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个春光明媚的周末,我在父亲的住处认识了张文会老先生。谦和质朴,两鬓染霜,年已76岁的张老,正与父亲热烈地谈论着关心下一代,扶贫助学的话题。我不忍心打断他们的话题,因为我知道父亲与张文会、成济武几个离退休老干部,肩负着泽州县关心下一代的光荣使命。这几个老人常常跋山涉水在乡间山村向贫困生倾注爱心,扶贫助学,只有付出,没有索取,他们似支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张文会老师,1945年参加工作,一生从事教育工作。1988年离休后,张老回到故乡晋庙镇。他没有离休的失落感,也没有丝毫黄昏残阳的伤感情绪。回村便乐呵呵告诉乡亲们“俺…  相似文献   

2.
张峰 《百姓生活》2010,(11):17-17
桑德罗,从3岁开始就表现出了对绘画的独特才华。他8岁时就在家乡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市办过画展,到了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经成了一位远近闻名的小画家。  相似文献   

3.
1997年,在外打工的孙红军回到河南省柘城县创业。面对家乡的黄土和清澈的惠济河,他决心用自己在外打工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在家乡闯出一条致富路,以报答父老乡亲。  相似文献   

4.
《源流》2015,(4):58
吴年乐先生是恩平市和江门市荣誉市民,是恩平市迄今捐资办学最多的人。上世纪90年代初,他从香港回到家乡恩平,斥资1000多万元,办了两所学校:岭南小学和年乐夫人学校。岭南小学(后命名年乐学校),选立新址占地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新的校楼、校舍建筑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年乐夫人学校占地面积达3.5万平方米,有24个教室的教学楼,是一所设有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实验  相似文献   

5.
千千结 《社区》2014,(35):14-14
他生于农家,父母靠种几亩薄地,艰难地养活他们兄妹七个人。他在家排行老五,四个姐姐初中没念完就无奈辍学了,贫穷成为他幼年的全部记忆。因为他从小成绩优异,靠着亲戚朋友和老师的帮助,高中毕业后,他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大学毕业后,他原本有机会留在城市,但一想到自己上中学时,有那么多老师照顾,有那么多乡亲们的帮助,于是,他毅然选择回到家乡中学当了一名教师,决心把学到的知识传递给家乡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6.
“年近八旬不服老,奋斗不止美名扬; ‘建议书记’李广义,发挥余热富家乡……” 这是在晋城市泽州县广为传唱的一首歌谣。李广义是泽州县一位离休干部,今年77岁,担任过泽州县纪检委副书记,10多年来,为了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他可提出了不少建议,所以被大家风趣地称为“建议书记”。 1996年5月,李广义在《山西日报》上看到一篇介绍养殖小尾寒羊的文章,文章中说:“小尾寒羊适应性强,饲养简单,生长快,繁殖率  相似文献   

7.
陈华宁是靠养鸡发家致富的。二十年前,十八岁的陈华宁高考落榜后同到家乡,他的家乡在浙中地区的大山里,山青水秀,但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山民们仍然过着仅靠田里微薄收入维持着生活。同到家乡后,陈华宁决心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改变家乡的面貌而努力。虽是山区,但由于大办钢铁时期毁  相似文献   

8.
千里奔涌的太行山南端有片陡然拱起的土地——古老而年青的泽州县。1995年,泽州县稳步跨入了小康县,1996年,又被评为晋城市综合实力第一名,跻身山西省十强县。 然而,令人瞩目的泽州人认为自己并没有多少超人之处,说如果一定要寻根问底的话,那就是它的决策者们喜欢在工作的实处和细处用功夫。  相似文献   

9.
张謇中状元后,毅然辞职还乡.原因在于更名之辱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仇恨下层贪官的种子;群臣雨中跪迎太后,使他对上层封建官僚集团大失所望;弹劾李鸿章未果,使他坚定了弃政从业的决心.经过三十年呕心沥血,惨淡经营,张謇办实业,除大生纱厂外,还有冶铁、机器、日用品、食品、运输、银行、码头等行业的34个大小企业及20个盐垦公司,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大生民族资本集团.张謇办教育,自通州师范学校始,共建小学370余所,中等学校6所,高等学校3所,特殊教育学校3所,职业学校4所.张謇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很多,但最令人称道的是他与众不同的人生观.学以致用,读书为做实事;勤俭一生,造福家乡百万人.  相似文献   

10.
从小读《三国演义》,一直以为张飞是个又急躁又鲁莽的战将。今年,我们去涿州张飞故里一游,听到了他家乡许多民间流传脍炙人口,从小小的景点看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城市!河北涿州位于冀中平原,与北京接壤,地处大北京经济圈,距北京天安门广场62公里,东距天津市150公里。是一座具有2300多  相似文献   

11.
正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过当科学家的愿望。50年前,在中大街小学,一个男孩子用稚嫩的笔郑重写下自己对未来的期待——做一名科学家。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小男孩发明出一种神奇的物质,在东南亚热带雨林地区的沼泽地上架起长久的道路虹桥,解决了几十年来困扰人们的在沼泽地区造路的技术难题。他就是新加坡凯科集团总裁,被称为"新泥土"博士的武冬青。初次见到武冬青博士时,那还是两年前的一个晚上,他刚从新加坡赶到南京受邀参加江苏发展大会。面对家乡媒体,他顾不上旅途劳顿,欣然接受采访。  相似文献   

12.
朋友阿伟曾向我讲过一件他的亲身经历。由于工作缘故,阿伟每天都要乘公交车往返于两座城市之间。等车、抢座,逐渐成为他每天的必修课,这让他越来越感到心烦。特别是当自己的西装被旁边妇女怀里的孩子踢出一个脚印,自己的裤子被邻座的大叔蹭上一层灰时,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从他心里泛出来。他无时不在思考,旁边的座位如何才能  相似文献   

13.
一个农家子弟,经过高考拼搏,好不容易圆了大学梦,当了国家干部,但他并不满足于此,决心在农村干番事业,发挥自我价值。他就是江西省南昌县小兰葡萄良种场主人、在江西享有相当名气的被当地农村称之为“葡萄大王”的邓定洪。邓定洪从小就跟父母在田里干活,对农业农村农民有深厚的感情,同时,也深感家乡的贫穷落后,为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和实现自己的田  相似文献   

14.
陈凯文说,以前,还真没觉得自己就是别人口中的文艺青年。直到5年前,从北京一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毕业的他,回到家乡——南方的一座三线城市,虽谋得一份安稳职业,却整日郁郁寡欢,为这座小城市没有地方看话剧,没有像样的艺术酒吧,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谈文学、聊电影而纠结,继而义无反顾地背起行囊重新回到北京的时候,他才确定,自己的内心深处,早已被贴上了文艺青年的标签。  相似文献   

15.
东平 《华人时刊》2006,(3):49-51
林文镜常说:“一个华侨热爱自己的家乡,就要担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正是怀着这样一颗赤子之心,以造福家乡为己任,用人生晚秋的17年光阴,默默地拼搏和奉献,使他的家乡发生了地覆天翻的变化,走上了富裕之路。他还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来众多海外华商共同投资中国,建设家乡。他记不得为故乡做了多少好事76年前,林文镜出生在福建福清的溪头村,7岁时随母亲到海外,16岁便担负起家庭的重担。经过艰辛创业和积累,到上世纪60年代末,他已成为一位巨商,林氏集团的总裁。1987年,林文镜从海外回到家乡兴业。他的第一个梦想,就是造福生养自己的溪头村。当时,溪头是远近闻名的穷村,雨涝旱干,蚊蝇遍地,血吸虫病长年不能断根。他回乡那天,穿着雨鞋,蹬上自行车,细细地沿村察看,随后便投入行动。他先出资修建公路,引闽江水进村,清改淤泥河道,建成福建第一个农村公园;他还捐资办起了村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农民夜校,建起了医院、图书馆、礼堂、体育运动场,完全改善了溪头的环境面貌。接下来,林文镜又利用自己在海外工商界的影响力和人脉关系,先后近百次前往台湾招商,并  相似文献   

16.
1974年,18岁的汤姆森·豪斯特离开家乡克兰福镇,只身来到纽约闯荡。跟所有的年轻人一样,豪斯特也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能够成为百万富翁。可是四年过去了,他仍然只是一家小公司的临时雇工,一个星期只能挣到可怜的20美元。豪斯特渐感希望渺茫,他企图用酒精麻醉自己,几乎每一个晚上,都要钻进那家他所熟悉的街边小酒吧,沉醉在酒意迷蒙之中。  相似文献   

17.
第一是见缝插针,利用街边楼头空地。石家庄市桥东区在不影响居民采光、通行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各小区弓形、凹形等闲置场地,兴建“星光老人之家”。顺柳巷社区居委会作为旧有生活区,建设初期没有预留出群众活动场地,却遗留了一片垃圾场,居民对此很有意见。他们对垃圾场进行了改造,在其原址建起了一座27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室外还有150平方米的活动场地,居民高兴地说:“小区脏、乱、差解决了,我们也有活动场所了,你们真是办了一件一举多得的大好事。”此外,平安小区、正东小区均是利用小区内的边角场地,建成了高档次的“星光老人之家”。第二是…  相似文献   

18.
我今年85岁,老家在山西省武乡县蟠龙镇东沟村。虽说1945年就调至河南省工作,但我时常关心着家乡的变化。这几年武乡变化很大,可以说是"穷武乡"变成了富武乡。据县里一位同志介绍,近年县财政收入已达5亿元。  相似文献   

19.
张伟 《社区》2008,(13):44-46
对一个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来说,53万元债务,不亚于一座大山。而他许下愚公的决心,挖山不止。他与医院签下协议,分106年偿还这笔债。他算过,到自己孙子这一辈,就能还完——  相似文献   

20.
本教(又称黑教)传入阿坝嘉戎藏区,最早是在纳足(今马尔康县卓克基公社境内)建立了第一座黑教寺庙,名“查古寺”。传说有个名叫查古·阿旺扎格巴的人,从小聪慧,后来到西藏学习黑经、藏文,回来时,沿青海、甘肃、西康、阿坝等地传播本教。他决心要修一百零八座寺庙。到了卓克基的纳足,完成了宿愿,他就死在那里。后人便以他的名字给此庙命名,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