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中亚地处东西方交通要道、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突厥语族民族在这一区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回顾相关文化理论及对这一区域和族群文化的实证研究表明,人类文化的变迁是通过逐渐的"过渡段落"实现的,而中亚及突厥族群的文化进程为实现欧亚大陆的文明衔接与动态分布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的突厥民族中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有着较大的影响,而作为一个人数众多,分布广泛的种族——突厥语族,他们的思想发展不仅影响到了相关的国际关系,而且他们思想的变迁也受国际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中亚五国的民族关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论述了中亚五国的民族构成、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内容及成因,剖析了独立后中亚国家民族理论的转变、民族政策的调整,最后就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的跨界民族问题进行了必要阐述. 相似文献
6.
突厥丧葬风俗经历了一个相当复杂的变化过程,一方面其礼仪和习俗事项因层层积累而逐步丰富深厚,另一方面其葬法在树葬、火葬和土葬的转变中参差交错.本文着眼于突厥民族自发轫、兴起至亡国前后数百年的历史跨度,以变化的观点来探讨突厥丧葬在习俗积累、葬法演变两方面的问题和状况. 相似文献
7.
元朝时期对天山南北各地的管辖治理是探索我国历朝管辖治理西域进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吉思汗对该地的统一和管辖进程,更具有开创性质和重大意义,故理应得到关注和重视。以往这方面成果不多。本文依据文献史料,在参考学界前贤研究基础上,对成吉思汗兴盛后对天山南北各地的统一进程和经营政策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和论述,以此求教于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8.
许多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这样的情况本民族的一部分人由于种种原因远离故土,来到陌生的异国他乡,置身于全新的异民族环境中,并逐步适应陌生的环境。沙俄时期,大批俄罗斯人作为“农民殖民者”移居中亚,这些俄罗斯农民移民就属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地域群体。他们长期生活在与祖籍地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下,与文化传统相去甚远的异民族居民交往。在对这种全新生活环境的适应过程中,他们与异民族居民建立了一种新的族际关系,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族际交流文化。 相似文献
9.
论成吉思汗的奖惩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论述成吉思汗奖惩机制在其由弱转强、建军兴国、治国安民方面的运行情况和巨大作用 ,剖析了成吉思汗激励机制与惩罚机制的指导思想和特色。文章强调成吉思汗不分门第、忠者重奖、论功重赏、叛者必诛、军法严明等一系列指导思想和特点 ,最终调动了各阶层的积极性 ,从而使他周围“猛将如云 ,谋臣如雨” ,并使原来不讲伦理、盗贼猖獗的混乱社会变得出不闭户 ,路不拾遗 ,创造了治国安民的奇迹 相似文献
10.
民族人口迁移问题是处在转型时期的中亚国家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苏联解体前后 ,中亚成为全球范围内人口迁移规模较大的地区 ,而且人口迁出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比人口迁入表现得更为突出。文章认为 ,民族人口迁出问题是中亚国家多种社会矛盾积累与集中的产物 ,它本身又会对中亚国家的社会现实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 ,尤其是大批俄罗斯人居民的迁出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1.
刘志强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29-34
主要利用文献以及作者的实地调研等材料探讨东南亚占人与马来人的民族和谐关系。认为占人与马来人的民族和谐模式的基础建立在对彼此文化的认同上。两者之间在文化领域存在诸多的共性。占人与马来人在民族文化上的认同不仅仅停留于学术界,而是广传于民间之间的交流和往来,并构建了中南半岛与海岛地区民族和谐的一个典范。这种和谐现象是很值得人们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 ,东南亚民族保存了非常悠久、丰富的稻谷起源神话和稻作文化习俗。虽然东南亚的许多民族先后接受了印度教、佛教、基督教或伊斯兰教 ,但是由于他们一直生活在稻作农业的传统经济里 ,稻作文化仍然是他们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塞浦路斯最早的居民是古塞浦路斯人;后来古希腊移民成为塞浦路斯居民的主体,他们不仅融合了古塞浦路斯人,而且先后同化了移居塞浦路斯的腓尼基人、犹太人、阿拉伯人;惟有移居塞浦路斯的亚美尼亚人和马龙派教徒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性;姗姗来迟的土耳其人成为塞浦路斯的第二大民族,并保持着他们的宗教信仰、语言和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4.
15.
西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重要聚居地,生殖崇拜研究一直是西南民族文化与心理研究的热点.20世纪80年代末伊始,学者们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生殖崇拜的表现形式作了大量的田野考察工作,收集第一手资料.他们在研究西南少数民族生殖崇拜诸种形式的基础上,阐释生殖崇拜活动的过程与内涵,揭示部分甲骨文、金文和东巴文中"性象符号"的生殖崇拜意义,认为生殖崇拜在文明社会最终以歌舞、游戏、成年礼等社会化形式表现出来,有对部族成员进行性教育的作用和促使儿童社会化的作用,并认为这是体现民族自觉认同的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东干族是指19世纪移居到中亚地区的中国西北陕甘宁回民及其后裔,亦称中亚回族。他们在130年前远离祖国之时,将西北地区的"花儿"民歌也带到了中亚地区。在苏联集体农庄时代,"花儿"民歌曾盛行于吉尔吉斯斯坦中亚回族聚居农庄,其知名歌手至今健在。苏联时期的东干语文献中也收录有"花儿"民歌。中亚回族传承了中国西北回族唱"花儿"民歌的民俗文化。在海外回族中流传的"花儿"民歌资料,是中国"花儿"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应加以研究、抢救和保护。 相似文献
17.
18.
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与“黄帝崇拜”的族群狭隘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9年,费孝通教授发表了题为<中华民族多元—体格局>的著名文章.在大量考古发现、文献梳理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费先生对几千年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进程勾画出了大致的轮廓和基线,并指出,这样—个历史悠久,虽经朝代更替而文化主线绵延不绝的多族群的政治实体在近代西方帝国主义侵略下逐步从一个自在的民族演变成为—个自觉的民族. 相似文献
19.
浅析青海汉族的神灵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灵崇拜作为一种民俗现象存在于今天,反映了一种共同的民族心理。在青海东部汉族集居的地区,崇拜神灵这一精神民俗渗透到生产、生活、娱乐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存。青海汉族神灵崇拜虽源于中原文化,但也受地方原始宗教的影响,虽无完整意义上的教义与宗教组织,但神灵崇拜体系比较庞杂,一些祭神活动有明显的地域特色,这就决定了青海汉族神灵崇拜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而神灵崇拜与当地社会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