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南  廖胜 《人文杂志》2004,(1):151-157
太平天国允许寡妇改嫁,在客观上对解放妇女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它并不是太平天国解放妇女的一大措施.只是广西客家妇女、壮族妇女再婚习俗在太平天国内一种理所当然的延续,是广西地方习俗在太平天国中的一种反映.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实行的仍是封建妇女贞节观.  相似文献   

2.
重新估价太平天国妇女解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太平天国的妇女问题,史学界早已有过争议,但普遍认为太平天国实行了解放妇女的政策和措施,推行一条妇女解放的道路。现在看来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考察。一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最能体现太平天国妇女政策的是女馆制度。因此,考察太平天国的女馆制度,太平天国对女馆妇女所采取的措施和女馆妇女的种种现状,就成了衡量太平天国是否实现解放妇女的政策和措施,是否推行妇女解放道路之关键和一个重要尺度。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领袖们醉心描绘并曾经努力推行的平均主义,在那愚昧落后的时代,生活陷入绝境的农民以平均富人财富的美好愿望激发了他们斗争的热情,确实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然而,太平天国平均主义的政策纲领不但未能引导这场革命取得胜利,反而加速了它的败亡,和中国历史上凡主张平均主义的农民起义一样终将被封建地主阶级所镇压下去。这本来是惨痛的历史教训。可是,多少年来,我们对太平天国平均主义怀有特殊的好感,缺乏应有的分析批判。一谈到平均主义,对它积极的一面津津乐道,长篇大论,而谈到平均主义消极作用则轻描淡写,三言两语就了之。因而常常被人们所误解,以为平均主义是农民最先进最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中,为赢得军事上的胜利始终把优抚湘军将士作为一项治军的重要措施.这一优抚措施既有镇压人民革命斗争的消极一面,但作为战时激励机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又有宣传湖湘精神和为晚清洋务运动以及后来反抗外国侵华战争培养军事和科技人才的积极一面,应当给予辩证评价.  相似文献   

5.
一、戍边吏卒及随军家属的口粮发放手续居延汉简中有数量相当多的逐人逐月登记戍边吏卒及随军家属支领口粮的流水帐簿。大概每卷这样的流水帐簿都有一个“题记”,即标明这卷帐簿内容的题目,写在一枚专门的简上,同帐簿编联在一起。由于年久编朽,今天出土的帐簿同它的题记均已脱散。不过我们从已脱散的零简中还可以清楚地看  相似文献   

6.
中国通货紧缩现象所产生的经济、金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林 《天府新论》2002,(2):15-17
通货紧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既有积极的一面 ,又有消极的一面 ,它对消费者、生产者、政府都有重大影响。它在使我国的金融业蒙受重大损失 ,增加金融风险的同时 ,也给我国的利率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时机。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妇女问题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文典 《学术论坛》2001,(1):114-117
太平天国倡导男女平等,极大地激发了妇女投身革命的热情.广大妇女踊跃从军、冲锋陷阵,为太平天国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涌现出了杨宣娇、胡九妹、陈叶氏、苏三娘等巾帼英雄.但是,太平天国针对妇女的许多清规戒律,以及领导者的一些乖谬言行,又造成了男女在实际生活中的许多不平等,这不仅严重挫伤了广大妇女的革命斗志,也腐化了领导者自己,从而使太平天国最后难免失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妇女问题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妇女问题,过去有不少学者著文论述,多从太平天国主张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等方面去立论,去讴歌,而妇女依然受着封建礼教束缚,处在被压迫、奴役、歧视的地位等严重问题,或被忽视.或不敢正视,或怕有损太平天国的声誉。自八十年代初以来,已有学者对太平天国妇女平等观和妇女解放运动论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批判了太平天国领袖们对妇女的陈腐观念,使人耳目为之一新。本文拟以更充分的史实力求比较客观地评述太平天国的妇女问题。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妇女解放运动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太平天国对於妇女的政策和改育太平天国的妇女政策和教育,是密切配合着的,是不可分离的。他们认为男女地位,是应该平等的,但是男女界限,是应该有区别。男女都应享受革命教育和一般的家庭社会教育,除了巩固家庭社会的秩序和生活外,更重要的是在巩固革命的政權来盢拦业陌材F澊印罢摺焙汀敖逃绷椒矫胬此得鳌?(一)太平天国的妇女政策中国历史上的一般妇女,受了封建的宗法的势力重重压迫,不但没有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地位,连独立的人格也不存在,只成为男子的附属品罢了。直到太平天国革命时期,才发生了伟大的妇女解放运动。对於妇女的  相似文献   

10.
<正> 孔子基本上属于贵族奴隶主中的改革派。他的思想除保留消极的一面外,还包含有积极进步的一面,并且是主要的一面。它客观上为未来封建上层建筑准备条件,并因其影响的广泛与深远,而逐渐形成为我中华民族一种共同文化心理结构的思想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规定了男女平等,并颁布了一系列诸如禁缠足、废除买卖婚姻、实行婚姻自由等法令,但这仅仅是为了吸收更多的妇女参加生产劳动和参军打仗,以期实现其政治目标.并且由于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历史证明,它虽然客观上对妇女地位的改善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妇女的地位,太平天国事实上也没有实现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12.
试析太平天国妇女的作用——兼述太平天国的妇女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大批的妇女参加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关于太平天国时期的妇女问题已成为太平天国史研究的一个领域.这里,我将对太平天国妇女所起的作用以及太平天国领导人所采取的妇女政策做一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甲总说太平天国攻战守备诸法,金田起义时,就使清军将帅吃惊。钦差大臣赛尚阿大营翼长姚莹一面狂吠为:“诡计百出”,同时又不能不低头承认是:“诚善用兵者”。广州副都统乌兰泰也向赛尚阿报告说:“凶悍诡诈,久历戎行者不独未见,并所未闻。外火器营每次俱有出兵之人,常闻讲论川楚、金川,未似如此”。《孙子》说:“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太平天国兵法,就是掌握了这个战争规律,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已出版和发表的有关太平天国妇女问题的著作、论文不少,都直接或间接地表明了对太平天国妇女政策的态度。有的学者认为太平天国实行了妇女解放政策;有的却持截然相反的观点;有的认为太平天国的妇女政策具有两重性。笔者在此基础上,对建国以来的太平天国妇女史研究作一总结回顾,以期有助于推动太平天国妇女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半城镇化”问题与农民工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半城镇化"是典型的中国特色问题,根源于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相对于政府和学者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热心,不少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却并不强。这种农民工的理性选择,主要在于城乡利益格局的重大变化和土地价值的提高及其保障功能。"半城镇化"现象,既有消极一面,也有积极一面。解决"半城镇化"问题,不能一蹴而就,应从长计议。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太平天国革命140周年纪念。在太平天国革命中,平等、平均思想曾经起过突出的作用。但这种思想又半途而废,自生自灭。在太平天国政权建立后,洪秀全颁发了《天朝田亩制度》,把平均主义思想推向完整化和纲领化。但这个登峰造极的平均主义纲领,它的颁布也是它的终结,不但在国内没有广泛传播而且也根本没有认真执行过。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在纪念太平天国革命140周年时,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历史考察,似有一定意义。因为它涉及对太平天国性质的评价,也涉及对洪秀全思想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太平天国奠都之初的妇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田起义之始,太平天国因为行军作战的需要,实行了男女别营的政策。但在奠都南京之前,妇女问题并未真正凸显。定都南京后,太平天国面临着更严峻的军事压力。出于战争的需要,太平天国领导人把男女别营政策推广到全城,同时继续实行“裹胁”妇女的政策。大量的非战斗人员造成物资供应的沉重负担,且随着战事的恶化而加剧。重压之下,太平天国采取措施减少妇女人数,终至放弃男女别营政策,恢复了家庭,使大量的女子从准军人变回家庭妇女。这些举措既稳定了军心,也基本解决了令人颇伤脑筋的妇女问题,为太平天国渡过军事危机和取得前期的军事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我国很早就产生了海洋文化 ,它丰富了农业文明。夏商时期的海洋文化表现为出现了朦胧的海洋意识、海神崇拜以及早期的海洋旅游行为和以海岛为避难所 ,表现为开发了近海的海洋资源 ,有了一定的航海能力。它有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 ,还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太平天国“合挥”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经过考证认为,“合挥”并不是太平天国的结婚证书,而是为维护军纪,向其低级官员颁发的、准许他们携带“配妻”随军的凭证。  相似文献   

20.
略论三国兵士的婚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三国集兵方式由征兵制向世兵制过渡,兵士的婚姻问题提到了政府的议事日程,为了这一特殊社会阶层繁衍后代的需要,特别是保证官府有稳定的兵源,魏、蜀、吴三国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解决兵士的婚姻问题。曹魏实行士家制,规定士之妻、女只能配嫁于士,寡妇甚至由官府抑配,士亡要罪及妻子。吴国在将士家属是否随军居住问题上曾有反复,但最终还是实行了将士妻子随军居住,对于兵士之妻则始终采取了随军的方式,有利于兵士婚姻与家庭的稳定。蜀汉则实行了类似曹魏的兵士家属集中居住且为质任的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