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010年5月上旬,一封邀请函让“武当妹妹”心潮起伏,信中恳请她前住湖南卫视做节目,收到信后,“武当妹妹”很快给予了答复本人正在长春观练武,做节目之事以后再说…  相似文献   

2.
潮哥     
潮哥姓张名潮,是我的一个球友。之所以叫他潮哥而不是张哥,是因为这位老兄实在是潮流之外的真潮人,不随波逐流,不盲目追捧,潮得个性而奇巧、创新而内敛,潮得你经常哑口无言痛不欲生无可奈何敬佩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  相似文献   

3.
陈鲁民 《中华魂》2013,(11):27-27
近日,央视新闻节目连续报道了三个“哥”的事迹,很让人感动,也催人思考,劝人向善,激人上进。  相似文献   

4.
“X哥”背后的语言、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犀利哥"蹿红网络之后,"X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特别是在网络媒体、报刊杂志,诸如"雪碧哥""钢盔哥""力量哥""灯笼哥""烧饼哥""妖娆哥""面包哥""高数哥""励志哥""一分哥""苍天哥""真情哥""格子哥""深邃哥""双刀哥""工地哥""热心哥""沧桑哥""丝袜哥""三轮哥""火车哥""奔跑哥""曾哥""春哥"……层出不穷,这些强大的语言现象的冲击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哥文化背后隐藏的究竟是怎样的语言、文化力量和大众心理。  相似文献   

5.
"袁家三妹"袁棠、袁杼、袁机是袁氏家族女性诗人的代表人物,亦是性灵派中女性待人的佼佼者。"袁家三妹"的诗作皆抒写真情实感,但又独具艺术个性。"袁家三妹"以性灵诗的清新诗风,冲击了诗坛格调传的拟古形式主义以及肌理诗的以学问考据为诗的习气,为使诗歌回归抒写真性情之正途作出贡献,在性灵派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
大量事实证明现在国内所流行的《五哥放羊》是陕北民歌,说是山西民歌或内蒙民歌缺乏依据。从原民歌《五哥放羊》到"打坐腔"《五哥放羊》再到"二人台"《五哥放羊》,让我们看到了《五哥放羊》的发展衍变过程。重新聆听民间"打坐腔"艺术家丁喜才五十年代演唱的《五哥放羊》,让人们想起了中国民歌传统唱法的那段黄金时代,现在该是"实现传统唱法的复兴"的时候了;让民歌在不断变革中保种。  相似文献   

7.
这是温州春节中的一个特别群体——外地来温务工的“留守妹”。她们是21世纪的新温州人,但她们比温州人还温州人,为了让温州市民能过上一个愉快欢乐的新年,毅然放弃了回老家与亲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岗位,坚守在温州,给温州市民们,送来温暖,送来微笑。2005年1月28日,鸡年最后一天下午,当人们都急匆匆地回家过除夕时,在温州的大街小巷,仍有一群“留守妹”在坚守着岗位。  相似文献   

8.
“地哥”,乍听起来有些陌生,其实,这是对城市地铁司机的称呼。近几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地哥”一族正迅速进入人们的视野,不菲的收入,稳定的职业前景,使之很快成了职场新宠。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的“哥”指兄长,中古“哥”却兼有“父”、“兄”二义。两晋以降,随着汉民族与北方民族语言接触增多,本义为“歌唱”的“哥”被借用指称“兄”义。由于北方民俗生活的影响.“哥”同对兼有“父”义。后来,受社会制度和语言客观规律的双重制约,“哥”在后世主要作兄称。  相似文献   

10.
清初诗人、文学家袁枚的著名抒情散文《祭妹文》,在怀念称颂中表达悼伤之情,而祭奠的亲人三妹袁素文是受封建礼教束缚,遇人不淑,身世悲凉的妇女。因此本文在思想感情上的关键是一个“悲”字。这个“悲”字,贯串全文的始终,是全文的核心。那么这个“悲”字,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相似文献   

11.
侠客包子哥     
刘国庆 《可乐》2011,(5):39-39
包子哥平日里很熊包,站在那里像一团面,一拳头打过去,他能半天不吭声,最后讨好似的"嘿嘿"一笑。 他在小城里声名鹊起,却源于两次斗狠,为了同一个姑娘。  相似文献   

12.
时尚"哥"族新词的兴起使"哥"的语义呈泛化趋势,"哥"的亲属称谓本义演变成一种对职业群体男性成员的最强烈的情感表达符号,显现了对语言规范的超越、突破、变异的语义"偏离"。"哥"族新词衍生的主要机制源于模因理论。特殊语境和网民的心态是族词迅速风行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哥巴文字符与汉字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以现有的已经整理公布的哥巴文文献史料为研究资料,以文献产生时期当地通行的汉字字形作为汉字型哥巴文字符在字形方面的比较对象,以此探知哥巴文借入汉字和使用汉字型哥巴文的一些规律:不同东巴在使用汉字型哥巴文字符时共性与个性并存;汉字型哥巴文字符的使用在地域上的分布并不均衡,但在文献种类上不存在明显的使用差异;汉字型哥巴文字符体系的发生、发展和传承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同的汉字借入哥巴文的时间有先后之分;汉字在借入哥巴文系统后,在早期使用时,其字形、字义与源字基本相同,但随着使用频率的提高,假借现象逐渐孳乳;随着文字系统的发展,哥巴文所借汉字的字体形态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有篆体、繁体、俗体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蒋子龙 《社区》2013,(2):40-40
在越南人的称呼中没有第二人称:“你”。日常习惯的称呼是哥、弟、姐、妹。我们到越南后,很快就被越南作家排资论辈地呼哥唤弟了,我们团里那位唯一的女作家就成了许多越南人的“小妹”。  相似文献   

15.
"妹娃儿"是土家族和苗族人对女性的通称或昵称。身份仿拟对"妹娃儿"萌属性符号有以下三种符义表述方式:首先,"妹娃儿"萌属性语表分析,使妹娃儿萌属性限制在语音共时阈中,说明"妹娃儿"所仿拟的身份具有少女语音符号属性;其次,"妹娃儿"萌属性符义语里分析,表明其具有多种语义符号属性;最后,"妹娃儿"萌属性语用阐释其"时空性"、"可复制性"、"历史文化性"和模糊性符号象征。研究结果表明:符号学视域下的身份仿拟可以将"妹娃儿"真实身份还原即还原妹娃儿少女等多元女性身份。  相似文献   

16.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冰山理论"的完美典范。这部作品主要采用内心独白的叙述手法,表现主人公桑迪亚哥独特的思维风格。桑迪亚哥的渔夫身份和"硬汉"性格制约了他的内心独白在词汇、句法及修辞等语言层面上的选择。桑迪亚哥的内心独白经常使用动态动词、句法重复以及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这些语言层面上的特征体现了桑迪亚哥英勇无畏、百折不挠的思维风格,表达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哥"结构是汉语中新兴的语言构式,充斥于网络、报纸等媒体语言中。"……哥"结构衍生的内在理据性主要在于语言的非范畴化机制,使"哥"作为称谓名词的指称意义逐渐泛化,并在语法化的过程中蜕变成具有构词能力的类后缀,赋有一定的图示性和语义预设性。在认知语法的理论框架内,以自主-依存联结模型能更具体地理解和解释"……哥"结构内在的语义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那年的大年初三,我记得很清楚,在我三姐家聚会,二哥说,生,你知道吗?九,你九哥去白马寺出家当和尚了。  相似文献   

19.
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反映了人生的意义在于斗争的主题。基于Elena Semino的认知文体学理论,以认知隐喻理论为切入点,对作品的主人公桑迪亚哥富有特色、反复使用的隐喻表达方式进行认知文体分析,以揭示桑迪亚哥独特的思维风格,引导读者构建和解读桑迪亚哥的意识世界,从而更好地把握桑迪亚哥的性格特征及其对人生的感悟,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20.
"X哥"是一个词语模,其语义可概括为媒体上有一定影响事件中的人或动物。该词语模在语法上是一个偏正结构,模槽"X"以名词和动词为主;语义上"X哥"以褒义为主,也有一些贬义的情况;语音上该结构主要是三音节词语。"X哥"词语模形成的原因有社会文化因素、心理因素和语言自身内部因素和认知上的突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