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沈括不仅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而且还是一位了不起的哲学家.他在朴素唯物主义基础上所建立的辩证认识论,几乎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就此谈一些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论沈括的科学创新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曾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一点已不再有人怀疑;但仍然有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科学家缺乏科学创新精神,而且还把这一点看作是中国近代没有兴起科学革命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这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在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的科学实践中,处处可以看到科学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西方语境下的“启蒙”精神的核心是理性精神。在中国语境下,“启蒙精神”被简单地等同于“科学精神”,“科学”这一概念更多地被用作指称一种实证的方法。此刻,科学精神的精神内核并不是西方意义上的理性精神。由于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科学精神被具体化为“写实主义”、“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因此,中国主流话剧的倡导者将话剧当成了一种用以宣传某种政治思想的工具而非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话剧的工具化证明了中国的“话剧精神”尚未建立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熊十力人生哲学是在对古道继承中进行的现代转向,这种转向是通过高扬智识主义的大旗,把知识溶于生命之中,释科学为“日益之学”而进行的。通过对科学精神的诠释,熊氏从“道”的层面把科学思想引入中国的人生哲学之中,承认其人生的积极意义,并通过对传统日益之学和日损之学的发微,构建了立足于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之上,又吸收现代西方科学精神、具有时代特征的“返本”之学。  相似文献   

5.
大学精神是大学在办学历程中经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理想和信念,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内蒙古农业大学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内涵丰富的“内农精神”。本文在论述大学精神的同时,概括凝练了“爱国敬业、博学经世、崇尚科学、艰苦创业、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内农精神。  相似文献   

6.
被人称为“积贫积弱”的宋代,尤其是北宋中期,在科学文化方面,却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时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曾巩等一大批文史大家,差不多同时攀上文坛高峰,而苏颂、沈括等人,则登上了科学的尖端。印刷术、火药、火箭、指南针的发明或应用,天文、数学、地理、建筑、医学等方面的成就,证明了在当时的世界上,北宋在科学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是科学技术方面最先进的国家。许多发现、发明、创造及其应用,其它国家要在上百年甚至几个世纪之后,才相继出现,或由中国传入西方。我们的先辈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华民族是勤劳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的发展与创新做出了卓越贡献。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最好继承。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科学是什么?在科学日新月异,硕果累累的今天,提出这样的问题并不多余,因为在许多当代人心目中,把科学直接等同于工艺技术的功利主义科学观似乎变得天经地义。特别是当科学挟不可抗拒之现实力量统摄中国形而下肚界,势如破竹般莅临于中国现实生活之时,对于近现代中国人来说,科学自然就是使他们深感震惊、屈辱而又钦羡的“船坚炮利”、“工业文明”和“高新技术。’于是,科学的形上源头被斩断,科学精神在这样的场景中退席,隐匿和遮蔽自身。然而,、科学所造就的物的奇迹不过是科学精神在形而下各领域的敞现和显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笔者认为,科学精神是一种以主客二分为基础的思维模式和对象化意识,它要把一切都化为对象来进行无穷无尽的追问和界定,因此它已摄启蒙精神,怀疑精神,理性精神和超越精神之魂。不了解和接纳这一点,我们就永远摆脱不了经济和科技上的落后地位。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化、民族化、本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活的灵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生动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正确处理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具体运用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要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的关系,以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对此,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是卓越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家和杰出的实践者,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主要不在于提出更多的新的哲学原理,而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化为普遍适用的方法论,以“哲学的精神,科学的能力”去解决革命和建设中的问题。因此,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阐明周恩来的哲学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开展当代中国哲学的应用研究,促进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只有观念意识上从自然界分离出来并还原其本性,人才能把自然界看成是自己的认识对象,人的认识水平特别是自然科学水平才能得到很快的提高.王充是中国历史上建立系统的“天人相分”自然观的第一人,他的天人相分思想、“知物由学”的态度以及新“神秘主义”偶会论隐喻虽然没有能在中国开科学精神之先河,但是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2.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展现为走向、走进和一体化三个阶段。其中,走向阶段指两种教育由背向而驰转为直面彼此,并朝着两者间的"边缘地带"走近;走进阶段指两种教育作为由知识、方法、思维和精神等构成的有机整体在"边缘地带"进行交往,呈示为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互涉、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的互补、科学思维与人文思维的互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互渗;一体化阶段指两种教育在自身作为有机整体的发展和促进教育中,人之完美精神世界的建构达成了高度的默契。  相似文献   

13.
"华水精神"是华北水利水电学院60年办学历史和办学经验的结晶,它是由科学的办学理念、独特的人才培养机制和鲜明的教育特色等组成的有机整体。它集中体现在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四个历史时期"。当前,学校确立了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更加需要以这一精神为指引,认真总结办学经验,不断开拓创新,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就是一个思想解放的过程。继续解放思想,就是进一步加深对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理解和把握,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推动“四个创新”:创新发展理念,努力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创新发展思路,不断拓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路径和发展模式;创新发展举措,积极探索推动科学发展的新载体和新措施;创新领导方法,健全完善提高决策水平和执行力的工作手段和体制机制。找准发展机遇的突破点、创新点、制高点,努力在激烈的竞争中抓得先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制度环境,塑造敢闯敢干形象,弘扬科学精神,树立践行操作思想。  相似文献   

15.
杨文丰的科学散文创作主要以自然科学为视角,题材涉及气象、动植物、生态、科学史、科学美和科学伦理方方面面。以科学家的目光观察自然,以文学家的心灵描绘自然,以思想者的思考来认识自然,是其科学散文的创作追求。从美学策略方面考察,杨文丰的科学散文体现出鲜明特色:一是以科学知识切入,科学性与文学性珠联璧合;二是科学精神和人文沉思的双重解构;三是以"异化"和"还原"引起反思;四是审美距离的消解,一种善意的和谐伦理的重建。  相似文献   

16.
国内科学精神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精神是科学中的"灵魂",它贯穿于科学实践中、凝结于科学建制中、体现于科学方法中、内化于科学家的"范式"中。国内关于科学精神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科学精神的本质与内涵;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科学精神的价值与社会功能;中国科学精神的历史与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对科学精神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缺乏从科学史、科学与经济、科学政治学等维度对科学精神进行解释;忽视结合历史与现实中的科学家的科学实践对科学精神进行具体微观分析;研究结论的抽象性导致对科学实践缺乏真正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别山道路"的开辟与形成,是安农人对"建设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不断探索的实践成果。"大别山道路"是一条富民兴农、育人兴校、科技创新、培养崇高和塑造灵魂之路。坚持"大别山道路",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和知识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大学+科技园+龙头企业+地方政府"的协同办学模式。"大别山道路"为地方农业院校的特色发展提供了典型经验和范例,孕育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一般和个别视角下的形而上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在哲学以至整个科学文化中处于什么地位,如何研究形而上学等都是哲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对形而上学的理解体现了中西哲学精神一个十分重要的区别,但研究形而上学,我们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辨析它们的真实含义,更重要的工作在于将中西哲学精神结合起来,为我们的哲学发展寻找一种新的视角。实际上,研究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既可以实现西方哲学一直在追求的哲学为科学奠基的任务,也可以为中西哲学精神的融合开辟一条通道。中国形而上学的本质在于一般和个别的“道”、“器”之辨;西方哲学的精神在于哲学为科学奠基。由一般和个别的角度出发,提出形而上学研究的新的对象,目的在于引进这种西方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9.
1978年的“真理标准”讨论是一场改变中国发展进程的思想交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破冰之旅。在这一思想和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自然辩证法以科学的理性和批判精神投入到实践标准讨论中去,同时清理了“文革”期间在自然科学哲学领域一系列错误的和被歪曲的理论,成为打破禁锢、解放思想的锐利武器。自然辩证法在这场论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0.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历史是现实的底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把从中国传统“和”文化中挖掘思想资源、汲取精神营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基于此,研究探析中国传统“和”文化所蕴含的“崇德向善”、“仁者爱人’、“家国天下”、“协和万邦”的精神特质,期望能从立德树人、执政为民、民族复兴、世界历史的层面进一步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