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就业是我国当前社会出现的一大热点、难点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 ,我国下岗职工未就业比例越来越大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文章分析了下岗职工对再就业的各种心态 ,认为陈旧落后的择业观严重阻碍了下岗职工的再就业 ,提出应对下岗职工 :进行国情宣传教育 ,加强科学文化学习 ,加强各种技能培训 ;发挥集体的智慧 ,从各个方面加强下岗职工转变择业观念 ,并实质性地开拓就业范围 ,努力让下岗职工适应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
《社区》2003,(22)
哪几类人员可以申领 《再就业优惠证》? 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下对4类人员,可申领《再就业优惠证》、凭证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 1. 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是指协议期未满仍在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协议期已满但未出中心、协议期满已出中心,但尚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且仍未实现再就业的人员;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目前辽宁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形势与政策,拓宽再就业渠道中所存在的主要障碍和国 外拓展再就业渠道主要经验的实证分析,全方位地探索打通辽宁下岗职工再就业渠道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下岗职工再就业是当前我国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社会各界对其尚存在一些模糊认识。与再就业问题密切相关的就业服务、政府政策、社会保障体系等亦亟待完善。有鉴于此 ,本文对再就业本质进行分析 ,阐明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政策界限 ,并分别从职业指导、政府宏观管理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等几方面提出关于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系统分析了目前连云港市下岗职工再就业安置工作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实现有序下岗、妥善安置、拓宽就业渠道,实现稳定再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 ,失业和再就业事关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面对当前我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居高不下的城镇失业、下岗职工的双重就业矛盾 ,化解我国城乡就业矛盾 ,要注重就业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调整 ,积极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 ,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 ,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科技产业和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行业 ,在培植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同时创造新的就业增长极。  相似文献   

7.
向东 《社区》2001,(Z2)
近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的通知》。记者就一些具体问题采访了该部的有关负责人。 问:哪些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可以获得再就业援助? 答:协议期满即将出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或已出中心但再就业困难的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可以得到再就业援助。 问:这些就业困难群体能得到哪些帮助? 答:可从政府有关部门得到上门咨询和政策援助、职业指导援助、就业信息和岗位援助、技能培训援助、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援助、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援助、生活保障援助,以及特困群体的特殊援助等8个方面的帮助。 问:即将出中心的下岗职工可以得  相似文献   

8.
根据西部地区的调查资料,运用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理论,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潜在社会资本、体制资本和人力资本是否影响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已经或曾经再就业的下岗工人后来就业者相比,社会网络中家人和亲戚为主、网络中成员的职业地位高、高中以上教育程度、男性下岗工人的再就业发生比高;而社会网络规模小、社会网络中成员的地位相似程度高、40岁以上、虽然是党员,但仅为普通工人,不利于搜寻新职业。并提出政府应对西部地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政策支持、鼓励创业和非正规就业等多种形式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胥子 《社区》2009,(36):22-24
想就业,但苦于无技无文凭,怎么办?好在有社区居委会的帮助。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是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尽管各级政府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社区居委会也千方百计地扩宽就业渠道,可再就业工作仍是不容乐观。社区工作人员反映,再就业人员的就业心态及就业态度存有很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虽然重庆市政府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作了很大的努力和投入 ,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下岗职工不能再就业或再就业困难 ,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不容乐观。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站在劳动力市场就业的角度来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问题作比较深入的探讨 ,以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大幅度地提高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 ,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社会发展 ,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亚洲金融危机引起对“东亚模式”的反思,启示人们不能单纯追求规模。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有扶持中小企业的产业组织政策,甚至一些国家的总统每年要向国会作“中小企业状况”的年度报告。这些情况说明扶持中小企业在各国公共政策中的优先地位。1998年5月14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小企业只要能对当地就业发挥重要作用,即使在经济效益方面是微利的,也应加以保护和扶持。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国家对中小企业政策扶持较少。事实上无论改革开放二十年的伟大实践,还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劳动力就业冲击很大,农民工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和城镇下岗工人再就业是我国当前急需解决的三大就业问题。地方政府应当引导返乡农民工积极投入到家乡的新农村建设中去;国家、高校以及大学毕业生应认清形势,最大限度地创造就业机会;对城镇下岗工人则需加强技能培训和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3.
非正规就业现已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力量,学术界对非正规就业类型有各种分类.从就业群体这个新的视角,可把我国非正规就业群体分为城镇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高校毕业生三种类型,通过对这三个群体的特点和非正规就业形式进行分析发现,三者都存在“自雇型”和“受雇型”非正规就业,但却存在很大的差别.高校毕业生倾向于通过自主创业或独立服务的形式主动选择非正规就业,属于“主动型”非正规就业.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属于“被动型”非正规就业.因此,要有效管理劳动力市场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城镇下岗职工的就业服务,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并激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4.
积极发展非正规就业形式;积极扶持小企业;对于安排再就业人员的乡镇企业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运用税收政策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运用税收政策调整和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减少结构性失业.运用税收政策完善人力资本政策,使人力资本政策在促进我国就业.促进就业还应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5.
切实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在当前已经成为一个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帮助国企下岗职工、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切实解决就业和再就业的关键措施在于:以三个代表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政府提供更加宽松良好的就社会环境;大力发展经济、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强化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加强法制建设、建立统一的全国劳动力市场;建立覆盖所有城市居民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组织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国际通行的抽样调查方法,本文对沈阳、青岛、长沙、成都四城市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状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作者发现:社区就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作为一项新兴事业,有意识地通过发展社区服务业促进再就业应该成为今后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社区》2003,(22):10-12
伴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国有企业不可避免地分离出一大批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已成为社区工作的重中之中。 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2003年9月15日召开的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表彰会议上指出:“要积极做好社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挖掘社区就业资源,促进社区就业再就业与社区建设同步发展。”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重点发展的项目,在就业方面具有容量大、领域宽、用人广、用工灵活、择业便捷等优势,具有巨大的社区就业潜力。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之一是增加第三产业比重。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一般又没有什么专业特长,正可以从事面向社区的服务业。因此,发展社区服务业将成为再就业工作的一个新亮点。有调查表明,在我国城市中,至少有150万个社区就业岗位可以开发。社区再就业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8.
董敏 《社区》2002,(13):22-22
早在1996年,上海市提出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要阵地是社区,并给予最优惠的政策,鼓励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以“非正规组织就业”的形式从事社区服务。随后,北京,大连、武汉、青岛等城市纷纷将眼光瞄准了社区,并取得了一定成绩,获得了不少经验。仅2000年1-10月份,武汉已有4万人在社区就业。上海近几年已使10多万下岗,失业人员走上社区服务的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19.
以阜新市煤炭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x2检验和φ系数法对阜新市低保制度和就业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低保制度对下岗职工就业并无显著影响。结合阜新市实际,深入分析了阜新市低保对煤炭企业下岗职工就业没有显著影响的原因,阜新市低保标准过低、存在非自愿性失业和煤炭企业下岗职工收入核查困难等原因导致了低保对煤炭企业下岗职工就业没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了完善低保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下岗职工再就业状况下岗职工的再就业观念趋于理性,自主谋业更加积极,社会各界对下岗职工越来越关心。这是对国内17个省区、55个城市的下岗职工再就业状况进行的一次调查结果所显示的。经历下岗后再就业的种种尝试后,大部分下岗工对自己的条件和社会的形势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