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全球化的发展使我国传统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挑战,民族地区高校也不例外.当前,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匮乏成为了制约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基于此,以武陵山片区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引入CLP-CDIO人才培养理念,从改变观念、整体化课程建设、项目教学法和课程教学评价创新这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此推动民族地区院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任。英语作为世界语言有着重要的交流沟通作用,因此高校英语教学应当突出应用性与实用性。高校英语教学将目标定为培养实用能力,以满足社会多个岗位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但由于我国英语专业起步较晚,因此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培养出来的英语人才并不具备较高的外语应用能力。面对这一现状,我们需要加大力度改革高校英语教学,进而培养出新世纪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英语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本文分析了当前英语专业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英语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 ,青海大发展关键靠人才。本文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 ,旨在阐明人才对青海社会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日前青海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文章就新世纪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最后就如何搞好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素质高,具有探索和开创精神,愿为高等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各民族的教师队伍,是办好高校、提高民族高校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建国以来,我省各高校在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各民族的优秀教师。他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青海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近几年,各院校更加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陆续补充了一批青年教师,增加了新生力量,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7.
人才职业流动是一个动态概念,会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个人主观选择的不同而发生变动。本文一方面依据青海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从人才职业的流动程度、方向、产业、行业、所有制、空间分布及人才特征等多个方面对未来几年青海省人才职业流动结构的发展趋向进行了合理展望;另一方面,对人才在职业选择上的经济利益、自我实现及主观理性等三个主观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青海人才职业流动仍然存在较大的主观障碍和客观持续压力。本文为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青海人才职业流动的模式及社会管理机制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8月11—12日,青藏高原环境与山水文化课题组主办,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所、青海民族大学联合承办的"青藏高原环境与山水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青海西宁隆重召开。来自北京、青海、云南、甘肃、四川、西藏等地各高校及科研机构、地方民宗委、藏语委等部门的7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开幕式上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本太就青藏高原远古时期的隆起到与人类生存互动的整个过程进行了论述,肯定了高原先民在这一过程中凝练、积累出来的具有科学意义的生态观及人与自然的和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青海蒙藏牧区畜疫防治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青海蒙藏牧区畜疫跌起,畜牧业生产遭到惨重破坏。抗战时期,西北开发达到高潮,畜牧业作为青海在内西北地区传统优势产业尤为受到国民政府的重视,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投资。为了防治青海牧区流行畜疫,保护畜牧业经济健康发展,国民党中央政府和青海地方政府设立防疫机构,制造血清、疫苗和培养兽医人才等。这些举措使青海畜疫防治步入了近代化历程,增强了抗战时期国家经济实力,但由于战时诸多不利因素致使畜疫防治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高等教育阶段,大学英语作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学科,又被称为大学公共英语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评估建设工作的需要,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的改革。本次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大学英语》这本教材,以《大学英语》为载体,探究适合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方式有效植入的实践和探索。因此,本文根据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首先分析了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指出任务教学法的内涵和优势,呈现任务教学法在大学公共英语课中的实践步骤,就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英语教学新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归纳了东盟国家语言的概况,分析了东盟国家语言与中国西南地区民族语言的关系,结合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架构下中国西南地区外语人才的需求特点,指出了现行外语教育制度给当今社会特别是给西南地区带来的弊端,最后对外语教育制度提出了自愿化、专业化、基础化、区域化、激励化的系统改革构想,并从逻辑学、社会学、民族学、法学以及国际比较等角度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点和切入点。加快发展畜牧业 ,是青海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调整经济结构的中心任务。本文在对青海畜牧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恶化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青海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战略思路与对策 ,提出了“解决畜草矛盾”和“畜牧业经济中心向第二产业转移”是发展生态畜牧业的两个战略重点。围绕生态畜牧业的总体战略和两大战略重点 ,具体谈了青海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青海民族语地名结构特点及文化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是民族文化的产物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而地名又是承载文化的活化石。本文旨在通过对青海民族语地名的分析 ,以探求其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对藏民族在明代中后期的人口数量进行历史考察 ,通过对有关历史资料的分析考证 ,进而得出了这一时期的藏族人口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青海河湟地区藏族人口史的空白 ,这对全面了解明代河湟地区藏族社会经济状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特别是加入WTO后,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重要性就日趋明显了。针对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现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大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注重民族人才的培养及外部人才的引进,使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存量和流量得到有效的使用和发挥,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历代流传下来的诗篇中,歌咏青海的诗歌缕缕不绝,青海地区的历史轨迹,多被文人雅士以诗歌的形式记载下来.本文从清代咏青诗歌为介入,采用"以诗证史"的方法,勾勒出清代咏青诗歌中商贸活动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7.
赵杰 《回族研究》2007,(2):5-13
本文利用笔者在中亚吉尔吉斯斯坦全国和哈萨克斯坦边境实地调查的第一手材料,追溯中亚回族形成的历史背景,之后重点梳理、提炼出他们的六大特性,即:1.中亚回族的文明礼貌;2.中亚回族的语言习得才能;3.中亚回族的耿直豪爽大方;4.中亚回族的勤奋进取;5.中亚回族的文化保护情结;6.中亚回族对中国的神往与真情。从中凸显中亚回族在异国他乡大民族夹缝中顽强生存、奋力发展而又心系中国的民族精神,说明同一民族构成天各一方的空间差异后所反映的不同的时间发展,从而强调从“庐山”之外看“庐山”的比较法对回族学研究的新启发。本文特为回民西迁130周年而作。  相似文献   

18.
青海蒙古族信仰文化述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海蒙古族信仰藏传佛教 ,但同时又保留某些古老的信仰文化 ,有的甚至遗传至今。本文就此进行了概略的记述 ,从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青海农村基础教育是青海教育中最薄弱部分。本文指出了影响青海基础教育发展滞后的经济、社会背景和现存问题 ,提出了加快其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