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251年,蒙哥成为蒙古帝国的统治者,按照惯例,各地的军政长官都要前往觐见.作为呼罗珊地区长官的阿儿浑,在失烈门等人刺杀蒙哥的阴谋败露后,不得不前往蒙古觐见蒙哥.当他走到别失八里时,蒙哥恰好派遣不怜吉歹进驻该地.作为窝阔台的家臣,阿儿浑遭到了审讯,《世界征服者史》对此事未作报道.蒙哥在确定阿儿浑没有参与阴谋后,召他前往汗庭,并委任他给旭烈兀西征做后援.  相似文献   

2.
十五世纪东察合台汗国历史探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察合台汗国,系人们对公元十四世纪初蒙古察合台汗后裔在西域诸地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的统称。中外史籍文献里将其称作“别失八里”、“亦力把里”或“蒙兀儿斯坦”。这段历史,前后延续时达三百余年,是西域古代史中甚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东察合台汗国历史中,公元十五世纪也先不花汗与羽奴思(又作阿力)汗统治时期可  相似文献   

3.
我于1970年开始,借在草原站工作之机,对《蒙古秘史》中所反映的地名,作了实地堪察。现将部分地名考述结果分述如下,以求教于方家。 斡尔讷兀山:高706.7米。《蒙古源流》和《蒙古黄金史纲》“浙忒”、《中国历史地图集》(七)称“建忒该山”,《青史演义》称“塔海木”,意为膝盖一样(指哈拉哈河在此拐弯)、《呼伦贝尔志略》称“倭儿多山”。现在称“欧布根乌兰”,因山上有几块散状暗红色石头,故而得名。  相似文献   

4.
《瓦撒夫史》(Ta’rikh-i Wassaf)原名全称《土地之分割与世纪之推移》(Kitab tajaiyat al-amssar wa tazjiyat al A,ssar),通称《瓦撒夫史》。作者为伊利汗国泄剌失人法迪剌之子舍剌甫丁·奥都剌(Sharaf al-Din’Abd AllahIbn Fadl Allah),后称Wassafal Hadrat,意为“陛下之称颂人”。全书共分五卷,上接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1257年),下止伊利汗不赛因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古代蒙古社会性质,符拉基米尔佐夫在《蒙古社会制度史》一书中对兀纳罕·孛斡勒作了有价值的探讨。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这不仅因为兀纳罕·孛斡勒人数众多,而且正是他们构成了古代蒙古社会生产的基础。但迄今对兀纳罕·孛斡勒的研究仍未取得较为一致的意见,有的学者认为他们是封建社会牧奴的前身,有的学者认为他们是部落奴隶,从而对古代蒙古社会性质作出各不相同的结论。笔者认为,正确了解兀纳罕·孛斡勒的性质,是科学阐明十一至十三世纪初蒙古社会性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吐蕃七贤臣事迹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吐蕃七贤臣的记载,在许多藏文史籍中部可找到,但有不少矛盾之处。本文先就《汉藏史集》、《奈巴班智达教法史》、《贤者喜宴》等著作中有关记载,作一番比较和辨误工作,然后就七贤臣的事迹及在吐蕃(藏族)文明发展史上的意义加以阐释。不当之处,敬请教正。  相似文献   

7.
实质上,本题目所揭示的这一段历史是东察合台汗国史的一部分。本文拟对这一段历史的部分史实和有关王统世系进行一些不成熟的考述,望能得到有关学者的教正。 一 漠北回鹘西迁以后,在10世纪以高昌为中心重新发展成了一个势力强大的游牧民族国家。不过,它并未能维持很长时间,至12世纪中叶,便沦为喀剌契丹的附庸国了。蒙古帝国兴起之后,以它为前身的高昌亦都护王国又于1208年主动归顺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把亦都扩视为第五子,并把原来他所统辖的畏兀儿地原封不动地赏给他作为份地,这样,畏兀儿王国的政治独立性和延续性在蒙元中、前期便得到了维护。元世祖上台之后,西北地区出现了空前的混乱,畏兀儿王国也受到了严重影响。案《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以后不久,亦都护王国便在察合台后王都哇等势力的多次进攻下,放弃故地,一徙哈密,再迁永昌。至晚到察合台后王笃来帖木儿时,昔日的畏兀儿地便接受了察合后王的统辖。如元至顺三年(1332)成书的《元经世  相似文献   

8.
自从波斯史家拉施特·安·丁的著作《史集》提出元朝安西王阿难答虔诚信仰伊斯兰教之说后,在世界上广为传播。该书第二卷《成吉思汗之子拖雷汗之子忽必烈合罕纪》和《成吉思汗之子拖雷汗之子忽必烈合罕之子真金之子铁穆耳合罕纪》两篇中,记有其事,略云:“宗王阿难答,忽必烈合罕第三子忙哥刺的儿子。……忽必烈合罕死后铁穆耳合罕在原来的基础上,把忽必烈合罕给予忙哥刺的那支军队,以及原属于他的唐兀惕地区,赐给了阿难答。……该国中有二十四座大城,该处居民大多数为木速蛮。……因为阿难答的父亲忙哥刺的子女长  相似文献   

9.
阿尔泰乌梁海人的宗教信仰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梁海”是古代部族名称,史籍中曾有“嗢娘改”、“斡朗改”、“兀哴孩”、“兀良合”、“兀哴罕”、“兀良哈”、“乌梁罕”、“乌浪汗”等异称。明末清初,乌梁海部分布在“蒙古诸部之北”,“业采捕,散处山林,而受役属于喀尔喀、准噶尔诸大部”。至康熙年间,喀尔喀蒙古内属,“其所属之乌梁海等亦皆归顺”。乾隆年间,准噶尔所属之乌梁海归顺,“乌梁海遂全归版籍矣”。之后,乌梁海部一分为三:一为唐努乌梁海;二为  相似文献   

10.
周学军 《西藏研究》2000,(4):116-118
1913年 1月 11日 ,十三世达赖喇嘛的代表、俄籍布里亚特蒙古喇嘛阿旺·德尔智与外蒙古分裂集团签订了相互承认蒙古和西藏“独立”的《蒙藏条约》。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所王远大先生《近代俄国与中国西藏》一书对蒙古方面签字人职衔的译文是 :“1913年 1月 11日 (作者页注 :藏历水鼠年十二月四日 ,蒙历至尊二年十二月四日 ) ,《藏蒙协定》在库伦签字……蒙古方面在协定上签字的有副总理大臣兼外务大臣尼塔比利克图达喇嘛拉布敦、曼赖卡图尔白楚达木定苏伦。”① 据此汉译文 ,达喇嘛拉布敦的职衔是“副总理大臣兼外务大臣”。事实并非如此。 …  相似文献   

11.
一、藏传佛教学者对汉地佛教的了解汉地佛教虽早在唐朝时就已传入西藏 ,但由于朗达玛灭佛 ,使大量史料被毁。因而有关藏传佛教学者对于汉地佛教了解的记录 ,并未留下很多的史料。元代以后的藏传佛教史书才对汉地佛教有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如《红史》、《王统世系明鉴》、《雅隆尊者教法史》、《汉藏史集》等书都对佛教在汉地的传播、流变以及汉藏佛教关系作了解说。如《红史》中说 :周朝有三十六个王 ,执政 (八 )百年。此后有称为秦始皇的国王。从汉高祖开始传了十二代皇帝。在第十二个皇帝时 ,有一个叫王莽的大臣篡位 ,执政十八年。此后有个…  相似文献   

12.
十五世纪九十年代,早期四卫拉特的内外形势进一步发生了变化。1454年巴图特部阿刺知院的政变,虽然使西蒙古卫拉特遭受严重损失,东蒙古各部从早期四卫拉特联盟中分离出来,随之喀喇沁部孛来、野乜克力部癿加思兰等人陆续摆脱绰罗斯部封建主的控制迁徙到东蒙古,但也先汗次子斡失帖木儿太师仍号称奄檀汗,没有放弃统治整个蒙古地区的意图。十五世纪六十年代斡失帖木儿主力从中亚返回蒙古本土后,曾威胁当时东蒙古的霸主兀赤斤后裔翁牛特部毛里孩王的统治。1478年斡失帖木儿死后,卫拉特势力进一步削弱。但它仍统治着天山北路、漠北西部和贝加尔湖周围广大地区。这一点,早期四卫拉特时期的小四卫拉特联盟的构成已经说明了。那么,早期四卫拉特联盟的最后瓦解,是由东蒙古的达延汗、东察合台汗国的阿拉齐汗的兴起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3.
一、“塔塔尔”一词最早在文献上的出现中国唐末会具(841—847)时期的《赐回鹘嗢没斯特勤等召书》中提到有一个回鹘左厢部落叫“黑车子达怛”(见《会昌一品集》卷五,《元朝史》上册第3页,韩儒林),这是对长城以北诸民族历史记载最详细的中文文献上首次提到“塔塔尔”.可是,以蒙古高原为中心点立的突厥汗国时期的《阙特勤碑》(用突厥鲁尼文、即鄂尔浑文书写的)其中提到四邻各部时,称东邻为“三十姓塔塔尔”(Otuztatar).这个碑是732年所立,比前述史料早一百年.由此可见,“塔塔尔”一词最早出现在突厥文献中.当时,突厥人把什么民族称做塔塔尔人呢?根据中国学者的详细考证:1、韩儒林根据碑文中出现的各部排列顺序指出,三十姓达怛的地理位还应在骨利干(Khurgan),南契丹之北,正好与唐书所载室韦诸部地理位置相当.这就是说,当时中国唐代文献里称作“室韦”的民族,突厥称为“塔塔尔”.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民族史学家、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林斡教授新著《东胡史》一书已于1990年11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继《匈奴通史》(前曾出版《匈奴史》)、《突厥史》之后,第三本关于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专著,也是我国民族史学界系统研究东胡史的第一本专著。全书218000字,除“前言”和“内容提要”外,共分十四章:早期东  相似文献   

15.
1368年(元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秋,明将徐达、常遇春等北取中原,期于大都会师。元惠宗妥欢贴睦尔(卒后谥号顺帝)携后妃、太子及宗室北走。以妥欢贴睦尔为首的蒙古封建主被迫退出中原后,仍沿用元朝帝号、印玺、宣敕金牌及官制等,企图重新入主中原,与明朝形成长期对峙局面。在明朝辖境内,也还居住着几十万蒙古族,例如甘肃河西走廊西端与新疆东部的沙州、罕东、赤斤蒙古、哈密等卫所所辖地区,就有不少蒙古族,明朝政府任命其已归顺的头目为卫所的都督、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及镇抚等官职。新疆天山南北则有东察合台汗国统治下的蒙古族,明代也称其为“别失八里”、“亦力把里”或“吐鲁番”。东部蒙古(明代称鞑靼部)势力衰败后,哈密和吐鲁番北面的瓦剌势力崛起,打败察合台后王,迫使歪思汗西迁至伊犁河流域。此后,察合台后王、瓦剌封建主及明王朝三方,围绕丝绸之路上的要道哈密,既展开激烈的争夺战争,又保持一定的政治、经济联系。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16.
乌拉     
“乌拉”这个名词在蒙古语、满语和藏语中都有,是差役的一种称呼,源于突厥语。汉文记载中,最早见于唐人慧立撰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傅》,写成“邬落”;在元朝译作“兀刺”,管理这种差役的人叫“兀刺赤”。“乌拉”原来的内容是指驿站上供应来往使臣、客商乘骑的马匹,后来引申为一种差役或多种差役的名称。在蒙古族地区还是指支应马差,但已不限于驿站上;在东北地区,清代有一种专门  相似文献   

17.
《元朝秘史》卷三第一二三节保存了帖木只(成吉思汗)第一次即蒙古本部汗位时,蒙古诸部贵族向他立下的誓辞。这个誓词在秘史第一七九节被再次重复。同一记载也见于波斯史料《史集》。此外,《元朝秘史》中尚保存着大量可以被认为属于誓辞的资料。在蒙古人收服了中亚和波斯以后,这种誓辞又以变化了的(因文字使用面更完善的)形式在有关畏兀儿史料和波斯  相似文献   

18.
一 从东察合台汗国到叶尔羌汗国 叶尔羌汗国是由东察合台汗国演变而来。公元1225年成吉思汗封建的察合台汗国,至14世纪中叶分裂成为东西两大部。秃黑鲁帖木儿汗及其继承者曾致力于恢复汗国的统一,几次出兵河中地区,虽建立过短时间的统一汗国,但以失败告终,只能保持在东部的统治。人们把秃黑鲁帖木儿汗及其后裔统治下的地域称为“东察合台汗国”。河中地区,由巴鲁刺思部异密(又译为艾米尔,意为首领、将军)帖木儿及其后裔统治,史称“帖木儿王朝”或“帖木儿帝国”。  相似文献   

19.
《大法典》——1640年蒙古—卫拉特法典——是蒙古封建法的卓越文献与喀尔喀(北蒙古)和准噶尔(西蒙古)史的珍贵史料。符拉基米尔佐夫院士在分析各种阐明蒙古封建社会的史料时写道:“作为史料的蒙古法令汇编即蒙古‘法典’,对于研究蒙古社会制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以往,蒙古法规文献的许多研究者,诸如雅金夫·比丘林、戈尔斯通斯基、列昂托维奇、里亚扎诺夫斯基等,都认为《大法典》也同十八世纪的  相似文献   

20.
月即别时期钦察汗国的伊斯兰教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钦察汗国,在别儿哥时期(1257—1266年在位),向宗教伊斯兰化迈出了第一步;在月即别即位(1312—1342年)后,在伊斯兰教化上又跨进了一大步。月即别时期的伊斯兰教化,仍主要指统治汗国的蒙古上层社会的宗教伊斯兰化。但与别儿哥时期相比,此时期的伊斯兰化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主要表现在:蒙古下层人民中一部分人皈信了伊斯兰教;作为汗国经济文化中心的各地城镇基本上在伊斯兰势力控制下,伊斯兰法成为主要遵循的法律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