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非,1931年生于江苏海门。复旦大学毕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土学位研究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已出版论著:《鲁迅前期思想发展史略》、《鲁迅小说论稿》、《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中国现代散文史稿》、《鲁迅传》、《〈故事新编〉的思想艺术及其历史意义》、《治学沉思录》、《文学研究入门》、《访美归来》、《西游记和东游记》、《读书心态录》、《绝对不是描写爱情的随笔及其它》、《林非散文选》、《散文的使命》、《鲁迅和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2.
贾平凹在20世纪80年代的代表作《商州初录》中,对故乡商洛特有的生存方式和自然风情进行了诗情盎然的审美观照,展现了野性而又鲜活的商州儿女的诗意栖居和诗性精神世界。在当今生态危机愈发严重、生态日益趋向失衡的背景下,《商州初录》所呈现的和谐生存境界和淳朴的生态智慧,在重建和谐合理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尤其是精神生态层面具有重...  相似文献   

3.
70年代末开始,林非陆续发表和出版了《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中国现代散文史稿》《我怎样写〈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散文研究的特点》《散文创作的昨日和明日》《我和散文》《我爱读散文》《对当前散文创作趋势的思考》《散文的使命》《关于当前散文研究的理论建设问题》《散文论》《访美归来》《西游记和东游记》《读书心态录》《绝对不是描写爱情的随笔及其它》《林非散文选》等。此外,他还为不少研究者的散文理论专著和散文选集写了序言,这些序言都程度不同地阐发或论述了他的散文新观念。新时期文学中,在散文界,林非是位成绩斐然的散文史家、散文理论家和散文作家。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阅读、分析冰心早期的散文集《往事(一)》、《往事(二)》、《寄小读者》的文本,从她的散文描写的对象、语言的风格、表现的思想主题这三方面来论述冰心的散文创作对儒家文化的继承。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古老的体裁,散文以其特有的形式和内涵,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笔者认为,新闻若想真正受人欢迎,必须从禁锢中走出,彻底地脱胎换骨,吸纳世间的一切神奇与美丽。读散文《藕与蔬菜》,便被叶圣陶的说明文字吸引;徐蔚南的《快阁的紫藤花》、贾祖璋的《萤火虫》、郭沫若的《银杏》……从每篇散文中都能看出作者精彩过硬的说明文字。说明在新闻中也同叙述、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一样,有很广泛的用途。说明事物可以寻找事物间的相似处并加以比较。无论是同类事物相比较,还是不同类事物相比较,或同一事物自身比较,都要找出事物间的相似或…  相似文献   

6.
孙丽君 《中州学刊》2015,(2):159-163
在现象学视野中,《红楼梦》主题的探讨方式来自于读者的建构,中国读者生活在强调血缘关系的文化中,这一文化使得中国读者在现实中经常获得一种宿命性体验。《红楼梦》通过故事和作者对故事的叙述过程也强化了这一宿命性体验。《红楼梦》对宿命意识的强调构成了中国读者强烈的共鸣,这是《红楼梦》成为中国文化经典的本质原因。宿命感的本质是人对自身有限性的理解,《红楼梦》的审美价值就来自于这一理解。  相似文献   

7.
李炳海 《河北学刊》2008,28(1):94-98
先秦两汉散文对于人的形貌描写,贯穿着巫术与理性精神的矛盾并存、壮观秀丽之美和怪异荒诞之美的错杂。对于人的形貌差异,作者往往从所处地形、地貌方面寻找原因,并将人的形貌与所处空间方位对应起来,出现了类型化倾向,致使某个固定地域的人在形貌上呈现出某种一致性。《山海经》、《淮南子》中的奇形怪状之人,《庄子》、《列女传》中的丑人,都是从地缘角度进行想象和虚构的产物,与历史事实不具有同一性。  相似文献   

8.
<正>东北秧歌从萨满祭祀歌舞中脱胎孕育而成,是东北地域民族文化典型代表之一,也是东北满汉各族文化大融合后的结晶。陈琳琳编著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国文联出版社)一书从地域分布的角度着手,选取了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为主要描写对象,以对各民族历史文化根源、舞蹈分类及舞蹈特征的论述为重点,兼之图文并茂的表现手法,以简明的作品赏析为分析范例,为读者展现了极为灿烂的  相似文献   

9.
《天上没有多余的星星》是作家李云迪近期创作并选刊在《读者》上的一篇散文。除了作家对描写对象的深透了解与把握外,还得益于散文的创作手法的掌握与运用。如:先抑后扬、点面结合、虚实搭配、夹叙夹议、画龙点睛等。这些创作手法的娴熟运用,使散文达到了文学创作所追求的简短的丰富、简单的深刻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10.
《玉台新咏》是我国古代继《诗经》、《楚辞》后的第三部诗歌总集。它是一部典型的女性文学作品集,全部以女性为描写对象,收集有一定数量的女性作者的作品,男性作者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女性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1.
纵观肖红的散文创作,可以说,1934年底流亡到上海至“七七”抗战这段时间的创作最能代表其散文创作的成就,这阶段作品收在《商市街》、《牛车上》、《桥》等散文集中,这时期肖红散文创作走向成熟,形成了其散文创作的独特个性和风格。 第一、注重细节描写。肖红散文描写以观察——捕捉——描绘三个环节的合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张晓云 《江汉论坛》2007,(6):133-135
金庸小说对音乐的描写,体现了他对中国乐感文化的理解.从《书剑恩仇录》到《射雕英雄传》再到《笑傲江湖》,金庸小说中的音乐元素走过了一个从抽象到具体,从性格到武功再到音乐本身的过程,这显示了金庸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在"后金庸"时代,音乐元素则被作为一种氛围描写进一步表达了审美主题.  相似文献   

13.
“我所写的大抵还是散文多……我意在表现自己。”──朱自清:《(背影)序》来自清是在五四风雨冲激下走上创作道路的,先写诗,后写散文,晚年则主要是杂文,可以说,他的创作生涯历经了诗歌时代、散文时代和杂文时代。在朱自清创作总体中,散文是主要的,成就也最大。不论在当时还是对后来,都有较为深远的影响。他的散文创作始于1923年,但大多数写于1925年之后,先后结集的主要有:《背影》、《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朱自情散文世界是丰富的,有抒情、叙事、游记、特写和随笔。其间有对现社会断片的描写,有对人生相…  相似文献   

14.
王充闾的散文往往被视为文化散文或历史文化散文的一脉,其实践大大丰富了文化散文的表现空间和表现方式。事实上,王充闾是一位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在内心深处涌动着强烈自由精神的作家,他的散文背后包含着现实生活的不自由感与内心深处对绝对自由的渴望之间的张力,这也是他能够保持着创新性写作的内在动力。《张学良——人格图谱》就是一部凝聚着作者创新精神的新书。这本书的创新性集中体现在作者对传记这种文体的突破上,他将散文的自由表达与传记的真实性原则有效地结合为一体,提供了一种散文体传记的新的写作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的园地里,贾平凹的散文无疑是姿态卓然、芳香诱人的一簇奇葩。贾平凹创作的散文主要收于《月迹》、《爱的踪迹》、《心迹》、《人迹》以及《平凹游记选》、《贾平凹散文自选集》、《贾平凹自选集散文卷·闲人》等集中。阅读这些散文,我每每被作者那坦诚、率直、淳朴的个性和清丽而浑厚、平实而睿智的笔调所吸引。然而,最吸引我的却是弥漫于作品间那浓郁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6.
王禹偁三次谪官缘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王禹偁一生中三度贬官宄缺峁俚睦戳ヂ?这对于正确认识和评价王禹偁,进一步掌握他的思想发展的轨迹,是很有必要的。王禹偁“始贬商于”,是在宋太宗淳化二年(公元991)。商州之贬的缘由,据《宋史·王禹偁传》记载,王禹偁“判大理寺,庐州妖尼道安诬讼徐铉,道安当反坐,有诏勿治。禹偁抗疏雪诬,请论道安罪,坐贬商州团练副使。”《东都事略》及当时或稍后的一些笔记如《邵氏闻见录》、《玉壶清话》等也有大体相同的记载。王禹偁为徐铉雪诬,  相似文献   

17.
从地域文化视角研究人的新成果——评《东北人:关东文化》杨庆文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董鸿扬研究员撰写的《东北人:关东文化》一书已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用地域文化视角研究人的创新之作。地域辽阔的中国社会,由于地理、历史等因素造成的发展不平衡性,使中...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知名女作家陈华淑以创作散文见长。她的散文创作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偏重于表现生活感受的叙事性散文,一类是记录游踪的记游性散文。这两类散文在海外华文文学界,常为许多作家,特别是女作家所青睐。可是在强手如林的文坛,陈女士的散文却受到广大读者的激赏与赞许。新加坡作家尤今曾在《下笔慎重的陈华淑》一文中描述了她读陈女士散文的感受:“每每读完全一篇,我便抱着期待的心情,等待着另一篇的出现。”这说明陈女士的散文以其独特的风韵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散文是一种长于抒写性质的文体,所录人文者,乃是作者的真性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9.
伏俊琏 《兰州学刊》2006,(10):63-64
本文首先对敦煌本《秦将赋》的创作时间进行了考证,然后对其描写手法、结构等进行了分析,认为敦煌特有的地域文化和宗教文化,以及佛教典籍对地狱世界残酷的描写对该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齐鲁文学演变与地域文化》(李少群、乔力等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以下简称《齐鲁文学演变》)一书,以悠久灿烂的齐鲁文学和深厚雄浑的地域文化为研究对象,从文化视野和大文学观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