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衍生金融工具的高风险性在国内外一系列金融事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的资本市场,从市场监管的角度来看,必须大量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吸取工作中的教训,正确认识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全方位地构建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创新型的资产处理方式和融资工具,衍生金融产品在我国的发展潜力巨大.本文在阐述衍生金融工具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双刃剑"效应,并探索了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问题,最后提出基于风险控制观的衍生金融工具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浅议我国金融衍生工具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衍生工具在微观金融中的风险并不是其特有的,通过一些途径可以被分散或转移。其在宏观环境下的高风险性在国内外一系列金融事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此,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吸取实践工作中的教训,正确认识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全方位地构建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商业银行在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相关历史原因及其自身存在的某些方面的问题,使我国的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风险控制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全文主要针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衍生品风险,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吸收国外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指出了现行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联系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控制和防范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同年多家国企爆出因投资金融衍生品失败而发生巨额亏损,2009年3月国资委提出方案限制国有企业投资金融衍生品.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于是一些专家学者担忧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会导致中国经济受损.中国要不要发展以及如何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已成为当前重要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金融衍生产品给中美两国带来的灾难,重点分析了国企投资金融衍生产品失败的原因.其次,从金融衍生品的特性出发,指出中国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的必要性并介绍金融衍生产品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最后,根据东航等国企投资失败以及美国的经验教训,提出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全融衍生品的定义与种类 金融衍生品(Financial Derivatives以下简称衍生品)是从基本金融产品(如证券、指数、合约等)中演变而来的产品,是基本金融工具的发展或重新组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asle Committee on BankingSupervision)将其广义地定义为:金融衍生工具“系一种合约,该合约的价值取决于一项或多项背景资产或指数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正在不断提升,其中衍生金融工具更是得到了大规模的广泛应用,有效控制了财务风险管理。本文就衍生金融工具和财务风险的基本概念,以及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各种衍生金融工具不断涌现,加深了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使用,如何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客观有效的会计核算,如何及时准确的反映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信息成为传统财务会计在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上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9.
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有效地控制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风险,既是国际化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所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对企业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测评的意义、程序及市场风险测评方法进行了阐述。企业要建立企业风险测评机构、制定金融衍生品投资的风险标准及排列相应的风险等级。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测评的一般方法包括灵敏度分析法、VaR分析法及方差分析法等。  相似文献   

10.
信用衍生品对我国信用风险管理的作用及其实施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信用衍生品(credit derivatives)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规避信用风险的新型金融衍生工具。它在保留资产的前提下,将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类型中分离出来,并提供风险转移机制,使得信用风险管理第一次拥有了和市场风险管理同样的对冲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了信用风险管理的传统特征。根据英国银行家协会(BBA)的报告,2002年全球信用衍生品交易已经达到  相似文献   

11.
也谈国有企业金融衍生品交易风险控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国有企业衍生品交易亏损所衍生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国有企业套期保值巨额亏损,从形成原因上来说,主要归咎于公司内控失败和监管当局监管不当,具体表现为内控制度形同虚设、投资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个人权力缺乏制约、对金融产品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人才等。在当今变化无常的国际贸易市场上,国有企业应该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制;国家监管当局应出台一系列法规政策引导企业金融衍生品的投资行为,不断推进金融市场的创新和人才的培养,为企业投资提供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孙思 《管理与财富》2008,(11):20-20
股指期货的推出给证券公司带来了机遇和风险,而证券公司开展金融衍生品的时候需要把风险控制放在首位,并且需要建立严格的风险管理体系和配套的组织结构,确保能够有效运转。另外由于证券市场是不断波动的,金融衍生品价格随时会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因此本文分析并提出了证券公司建立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系统的三个要素:组织结构、风险管理过程和内部控制程序,从而提出了比较完善的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金融衍生品又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文章重新探讨了有关金融产品的若干问题,并针对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日益兴起,给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及挑战。设立符合我国国情和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监管法律制度,对防范和化解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所带来的风险,完善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监管立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陆续出现了一系列的金融衍生工具,但都未能形成较大规模的交易,可以说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还处于幼稚阶段。随着我国加入WTO,逐步与世界经济接轨,开放金融,发展与之相适应的金融衍生工具十分紧迫。本文简要介绍了金融衍生工具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并提出了我国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应用及其会计实务现状,并提出研究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金融衍生品交易与商业银行绩效——基于美国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8家美国银行控股公司2005年第2季度-2008年第3季度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考察金融衍生品交易行为对商业银行收益和风险的影响,在对银行持有衍生品头寸目的加以区分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整体上、分类样本以及次贷危机前后金融衍生品交易行为对美国银行控股公司收益和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体上非交易衍生品面值规模越大.银行的收益越大,但增加了银行的整体风险;相对于主导型银行,参与型银行可能持有更多的衍生品投机头寸,从而增大了自身的系统风险;美国银行控股公司在次贷危机前相对于危机后持有更多的衍生品投机头寸,从而增大了自身的系统风险;商业银行使用金融衍生品行为是一柄双刃剑,如果商业银行严格利用金融衍生品对冲基础资产风险,金融衍生品的利用对银行而言也许是一种有益的管理尝试,但是如果商业银行过多地用金融衍生品进行投机以获取较高的收益,金融衍生品的利用会导致银行整体风险的上升.  相似文献   

18.
金融衍生品具有高度虚拟性的特征,其交易潜藏了巨大的宏观金融风险。美国金融危机某种程度上是金融衍生品风险在长期积聚后的爆发与扩散。这警示我们,衍生品市场发展应稳步推进,要从改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加强衍生品交易监管、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等多个方面积极控制衍生品风险,防范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金融衍生品的定义、特点、功能和风险方面的解析及对美国金融危机根源的探析,阐明了金融衍生品不是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我国发展和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金融衍生品中,场外互换衍生品交易的不透明性和高风险性是危及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金融危机后美国新的监管立法初步确立了中央集中清算、保证金和报告为核心的监管制度,这有利于提高透明度和市场效率、降低系统性风险,但是在清算所的制度建设和风险控制方面仍有欠缺,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可以此为鉴,完善我国的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