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埃及文学家纳吉布·马哈福兹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以后,埃及和整个阿拉伯世界为之欢呼,中国文学界,特别是阿拉伯文学的爱好者和研究者也无不为之欢欣鼓舞。《人民日报》和一些报刊杂志发表文章为之祝贺,并介绍这位埃及和阿拉伯当代大文豪。我们国际电台阿拉伯语广播也播出了一些稿件,其中有录音采访“阿拉伯也门驻华使馆参赞、文  相似文献   

2.
埃及与阿盟的特殊关系,外在表现为埃及主导阿盟的构建过程、引领阿盟框架下阿拉伯合作机制的基本发展方向,同时也是阿盟经费的重要提供者、阿盟总部的所在国和阿盟秘书长职位的长期占有国;内在表现为埃及民族主义与阿拉伯民族主义互动过程中的一致性与矛盾性。埃及与阿盟的互动实践表明,阿盟需要埃及这样的地区大国支撑才能发挥作用,埃及也需要阿盟泛阿拉伯主义体制来实现其部分对外战略目标和拓展其国家利益。两者的相互需求构成彼此关系的恒久支点,这种关系将会一直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埃及近年来年平均气温居高不下,海平面不断上升,尼罗河三角洲备受威胁,干旱程度加重,水资源短缺加剧,多种疾病的患病率增高,危害公众健康。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埃及成立环境部门与气候机构,制定相应的气候政策,出台相关法律法规,非政府组织及其社会各界付出了一定程度的努力,埃及与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也不断加强气候治理合作。埃及应对气候变化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治理效果却十分有限。埃及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困境包括:气候问题长期处于政府决策的边缘地位,且财政支持不足;气候立法缓慢;人口众多,国民环保意识普遍薄弱;全球气候治理的不公平现象对埃及气候治理产生了负面影响等。从长远来看,埃及因受限于各种条件,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仍将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4.
自70年代以来,埃及国内发生了一系列暗杀总统、议长、部长、警官及纵火、爆炸、印制伪钞等重大政治事件,1992年又发生一连串袭击外国游客,尤其是英、德、法等欧洲各国游客的暴力事件,埃及官方、警方、电台、电视及报纸、杂志均把这些事件归罪于伊斯兰组织——穆斯林兄弟会的一个分支——吉哈德.本文就该组织的产生、发展及所作所为作个简介.“吉哈德”一词在阿拉伯文中的意思是  相似文献   

5.
2011年"一·二五革命"后,埃及军队在主导埃及政治进程的同时,其经济实力也迅速扩张。作为既得利益集团和既有体制的维护者,埃及军队在国家政治和经济秩序重建中发挥着双重作用:一方面,军队是恢复埃及政治秩序的决定性力量和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另一方面,军队势力的扩张和威权统治将为未来埃及政治动荡埋下隐患,特殊的军队经济将成为未来埃及经济改革的重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6.
尼罗河是非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二长流。它流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扎伊尔、肯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苏丹和埃及九国,是地球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之一.其上游分为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在苏丹首都喀土穆,青、白两条尼罗河汇合成尼罗河主流,向北流入埃及境内,在开罗以北形成三角洲,最后分流注入地中海,全长6670公里,流域面积达287万平方公里。下游每年6月至10月泛滥,给埃及尼罗河流域淤积大量的沃土。  相似文献   

7.
将宗教作为政治控制的基本工具是穆斯林国家政体的主要趋势。伊斯兰与世俗官方话语均旨在通过"宗教国有化"来主导社会。埃及代表了一种世俗与伊斯兰教义独特并存的混合模式,该模式代表了两者的适度调和,意在对社会进行完全控制,它将揭示出埃及作为一个由伊斯兰—世俗关系塑造的国家的混合制性质,该性质为国家身份构建出一个复杂的混合核心。对研究国家、世俗、宗教三者间关系的类型等方面至关重要,本文将通过五个部分对此进行研究:一是伊斯兰—世俗混合制的外在框架;二是穆斯林世界的宗教和世俗主义及其控制;三是埃及的国家和宗教的历史演变格局;四是作为伊斯兰—世俗行为体的埃及;五是埃及的国家和非国家宗教行为体。  相似文献   

8.
《城市观察》2014,(4):F0002-F0002
6月18日,大型纪录片《海上丝路》启动工作会议暨四方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广州举行。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甘新,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高峰,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助理王新建,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顾涧清同志分别代表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签署大型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项目四方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9.
埃及穆斯林兄弟会在其8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几经沉浮,现已成为当前埃及境内最有影响的政治力量,并将对后穆巴拉克时代埃及的政局走向、社会转型产生巨大影响。对穆斯林兄弟会的研究不能囿于惯性思维而将其视为"激进组织",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还原其历史真相,特别是要看到该组织在发展过程中曾经有过对自身"激进思想"的修正,从而对它有更加全面、公正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十多年前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就宣布了,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这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等作家的辞世纪念日)。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此项活动。然而现在看来,中国人的读书状况并不乐观!是什么因素困扰着我们"走向阅读社会"呢?  相似文献   

11.
她就是胡达·什阿拉维 1919年3月,埃及爆发了反对英国占领的大革命。3月16日,革命者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抗议英国占领当局将埃及民族革命领袖萨阿德·札格卢勒流放到马耳他。游行中有一支由三百名头蒙面纱、身着黑色罩袍的妇女组成的特别队伍。对这支埃及亘古来有过的游行队伍,市民们怀着  相似文献   

12.
近年,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结构的复杂,使人们对人的“健康”的含义有了全新的认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已经提出,人的“健康”应该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其中,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是:智力正常,健全的情绪行为协调,行为反应适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埃及的贸易往来源远流长.从公元前1世纪起,中国的丝绸便在埃及流行,中国也从埃及输入琉璃和各种香药等物品。其后,中埃间的贸易关系一直延续到20世纪40年代,才因太平洋战争的影响而中断。1953年,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批货物被辗转运至埃及,但中埃贸易往来的真正恢复和发展是在万隆会议后,并且对中国与其他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的贸易往来产生了深远影响.1955年4月在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期间,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和以纳赛尔为首的埃及代表团曾就加强两国各个方面的合作问题举行会谈,其中贸易往来主要由中国对外贸易部部长叶季壮同埃及工商部部长穆罕默德·阿布·努赛尔商谈,这为两国后来的贸易往来铺平了道路.万隆会议结束后,阿布·努赛尔回到开罗对埃及《共和国报》记者说,中埃两国代表在万隆就加强两国经济合作举行的会谈意义重大,“埃及和中国之间建立广泛的贸易关系对埃及是有利的。中国可以购买埃及的大量棉花,同时在中国也有埃及所需要的商品。”5月中旬,直接从万隆至我国访问的埃及宗教事务部部长巴库尔和开罗大学教授卡迈尔,也同叶季壮部长就增进两国间的贸易问题进一步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14.
埃及的乡村小说发端于本世纪初,至五六十年代渐趋成熟。乡村小说主要描写乡村生活,是真实反映埃及乡村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的一面明镜。本文试从埃及乡村小说的时代背景、作家、文学特点及语言特点四个方面作一浅述。 一、乡村小说的时代背景 1902年,埃及作家马哈茂德·赫伊拉目睹遭受统治者的残酷剥削,生活极端贫困的埃及农民的现状,创作了埃及文坛第一部反映乡村生活,体现农民强烈要求社会变革的小说《乡村青年》。1906年,丹沙微事件爆发之后,马哈茂德·塔希尔以这一历史事件为社会背景创作了《丹沙微的少女》。从此埃及出现了第一代乡村小说作家及其作品。 20年代,埃及社会上倡导公正,要求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穆罕默德·侯赛因·海卡尔为此创作了长篇小说《宰娜白》(1914)。三四十年代,埃及陷入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危机,为了填补挥霍殆尽的国库,统治者们对农民课以重税、盘剥无度,使农民的处境极度悲惨。这一状况使“社会小说”成为埃及作家们关注的焦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小说是:陶菲克·哈基姆的《乡村检察官手记》(1937)、阿伊莎·阿卜杜·拉赫曼的《庄园主》(1944)、阿卜杜·拉赫曼·谢尔卡维的《土地》(1954)。  相似文献   

15.
1956年7月26日,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这一历史性的决定为全世界所瞩目,西方更是惊恐.接着,发生了英法以三国武装侵略埃及,对埃及实行经济封锁.这一系列的事件使埃及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也使当时的国际关系发生重要变化.苏伊士运河事件的前前后后交织着政治、军事和经济等各种因素.1955年至1960年,我担任埃及经济财政部长,亲身经历了这一艰难曲折又激动人心的全过程.事情的起因是从商谈高坝工程资金开始的.  相似文献   

16.
埃及穆斯林兄弟会在其8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几经沉浮,现已成为当前埃及境内最有影响的政治力量,并将对后穆巴拉克时代埃及的政局走向、社会转型产生巨大影响.对穆斯林兄弟会的研究不能囿于惯性思维而将其视为“激进组织”,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还原其历史真相,特别是要看到该组织在发展过程中曾经有过对自身“激进思想”的修正,从而对它有更加全面、公正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人权     
穆罕默德·努阿曼·贾拉勒先生是埃及资深外交家,现任埃及驻华大使,曾任阿拉伯联盟常驻代表,1997~1992年期间是联合国社会与人道主义委员会埃及代表团成员,其中1988年任该委员会副主席.《伊斯兰人权》是穆罕默德·努阿曼·贾拉勒先生所著《埃及和伊斯兰人权》一书的一个章节.在当今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对人权问题都有自己的理解,无论什么国家,若试图将自己的意志和价值观强加于人.都是徒劳的.本刊征得作者的同意,撷取其中的一部分,翻译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早在公元十七世纪,欧洲就有了报刊。至于阿拉伯国家的报刊,实际上那是近代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与此后阿拉伯民族复兴运动的产物。最初问世的阿拉伯文报纸是十九世纪初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时代出版的《埃及时事报》。阿拉伯报刊业从它的产生发展到今天,不仅大量地记录了阿拉伯社会所发生的一切重大事件和社会变化,而且也真实地反映了作为阿拉伯人民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阿拉伯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变化。现在,阿拉伯报刊使用的是通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埃及毒品交易十分猖獗,屡禁不止,贩毒、吸毒人数趋上升之势。随着毒品走私的不断扩大,“洗钱”活动有增无减。为打击“洗钱”犯罪,埃及缉毒总局成立了“反洗钱机构”。该机构的主要任务是侦破非法所得的收入与资财,特别是贩卖、 走私毒品牟取的赃款;一俟查实,立即没收。目前,埃及正研究成立拥有自主权的银行保安组织,配合反洗钱机构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1952年7月23日,以纳赛尔为首的埃及自由军官组织推翻法鲁克王朝统治.1953年6月18日,宣布成立埃及共和国,迄今共产生过四位总统.第一位总统纳吉布任期很短,于1954年被解除了总统职务;第二位总统纳赛尔,他是埃及共和国的实际奠基者,1970年9月28日逝世;第三位总统萨达特,于1981年10月6日遇刺身亡;1981年10月13日,经埃及全民投票,穆巴拉克当选为第四位总统,后又分别于1987年10月12日、1993年10月5日、1999年9月26日三次连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