闻楚辞‘夕餐秋菊之落英’耶?”菊之为物,枯而不凋,故前人咏菊有“宁可枝头抱香死”之句也。然则楚辞“夕餐秋菊之落英”为妄乎?曰,否!落英一般作落花解,在此则异,盖谓花之始放也。落训始,早见《尔雅·释诂》。菊之嫩者可佐餐,老而萎者只宜作药用耳。清人龚景瀚《离骚笺》引吴斗南曰:“落英者,谓始华之时。”义益明确。故荊公终不当援此自解。二往读荆公诗,“丈夫出处非无意,猿鹤从来不自知。”其上更有“野人休诵北山移”之句,窃疑荆公出山,有人横加嘲讽,  相似文献   

8.
读书偶记     
中华本《隋书》标点疑误例中华书局标点本《隋书·王劭传》劭上表言符命两引《易坤灵图》,前引曰:“圣人受命,瑞先见于河。河者最浊,未能清也。”后引曰:“‘圣人杀龙’。龙不可得而杀,皆盛气也。又曰:‘泰姓商名宫,黄色,长八尺,六十世,河龙以正月辰见,白龙与五黑龙斗,白龙陵,故泰人有命。’”雪案:两引《坤灵图》文,引号疑皆有误。《太平御览》八七三引《易乾凿度》曰:“圣人受命,瑞应先见于河,河水清。”又  相似文献   

9.
古庙夜读     
郑板桥是我国清代著名的诗人、书画家。郑板桥小时候家里很穷,连晚上点灯的油都买不起。没有灯,无法读书,小板桥急坏了。有一天,他无意中发现村里古庙的佛灯是彻夜不灭的。晚上到庙里去读书,这办法不是很好吗?他高兴地想。从此,郑板桥天天晚上拿着书去古庙。庙里的佛灯也是用油点的,为了看得清楚些,小郑板桥干脆坐到佛像的腿上,把书凑近佛灯来读。  相似文献   

10.
夜读记     
晚上8:30,我洗漱完毕,走出卫生间,朝四下一看,太好啦!爸妈都不在!我立马跑到书柜前,目光急切搜寻昨晚的《封神演义》,接着就把书包在睡衣里,打算上楼,然后开始了我的“夜读”之旅。  相似文献   

11.
四季夜读     
彭云 《今日南国》2013,(2):38-38
读书影响人生.读书决定人生,所以读书乃人生重要之事。读书无需论地论时,读书大可随时随地,你可在晨霭中卷不离手,亦可于午后暖阳下书香浸淫;你可在碧空如洗的蓝天上对字迷醉,亦可于草长莺飞的绿地里轻吟平仄。然而,对于读书人而言,最好的读书时光莫过于夜读。夜读是一种境界。夜读是一种氛围、一种情调。  相似文献   

12.
夜读岳飞     
窗外,江南的春雨潇潇。远处高楼上五彩霓虹灯明灭不定,近处有流行音乐在卡拉OK泛滥新潮。我独坐书房,像独守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孤岛,挑灯夜读八百年前的岳飞。我读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丞相祠堂何处寻?”多年前有缘去四川成都,刚刚从杜甫《蜀相》诗中走进去,便在武侯祠的回廊上被镇住了。回廊壁上嵌着两块硕大的青色石碑,镌刻的正是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我平日也读过不少碑帖,最令我五内如沸的莫过于这一方了。那遒劲奔放的行草,喷自一管“八千里路云和月”中的凌云健笔,涌自一位英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激烈壮怀。巴…  相似文献   

13.
夜读随笔     
我多年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夜里睡觉前,都读几页书。没有计划,也不深钻,正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因深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凡有所得,便做“札记”,这就是此篇短文的由来。  相似文献   

14.
15.
雪夜读雪     
赵宽宏 《社区》2013,(35):12-13
寒夜,坐在书房,看着窗外飘飘扬扬的雪花,心中竞生出温暖的感觉,也许是久违了的缘故吧。目光扫视着书柜里一排排整齐的书籍,最后停留在《鲁迅文集》上,因为以前曾隐约记得先生写过一篇关于雪的文字。翻开书页,查询目录,《雪》便适时地飘人我的眼帘。  相似文献   

16.
<正>以前读书好奇心重,什么事越看不懂就越想看,为了看书我写了一个小册子,专门教人家读文言文。当时《诸葛亮集》、《三国志》对我影响很大。现在看书,跟以前看书很不一样,现在看一本好书,就像在夜总会里看经典,你能看进去吗?看不进去,一会上啤酒,一会音乐来了,你看什么经典都看不进去。小时候那会儿没什么干扰,什么都没有,灯光也没那么亮,拿一本老书,什么时候也不困。你困了它还醒着。那时候的环境对我读书挺有帮助,相当于在山洞里读经典,多安静!那时候经常有年轻人往山洞里跑,彻夜读书。  相似文献   

17.
卅一惠洪《冷斋夜话》谓东坡渡海,惟朝云王氏随行,日诵“枝上柳绵”二句,为之流泪。愚案朝云没于惠州,东坡谪海南,事在贬惠以后,朝云乌能随行。东坡在惠作《纵笔》诗,有“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之句,时宰闻之,复有儋耳之命(见宋曾季狸《艇斋诗话》)。至朝云歌“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泣不成声,《林下词谈》备载此事。二句原意,在东坡本为旷达之言;而朝云歌之,则顿生秋扇弃捐之虑。但此为惠州事,非在海南也。  相似文献   

18.
读《论语》偶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论语》所言之部分章节,或考据其字句,或阐释其义理,既求之于古,亦通之于今;既求之于大义,亦协之于常情,提出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9.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江上吟》屈原(公元前343年——前278年),是我国古代伟大诗人之一。由于他在创作上的成就和影响,开创了我国文坛上一个叫“楚辞”或“骚”体诗的重要流派。据《汉书·艺文志》载,从战国到西汉末作辞赋的共66家,作品达710篇之多。对于这样一个伟大作家,古今中外研究他的人是很多的,我们再来谈屈原,似有续貂之嫌。然而,事实也不尽然。虽然,从汉以来研究专著甚多,但并不是说关于屈原的问题就  相似文献   

20.
姜刑敏 《社区》2008,(5):14-14
放假了,有朋友问我,节日做什么,我说读书,真的。 秋风紧了,门户日益关得严,像我这般没什么特殊交际之人,每日晚饭罢,看一会儿电视。打几个哈欠,身上冷丝丝地便有点百无聊赖的感觉,便想早早钻进被窝,做那件习以为常却又是此时此节最乐于做的事——读书。或者竞不妨说是过过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