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晔 《兰州学刊》2002,2(5):2-4
江泽民总书记在人民大学的讲话系统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辨证关系 ,提出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科学观一般论述的探讨 ,总结了从马克思到邓小平到江泽民对于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发展过程 ,并从多个角度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四个同样重要”这一关系的必然性 ,通过对上述理论问题的探讨坚定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信心和在新时期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纲要》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历史地位的表述,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指导思想;(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这是我们党的三个最根本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3.
4.
正我有个朋友,他是个小时候不哭、长大后连苦都不会说的人。他很优秀、很有责任感、很会逗人笑,我见他时总是欢乐的。如果你心情不好,他就变得很别扭了,不知如何跟你说话,因为他不擅长面对别人的坏情绪。坚强、勇敢、快乐、乐观……这些都是很美好的特质,我很喜欢,也认同应该学习培养这些正面的品质;但是,学习适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哀伤、愤怒、沮丧、悲观……接受这些负面情绪也是人性的一  相似文献   

5.
我所理解的"集体话语" 和"个人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话语既可以为个体"在场"提供参照坐标和价值认同的可能性,也可能引导个体在他性的效仿中逐渐丧失我性的参与和创造,走向傀儡生存.个人话语在拒绝媚俗的旗帜下,部分地疏离了集体的声音,但很难想象对集体话语作真正意义上的"告别".二者之间,有对抗,也有对话.  相似文献   

6.
报告文学是适应人们了解认识社会生活环境和自身生存条件、生存状况的需要而产生的 ,是伴随着新闻传媒方式的发展而滋生出的一种年轻的文学形式 ,是指那些及时对社会生活富有思想意义、情感蕴涵、文化内容及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事件与人物作真实、独特、理性艺术报告的散体文章。真实是报告文学的基础 ,对事实的理性关照和准确理解 ,是报告文学的灵魂。报告文学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品格 ,但不能对它作简单狭隘的理解。只要是建立在真实事实的基础上 ,报告文学所考察思索的内容同现实社会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都可以说具有现实性 ,都是社会的现实生活所需要的。不要轻易打着现实性的招牌否定和排斥那些把历史内容作为题材对象的报告文学作品。报告文学的文学艺术性 ,应当有自己特殊的构成 ,如对事实的敏感选择 ,对事实的艺术组织结构、理性洞察、时代认定 ,对语言的精确锤炼 ,对人物形象和事件进程的准确把握 ,作家主观意识的激情介入等一些方面。报告文学的成熟主要取决于作家独立人格的建立和使命精神的张扬 ,当然也表现在题材内容的重大多样 ,观念新颖 ,思考深广 ,还表现在表现形式的丰富和多样方面。报告文学创作有很强的社会公共性特点。报告文学作家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有分明的忧  相似文献   

7.
"理解"是人类精神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现象,理解与认识的关系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伽达默尔解释学对"理解"的现象学分析与存在论解释,拓宽了对"理解"的研究视域,为超越"对立论"与"归结论"提供了新的视角.理解是以物化的精神形式客体为对象的认识形式,在对象、目的、真理以及方法上具有特殊性,不能简单归结为一般认识论的分析构架.  相似文献   

8.
最近 ,江泽民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指出 :我们要始终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党治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巨大作用。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 ,大力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繁荣。总书记在讲话中重申了“四个同样重要” ,即“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 ,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 ,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 ,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9.
10.
文章从重要句子的含义、要读透问题问的实质、要掌握理解句子含义的具体方法三个方面来论述怎样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相似文献   

11.
对"法学中国化"的理解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给2005级山东大学法理学博士生授课时,我们讨论了一个命题:如何认识“中国法学”?有没有中国法学?如果说有中国法学的话,它指的是什么意义上的中国法学?如果坚持属地主义,中国大地上确实存在着产量丰富的法学作品。我们的各种法学杂志、综合性杂志上发表了可能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被冠以法学招牌的文章,尽管这里面充满了重复的内容。各种出版社近20年来也出版了大量的法学著作与教材,可以说中国的法学出现了繁荣的局面,法学成了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显学”。如果我们认真研读这些法学文章与著作,我们会发现,这些被视为中国法学的“产品”使用的多是源自西方的法学术语,叙述的是西方的法学故事,讲解的是西方的法学原理和精神。这无疑使中国境内的法学内容更加丰富。但我们也发现,西方传来的法学被当成了中国法学的主流,而传统中国文化与当代法学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明显,起码从形式上看,出现了与传统中国文化的断裂现象。一百多年前,中国人确定了向西方学习的信念,所以全方位引进学习西方法学似乎不会产生太多的立论方面的困惑。但如今,有的西方学人也看到了所谓西方的没落,因而出现了各种批判与反思的理论,这使得我们感到茫然,再加上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冲撞,使得我们的思想呈显更多的矛盾。于是,处于成长与发展阶段的各个学科(包括法学在内)似乎都存在“向何处去”的问题。带着对法学将走向何方这一问题的思索,我们与《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共同组织了“法学的中国化”问题笔谈,以期呼应“中国的法学向何处去”以及目前兴起的国学热潮,欢迎各位学人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2.
如何理解"教育机会均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雪 《学术研究》2007,2(8):116-119
教育机会均等的含义是,使来自不同社会地位和出身的人都能够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人的基本权利,是基本的社会善。由于受社会条件所限,教育机会均等还无法达到实质平等,因而只能是一种形式平等。对受教育机会的平等分配秉承权利与贡献对等的原则,一是受教育机会的完全平等,一是受教育机会的比例平等。教育机会均等包含着条件平等,必须创造条件保障弱势群体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的实现。最后,教育机会均等并不能导致学生发展结果的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3.
从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来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存在着机构建设、资金投入等多方面的差异,具有轻重上的明显差别。健全组织机构,理顺隶属关系;进一步规范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研究行为,努力提高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质量;党委、政府定期召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推介听证会,为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应用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阿尔弗雷德·施密特(Alfred Schmidt,1931-)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左翼代表。1931年5月19日,施密特出生于德国首都柏林。1957-1961年间,施密特在法兰克福大学攻读哲学、社会学和历史。1960年,在阿多诺的指导下,他完成了题为《马克思的自然概念》的博士论文。随后执教于法兰克福大学和法兰克福劳动学院。1972年起,任法兰克福学派社会研究所所长。施密特的代表性论著有:《马克思的自然概念》(1960年)、《尼采认识论中的辩证法问题》(1963年)、《康德与黑格尔》(1964年)、《列斐伏尔和现代对马克思的解释》(1966年)、《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1967年)、《经济学批判的认识论概念》(1968年)、《历史与结构》(1971年)、《论批判理论的思想》(1974年)、《什么是唯物主义》(1975年)、《作为历史哲学的批判理论》(1976年)、《观念与世界意志》(1988年)等。这里的5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剖析了《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的理论得失。张一兵的文章着重探询施密特的方法论,重新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经济学的关系。段方乐的文章揭示了施密特所阐发的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本体论的双重逻辑,张金鹏的文章着力辨识了这种双重逻辑乃是施密特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解缺失了生产关系这一重要环节所带来的理论后果。颜岩和夏凡的文章则分析了施密特对“唯物主义”的一般理解和施密特对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特殊理解。希望这一组笔谈的发表,能够引起国内学界对施密特研究的重视,进而促发我们更好地体悟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2017年10月18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时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不忘初心"这一高频词,又一次出现在党的里程碑式的重要报告里.在生活中和学术界,"不忘初心"是一个热词,习近平总书记把这个词汇变成了一个政治词汇,将它引用过来,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寓意深刻.  相似文献   

16.
颜岩 《人文杂志》2006,(2):16-18
我以为,尽管自然概念是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论说的核心,但他的理论目的却是通过对马克思自然概念的重释,揭示马克思哲学唯物主义的本质和特点。本文着力分析了施密特对“唯物主义”及马克思哲学唯物主义的理解,并透析出其理论贡献与局限。一、对“唯物主义”发展史的一般考察施密特开篇第一句便指出,“关于马克思的自然概念问题,必然延伸到唯物史观同哲学的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②。施密特为什么要对“唯物主义”进行一番考察呢?主要原因在于他认为这是我们理解马克思自然概念和马克思哲学的关键。在他看来,第二国际理论家不理解哲学…  相似文献   

17.
理解:翻译过程中的重要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一个过程,包括几个阶段。口译过程包括倾听、观察(发言人的手势、表情及会场上的反应、气氛等)、记录、理解、表达等。笔译包括阅读原文、查阅辞典和资料、理解、表述、修改、校对等。但不管是口译还是笔译,两个主要阶段是理解和表述。一个称职的译员,必须具有中外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8.
19.
民族自决权指的是每个民族自主地处理本民族内部事务、决定本民族自己命运的权利.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由苏联剧变引发的政治大地震极大地激活了全球范围内的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了解民族自决权的历史渊源,把握它的当代内涵,弄清它的现实困境等,对于我们在新时期准确理解和运用这一概念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张明龙教授撰写的学术专著《经济运行与调控--计划与市场结合模式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对计划与市场结合方式这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展开了全面开拓性的研究,提出了独创的"水乳交融结合说":计划机体的诸构成要素、诸内在机制,与市场机体的诸构成要素、诸内在机制全面融合起来,形成一个不分你我、浑然一体的融合制约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综合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