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汉末年,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暴虐最甚、作乱最早的是以董卓为首的军阀。这群军阀的骨干均为凉州籍,①有明显的地方性;又都由董卓所网织,自成一系,有明显的集团性,因此,可称凉州军阀集团。凉州军阀集团操弄朝政、纵横陕洛关陇,其活动一度构成了中原和西北地区政治局势的主格,也波及到了西北民族关系等方面的演变。因此,对凉州军阀集团的研究无疑是汉末历史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2.
田制,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土地制度,也可以说是农业的生产关系.黄巾起义,对东汉地主阶级打击沉重.西汉末,经过农民战争,刘秀建立东汉.“后汉之初,百姓虚耗,率土遗黎,十才一二.”(《通典》卷一《食货》一)黄巾起义后,继之以军阀混战,人口的减少更多,劳动力更感缺乏.曹操说:“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悽怆伤怀.”(《三国志》卷一)当曹操掌握北方统治权后,一冬烘  相似文献   

3.
《史记》是“谤书”的骂名由来已久。早在东汉时期的汉明帝即已以官方立场 ,判定这部书“微文讥刺 ,贬损当世 ,非谊士也”。到了东汉末年的王允 ,更是直呼《史记》为“谤书”。《后汉书·蔡邕传》载 :王允诛董卓 ,又欲诛与卓相善的蔡邕 ,邕乞残身以续成汉史 ,王允曰 :“昔武帝不杀司马迁 ,使作谤书 ,流于后世。”遂杀蔡邕。王允的看法代表了当时大多数在官方立场左右下的正统文人对这部书的普遍看法。这以后 ,刘知几、王夫之等视之为“谤书”的更是络绎不绝。针对“《史记》是谤书”这一论题 ,历史上亦出现过不少持反对意见的人物。最早见载…  相似文献   

4.
诸葛亮与汉末荆州政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汉初平元年(190年),刘表自北军中侯出为荆州刺吏,在军阀混战中建立了一个割据政权。兴平二年(195年),诸葛亮年方十四,随叔父诸葛玄投靠刘表。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死,子琮降曹,诸葛亮出山,开始了辅佐刘备鼎足三分的事业。诸葛亮在荆州的十三年,是诸葛亮学习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汉末荆州政权对诸葛亮的成长带来了哪些影响呢?一、荆州政权的政治基础东汉末年,在外戚和宦官争斗之后,军阀董卓又控制了朝政,各地或以“勤工”为名起兵,或划地自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已经是有名无实了,刘表就是在这时出任荆州刺史。当时…  相似文献   

5.
(一) 曹操以政治家、军事家而兼文学家,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桥玄和许劭早就看出来了,桥玄对他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三国志·魏武帝纪》)许劭就他问到他自己是个怎样的人物回答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裴松之注引孙盛《异同杂论》)曹操对桥玄是深怀知己之感的,所以他在建安七年到浚仪治理睢阳渠时,特派一个使者用太牢去祭桥玄的墓,祭文中有“吾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顽鄙之姿,  相似文献   

6.
台湾近代文化界有过一位光彩照人的人物。他不仅在史学领域披荆斩棘,苦心孤诣,写出一部开拓性的巨著《台湾通史》,而且在诗坛上纵横驰骋,慷慨悲歌,留下一部振古铄今的《剑花室诗集》。他的同时代人胡殿鹏称“其人奇,其气奇,则其诗亦无之而不奇。”章炳麟读了他的《大陆诗草》,“叹曰:此英雄有怀抱之士也。”他虽然生在台湾,长在台湾,一生基本上都是在台湾度过的,但是,在他胸中始终跳动着一颗“中国心”,他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树结出的一颗硕果,他是属于我们整个民族的。这个人便是连横。连横的《剑花室诗集》,…  相似文献   

7.
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说:“汉初四言,韦孟首唱,匡谏之义,继轨周人。孝武爱文,柏梁列韵,严马之徒,属辞无方。至成帝品录,三百余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他这里说的是西汉初期的四言诗和仅有一题的七言诗(《柏梁诗》)及少量骚体诗,汉成帝时刘向校书光禄阁,编集“凡歌诗二十八家,三百一十四篇”(《汉书·艺文志总序》)。刘勰据此而言,实际上他遗漏了一位大家,即生活在昭、宣、元、成时代的焦延寿及其《焦氏易林》4096首四言诗。焦延寿是一位《易》学家,对《易》之卜筮之术深有研究,他运用当时的“卦变”之法,每卦…  相似文献   

8.
六朝庄园经济与美学结构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朝的经济形态和结构建构了特殊的美学结构、形态,孕生了特有的审美意识.这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庄园经济的基本形态六朝的世族大地主经济属于庄园型经济.梁昭明太子萧统《开善寺法会诗》云:“命驾出山庄”,山庄即庄园,又名坞或墅.坞的概念从东汉沿袭下来,在村庄周围构筑屏障式的土堡,又名庳城.如《后汉书·董卓传》曰:“又筑坞于郿,高厚七丈,号曰万岁坞.”坞如同山  相似文献   

9.
朱光潜和艾青是中国现代诗美学的两位奠基者。意大利汉学院院长沙巴提尼教授认为朱光潜的美学“是移西方文化之花接中国文化传统之木”,这个见解是符合实际的。 朱光潜在他的《诗论》和其它论著中,宣称他的诗美学是融贯中西的意象——意境说,他采撷了西方的意大利克罗齐《美学原理》的“艺术即直觉”(“直觉”的“意象”)说和中国的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意境”(“境界”)说,把二者沟通起来,作为他的诗美学的基  相似文献   

10.
阿合马其人     
阿合马在《元史》中被列入“姦臣之传”,在戏曲中我记得也有对他着笔处。我们研究历史人物,对于反面人物也可以作些评介,找出借鉴处也许是一项有益的工作。忽必烈在元代是一位有为的君主,他在位期间,社会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是走向上升的,忽必烈以识人著称,但也有“姦臣”乘虚而入。  相似文献   

11.
谢本书、冯祖贻两位同志主编的《西南军阀史》第一卷出版了。初读这本书,即使人感到这是一部具有开拓性的成果,一部具有独自创见的书。简言之,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富有开创精神。长期以来,军阀史的研究,尚未突破史话和小册子的范畴,而对西南军阀史的研究,则更为薄弱,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本书全面系统地对西南军阀早期的历史进行评述,达37万言,颇具规模。除《前言》外,分《清末西南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时期的西南》、《西南实力派与护国战争》、《护国战争后的军阀割据》、《桂系和滇黔军阀扩张》、《西南军阀与第一次护法运动》、《南北军阀的勾结》、《唐继尧的“收束”和陆荣廷的“退让”》等八章。条分缕细,纲举目张,对西南军阀形成的背景及其形成的过程,和以唐继尧为首的滇系、陆荣廷为首的桂系等西南军阀各派系的活动,进行述评。上起清末,下至民初1920年前后。其所涉及的内容,可以说是西南军阀史上相当重要的时期。读了这本书,对西南军阀的历史发展及其原因,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据知,《西南军阀史》全书共三卷,其二、三卷正在修订过程中,其  相似文献   

12.
明代连江学者陈第(1541—1617),字季立,号一斋,“其学通五经而尤长于《诗》、《易》”(钱谦益语,转引自《连江县志·人物·先宪》)。《伏羲图赞》是他研究《周易》的专著。陈第少年时即禀承家学,其“少读《易》,主朱义,又主程传,后又颇考马、郑、荀、王及唐宋诸家之说”(《伏羲图赞自序》)。朱义,即朱熹《周易本义》;程传,即程颐《伊川易传》;马、郑、荀、王,为东汉之马融、郑玄,荀爽及魏之王弼。由此可见,陈第治《易》,涉猎颇广。他壮岁曾投笔从戎,年四十三时罢蓟门归,自概“仍为书生老耳”,又闭门苦读凡十余年。试观陈第的诗作,有“醉则诵《离骚》,倦则披《周易》”(《五岳游草·感昔》),“徘徊读《易》日未暮,新月已映梨花西”(《五岳游草·春日郊居》)及“衾(礻周)未得宿,《旅》卦灯前玩”(《五岳游草·括苍逆旅》)等句,可见其深喜于《易》而精研之,无论家居之时,抑或游历之中,均不废读《易》。  相似文献   

13.
论惠施     
“《庄子》的《天下篇》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世界上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净是不动没有,净是动也没有。动是绝对的,静是暂时的,有条件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313页)毛主席在这里阐述了动与静的辩证关系。“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是战国时期名家的许多哲学命题中的一个。名家的代表人物有惠施和公孙龙。惠施(约公元前三七○年——三一○年)生活在战国中期,主要活动在魏国,曾任过魏惠王的相。在《荀子》一书中,他与法家先驱邓析被归于同一学派;在《庄子·天下》篇以及一般常见的思想史著作中,他与公孙龙被列为名家的代表人物。据《庄子·天下》篇记载,惠施是一位“善辩”的人,是能“遍为万物说”的大学问家。他有十条常与人辩论的题目,并且形成了一个学派。他和他的学派的那些论题,可  相似文献   

14.
孙传芳是民国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是北洋军阀的“后起之秀”。在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中,他凭着纵横捭阖的手段与一定的军政才能,夤缘时会,从一个普通的中下级军官,逐步升迁为手握重兵的将领与控制一省的封疆大吏,1925年秋,他以“浙江军务督办”身份,发动了震惊全国的“浙奉战争”,打响了全国反奉的第一枪,击败了气焰嚣张、不可一世的奉军,一举夺得上海、江苏、安徽及江西等省,控制了中国东南富饶辽阔的五省地区,成立“五省联军”。孙成为威震一时的“五省联军”统帅。中国的政治局面一度为之改观。因此,浙  相似文献   

15.
人物评点是金圣叹对《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评点中最精彩的内容 ,而在对诸多人物的评点中 ,武松、鲁智深、李逵 ,是金圣叹心头笔下最钟爱的三位豪杰。“水浒三杰”是民间文学长期酝酿积累 ,又经过《水浒传》作者加工而成的典型人物形象 ,在受前人对《水浒传》评点影响的金圣叹看来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说魅力之所在 ;再加上金圣叹狂放不羁的个性和对所处黑暗现实的不满 ,以及“独恶宋江”等 ,都导致了他对“水浒三杰”的钟爱。  相似文献   

16.
<正> 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认为东汉将领段熲是“一个完全兽性”的人。对此,有的同志曾提出异议,认为段熲是一个“立有大功”的“安羌名将”,应该为他“恢复名誉”(见《西北史地》1982年第2期,《东汉时期的安羌名将——凉州三明》)笔者认为,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虽然段熲算不上一个十分显眼的重要人物,但在西北地区古  相似文献   

17.
庾信的哀江南赋,首先历叙祖功世德,其中有“新野有生祠之庙,河南有胡书之碣”一联。清人吴兆宜解为:“新野河南庙碣,必庚氏先世事,今无考。”“胡书,科斗书。”稍后的倪璠同意此说,并具体推测说碑碣是庚氏先祖居河南鄢陵时事,即东汉末年庾氏迁居新野以前的事。近人瞿蜕园指出另有一解:“胡书,一说胡昭所写。”胡昭,《三国志·魏书·管宁传》中写了他。他生于汉桓帝延熹四年(161),死于魏齐王芳嘉平二年(250)。如真是他写的,则应为三国时事。然而,查一下原赋,庾信分明是写的“逮永嘉之艰虞,始播迁于吾祖”之后的事,  相似文献   

18.
清朝皇帝康熙是历史上颇有作为的人物。他懂得政无大小,得人为本的道理。登基不久,他就指出:“致治之道,首重人才”,(《清圣祖实录》卷44,页11。以下凡引此书,只注明卷数与页码),“治国家者,在有治人不患无治法耳”(卷83,页17)。他在位六十一年(1662—1722),对选才、用人、察吏始终殚心竭力、慎密图维,虽谈不上能知奇士,善驭雄才,但却扭转了登基伊始文治不光的局面,一度“廉吏辈出”(《清史稿》卷111《考绩》),成为他在守成之中兼寓创业之勋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观众走进剧场,自然是为了看戏。何谓“戏”?近代学界巨掌王国维先生早先的定义是:“谓台歌舞演故事也”(《戏曲考原》)。在后来的《宋元戏曲考》中,他又对此作了修正。他认为,“戏剧”至少有这样三类:一类是“古剧”,即“宋金以前杂剧院本”;另一类是“今日流传之古剧”,即他所能见到剧本的古剧(主要指金元杂剧);再一类是“后代之戏剧”,即他所处时代流行的戏剧艺术,亦即当代戏曲。请注意该书中这样一段文字:后代之戏剧,必会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故真戏剧必与戏曲相表里。显然,从“谓台歌舞…  相似文献   

20.
对屈原为何而作《天问》,历代都有争论。《天问》是屈原的一篇重要作品,是研究屈原思想的重要史料。因而,弄清这个问题,是有意义的。一、关于《天问》的主题要辩明屈原为何作《天问》,须先辩明《天问》的主题。王逸首先提出“舒愤说”。他说《天问》是屈原放逐后,看见楚国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渫愤懑,舒泻愁思”(《楚辞章句·天问叙》)。王逸是东汉人,他的《楚辞章句》是较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