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日本科技、经济耦合模式经验战后日本经济濒于破产。但是,五十年代以后,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现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E·沃格尔在论及日本成功之道时,第一条就是:日本政府对经济的指导和干预,是领航员式的而非驾驶员式的。的确,日本在市场活力与组织指导或自由竞争与国家干预之间的组合,比任何西方国家都做得恰当和有力。这在科技、经济耦合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日本经济的崛起,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高度耦合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战后,日本一方面依靠市场机制来刺激技术发展并确定其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又注意以政府指导…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海外投资与投资立国包霞琴战后日本经济的起飞被誉为“奇迹”,进人80年代,日本已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并以其特有的方式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分析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的发展,不难看到,日本的海外投资与投资立国政策是日本经济持续增长和经济国际...  相似文献   

3.
首先,日本开国晚于中国,可以中国为前车之鉴;而中国开国虽早,可用于发展经济、和平建设的时间却少于日本。其次,“内耗”使中国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这方面日本处理的较好。第三,在近代化过程中,日本抓住了机遇;而中国却一再错过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良机。此外,中、日精英阶层对于如何实现近代化的认识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战后日本产业结构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日本产业结构立法研究刘国臻,罗峰日本经济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日本比较成功地运用法律手段推动日本产业结构政策,进而推行经济的发展。本文试图对战后日本产业结构立法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立法工作提供一点有意义的参考。一...  相似文献   

5.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几十年间赶超英德,在20世纪80年代直逼美国,实现日本经济奇迹,一度成为后进国家的榜样,其发展模式也被广为借鉴。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一直被经济学家们看好的日本,经济增长的势头突然出现了停顿,陷入严重的危机。本文试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国际竞争力的低下”两个方面来解释日本的沉沦,并分析日本经济发展模式的优缺,希望找到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西藏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历程、作用,探讨了制约西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加快西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日本战后五十年发展轨迹的基本特征是政治的“低姿态”和经济的“高姿态”。这是日本根据其战败国地位所确定的一种发展战略。天皇晋见麦克阿瑟是政治的“低姿态”的开始,之后,各项民主改革是其继续。日本政府的政治低姿态是服务于先把经济搞上去的经济的高姿态的。其结果,日本经济在战后第一个十年得以复兴。在之后的两个十年间,日本政府有意识地贯彻这一战略使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最近这两个十年间,尽管其间或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要求,但纵观全局,日本历届政府仍基本遵循这一战略。避免同美国正面冲突,在同中国和东盟国家交往中表现低姿态。总之,这一战略促成了日本今天的大国地位  相似文献   

8.
论日本中小企业的经营战略刘凤嵩在日本,除了少数现代化大企业以外,还存在着众多的中小企业。两者之间一方面相互竞争,另一方面又相互协作、互相补充,从而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中小企业的产品上市量占整个制造业的一半以上;与此同时,日本的中小企业还在轻工、...  相似文献   

9.
日本产业政策特征分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产业政策有其独特的发展轨迹,这是因为二战期间,日本经济损失惨重,工厂设备被破坏,生产活动处于极端的停滞状态。战后日本又面临失业、能源、粮食不足及通货膨胀等问题。因此,日本经济的重建、复兴、增长这一经济目标就成为政府和民间一致的共同目标。政府和产业界就能合作相处,政府对发展经济所作的努力就是用在制定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上。但在这一点上,西欧发达国家实现的是自然发生的经济增长,正因为如此,它们就没有由政府自身去努力培育本国产业的动机,反而由于政府干预了产业,却遭到了产业界的反对,从而使政府和产业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日本华侨经济的发展状况作了初步考察,认为:日本江户幕府初期,在长崎已有华侨从事中日贸易;后来,由于中日两国实行闭关锁国,至18世纪中叶中日贸易式微、华侨经济日趋衰落;从“安政开国”至甲午战前,华侨经济迅速发展,但战后不久,日本颁布限制中国劳工入境的敕令,使华侨经济只能向特定方向发展;两次大战之间,华侨经济地位大为下降;战后初期,华侨经济恢复较快,但仍以贸易和“三刀”行业为主;70年代,传统的华侨经济只有饮食业一枝独秀;80年代,不仅以饮食业、小型贸易、娱乐业以及自由职业和受薪阶层为主,而且在经营管理和设备等方面也已科学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实践需要理论指导。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推动下,经济基础理论和经济应用理论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相比较而言,经济应用理论研究的发展尤为迅速。特别是作为经济应用理论中最有活力的部分──经济对策的研究更是进展空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适应改革和开放实践的迫切需要。但对于经济对策自身理论的研究却并不多见。最近我读到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林其屏同志的新作《经济对策论》。这是一本比较全面地对经济对策的理论和对策研究的实践作深入探讨与论述的优秀成果。可以说,…  相似文献   

12.
日本政府导向型的经济体制曾经创造了日本经济发展的亚洲奇迹,但是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日本的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体制的“疲劳”正在显现,严重阻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和复苏,这一现象对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3.
日本经济经过50年代的恢复和60年代的高速增长,70年代的稳定发展,实现了自明治维新以来追赶欧美发达国家的夙愿。60年代末,就已一跃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西方第三经济大国)。日本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1950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仅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1%,是美国的1/26。但到1980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国民生产值中占10%,相当于亚、非两大洲其它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亦相当于美国和欧共体40%。30年来,日本经济增长了34倍,平均年增长率高达8.4%,比欧美快一倍左右。日本不仅在钢铁、汔车等主要行业中居世…  相似文献   

14.
泡沫经济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王文华80年代后半期至90年代初,日本发生的泡沫经济及其危害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近几年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类似泡沫经济的现象,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深人分析泡沫经济问题及我国产生泡沫经济的可...  相似文献   

15.
我国泡沫经济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王文华80年代后半期至90年代初日本发生的泡沫经济及其危害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近几年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类似泡沫经济的现象,对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深入分析泡沫经济问题及我国产生泡沫经济的可...  相似文献   

16.
一、比较优势:一种假说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实行赶超战略模式。这种模式效率低、消费大、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而日本及“亚洲四小龙”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腾飞,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我们应当引以为鉴。与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一样,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也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上起步的。特别是亚洲四小龙国家和地区,其工业水平在50年代初期仍然很低,但20世纪50年代日本成功地推行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美国的1/4。当时主要是发展重工业劳动力相对密集…  相似文献   

17.
日本经济在历经1987年至1990年长达4年之久的“平成景气”之后,目前正处在严重衰退阶段,这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使其面临严峻形势。为保持并发展其战后已经取得的经济地位,增强国际竞争力,日本政府正在采取多种对策措施,其经济发展中的新动向,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本文拟对日本经济衰退的现象、形成因素及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作概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论日本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刘淑琪日本经济的发展和运作过程中,经济计划和国土规划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因此,研究日本政府在制定和执行经济计划和国土规划中的宏观调控功能,对认识日本市场经济的国家导向型特征有着重要意义。(一)日本政府在制定经济...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近代史与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和研究中,对中日甲午战争问题,大都侧重从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国际环境等综合性的角度加以分析。这种分析虽然全面,但也不免失之笼统。本文侧重从经济史的角度考察明治维新后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的经济根源、直接的经济动因及经济影响,以便能更深刻的认识甲午战争对推动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作用。一、资本主义的机器工业与半封建的农业并存是日本极具侵略性的经济根源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各国以不同的途径和方式所形成的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类型,不仅对以后农业的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经济的…  相似文献   

20.
日元贬值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和近期日元大幅度的贬值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从日本经济政策选择失误的角度分析了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的原因,并且对于日本政府试图使用日元贬值的汇率政策拉动日本经济的动机和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分析指出,日元贬值是不利于日本经济复苏和亚洲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