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伴随改革开放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出现和发展 ,剥削行为也出现了。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剥削 ,剥削存在有无必然性和进步性 ,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刘少奇的天津讲话,坚持了党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和政策.不仅对天津的工作,而且对我党已经接管和将要接管的城市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重新学习和正确理解这一讲话,一方面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它对建国初期发展生产、保持社会稳定所起的历史作用;另一方面对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仍有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已消灭,而剥削现象长期存在则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性特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剥削现象长期存在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出现贫富两极分化。恰恰相反,过早地、人为地消灭剥削现象只会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就能够加快消除贫富差距的历史进程,避免社会出现两级分化,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有其特定的语境.通过对其语境的分析可以看到,这种"跨越"不是为了"跳过"或"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而只是为了使落后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为了避免"后发劣势",发挥"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5.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这集中体现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纲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异同上。  相似文献   

6.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本质区别。只有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才能真正把握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过程中理论上的一脉相承和阶段性转换的辩证关系,从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茅生荣 《江汉论坛》2005,1(2):120-124
社会主义认识史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探索的历史.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回答形成无产阶级运动性质及其目的的理论,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回答形成无产阶级实现运动目的现实手段的理论.认识到共产党是实现无产阶级运动目的的现实手段,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的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是关于共产党的理论."三个代表"思想阐明了党怎样发挥"领导工具"作用、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目标,从根本上回答了当代条件下"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认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从"速胜论"产生的主要原因、"速胜"无法实现的原因、以及20世纪社会主义出现挫折的实例来分析"速胜论"思想的危害及应吸取的教训,对"速胜论"问题进行了再认识.认为只有准确把握现实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肃清"速胜"的思想干扰,才能更好地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从现代系统科学关于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角度,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在"两课"教育接受机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组织实施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以期对"两课"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宪政思想之"变"主要表现在他对近代中国宪政模式的选择和设计上,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再回归君主立宪,走向开明专制,最后拥护共和立宪,这反映了梁启超对近代中国宪政之路的理性思考 ;"变"的背后 ,"不变"的是梁启超的爱国思想和坚持民主宪政、坚持渐进改良道路、坚持国民性改造的一贯主张."变"与"不变", 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因素,为我们今天的宪政建设提供了宝贵启示.  相似文献   

11.
“唯务折衷”是刘勰《文心雕龙》的基本研究态度和方法 ,过去学者一般以为它就是儒家的“折中”方法。这是不确切的。“唯务折衷”的“折衷” ,乃折之于“素心” ,即以研究主体独立、公正的主体精神去进行学术研究和鉴赏判断。刘勰之所以会形成这样一种“折衷”说 ,与当时哲学思想界佛学取代玄学地位而注重心识作用、向中国传统哲学心性论传统回归这一发展趋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西文化———美学通观的视野,在中国复古文学思想的整体观照中,对《文心雕龙》的复古思想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阐释。刘勰以宗经反本、雅正体要为归宿的文学退化历史观,体现的是一种“古典主义”的处置模式,与严羽及其明代复古诗学隐含人类学—美学思路的诗史观,构成了迥然不同的话语系统。本文还对刘勰的“通变”观作了新的阐释,认为通变主张使刘勰的复古思想增添了一定的灵活性和有限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3.
东汉末年 ,刘璋割据足以偏安一隅的益州。诸葛亮为了谋取、治理益州 ,极力贬低刘璋 ,遂使刘璋在历史上成为有名的“昏庸”之主。其实 ,刘璋保守益州诚然拙于“人谋” ,导致益州被刘备夺取 ,但他治理益州有一定的“人本”思想 ,有较好的政绩 ,益州军民对刘璋总体上是支持的。诸葛亮等人对刘璋的评价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海南"人偶戏"的源生地、形成期和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很高兴也很荣幸来参加今天的论坛年会,首先我代表省社科联向大庆"建设与发展"科技论坛'2004年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刚才作精彩发言和获得优秀论文奖的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祝贺,也借此机会向大庆市委、市政府、大庆市社科联、市科协多年来对省社科联工作的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  相似文献   

16.
1985年,韩少功在《文学的"根"》中率先发出"寻根"之声.《爸爸爸》被认为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1996年发表的《马桥词典》是深入"寻根"的作品.本文对《马桥词典》中"醒"这一词目进行了全新的文本细读,可以看出韩少功在创作中一直回应着"寻根".《马桥词典》是极度张扬对"语言"的探索志向且底气十足的作品,不过遗憾的是,《马桥词典》在"词典"与"语言"的双重包裹之下,没有完全创造出新世界.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寻根书写不断发展变化,乡土精神是其中值得关注与挖掘的重要内容.对"寻根"的反思在当下仍旧很有必要,"寻根"的要义早已不是框定"寻根"的概念和如何去"寻",而在于更深层地探寻本民族文化中的"根"到底是什么及如何从容表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郭海荣 《中州学刊》2006,(5):259-263
刘呐鸥的小说充盈着现代都市意识,沉迷于都市文化的描写是他的创作最突出鲜明的特征。刘呐鸥以都市人的目光看待都市和都市中的人,作为主角的都市场景、摩登的都市人物和新奇的艺术手法都使他的作品呈现出全新的面貌。而刘呐鸥面对都市时的诸多矛盾心态,更进一步显现出当时的中国社会对于都市的复杂接受。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党建思想史上的不朽丰碑.  相似文献   

19.
吴琳 《阴山学刊》2005,18(2):45-48
在传统的译学研究中,创造性叛逆被视为"毛病"、"错误"而尽量加以排除;比较文学学者却认为翻译中的叛逆是不可避免的,其存在具有重大意义.现代文论中的阐释学、解构主义、描写翻译学派理论为我们重新审视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有效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20.
"革命"与"历史"——刘大年史学观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大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派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从"革命"与"历史"的视角考察,刘大年的史学观念的形成与民主革命和建国后以阶级斗争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环境直接关联;"文革"后刘大年所坚守的革命史学观念突出反映了他的学术定位和风格;以革命史学观念为核心理念的"革命史范式"受到"现代化范式"的挑战,但仍有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寻找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已成为坚持这种史学观念论者们要解决的紧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