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患者因静脉弹性差、脆性大、皮下组织疏松易滚动而造成静脉穿刺困难,置管不易保留.为了满足老年患者长期静脉治疗的需要,我科近年来进行了多例PICC穿刺置管术.成功置管术的关键在于肘部血管条件良好,可以直视及触及达到盲穿的要求.但老年患者部分肘部血管弹性差,看不到,摸不到,直接穿刺成功机会率少,我科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对10例直接穿刺困难者进行了经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管,全部置管成功,成功率100%,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PICC置管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是将硅胶软管经外周大静脉插入上腔静脉,在肿瘤的化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硅胶软管可在X线下显影,能中长期地留置患者体内或输注刺激性及高渗性药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治疗的耐受性。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共置管15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6例,发生率为3.92%,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简称MST,也称微插管鞘技术)在PI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科2010年10~2012年12月外周血管条件差,无法行传统PICC置管的551例患者,经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三向瓣膜PICC导管。结果551例患者置管成功率为98.3%,其中498例1次置管成功,23例2次置管成功,21例3次置管成功,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B超引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穿刺置管显著减少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缩短了穿刺时间,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有效的解决了肿瘤患者经多次放疗、化疗后肘部浅静脉血管很差,无法直接穿刺置入PICC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老年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0例老年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行闭式引流术前后治疗过程进行总结。结果60例患者置管引流出液体最多达14600ml,最少为6800ml,平均5650±220ml,置管期间无胸膜反应,无引流管脱出、感染、皮下气肿、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取代传统的穿刺抽液,既减少患者的恐惧和痛苦,又减少护理工作量,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可靠;患者容易接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输液或输血过程中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老年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后,发生穿刺部位感染、套管堵塞、皮下血肿、液体渗漏及局部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20例患者中,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为5.83%,套管堵塞发生率为4.17%,皮下血肿发生率为5.00%,液体渗漏发生率为5.83%,局部静脉炎发生率为9.17%。结论静脉留置针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但临床应用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观察和记录,预防并及时处理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三向瓣膜式中长导管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经验,为临床老年患者输液提供借鉴。方法对经上臂静脉置入改良型三向瓣膜式中长导管的89例老年患者资料进行总结,从导管置入长度、留置时间、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89例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5.51%,导管置入长度为25~30cm,留置时间为13~44天。其中穿刺点渗血2例,穿刺点感染1例,静脉炎2例,导管堵塞1例,1例因抢救无效于第13天死亡,其余均使用至疗程结束。结论改良型三向瓣膜式中长导管置入操作相对简便、创伤小、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舒适度高,在老年患者的抢救、静脉营养输注、长期输液等治疗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静脉置管术输液作为一项护理操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因小儿外周静脉较为纤细,难以固定,穿刺失败率较高。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成功率高,能更好的满足临床定时给药和快速的抢救治疗。  相似文献   

8.
总结射频消融术治疗老年肝癌的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10月至2012年5月采用RFA治疗的老年肝癌患者100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未发生与RFA治疗直接相关的死亡.患者无严重并发症,仅有术后发热(31例)、疼痛(37例)、肝功能可逆性损害(44例)、胸腔积液(2例)、气胸(1例)、恶心/呕吐/呃逆(5例)等一般并发症,半年、1年的生存率分别为为91.1%、78.7%,生存期延长.结论 RFA对于老年肝癌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发生导管异位的基本原因,同时提出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本院自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62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实施平均分组,分为参照组(n=31例)以及试验组(n=31例),将采取常规置管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行规范化置管患者作为试验组,对比分析两组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异位发生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异位发生率为3.22%、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对比参照组患者异位发生率(19.3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4.19%)差异显著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过程中采取规范化置管操作,同时配合有效护理措施,可有效避免发生导管异位现象,提升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日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大量胸腔积液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于2010年6月~2014年4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大量胸腔积液患者200例,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前、术中及术后给予精心护理,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200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患者中,仅2例(1%)穿刺失败,并且并发症极少,患者耐受性好,平均置管时间7±3天。结论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大量胸腔积液具有较好疗效,并发症极少,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老年静脉穿刺困难患者穿刺前先局部热敷的应用效果及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入住我科,老年血管条件极差的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由两名N4级护士操作,观察组穿刺前先局部热敷穿刺侧肢体数分钟后再常规穿刺,对照组进行常规留置针操作,通过调查分析一次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并发症等评价标准。结果两组患者穿刺中,观察组在一针穿刺成功率、静脉炎发生例数、患者满意度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穿刺前先热敷穿刺侧肢体数分钟,对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减少静脉治疗并发症方面有很大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血流动力学监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中心静脉压监测作为血流动力学监测中最基本而常见的一种监测手段,越来越普遍被应用,尤其在ICU危重患者手术后护理中更为明显.近年来,我院通过对3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应用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动态监测中心静脉压以调整治疗,取得显著疗效.本文将2005年至2010年所进行的3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动态CVP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24G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静脉输液的应用情况。方法将9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24G留置针,观察组采用改进的穿刺和固定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观察两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静脉炎、静脉渗漏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留置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延长,观察组的静脉炎、静脉渗漏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患者使用24G留置针穿刺于前臂静脉采用改进的穿刺和固定法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正压输液接头与零压输液接头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40例肿瘤科放置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采取正压输液接头与已穿刺好的中心静脉导管连接,对照组20例采取零压输液接头与已穿刺好的中心静脉导管连接,输液结束皆采用生理盐水20ml正压脉冲式封管,比较两组阻管率、感染率、静脉炎发生率及总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阻管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27);两组感染率、静脉炎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1);两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25)。结论正压输液接头能更有效地协助肿瘤科护理人员进行输液管理,减少中心静脉导管阻管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临床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在肝病科住院老年患者372例,收集留置针操作信息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留置针并发症发生因素。结果调查对象中有并发症发生209例(56.2%),无并发症发生163例(43.8%),导致发生并发症的因素有留置针型号(P0.05),输入刺激性液体(P0.01),留置时间(P0.05),穿刺人职称(P0.05)等。结论临床中应加强静脉留置针的规范化培训,提高低职称护士的穿刺技术、掌握留置针留置时间,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老年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晚期贲门癌采用左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近期疗效及生存率。方法 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选择本院收治的老年晚期贲门癌患者329例作为研究资料,均行左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评价近期疗效及并发症,并随访3年观察5年生存率。结果经治疗后329例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近期治疗有效率为42.55%;发生溃疡出血57例,黏膜损伤26例,恶心呕吐104例,白细胞计数降低32例,肝功能损伤29例,肾功能损伤33例。6个月生存率为84.50%,1年生存率为61.40%,3年生存率为42.25%,5年生存率为15.81%。结论左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老年晚期贲门癌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且不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ICC导管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各种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方法对300例肿瘤患者进行置管给药并观察置管的临床效果,及其引发的各种并发症。结果发生PICC相关性并发症38例(12.67%),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论影响留置PICC导管并发症的因素复杂,管理好老年患者、加强培训提高置管水平、实施PICC健康教育、尽量缩短留置时间可以减少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也能避免其他各种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GP联合化疗方案对老年肺癌患者消化道毒副作用指标评分影响。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前来辽宁省肿瘤医院住院接受化疗的老年肺癌患者41例,采用GP方案(吉西他滨1.0g/m2,第1天和第8天经中心静脉置管滴注,顺铂7.5mg/m2,第1~3天经静脉滴注,1个治疗周期为21天,共进行2~4个周期),入选患者均在开始化疗前及结束后分别接受了消化道毒副作用指标[恶心、呕吐等级及恶心问卷(NP)]评估,并进行了对照比较。结果老年肺癌患者化疗后各项NP因子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化疗前(P0.01,P0.05);同时,化疗后没有恶心、呕吐者(0度)明显少于化疗前,而轻、中度(Ⅰ~Ⅱ度)及重度(Ⅲ~Ⅵ度)恶心、呕吐者均明显多于化疗前(P0.01)。结论老年肺癌患者GP方案化疗过程中有明确的消化道毒副作用表现。  相似文献   

19.
老年肿瘤患者常因肠外营养及化疗,需长时间进行静脉输液,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全胃肠外营养液对血管的刺激,常使患者承受静脉炎及渗漏性组织损伤的痛苦,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可长期使用的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20.
静脉炎是由于将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大的药物输注入静脉中或在静脉内放置时间太长、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而引起的局部静脉壁的化学性炎症反应,也可由于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或一根血管反复多次穿刺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因此,静脉炎是静脉输液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而且也影响患者的治疗。我院自2007年至2008年期间,采用云南白药气雾剂治疗静脉炎35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