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它是随周代分封制的确立而发展起来的,对整个中国古代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近年来,关于这一问题学术界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本文拟对宗法制起源、宗统与君统的关系进行探讨。一、宗法制的起源要想弄清宗法制的起源问题,首先得把氏族和宗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儒家家族利益主义经济伦理 中国古代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家国同构为组织形式的宗法制社会.血缘宗法关系构成了人们的全部生活内容,人与人之间的一切伦理关系都是血缘宗法关系的扩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家文化,自然也是这种家国同构宗法性文化的典型.在此文化背景下,传统儒商往往以修身、齐家为创业起点,以治国、平天下为人生最高目标,而这种目标实现的基础环节就是"齐家",即家庭的和睦幸福,所以传统商人把"创业立家,垂裕后昆"作为投身商业的直接动机.不但如此,儒家还注重把"治生与养家"当作获得人格尊严的先决条件.这种伦理精神,就是我们所探讨的儒家家族利益主义经济伦理.  相似文献   

3.
不确定性是中国古代立法的特点之一.这一特点的产生部分是源于中国古代"实用理,陛"的思想只重法律的工具性作用,而忽视对法律的价值和体系的认识;部分是源于中国古代是一个专制集权的社会,完全不存在"明确的法律"产生的条件,相反,"模糊的法律更有利于权力集团对社会的统治.  相似文献   

4.
不确定性是中国古代立法的特点之一。这一特点的产生部分是源于中国古代"实用理性"的思想只重法律的工具性作用,而忽视对法律的价值和体系的认识;部分是源于中国古代是一个专制集权的社会,完全不存在"明确的法律"产生的条件,相反,"模糊的法律更有利于权力集团对社会的统治。  相似文献   

5.
栾銮 《经营管理者》2011,(3X):365-365
汉朝作为中华民族长久统一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对中国社会的稳定、文化的传承具有特殊意义,这是由其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其特殊性表现在统一思想,稳定社会结构,其中有手段也有策略,但其核心是以文化治国,以思想治国,以社会结构治国。封建统治者利用儒家思想和分封制、宗法制管理人口,这是有着特殊政治意义的决策。  相似文献   

6.
李阳 《领导科学》2012,(33):30-31
在中国古代浩瀚的历史文献中,"廉"是一个重要概念,它代表着一种政治思想主张和一种高尚的道德行为,一直受到圣人君子的崇尚.正是古代廉政思想的不断积累和发展创新,才形成了较为丰富的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可以说,中国古代廉政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形成和政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当前廉政文化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一、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形成 据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记载,帝尧的治国思想中已有了为政者要勤政、节用、爱民、尚贤等多层次含义,由此得知,廉政意识诞生于文明之初.随着国家形态的日渐成熟,廉政思想逐渐形成,到春秋战国时期,廉政思想开始了多元化发展.先秦诸子百家对"廉政"众说纷纭,见解各异,而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他们的廉政思想对后世的廉政文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垂拱而治是治国的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努力的方向。中国古代爆发过很多次农民起义,证明以前的社会还没发展到垂拱而治的程度。客观上,那时候统治者的思想理念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都不具备垂拱而治的条件。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病症在哪里?明清之际,中国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有一句名言:"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就是探讨封建体制、郡县制度的弊端所在。所谓"封建之失,其专在下",便是指西周赋予封国之主权过大,最终形成指挥失  相似文献   

8.
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进程中,男尊女卑是不容质疑的社会现实。面对男权主义的压迫,女性们也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反抗,但由于社会制度、舆论环境等因素制约,这种反抗又往往显得十分苍白无力,这就造成了中国古代女性心理明显的二元分离现象。一方面,她们要反抗带给她们苦痛的男权主义的压迫;而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依附于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而生存。这就形成了一种看似悖离的逻辑——依顺与反抗并存。本文试着对这一关系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9.
刘瑶  姝琳 《经营管理者》2013,(26):126-126
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及其继承者创立和发展思想文化体系,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中蕴涵的丰富管理学思想,值得后人去思考和借鉴特别是其中体现出的以德治国的思想,对当前社会管理仍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本文仅从管理学角度出发,旨在对中国儒家经典《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进行简单论述,探讨其体现出的现代管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的家训、家法、家规是国法的有效补充,为维护社会稳定、家族兴旺发挥了积极作用.古代的家训、家法、家规是古代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它们对现代的德育工作有很多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余边城 《经营管理者》2013,(27):348-348
随着历史的发展,记录文字的各种文献数量与日俱增。社会管理、国家政治、科学和教育的研究,均须以大量的文献来做参考。惟其如此,典籍的保存就作为一项专门的学问应运而生,且日趋成熟。古代典籍的保存,在人类历史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官府藏书,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而要探究官府典籍收藏的发展脉络,就不能不从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几个大的阶段入手,对历史名人与典籍收藏的关系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2.
一、清官文化政治生态 1.清官形象与清官文化的形成 清官就是廉洁公正的官吏.清官的形象最早应该是在宋代以后由官方和民间话语共同塑造而成的,正如当代学者魏琼在《清官论考》中所言,"清官是中国话语中一个特有的概念,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种特有的现象,是一种特定的政治法律文化".自宋以后,有关清官的官方奏折、书籍,民间的剧目、话本、传说、故事、传记等逐渐增多,清官形象开始形成.比如对清官的界定,在古代书籍中,有公正清廉之含义的清官一词,最早见于金代诗人元好问诗"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  相似文献   

13.
吕海滨 《决策探索》2007,(13):78-79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举国上下共同关心的话题.所谓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构建一个社会关系和谐和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社会.社会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绝非易事,其实关于社会和谐的问题,早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人提出.本文试图通过对墨子"兼爱"思想的历史分析来对其"兼爱"思想在当今社会价值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古代政府特别重视对各级地方官的考绩。从尧舜的"五载一巡守"、夏禹的"会计"诸侯,到战国以后的"上计"制度,都是针对地方行政长官设计的。由于地方官远离皇帝、不易控制,又掌一方大权,用考绩制度来控制约束,对于整肃官僚队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中国古代政府组织结构是一种集权体制,在社会与国家关系上,强调政府对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15.
遥感技术视野广阔,能使我们对古代遗址蕴涵的古地理、古环境以及古代社会的信息有更深入的了解,成为考古学的新手段.本文对遥感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知今需鉴古,无古不成今",古代司法审判制度是法治文明的一面镜子,中国古代会审制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拟对中国古代会审制度的渊源、产生、形成、废除等进行理清,以形成对中国古代会审制度的清晰认识。鉴古明今,从现代法治的角度分析古代会审制度带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从"管理实践评选"看中国管理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管理理论和实践在中国的发展受到学者的普遍关注.首先,将管理实践大致分为人本管理、公司运作与方法、合作伙伴管理和文化与社会责任管理4类,通过对历年"十大管理实践"的榜单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管理实践具有向文化与社会责任层面转移的特点.其次,根据文化和环境对这4类实践的影响程度,人本管理和文化与社会责任层面的管理适合向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借鉴,公司运作和合作伙伴管理适合向西方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借鉴.最后,对电子商务特别是移动商务技术依托下出现的新型组织模式--"虚拟组织"的管理实践进行了讨论,指出"虚拟组织"的管理应该同时借鉴东方和西方、古代和现代的优秀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18.
林小云 《引进与咨询》2013,(12):67-68,71
服饰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一种重要载体.中国古代服饰蕴含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审美思想,服饰的面料、款式、纹饰、配饰体现着我国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9.
孙海霞 《决策探索》2008,(20):59-59
中国古代法律自成一系,是中华法系的代表.但在19世纪40年代,中华法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工商为基础的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也包括法律.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步步紧逼,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口.  相似文献   

20.
<正>杨炎是唐德宗朝时的宰相,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经济改革家、理财家。他在任上就财政税收进行了多项卓有成效的改革,特别是其创立颁行的"两税制",实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税收结构由人头税向资产税的重大转变,不仅极大地缓和了当时因税法败坏而激化的社会矛盾,也为后世所沿用和推行,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然而,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最后的结局却令人感慨唏嘘。杨炎后来获罪,被贬为崖州司马,未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