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闻捷的叙事长诗《复仇的火焰》(一、二部),是一部享有很高的文学史地位的史诗性作品。它结构宏伟,气度不凡,犹如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以时而奔放、时而潇洒、时而深沉、时而凝重的笔触,写下了当代哈萨克人历史命运的巨大变迁。  相似文献   

2.
韦其麟是壮族诗人,他从1953年便发表长篇叙事诗,而成为广西被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最年轻的一员。此后,他一直坚持诗创作,至今已发表或出版了《百鸟衣》、《凤凰歌》、《英弋之死》、《寻找太阳的母亲》、《普洛陀,昂起你的头》、《妈勒访天边》等多篇叙事长诗以及短诗集《含羞草》、《苦果》、《童心集》、《梦的森林》等。这些诗作,深刻而丰满地反映了壮族的民族历史和性格,其笔锋处处充满着壮族的情感和特色,从而在世界诗的艺术领域独树一帜,传颂于国内外。  相似文献   

3.
结合维吾尔族著名学者艾合买提·孜亚依的生平经历,并通过精神分析学的相关理论,对诗人与其经典代表作、叙事长诗《热比亚与赛丁》的创作进行探讨,以便进一步理解这位作家文学创作的民族性和审美旨趣,来发掘艾合买提·孜亚依文学创作中所含有的维吾尔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评马德俊的长篇叙事诗《穆斯林的彩虹》高文升马德俊教授的叙事长诗《穆斯林的彩虹》(《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是一部优美、悲壮的回族英雄史诗。少数民族叙事诗,一般分为原始史诗、英雄史诗和民间故事诗三类。诗人根据我国西南回族民间关于阿里坡的传说...  相似文献   

5.
各民族民间文学工作者对汉族和少数民族民间叙事长诗的悉心搜集、整理,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画面,纠正了长期以来认为我国叙事长诗不发达的偏见。据钟敬文先生主编的《民间文学概论》初步统计,“解放后,陆续挖掘、整理出的民间叙事长诗有一百多部”。仅上海文艺出版社编选的《中国民间长诗选》三集,精选出的我国民间长诗就有  相似文献   

6.
《恩狄米昂》是英国杰出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短暂一生中所创作的唯一一部长诗。本主根据两方面的证据,即与《恩狄米昂》创作有关的间接证据和该诗内容本身提供的直接证据,论证了这部长诗的爱情主题,反驳了某些现代评论家认为《恩狄米昂》有一个柏拉图式的寓言性意义的观点。《恩狄米昂》是一部以希腊传说故事为题材,通过凡尘青年牧羊人恩狄米昂同月亮女神辛西娅的爱情遭遇,反映诗人济慈自身爱情感受的长篇爱情诗。长诗陈述了爱的欢乐与喜悦,更多地描写了爱的痛苦与悲伤。这种忧郁与欢乐并存的旨趣是济慈式的旨趣,也是英国诗歌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7.
裕固族有较为丰富的民间口头创作。叙事体长诗却是他们百花园中独放异彩的奇葩。裕固族民间叙事体长诗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英雄史诗;一类是爱情叙事诗。在这两类叙事体长诗中,以《尧乎尔来自西州哈卓》和《黄黛琛》为该民族民间口头创作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8.
长诗《混沌初开》在彭燕郊的创作中具有特殊意义,是其探索诗歌艺术的集大成之作。该诗歌的主题意向指向至深、至远、至美的“全光之境”,诗人对于人类精神形式的把握显示出一种深刻的洞见和深沉的悲悯。与此相适应,《混沌初开》有着一整套自己的符号系统和由这些符号形成的象征结构,使长诗形成一种多向度的、呈辐射性的诗意展开方式,从中不仅可以有效地切入这部长诗的整体意蕴,而且可以把握到诗人在艺术探索上的基本理念和极为敏锐的先锋性意向。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中国诗歌会”发起人之一的蒲风,是有意识地从事和推动叙事长诗写作的一位功臣。他在30年代中后期不仅大力鼓吹、提倡长篇叙事诗的写作,而且创作了《六月流火》、《可怜虫》等4部长诗。他在创作中发扬新诗的战斗传统,致力于中国新诗的现实主义和大众化的建设,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娥并与桑洛》和《阿诗玛》分别是傣族和彝族代表性的民间叙事长诗。二者在篇法上呈现迥异的审美风格倾向,前者优美,后者凝重。它们的篇法不只是与逻辑和认知相联系的话语规则,本身就是隐喻和象征,是对各自民族文化性格的生动写照。借助叙事学分析,更有助于我们看清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拉米亚》与诗化的非洲伏都教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济慈通过对非洲伏都教这一信仰的理解和演绎,创作了长诗《拉米亚》,对经蛇类信仰为核心的伏都文化的文学和政治意义进行了阐释。通过《拉米亚》诗人暗示:英国对于非洲传统魔法的理解和占有,可能对于两种文化都是毁灭性的,而诗歌的演化与文化差异互动而不毁灭它。  相似文献   

12.
在“中间代”诗人的创作中,长诗写作已经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从中不仅可以发现“中间代”诗人个性写作的魅力,而且可以发现当代长诗写作开阔的创造空间。这是”中间代”对于中国当代诗歌艺术贡献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中间代”长诗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中间代”诗人的长诗创作是突破艺术成规和彰显诗人创造个性的诗歌写作,是对当代长诗写作的整体性提升。  相似文献   

13.
阮章竞的《漳河水》,是继《王贵与李香香》之后,解放区叙事长诗创作的又一丰硕成果。长诗以太行山区劳动妇女在旧社会的悲苦命运和新社会的幸福生活为题材,塑造了荷荷、苓苓、紫金英三个生动的妇女形象,控诉了旧社会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歌颂了解放区党和政府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美好生活和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在"中间代"诗人的创作中,长诗写作已经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从中不仅可以发现"中间代"诗人个性写作的魅力,而且可以发现当代长诗写作开阔的创造空间.这是"中间代"对于中国当代诗歌艺术贡献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中间代"长诗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中间代"诗人的长诗创作是突破艺术成规和彰显诗人创造个性的诗歌写作,是对当代长诗写作的整体性提升.  相似文献   

15.
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座丰碑。它出色地运用了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新生活,抒唱了他们新的思想感情,为中国现代叙事长诗的创作,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具有深远的影响。长诗不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均有高度的成就。本文仅就艺术特色方面作一些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公刘是跟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诗人。其短诗结集的有:《边地短歌》、《神圣的岗位》、《黎明的城》、《在北方》、《白花·红花》、《离离原上草》等,还有《阿诗玛》(合作)、《望夫云》、《尹灵芝》等长诗。拜读这些诗篇,回顾诗人在创作上走过的路程,我们不难看出,尽管艰难曲折,诗人还是创作出了许多构思新颖、立意深邃、风骨遒劲、音韵铿锵、具有鲜明的独特的艺术风格的诗篇,对我国建国以来的新诗创作,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诗的复活”的今天,对公刘的诗歌创作道路加以探索,肯定会对今后新诗的发展起  相似文献   

17.
蔷薇玫瑰形虽同色泽香味自纷呈《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阴谋与爱情》思想意义殊异说索绍武中国古代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和传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英国戏剧艺术大师莎士比亚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德国大诗人席勒的名...  相似文献   

18.
毛奇龄的《西厢记》论释处于继王骥德和凌濛初以来《西厢记》学术性评点的顶端,其叙事论实可与金圣叹的叙事论双峰并立于清代戏曲评点史上。毛氏评点虽亦兴之所至,率性而发,但通读全篇则不难发现其系统性、理论性。如论叙事视角之“旁观”、叙事内容之“转变”、叙事照应之“暗度金针”、叙事节奏之“抑扬顿挫”,无一不体现毛氏的独到见解。其叙事论又可与西方现代叙事学相通。毛氏论析的叙述层次、叙事视角、叙事照应、叙事节奏、叙事方法,大致涵盖了现代叙事学的叙述人、叙事时间、叙事方法等范畴。梳理毛奇龄评点《西厢记》的叙事论,有助于构建古代叙事学与现代叙事学的内在关联,为中国叙事学固本培根。  相似文献   

19.
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济慈26岁便死于肺结核病。但1818-1820年,即他患病到去世这段时间却是他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其间先后完成了《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等著名长诗及《夜莺颂》等名篇。疾病给诗人带来的痛苦和消极作用不可小视,但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病痛却又极大程度地激发了诗人创作的欲望和灵感。  相似文献   

20.
当代圣卢西亚诗人德里克·沃尔科特的长诗《奥梅罗斯》是一部后殖民时代的史诗.史诗利用来自地中海和加勒比海的文化资源,运用双重化叙事策略,并挪用《荷马史诗》、《圣经》、《神曲》中的基本情节、场景和人物原型,通过对创伤、战争、追忆和寻根等文化隐喻的双重化处理,既借助西方经典文本的话语权和传播力量发出了被压抑的声音,又重写和颠覆了西方经典文本.通过双重化叙事策略,诗人最终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确认和建构了混杂的文化身份,显示了多元文化在对话中共存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