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许涛 《人口学刊》2012,(4):24-33
公民与外来人口的社会距离反映了外来人口社会适应与融合的情况,以往研究以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口的社会距离为切入点,忽视了在本地工作的外地人与外地人之间的社会距离。本研究弥补了这一缺陷。实证研究表明,户籍对于外来人口的社会距离存在一定影响,但在控制了地域身份后,户籍对于外来人口社会距离的影响消失,这说明户籍的影响正在消除,但以本地-外地为划分的地域身份正在接替户籍的作用,二元结构并没有破除。同时,中国人特殊的信任结构并没有在社会变迁和经济的冲击下改变,依然存在着对自己人的特殊信任和对外人的普遍信任两种情况,前者拉大了与外来人口的社会距离,后者则缩短了这一距离。结果还显示,心理感受对于公民与外来人口的社会距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表明心理意愿是公民交往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
旧城改造对于塑造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通过政府、企业和市民这三个主体的相互作用来体现。不同主体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影响不同,使得不同社会群体在城市不同空间范围内聚集,从而导致城市社会空间分异。在运用因子生态分析法界定2000年武汉市社会空间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不同主体对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对办事人员聚集区、外来人口聚集区、离退休人员聚集区、人口快速增长区的形成产生显著影响;企业对离退休人员聚集区、人口快速增长区和农业人口聚集区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而市民则对办事人员聚集区、离退休人员聚集区、人口快速增长区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这反映了旧城改造过程中政府为主导、企业和市民有限参与的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3.
利用同龄群分析,结合中国社会变迁,论文分析了中国第一次生育高潮中出生人口对社会变迁的若干影响,同时指出了社会变迁对他们的影响。根据人口普查资料,论文描述这代人的部分人口特征,指出这代人在今后的社会竞争中存在的不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贫富差距与社会公平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永刚  薛新娅  苏雷 《西北人口》2007,28(4):72-75,80
我国贫富差距的加剧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但是,在对这一问题及其社会影响的严重程度上,则存在着不同见解。本文认为不能过分迷信和依赖统计数据,也不能将基尼系数视为衡量贫富差距及其社会影响的唯一标准。本文提出社会学强调的是社会效益,追求的是社会公平。故此,应运用社会学的精英理论、隧道理论和多元视阈观来思考分析社会贫富差距现象,对这一问题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
杨记 《西北人口》2007,28(1):102-106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变革,离婚率急剧上升,随之而来的再婚现象也日益普遍,再婚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婚姻建构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运用我国2000年人口普查抽样数据,分析了性别、民族、居住地、文化程度、职业等各种个人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再婚的影响,运用logistic回归检验了各种因素对再婚的影响程度,并分性别比较了各种因素影响的异同。结果发现,职业与受教育程度对不同性别人口再婚的影响截然相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验证了婚姻市场中存在的“甲女丁男”结婚难的说法。  相似文献   

6.
人口变动是社会经济各方面和多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从社会生产发展的角度,人们已较多地探讨了社会生产对人口变动的作用;但是,以国民财富的分配为视角,并考察其对人口变动的影响之类的分析尚较少见。即使有这方面的探讨也是比较简单化,往往没有深入展开;这是因为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的确存在着某些现实困难。然而,笔者力图对这一问题进行一次初步的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口的生活现状如何,不仅影响到社会的政治、经济各个方面,而且对正处于生育年龄的青年来说,可以产生反馈作用,对我们能否搞好计划生育有很大影响。我们就这一问题作了访问调查。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流行对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滋病已逐渐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性问题。艾滋病的扩散不仅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而且对个人、家庭和社区均产生严重的后果。艾滋病对社会劳动力资源、人口预期寿命、社会稳定、卫生和社会体系和政府部门的工作都带来了威胁,并侵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成果,这表明艾滋病是一个涉及发展和人类安全的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中年高级知识分子健康状况的社会人口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2004年"北京市中年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健康状况调查"资料,从社会医学和社会人口学的角度比较了北京市中年高级知识分子与普通人群之间健康水平的差异;探讨了影响知识分子健康状况的个人和社会环境因素。结果显示,其一,当以慢性疾病来衡量生理健康时,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低于一般人群,但二者的生活质量自评没有显著差异。其二,社会人口学因素对这两方面健康的作用有同有异。工作和生活压力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至关重要因素之一,但大部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因健康层面和人群而异。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独生子女生育意愿调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贯彻,加上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当代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发生了哪些变化,已经成为人口学者关注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北京市18个区县1206个独生子女的抽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当代独生子女的生育观念已经发生了改变,这将对其生育意愿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的特殊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辉 《人口学刊》2008,(2):38-43
20世纪末期,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超过东北地区工业化水平,也超过全国人口城市化平均水平,但目前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明显存在着城市现代化基础相对薄弱,工业化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超前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现象是我国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特有现象,其特征表现为:从发展趋势看,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增长速度放缓;从国内外比较看,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的优势已不复存在;从城市化质量指标看,东北地区城市经济总量和城市竞争力相对较低。东北地区的人口城市化虚高问题,在制定人口发展战略乃至实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尤其需要深入研究并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因素的特点,决定了可持续发展的落脚点最终在西部地区。中国可持续发展要以西部大开发为依托,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根据西部实际、结合我国国情,借鉴他国区域开发经验,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乡贫困人口虽然都存在医疗保障覆盖率低、卫生服务利用不足的现象,但其制度根源却不同。城市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问题在于虽有医疗保障制度,但是保障资源在各个收入层间分配不公平,向中高收入层倾斜,贫困人口从中获益的可能性较小;农村医疗保障的主要问题在于近几年农村医疗保障的制度建设刚刚开始,过去长久以来农村几乎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大多数农民一直处于无保障状态,因病致贫比率较高。今后城市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重点在于提高公平性,满足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需求;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重点在于搭建制度框架,使医疗保障覆盖大多数农村居民,防止因病致贫。  相似文献   

14.
文章借鉴Minami准则的分析框架,选取小麦生产为研究对象.利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和1980—2011年间的中国21个样本省市数据,对刘易斯转折点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劳动产出弹性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其中东北地区最高,其次是西南、华东、华中和西北,华北地最低;(2)农业部门的劳动边际产值正在接近实际工资水平,两者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且趋于平稳。由此推断出:中国经济已经迎来刘易斯第一转折点。这一结论不但有助于厘清相关学术纷争曼能够辨析新型城镇化的窟展阶殷和政革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朱宇 《人口研究》2012,(2):31-36
从迄今国际通行的传统城乡人口划分原则和标准以及当今城乡界限淡化背景下城乡人口划分和统计的演变趋势两个方面,对2011年末中国大陆51.27%的城镇化率数据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现行城镇人口的统计口径基本上符合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城乡划分原则和标准,不应因为城镇化进程中某些问题的存在而否定我国已有半数以上人口聚居于城镇、且拥有国际公认的城镇人口基本特征的事实。文章还认为,我国现行的城镇化数据不仅没有高估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反而存在着未能涵盖大量具有相当城镇特性、但仍未被纳入常规市镇人口统计的"准城镇人口",从而低估实际城镇化进程的广度和深度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6.
中日两国人口老龄化再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茂 《南方人口》2003,18(2):24-29
中日两国不仅人口年龄结构发展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而且影响年龄结构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非常相似。因此,日本经历过的人口老龄化挑战,将在中国陆续出现,日本当年采取的应付老龄化对策,将对中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唐朝至清朝东北地区人口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民构成了历史上东北地区人口增长的主体,东北地区人口迁移包括数次战争对人口的掠夺、华北地区逃荒的灾民、到东北地区开垦荒地以谋求生计的关内农民、跟随统治阶级移居东北地区的家仆等。总的看来,历史上东北地区的人口迁移以被迫迁移和强制性迁移为主,较为明显地体现了人口迁移中的距离因素的影响作用。并且人口迁移的意愿、规模等与东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与东部地带的经济发展:1995~2000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主要考察了 1 995~ 2 0 0 0年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与东部地带经济发展的关系 ,发现省际迁移人口 (外来劳动力 )已成为推动东部地带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因素。正是大量外来劳动力的迁入 ,弥补了东部地带本地劳动力供给的不足 ,推动东部地带的GDP增长了 1 0 %以上 ,对东部地带GDP增长的贡献度几乎达 1 5 %。而且在东部地带 ,越是省际人口迁移吸引中心 ,迁入人口规模越大 ,迁入的外来劳动力对推动迁入地经济发展的作用和贡献就越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出生性别比异常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王燕  黄玫 《人口研究》2004,28(6):27-33
利用对中国人口有代表性的、最新资料 ,分析中国出生性别比异常的变化趋势和人群、地域特征。我国出生性别比持续异常 ,主要表现为第二及以上孩次的出生性别比的升高 ,其中只有姐姐的婴儿出生性别比异常升高情况最为严重 ;且随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 ;从地域分布来说 ,华南和华东地区出生性别比异常现象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县域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波 《西北人口》2014,(3):33-36,42
人口空间分布是人类活动在地球表层空间上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人口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受自然及人文两方面的影响,胡焕庸线成为中国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的基线。本文以2010年中国县级行政区人口数据为基础,应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定量分析2010年中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通过分析各级人12密度空间分布图和人口密度剖面图可以发现,2010年中国县级行政区人口密度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态势,人口密集区用接近2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接近80%的人口;东南-西北两部分人口比重为93.77:6.23,胡焕庸线仍然是2010年中国人口的地理分界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