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雍和宫御制喇嘛碑是乾隆皇帝撰写的一篇雍和宫小传,概述了雍和宫由亲王府、行宫到喇嘛庙的发展过程,以及改宫为庙的目的。通过雍和宫御制喇嘛碑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清朝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及民族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雍和宫御制喇嘛碑是乾隆皇帝撰写的一篇雍和宫小传,概述了雍和宫由亲王府、行宫到喇嘛庙的发展过程,以及改宫为庙的目的.通过雍和宫御制喇嘛碑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清朝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及民族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转世相沿多诡橘,除弊特命金瓶掣;决疑定众顺其情,鸿丈巍焕喇嘛说。此四句诗出自嘉庆皇帝所撰之《普陀宗乘之庙瞻礼纪事》。文中对其父皇乾隆所撰之《喇嘛说》颂扬有加,推崇备至。子颂乃父,自古多见,而乾隆之《喇嘛说》(又称《御制喇嘛说)})确实是一份值得大书特书的重要历史文献。《喇嘛说》撰写于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原文以满、汉、藏、蒙四种文字刻于碑,保存于雍和宫,迄今已历2O4年矣。《喇嘛说})的产生与18世纪下半叶的西藏社会有着直接关系。此时发生过几件大事:l、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之乱。1747年2月,主持西藏政务…  相似文献   

4.
正满文文献的开发和利用,近年来愈发受到学界和学人的重视,尤其作为第一手资料的满文档案在清史研究的各个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史、满文文献专家赵令志教授主编并主持翻译的《雍和宫满文档案译编》(上、下卷,以下简称《译编》)于2016年10月由北京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并荣获2016年度国家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这是国内满学和藏学界一件令人鼓舞的幸事。这批多达200多万字的珍贵满文档案的翻译出版,不仅便利了学人利用  相似文献   

5.
乾隆皇帝为了整顿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寻访、认定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创立了金瓶掣签制度,在拉萨大昭寺与北京雍和宫各置一"金奔巴瓶",用于掣签认定蒙藏地区的大活佛,这是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体制的创新之举。本文依据新近翻译披露的《清代雍和宫档案史料》中的满文档案以及藏、汉文等材料,深入分析了学术界鲜有论及的关于设立两处金瓶的背景、次序、缘由以及乾隆皇帝处理此相关事件的态度与举措。  相似文献   

6.
凉州(今甘肃武威)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地处河西走廓东部,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所谓凉州,因地处西北,气候寒凉而得名。凉州治所最初不在今武威,而在陇县(今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境内)。三国时,武威方为凉州治所。从那时起,凉州便成为河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凉州白塔,指凉州白塔寺之白塔,亦称百塔寺、幻化寺,是武威历史上的名寺之一,与海藏寺、金塔寺、莲花寺并称为凉州四  相似文献   

7.
《无冤录》     
《无冤录》《无冤录》是元代王与所撰的著名法医学专书,二卷。王与曾官海盐县令,书成于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以宋慈《洗冤录》为蓝本。上卷为官吏之章程,计十三则,多载至元、元贞、大德间官吸条格。下卷为尸伤之辨别,计四十三则,多引《洗冤录》、《平冤录》...  相似文献   

8.
一近几十年来 ,由于种种原因 ,国际上掀起了一股“西藏热” ,藏学因此也成为国际学术界炙手可热的“显学”。目前 ,国际上活跃着一批颇有影响的西方藏学家 ,梅·戈尔斯坦(M Goldstein)先生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梅·戈尔斯坦是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和藏学家。他 193 8年 2月 8日出生于美国纽约 ,19 5 9年获密芝安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 1960年 ,戈尔斯坦以《西藏的僧兵》一文获密芝安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 ,并以此为发端 ,研究中国西藏问题至今。其间 ,戈尔斯坦共获得美国民间和官方提供的 42项研究赠与和资助 ,这是他得以研究藏学 40…  相似文献   

9.
斡禄打儿罕囊素是第一位移锡后金(aisin gurun)的著名喇嘛,在辽阳圆寂之后即埋骨该地,后来金国汗在辽阳城南敕建喇嘛舍利塔,树立满汉二体碑文《大金喇嘛法师宝记aisin gurun i orlug darhan langso lama i giran i subargan》(1630)。待到建国号大清并入关,顺治皇帝敕命修葺累年雨水浸坏的塔根,再树立满洲、汉、蒙古三体合璧碑文(满文amba lamai eifu i subargan i bei bithe,1658),追思囊素喇嘛携众远方来归的事体,重申父祖礼敬裔远来归之人的心情,语含温存和恭敬。本稿依据拓本录写翻译三体碑文并略作语文学考释。  相似文献   

10.
肋巴佛(1916年——1947年),藏名怀来仓·贡却卓增,生前曾为卓尼水磨川寺的活佛。 肋巴佛出生于贫苦的藏族农民家庭。自幼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又受红军长征的影响,对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非常不满。与甘南汉族农民领袖王仲甲,回族农民领袖马福善、马继祖父子秘密联合,于1943年共同领导了汉、回、藏10万农民参  相似文献   

11.
12.
安海燕 《中国藏学》2023,(1):99-108+215-216
明封大智法王班丹扎释的传记《西天佛子源流录》载永乐九年(1411)班丹扎释在乌斯藏修习、参学时,不知何故,“太宗文皇帝怒乌斯王(阐化王)逆旨,欲遣大兵取乌斯国”,由此引发了“乌斯王”的恐慌。“乌斯王”情急之下向正在楚布寺禅修的班丹扎释求救,班丹扎释携“乌斯王”侄等一行前往明廷向明成祖陈情,最终化解了这场危机。文章发掘学界新近公布的《大乘法王传》及《大乘法王致明成祖书信》中的重要信息,结合《贤者喜宴》《明实录》等传世藏汉文史料,考查“乌斯王逆旨”事件的前因后果,认为“乌斯王逆旨”指的是金字使者奉旨在乌斯藏迎请萨迦座主昆泽思巴(大乘法王)时,“乌斯王”意欲阻挠昆泽思巴前往明廷而制造障碍一事;《西天佛子源流录》对班丹扎释化解危机的功劳有所夸大,事实上是大宝法王发挥了主导作用,而班丹扎释作为陪送大宝法王返藏的侍从在此事件中承担了沟通和联络的任务。“乌斯王逆旨”事件的整个过程发生在明廷落实对乌斯藏“多封众建、分而治之”政策的大背景下,班丹扎释奉大宝法王之意携阐化王侄前往明廷陈情以及随后再次奉命入藏安抚阐化王,皆与明廷派往乌斯藏执行多项任务的主使团随行,他是明廷治藏政策形成期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相似文献   

13.
14.
《拉喇嘛益西沃广传》(藏文)发现于哲蚌寺所藏五世达赖喇嘛专供书籍中。此书作者古格·扎巴坚赞,是15世纪时期阿里古格人,根据托林寺重要历史公文和弥足珍贵的古籍资料完成了这部传记的撰写,在书中如实引用了拉喇嘛益西沃亲自颁布的大量谕令,比较全面地记录了拉喇嘛益西沃时期真实的社会面貌,对该时期的政治、文化、宗教、法律法规及民俗习惯等社会状况研究有着重要学术参考价值。本文所译注内容为《拉喇嘛益西沃广传》(书■ 106)藏文乌美手抄本第19叶背至41叶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拉喇嘛益西沃、拉德贡、拉廓尔赞父子三人为弘扬佛法而做出的功绩,以及拉喇嘛益西沃制定的僧人戒律等内容。  相似文献   

15.
16.
《伯麟图说》是清代重要的云南民族图册,然而学界一致认为早已散佚不存.笔者发现《伯麟图说》仍然传世.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御制外苗图》的图册是一部改绘抄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图书室藏《滇省夷人图说》保存伯麟"奏章"全文,证实"图绘"是奉"诏命"完成的官修之作,或是《伯麟图说》副本,或是抄本、改绘抄本. 道光《云南通志》收录伯麟撰《进云南种人图说》是有力的佐证.(清)佚名《夷人图说》是《伯麟图说》的完整无缺的文字刻本.《伯麟图说》原本中滇省夷人种类应是108种.  相似文献   

17.
《虞弘墓志》新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平梁 《民族研究》2006,7(4):64-70
史实证明:虞弘及其同时代人虞庆则,其先人原来都是赫连夏国人,夏国又称鱼国,其臣民又以鱼为姓,回纥语称balk。虞弘故乡尉纥驎城,即薄骨律城,亦即灵州城,建造时间亦可追溯到夏国,回纥语称balklad。西域系泛称,既可以将夏国包括在内,更可能指当时已分布到传统意义上西域部分地区的柔然等北方游牧民族,夏国亡后,虞弘家族主要在这一带活动。  相似文献   

18.
《西夏志略》一书,见于近人编的几种西夏书目。如清道光中瞿世瑛撰《清吟阁书目》,载有《西夏志略》,但不记卷数,亦不著作者名氏。孙殿起《贩书偶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史部卷五载:“《西夏志略》四卷,载记二卷,不著撰人姓名,旧钞本,后有何元锡印梦华馆印各一方。”在邓衍林编的《中国边疆图籍录》中,有与《贩书偶记》大体相同的记载。今所见《西夏志略》皆为传抄本,国内如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民族文化宫、南京大学等图书馆都藏有传抄本,其所分卷者与各书目所载  相似文献   

19.
佛教是我国三大宗教之一,自东汉传入中国后,与我国古代文化相结合,逐步演变和发展,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两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佛教不断地域化、民族化,从而形成众多的流派和体系。 公元7世纪,佛教从南北两路进入吐蕃之地。在吐蕃王朝存在的二百多年以及此后的一百多年中,佛教与西藏当地的原始宗教本教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佛教吸收了本教的某些形式,于公元10世纪后半期,形成了具有浓厚西藏地方民族  相似文献   

20.
<正>一、陈万里及国学研究院1926年,陈万里从北京动荡的时局中脱身,辗转南下,途经上海来到厦门,受聘于厦大国学院,任"考古学导师兼造形部干事"。(1)在此之前,他刚刚结束对敦煌的考察,带着对遗迹考古的热情投入这场民俗运动之中。从整个民俗学史上看,厦大时期也正是民俗运动历史上"南北"之间的间隔期。在民俗学界,通常将北京大学看作中国民俗学的开端,中山大学为其发展和繁盛地。其中1925年6月标志着歌谣运动的《歌谣周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