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起句,诸家均作“城阙辅三秦”,唯《文苑英华》录此诗时注,“(王勃)集作俯西”。清人蒋清翊《王子安集注》于此句诗后注明“杨本作俯”(指杨炯编纂作序的《王勃集》),可见原  相似文献   

2.
王勃的生卒年,历来众说纷纭。《晋阳学刊》一九八三年第二期何林天的《论王勃》一文,对王勃的卒年提出了新的看法。笔者除赞同何文某些观点外,认为尚有值得商榷之处,特提出以就教于何林天同志及读者。一王勃的生年,史籍无明确记载,后人只是根据其卒年推算他的生年,但由于王勃卒年的记载极不一致,故所推论的生年也就各异了。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王勃是有自述的。总章二年王勃南游巴蜀,曾和友人同游玄武山山庙,所撰《游山庙序》就说过:“吾之有生二十载矣,雅厌城阙,酷嗜江海”。后来,他在《春思赋》中更明确地说:“咸亨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依此两处所载推算,王勃当生于永徽元年,即公元六五○年。这是可信的,何林天也肯定了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6,(11):100-106
日本正仓院藏《王勃诗序》抄本一卷,是目前已知王勃著作的最早写本。通过对该本抄写年代、性质归属的考辨,以及"武周新字"使用情况的细致调查,可以确定这是一个与国内通行本迥然不同却拥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的优秀文本。从实证层面看,院本《诗序》是还原《王勃集》最初文本形态的重要线索,具有改变以往王勃作品中既定文学阐释的可能性,且《诗序》佚文可以补考王勃年谱未备之重要事迹。从理论层面看,院本《诗序》对于我们从文体学角度重新审视唐代集会赋诗场合产生的这类诗序是一个很大的启发,而王勃文学之东传经纬及其对日本汉文学的影响也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田家三首》是王绩作《全唐诗》卷三十七有王绩的《田(一作山)家三首》,题下注:一作王勃诗。《文苑英华》卷三一九也将《田家三首》收在王绩名下,则知宋人对这三首诗为王绩所作并无疑义。而明铜活字本却将此三首诗归在王勃名下,从此,《田家三首》之归属始有两说。《全唐诗》收此三首诗在王绩名下时虽注“一作王勃诗”,但卷五十六王勃名下未收,其倾向性亦很明显。可明确断定《田家三首》是王绩作,因诗的内容风格正合王绩之生平思想及生活情趣。《唐诗纪事》卷四王绩小传云:“大业末,仕为六合丞,嗜酒不任事,因解去……以《周易》、《老子》置…  相似文献   

5.
一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宾王四人,大都生于唐太宗贞观年間,他們的文藝活动集中于高宗时代,所以被称为“初唐四杰”。四人的生卒年代有確切記載的只有王勃一人,据楊炯“王子安集序”:“春秋二十八,皇唐上元三年秋八月,不改其乐,顏氏斯殂。”与王勃在其“春思赋”中所称“咸亭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的年歲相符合。可見“旧唐書”本傳說他死于上元二年和“新唐书”本傳說他年二十九都是誤記,他应該生于太宗貞观二十三年(公元六四九年),死于高宗上元三年(六七六年),年二十八歲。  相似文献   

6.
王廷相著作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廷相字子衡,号浚川,河南仪封(今河南省兰考县)人,生于明成化十年(公元一四七四年),卒于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一五四四年)。他是明代中期一位卓越的社会改革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 王廷相的主要著作,经编辑为《王氏家藏集》和《王浚川所著书》。他的著作在中国哲学史上和文学史上,都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要研究王廷相的思想,恢复他的历史地位,必须从整理他的著作入手。因此对王廷相的著作作一考证,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我对《文心雕龙》,曾作过粗略的研究,也曾发表过两篇文章:一是《論刘勰的文学主张》(《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學版)1956年第3期),一是《刘勰的創作論和批評論》(《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學版)1958年第1期)。去岁(1962年)在《羊城晚报》上,  相似文献   

8.
清初著名的爱国诗人屈翁山(名大均,广东番禺人,被称为岭南三大家之一)生于何年,说法不一,例如: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级和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中国文学史》,都肯定他生于1629年,卒于1696年,陆侃如、冯源君合著的《中国文学史简编》,又称他“生于1630年左右,死于1696年”。至于他的生日,更从来无考。关于屈翁山的生年和生日,最可靠的根据应当是屈翁山自己的著作。现以他的诗集《翁山诗外》(宣统二年国学扶轮社铅印本)来分别判定他的生年和生日。  相似文献   

9.
金代文学文献研究的成就及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瑞兆 《学术研究》2005,(3):130-132
金朝的文学文献是中国古代文学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 由于战火的损毁与偏见的影响, 金代文学文献的研究未得到应有重视, 是中国古代文学文献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自唐圭璋《全金元词》 (中华书局 1979年 ) 问世后, 先后涌现出姚奠中的《元好问全集》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0年), 薛瑞兆的《全金诗》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5年), 张正义的《河汾诸老诗集》 (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6年 ), 阎凤梧的《全辽金诗》(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9年)、《全辽金文》 (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2年 ), 王庆生的《增订金诗纪事》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 ) 等。这些…  相似文献   

10.
谢脁及其诗     
谢脁字玄晖,南齐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家也显赫,与琅琊王氏齐名,号称世族之首。《南史》本传称脁“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并非虚语。当时人很推重脁诗,文坛领袖沈约认为他的诗是二百年来从没有过的作品(《南齐书》本传),有重名无所与让的刘孝绰常把他的诗置几案间,动静辄讽味(《颜氏家训》),连梁武帝萧衍也备加称道说:“三日不读谢诗,便觉口臭”(《本事诗》)。后代作家受他的影响和对他的推崇就更多了,如李白论诗“目无往古”,而一生低首于脁(见王士(礻真)《论诗绝句》),如杜甫也说脁诗“篇篇堪讽诵”(见《寄岑嘉州》),其他就无须多述。 关于脁的身世,论者不一。就其死来说:有的说是因事牵连(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有的说是被诬(北京大学编《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有的说是由于畏祸(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以下  相似文献   

11.
王禹偁论政赋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生于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年),卒于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王禹偁留传至今的赋作共有26篇,其中有的描写天文地理,有的抒情言志,而更多的是论政,计有12篇,占了他现存赋作的近一半。本文拟对其论政赋作合并论述。  相似文献   

12.
四月十二至十九日,全国二十二个省、市、自治区的《三国演义》研究与教学工作者代表等一百六十余人,汇集于三国时期魏的故都洛阳,举行了第二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暨中国《三国演义》学会成立大会。会议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河南省文学学会主持召开。大会分两个阶段举行,四月十二日至十六日举行了第二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四月十八日举行中国《三国演义》学会成立大会。 学术讨论会共收到论文近七十篇。这些论文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对《三国演义》的主题、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塑造以及作者、版本流传情况等问题作了比较广泛深入的探讨。 讨论会上,代表们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一)关于《三国演义》的主题,会上争论的最为热烈。大多数同志认为,《三国演义》这部文学巨著,其主题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是多方面的、不应简单地以三言两语来概括。此外,有的同志认为,对古代文学巨著,不要提“主题”(“无主题说”),也有的同志提出“模糊主题说”。(二)关于历史小说的创作方法问题。会上集中对“历  相似文献   

1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作保证。因此,借助于文学形象宣传社会主义的法制观念,就成为迫切的任务。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要求之下,我国的法制文学作为社会主义文学的重要一翼,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这表现在:法制文学作品大量的出版、畅销;法制文学期刊的印数迅猛上升;法制文学教育受到有关院校的重视;法制文学的作家也正在成批地涌现出来。张长怀同志就是新时期中涌现出来的一位优秀的法制文学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金箭行动》、《她在黄昏时报警》、《智获金麒麟》、《深渊》,共六十余万言。其中有的作品,发行达38万册之多。可见是深受读者欢迎的。经过仔细阅读、品评,我觉得张长怀的作品,有三个优点,这正是它们赢得人民喜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关于宁波《中外新报》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新报》是宁波最早的中文报纸,也是近代中国早期主要中文报纸之一。但对于其创刊年代,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中外新报》创刊于1854年。此说始于伟烈亚力(AlexanderWylie,1815~1887年),他曾写道:《中外新报》“1854年5月创刊,半月刊,每期4页,内容包括新闻,有关宗教、科学和文学的文章。每一卷(volume)共18期(number)。1855年出版第二卷,该年共出版了20期。”①后来,戈公振在其名作《中国报学史》也说:“《中外新报》(原名ChineseandFor eignGazette),为半月刊,于咸丰四年(一八五四年)发刊于宁波;每期四页,所载为新…  相似文献   

15.
李贺生、卒年,正史无记载。后人对李贺生、卒年的记述,主要出现两种年数。第一种,是790年至816年。见于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贺诗歌集注》、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朱自清《李贺年谱》、《辞海》(修订稿),等等。第二种,是791年至817年。见于叶葱奇编订《李贺诗集》、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王礼锡《李长吉评传》,等等。两种不同的李贺生、卒年,均出于同一个依据,就是杜牧《李长吉歌诗叙》。杜牧作叙年份已写明大和五年,叙文云:“贺死后凡十有五年,京兆杜牧为其叙。”(注:大和,作“太和”误,钱大昕已辨正,杜牧手书《张好好诗》墨迹正作“大和”。)自大和五年上推十五年,即为李贺卒年,再往上推二十七年,即为李贺生年。一个依据,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生、卒年?原因是,各自采取了足年  相似文献   

16.
鲁迅作为现代中国伟大文豪,不仅有振聋发聩的小说,石破天惊的杂文,他的散文诗也在中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是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散文诗集《野草》收编了他的23篇作品,《雪》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欣赏《雪》,首先要领会作品中所创造出来的新颖、动人的意象。《雪》写于1925年1月。当时,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北京曾经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就在这里举起。但是革命高潮过后,统一战线便开始分化,革命陈营内部“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而封建军阀一朝得逞,疯狂镇压革命运动,北京倒成了…  相似文献   

17.
事实与共识     
这几年,台湾文学界出现一种值得警惕的倾向:有的作家、评论家在谈论台湾文学时,总是不适当地强调所谓“独立性”、“自主性”,而否认“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1988年,羊子乔先生发表了一篇题为《让我们自己来》的文章,对我的《台湾现代文学简述》一书提出“质疑”。他认为:“台湾文学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性”,在台湾,“中国、日本文学是台湾文学的一部分”,而我却站在“有利于‘中国统一’的立场,来从事台湾文学的研究”,“视台湾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视台湾文学为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因而是“大中国沙文主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新青年》最早发表的新诗,现有的一些现代文学史及论文中,一般都沿用朱自清先生《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的说法:《新诗第一次出现在《新青年》四卷一号上,作者三人,胡氏之外,有沈尹默刘半农二氏;诗九首,……”因此往往把四卷一号(1918年,1月)“三巨头”的诗作为中国新诗的始作,新近出版的唐弢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也是如此以为,而且特地作了这样的说明:“1917年《新青年》第3卷第4期上虽已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学评奖一直颇多争议。较早以调侃的方式把中国评奖乱象搬上银幕的是米家山导演的《顽主》(1988年),借"三T"公司替三流作家宝康操办文学奖发奖大会道尽文坛评奖荒唐之事。  相似文献   

20.
试论孔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孔子的身世孔子名丘,字仲尼,一说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公羊传》和《谷梁传》如此说,即公元前五五一年),一说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据《史记·孔子世家》),相差仅一年。前人为此打了许多笔墨官司,实在不必。死于鲁哀公十六年,即公元前四七九年。孔子自己说“而丘也,殷人也”(《礼记·檀弓上》),就是说他是殷商的苗裔。周武王灭了殷商,封殷商的微子启于宋。孔子的先祖孔父嘉是宋国宗室,因为距离宋国始祖已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