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中有崇拜树木、崇拜牲畜、崇拜土壤、崇拜水的习俗,其习俗中处处贯穿着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传承维吾尔族文化习俗,有利于增强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有利于更好地保护新疆生态环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父权制社会下,华中地区的婚姻仪式繁琐,婚姻花费巨大。农民婚姻场合的支出是新家庭成立的物质基础,是为了维持稳定的夫妻关系和抚养子女的需要,也是为了加强亲戚间的联系和经济互助。华中革命根据地简化婚姻程序,提倡节俭文明的婚礼,使乡村社会的婚姻仪式发生了一定地变化。但是,根据地改革婚姻仪式的做法也受到了传统习俗地制约。  相似文献   

3.
论三峡地区民间传统习俗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地区民间传统习俗,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表现了地域小传统的差异性和丰富的伦理内涵,并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约定俗成的道德评判标准,彰显出以农耕为核心的价值定位。此项研究对拓展三峡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中世纪维吾尔族饮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突厥语大词典》中所记载的饮食词条为据,论述中世纪维吾尔族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5.
中韩两国对传统节日春节非常重视,本文从祭祀与拜年、饮食及服饰、风俗活动、传统习俗之变化四个方面入手论述了中韩春节的传统习俗,并且探讨了这些传统习俗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迁而变化之必然趋势。通过考察两国春节传统习俗,展现两国人民过去与现在的生活面貌,比较两国春节习俗之差异,同时唤起人们对传统习俗、民族文化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论维吾尔族的家庭及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维吾尔族传统家庭的结构、特征、家庭类型、家庭功能等相关问题,分析了维吾尔族家庭发展的规律和总趋势。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文本分析和实地调查基础上,从日常生活、婚礼葬礼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分析了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女性社会生活影响。调研结果发现伊斯兰教与维吾尔族女性的衣食住行、交往、婚礼葬礼、知识结构和道德品质等各方面都有紧密的联系,伊斯兰教在促进夫妻和睦、家庭幸福、社区和谐等方面都可发挥积极作用。深入研究此问题不仅有助于维吾尔族女性更加清晰认识本民族的传统和文化,还可进一步增进其他民族对维吾尔族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花腰傣婚礼中提亲、吃小酒、迎亲、进家仪式等各种活动及在活动中的礼物馈赠,得出花腰傣婚礼中的礼物馈赠凸显了花腰傣的脸面,表明男方对女方权利的占有,更体现出互惠平等的人际关系。在礼物馈赠的交往中,人与人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有助于维系、强化和谐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9.
地狱婚礼     
《阅读与作文》2008,(3):57-57
美国俄亥俄州伯里亚市24岁男子罗伯特和22岁女友蒂娜在当地一个名叫“七层地狱”的恐怖鬼屋游乐场工作了4年,近日他们在“七层地狱”的户外基地举行了婚礼,令人惊讶的是,新郎罗伯特竟是乘着一辆灵车来到婚礼现场——墓地入口处,当他从一具被6名大汉拾着的棺材中“现身”时。将一些宾客惊得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古代维吾尔族姓名演变进行了初步考察,概括地介绍维吾尔族皈依伊斯兰教后,其姓名的组成与缩写的种种格式,以及本名、别名与尊号的文化内涵,从中可窥见汉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对维吾尔族姓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旧式婚礼所折射的妇女地位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民俗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中国旧式婚礼所折射的妇女地位问题,认为"父母之命"和"结二姓之好"的议婚过程,折射出女子无个人意志可言;"广家族,繁子孙"的婚姻目的,折射出妇女无个人幸福可言;各种禁忌与厌胜仪式,折射出对妇女的歧视;"跪茶"之礼与"拜柽"之俗,折射出妇女无独立人格可言;"闹房"陋习与"验贞"恶俗,折射出对妇女的侮辱;"踩门槛"与"抢新房"中的对抗,折射出妇女对不平等地位的抗争;而旧式婚礼的改良与"文明婚礼"的出现,折射出近代妇女地位的有限提高。  相似文献   

12.
维语广告与维吾尔族风俗习惯存在碰撞和交融。一方面,维吾尔族风俗习惯对维语广告的表达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之呈现出独特的审美意蕴;另一方面,维语广告对维吾尔族风俗习惯有着不容忽视的改变,展现并促进着它们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将维语广告的发展推向一个更成熟、更有效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婚俗文化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文化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同地区在继承西周以来"六礼"的同时,在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婚俗文化,既有胡汉交融的两面性,又有时代发展的历史印记,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东乡族的族源及民族风情的多元化,使得其婚姻行为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同时兼容并取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乡族婚俗。东乡族婚姻的缔结恰当地融入了宗教文化因素,同时注重对人的主体的关怀与尊重。随着新的思想观念的渗透,东乡族婚俗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民族团结等方面显示出积极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维吾尔族传统婚俗中巫文化的形式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吾尔婚俗是以伊斯兰文化为基本框架 ,对维吾尔人生活有决定意义的伊斯兰文化似乎和巫文化是不相容的 ,但在其信仰中 ,神秘主义却一脉相承 ,原始巫文化在其传统婚俗中有大量的积淀 ,表现出独特的巫文化特点 ,至今仍强化着维吾尔人的族群认同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论述了民国时期四川社会婚姻礼俗变化的六大现象和三大特点。六大现象是,新式婚礼地区扩大,青年男女婚姻自主观念增强,婚礼形式趋于简化、便捷,涉外婚姻开始出现,离婚已是平常事,婚姻禁忌有所松动;三大特点是,呈现出城乡不平衡局面,新旧中西同时并存的混合性特征,部分川民存在畸形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17.
北朝时期,各民族间的通婚频繁,婚礼习俗彼此融合。汉族婚姻“六礼”不仅得到鲜卑统治者的认可,而且在整个北朝社会风行;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青庐交拜”、催妇上车、新妇乘马鞍、戏新婿、婚礼用乐等呈现“胡化”色彩的婚礼习俗亦广泛流行于北朝社会,反映了北朝民族融合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8.
婚嫁仪式歌是哈萨克族习俗歌的主要种类之一,纵观整个婚嫁仪式,从"沙仁"、"加尔——加尔"、"森斯玛"、"阔尔斯"、"阔什塔斯"到"别塔夏尔",可以看出它是用歌唱串联起来的一部完整的"组歌"。本文以女性作为切入视角,从女性经历的"分离"、"通过"、"再进入"三个仪式出发,来探究哈萨克族女性婚恋观、家庭观,进一步揭示其体现的女性民俗文化价值,即:标记功能、文化符号、交流教育媒介。  相似文献   

19.
绥宁苗族婚俗“哭嫁”是千百年来绥宁苗族人民生活状态的呈现和思想感情的表达,更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现,具有鲜明的民族和本土特色。苗族婚俗“哭嫁”因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在传统长河中形成了它特有的哭嫁程式及艺术特征,是绥宁县绚丽多彩的民族音乐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