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有资产管理局作为国家对其占有的生产资料及派生的各种经营权益进行管理的专职机构,负有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和增殖的职责。然而,在国有资产管理作为财政管理附属单元的现行体制下,势必导致财政主体利用所有权来行使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损害国家所有权利益,从而加强了国有资本金追求盈利的非经济约束,不利于政府转变职能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从而也不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全和增殖。笔者以为改革的思路只能是将国有资产管理从财政管理中分离出来,重塑国有资产管理主体的职能地位,进而形成  相似文献   

2.
文章指出了实现国有资产独立化的必要性。认为国有企业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之后,并没有真正解决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问题。只有实现所有权主体人格化,实现国有资产独立化,国营企业的所有权与管理权才能完全分离,所有制问题的改革才能深入彻底。国有资产独立化就是建立一个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作为所有权的唯一代表,从而实现国家对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同政府管理经济职能的分离。文章从五个方面详细地论述了实现国有资产独立化的客观必然性,并指出国有资产独立化的途径:一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与政府机构相分离;二是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体系的内部构造。最后,文章进一步指出,不仅需要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内部构造,而且还需要在外部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3.
把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所有制结构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几年来,我们在积极探索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多种有效形式,逐渐走出一条既符合所有制为主体的原则,又使企业是具有旺盛活力和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道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同时,改革的实践也为我们回答所有权与营权能否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是否改变了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性质等问题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关于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解决国有资产管理上的“所有者缺位”现象必须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首要的问题是坚持国家所有制,而不是“分级所有”。国家实现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首先遇到的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如何在实现国有资产所有权中的定位问题,这里涉及到如何认识所有权改革与产权改革的区别。十六大提出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前提是坚持国家所有,实质是产权改革;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都只是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从产权关系即管理权利关系上看,中央、地方的国资管理机构是独立的、平等的民事行为主体。建立国资委关键是要明确什么是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国资委使企业出资人代表由虚变实,政资分开得到了实现,进而使政企分开得以真正实现。国资委成立后,如何划分清楚国资委的出资人职责和企业经营权之间的界限,从根本上理顺出资人和经营者的关系应当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成效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5.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是在1987年前后提出的,几年来,对如何建立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要在国家(?)会管理职能和所有权管理职能分开的基础上,强化所有权的专职管  相似文献   

6.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而围绕着国企产权制度的改革又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的关键。近年来根据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国有资产经营和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分开,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分开的原则,不少地方加快了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步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结合内蒙古伊盟地区实施授权经营的实际案例,对授权经营这一产权运营形式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城镇集体工业企业要进一步搞活,就要加快工业管理体制改革。要使这一改革有重大的突破,就必须还所有权和经营权于集体企业。集体企业“两权统一”的理论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具体表现为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后三权通常称为经营权)四方面内容。所有权和经营权在不同的经济形式中结合的方式和程度是不同的。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一般说所有权和经营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改革全民所有制企业是以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理论为实践基础的。应该说,两权分离是搞活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有益尝试,并为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9.
祖国大陆和台湾省,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有同有异。作一番比较研究,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有利于加强两岸的经济合作。一、所有制改革和变迁的比较产权即财产所有权。人类社会在未出现国家和法之前,存在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如原始公社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但不存在所有权,因为财产所有权是生产关系的法律表现,在国家和法尚未出现之前,所有制不表现为所有权。人类社会出现国家和法之后,所有制便和所有权密切联系起来了:所有制离不开所有权,所有权离不开所有制;所有制的变革必然引起所有权的变革,所有权的变革往往是由所有制的…  相似文献   

10.
我们把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分为范围结构和内含结构。范围结构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或经济单位中各种所有制形式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内含结构是指某种所有制形式自身的所有权归属以及所有权与经营权之间的关系。两种结构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各种组合,呈现出十分复杂的情形。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是国家所有制在企业中的内含结构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目前 ,改革已到了整体攻坚阶段 ,必须在所有制改革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才能切实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制度性障碍问题。通过对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造 ,在企业制度创新的基础上 ,围绕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主体展开 ,才能带动经济体制其他各个侧面的配套创新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国企进行所有制改革 ,必须克服观念障碍 ,要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 ,选择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国企改革要“有进有退”,退出竞争性行业 ,进入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和对经济全局发挥主导作用的行业和企业 ,提高国企的整体素质。通过加强对国有资产的评估和监督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改制后的国企 ,应加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瞄准国际市场 ,为企业和产品重新定位 ,形成企业综合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2.
国有经济配置领域的战略性调整与国有资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资产管理与国有资产生而俱来。计划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的主体是国有经济,而且以实现全社会范围的单一所有制为目标,因此,国有资产管理的特点表现为:1.非独立性。它只是国家对社会经济过程管理的一部分。不存在独立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由各级生产管理部门执行具体的管理权;2.实物性。基本上是对实物资产的管理或者是实物型管理为主;3,非营运性。只有资产管理,没有资产运营。中国经济的市场化,产生了改革计划经济型国有资产管理的迫切需要。在建立市场经济型的国有资产管理及运营体系中,一个值得注意但目前却似乎被忽略的…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一般基础,在于以资本所有权为核心的所有权框架结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国有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变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以实物所有权为核心的所有权框架为以资本所有权为核心的新体制框架。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以及股份制的推行,都只有从明确国有资产所有权和国有资本所有权人格化主体的方向入手,才能有新的突破。而国有资本所有权人格化主体的塑造,又必须根基于界定国有企业职工的双重地位。  相似文献   

14.
将产权关系与所有制关系混为一谈,视产权为所有权或经营权(在产权关系中也有所有权和经营权概念,其内含与所有制关系不尽相同,为了避免混乱,本文只在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角度使用这类概念)的代名词,是我国近年来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偏向。鉴于所有制改革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根本性意义,所以,必须弄清产权关系与所有制关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国有资产产权二重性的内涵是产权主体和产权客体都具有虚拟性和实在性的双重属性 ,外延包括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二重性、劳动者资产所有权的二重性和国家职能的二重性。国有资产产权二重性的根源是受公法一元论支配的融行政权力和民事权利为一体的国家职能二重性 ,因而导致所有者缺位和经济低效益。转轨时期国有资产产权二重性的表现形态是资本非人格化 ,即所有者缺位表现为国有资产所有权主体 (“全民”)的虚拟性和劳动者资产所有权客体 (生产资料 )的虚拟性。规范公法和私法主体 ,把国家作为公权力和私权利合二为一的载体分离为公权力的载体国家和私权利的载体企业 ,把劳动者产权主体的实在性和国有资产产权客体的实在性结合起来 ,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 ,这就是解决所有者缺位或资本非人格化的根本途径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实现的最好形式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现代市场经济不仅要求企业在市场导向下独立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且要求政府发挥适度的宏观调控作用。我国实现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必须找到适当的具体形式来实现全民所有制经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文章论证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对产权明晰化的必要性以及大中型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的积极作用。同时提出了对现有的全民企业实行三级全民所有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企业法人财产权是在企业经营权的基础上发展、完善并最终确立的.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确立,标志着我国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已经从过去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发展到现在的出资者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分离的新阶段,因此,研究、宣传、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权是今后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拟从法律的角度,探讨和分析如何保护我国企业法人的财产权.一 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对国有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财产的占有使用、生产要素的配置和产品的分配主要靠国家计划.地区、部门和企业最为关心的是生产能力的形成和物质产品的生产,而较少地从产权角度关注国有资产的效益和效率,关注通过国有资产的运转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企业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只是行政机关的附属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从扩大国有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起步,开始打破全民所有制企业长期以来由国家直接经营的旧体制.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现改革的决定》,把企业改革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明确提出了企业改革的目标是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  相似文献   

18.
现行的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存在三个弊端:政府的社会行政管理职能与所有者管理职能不分;所有权没有进入到企业内部;企业的“地方、部门所有制”严重影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由此,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应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确立企业对国有资产的法人产权;第二,彻底改革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第三,实行企业,内部的多元化产权;第四创造产权流动环境,拓展产权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9.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是进行产权制度的创新;而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的明晰化,则是产权制度变革的首要课题。为此,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进程中,必须积极探索国有资产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分离的具体方式。在各地建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具体操作国有资产所有权的经营,在目前,可以说是进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一 我国所有制改革,其宏观轨迹是,通过调整所有制结构,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同时并存、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其微观轨迹是,实行两权分离,建立新的经营机制,以增强企业的活力。这两条轨迹,绘成了我国所有制改革辩证法的壮丽图景。 所有权和经营权是两个不同效应的范畴,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有权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它决定企业的性质,经营权是指对生产资料的使用和支配,它决定企业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