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田汉戏剧思想和创作实践的复杂矛盾乃至其内在丰富的美学特质有着多元的外来影响。透过其创作主张、创作实践与演剧活动,我们发现田汉戏剧受到来自日本、欧美以及苏俄戏剧的多重影响。如果说一部中国话剧发生发展的历史是一部接受外国戏剧理论思潮、流派和创作影响的历史的话,那田汉对外国戏剧成功的学习与借鉴,无疑可为中国现代戏剧学习借鉴外国戏剧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最近,读顾伸彝教授的遗著《谈“戏剧冲突”》(见上海戏剧学院主编的《戏剧艺术》一九七八年第一期),受益颇大。顾先生以渊博的学识,研究了大量欧洲的和中国的戏剧史料,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两方面较为详细深入地论述了戏剧的基本特征,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我在学习中得到很大启发。伹顾先生认为戏剧冲突即意志冲突,并断然指出,不论古典剧,还是社会主义戏剧,也不论悲剧喜剧,还是正剧闹剧,一切古今中外的戏剧作品均可概之为意志冲突。对于这一实质性问题,我觉得很有深入探讨的必  相似文献   

3.
"别是一家"与"自成一家"──谈李清照词的创作理论与实践徐祝林"词别是一家"是介于婉约与豪放之间的词宗李清照提出的一个重要文学理论,"自成一家"则是她潜心创作的具体而深刻的实践。这一重要的文学理论与杰出的创作实践的完美统一,无疑对当时词的发展做出了重...  相似文献   

4.
概括胡适的国语文学观在创作实践所形成的运用白话的基本态度 ,结合胡适新诗及戏剧的创作实践 ,分析胡适国语文学观在创作中的得失及其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说"没有冲突便没有戏剧",对于戏剧而言,没有集中的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由于建设教授历时五年创作完成,并由赤峰市艺术家、国家一级导演黄伟光,舞蹈编导刘玉润,舞美设计王伟光和赤峰学院音乐学院宋汇霖教授,声乐指导静文佳副教授和王文津教授等共同精心编排和打造的大型历史剧《万古红山》冲突迭起,舞台语言丰富,集中地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物自身的矛盾冲突,把远古悲歌演绎成今日情话,成为一台受到观众鼓掌的好剧。  相似文献   

6.
戏剧冲突是戏剧艺术的基本特征。人们常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因此,从戏剧冲突的角度来研究戏剧作品无疑非常重要。通过对戏剧作品的矛盾冲突以及与之相关的戏剧情节、人物性格等因素进行分析,可以直达作品的底蕴。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元代戏剧中最经常出现的、最主要的是戏剧冲突,即伦理冲突。所谓伦理冲突,是指含有伦理性质的戏剧冲突。纵观元代戏剧,包含伦理冲突的作品很多,但概括起来说,其中  相似文献   

7.
黄庭坚和谢榛有着相似的诗歌创作渊源和创作观,主要体现在创作方法、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上。"点铁成金"、"脱胎换骨"和"酿蜜法"就是在学习古人的基础上提出的,不过他们在学古问题上各有侧重。对黄庭坚和谢榛的诗歌创作观做一番探讨,将对诗人的接受史研究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皮蓝德娄作为表现主义戏剧的代表人物,其戏剧理论和创作实践与象征主义戏剧理论主张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主要体现在其"幻想"的创作思维模式、对"假面"理论的阐释和运用中。同时,其"形象→意念"的创作思路对象征主义戏剧处理"意义和形象"之间关系时的困境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独幕悲剧<莎乐美>是王尔德处于精神和创作转型期的一部重要作品.此剧曾因其人物关系结构以及由此激发的戏剧冲突的特异性,在19-20世纪之交的英国遭到禁演.实际上,剧中不断走向高潮的戏剧冲突,正是王尔德创作该剧时所经历的内心冲突的投影,这一投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王尔德创作该剧时的复杂创作心理及其与当时社会观念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能够造成悬念氛围,推动剧情发展,激起并保持读者(观众)的兴趣。它是戏剧的灵魂,是戏剧的永恒法则。四幕剧《雷雨》充分运用了戏剧冲突的功效,整出戏冲突不断,展现了各个角色之间、各个角色内心等的矛盾冲突,剧情发展跌宕起伏,人物性格丰富多姿,表现了深刻的主题思想,给读者(观众)带来极大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1.
电视剧作品在戏剧性营造上与戏剧的本质是一致的,主要体现在戏剧情境、戏剧动作、戏剧冲突、戏剧悬念等元素上,但因电视剧作品能够借助摄像机作为媒介,各戏剧元素在营造的方法上固有其特有的原则和尺度。以中国电视剧为例,具体翔实地阐述了有魅力、有价值、有内涵的戏剧情境是营造戏剧性的最基本条件,戏剧动作要对人物表情、形体动作、对话、旁白、音乐等方面均有要求,戏剧冲突不仅要关注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冲突,更应该注重人与自身,重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结合的情况下带来的冲击,为增强作品的吸引力,既要在开篇、结尾设置悬念,还应重视用视听语言来辅助强化悬念等。在创作电视剧作品的时候,编剧要把诸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营造戏剧性,才能让电视剧作品更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启蒙主义文学思潮框架中,救国、立国似乎是被不断边缘化的命题,"立人"才是其思想建构的逻辑基点。曹禺早期戏剧创作尤其是《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戏剧中的"立人"思想一直占据创作主导地位,这与他建国后的戏剧创作大相径庭。这种现象,对当今戏剧站在文化启蒙立场反思女性观,重新审视女性主义思潮,有着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美国戏剧家约翰.霍华德.劳逊戏剧理论的核心思想包括:强调戏剧反映现实生活和斗争,戏剧作品必须具有社会意义;戏剧的基本要素是"自觉意志"和"社会性冲突";剧本创作是一个动态的、创造性的过程,是作家基于自己的经验而对现实生活进行的选择。劳逊的戏剧理论对中国话剧理论的专业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话本小说序跋在为通俗小说"正名"以及"创作定位"和"创作规律"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理论探索,从而在明清之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系统的通俗小说理论体系,并以大量的创作实践充分发展了这一理论,这在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雷雨》的主要戏剧冲突《雷雨》的戏剧冲突复杂多样,究竟哪组矛盾是主要戏剧冲突,历来众说纷纭。一种意见认为,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是戏剧冲突的主线。这种意见看到了周朴园与侍萍冲突的本质是封建阶级对劳动妇女的压迫,具有深刻的社会、阶级意义,而且四凤的悲剧是侍萍悲剧的继续,周萍的死亡也与这有关,它是《雷雨》整个悲剧的历史的根。但是,这组冲突无法包括剧中周朴园与蘩漪、周萍与蘩漪这两组重要冲突,这些冲突,在内容上不是阶  相似文献   

16.
本从理论和创作两方面分析了汤显祖关于“情”的见解和认识,以及表现在其创作中的“情”的本质和内涵,并评述了汤显祖写“情”的思想和创作实践正是当时崇情反理的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萧伯纳的《易卜生主义精华》是其最早也是最具个性的一本论文集,是其贯穿始终的戏剧思想的总汇,以及随之而来的戏剧创作实践的宣言。然而它的重要性,以及在西方戏剧史上的地位却一直以来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重新审视这本论文集与萧伯纳戏剧创作的关系,并对其“思想剧”的起源和发展作一番新的评价,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曹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接受西方戏剧,特别是西方现实主义戏剧的影响,从而走上话剧创作道路,从其代表作《雷雨》《北京人》的戏剧结构、戏剧冲突、人物刻画和戏剧语言几方面,可以看出曹禺话剧创作的民族化过程。曹禺为中国的话剧艺术走向成熟做出了巨大努力,对戏剧艺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老舍解放后的戏剧创作,堪称“勤多好。”——文学史基本上是这样写,评论家也大都如此讲。确实,老舍热情足,干劲大,动笔勤,产量高,这是人们有目共睹,有口皆碑,值得称道的。但是,纵观老舍的戏剧创作,却明显感到,他既有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实践的一面,也有违背艺术法则而任意编造的地方“好”字之说,委实不能令人完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萨特、贝克特的戏剧成就和艺术特色的研究与评价存在一些误区,尤其表现在对萨特的评价上。本文通过对两位作家的理论主张、创作实践和文本内涵的考察,发现这两位“先锋”作家的“古典”追求和“神话”渴望,进而发现他们之间的一致性和互补性。贝克特的荒诞派戏剧的精神资源和哲学资源更多的是来自海德格尔和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尤以前者的影响为最。萨特的戏剧创作并非是对存在主义哲学的“说理”和“图解”,而是对它的诗化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