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连云港是《西游记》的诞生地,也是“西游记文化”的发祥地。弘扬“西游记文化”是连云港地方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西游记》文化精神能够代表连云港人百折不挠、勇敢拼搏、一往无前的精神风貌。开展《西游记》文化研究与连云港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塑造城市文化精神、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相辅相成。在阐述连云港开发“西游记文化”资源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连云港“西游记文化”资源开发的策略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对2007年盱眙《西游记》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的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论文进行了评述,认为这次会议在《西游记》与盱眙、《西游记》与古泗洲之关联研究方面有新的进展,有些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在《西游记》作者研究、成书与版本研究、资料与考证、文本研究、《西游记》与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以及《西游记》学术研究现象学的意义与价值的涉猎,富有收效。  相似文献   

3.
消解精神是《西游记》自由精神的重要表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上解构既定观念,形式上采用玩世性的游戏笔墨。所谓既定观念,主要包括构成《西游记》思想基础的儒道佛等观念;所谓玩世性的游戏笔墨,因其玩世的不严肃性,而具有了消解意义,主要包括具有戏谑、幽默、闹剧和童话特征的形式。这种消解精神,主要源自《西游记》写“心”的特征和人物如孙悟空市民式的浪漫与自信。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西游记》童话精神的历史境遇,从作者的童年经验、作品中隐含的读者及晚明文学思潮四方面探寻产生这种童话精神的缘由,以揭开《西游记》受大众尤其是少儿读者欢迎的奥秘。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的叙述结构是在充分吸收前代取经故事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大唐西域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无名氏的《西游记杂剧》以及《西游记平话》等都对吴承恩的《西游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是运用艺术手段进行的中国精神哲学的建构尝试。源起传承中,其故事内容不断丰富,这正是中国精神生活发展、完善的真实写照。《西游记》搭建神话平台,借助审美力量将释、道、俗、儒等意识形态推向精神境界的顶端。同时,挖掘取经人自我意识中的任性、定性、俗性、魔性和耐性层面,把取经上升到知行合一的行动理性高度,通过对诸精神价值的表现和选择,窥探中国民众的精神命脉和核心价值。《西游记》的艺术宗教是伦理精神的宗教,它以伦理目标的实现作为统摄,达到至善境界,因而,上升到精神哲学意义上的喜剧高度。这是自我意识在客观方面获得确证和圆满的精神解放状态。《西游记》印证了中国民众践行伦理理想的艰辛历程,张扬了中国伦理精神的浪漫情愫。  相似文献   

7.
在《西游记》众多续作中 ,董说创作的《西游补》和周星驰主演的电视剧《大话西游》有着解构经典的独特意义。《西游补》和《大话西游》从情节安排、主题表达、语言使用等方面解构着《西游记》 ,《大话西游》的解构体现了当代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思潮 ;《西游补》的解构则有历史与宗教的双重背景。《西游记》自身存在的解构性以及续作对原作继承和解构的二律背反规律 ,决定了《西游补》、《大话西游》选取《西游记》作为其解构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作为一部内蕴十分丰富的神话小说,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挖掘其价值与意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传统的写美女爱情的词句理解为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三种境界。这种创造性的阅读方法及其得出的“三境界”结论,对我们重读《西游记》极具启迪意义。《西游记》表现出来的正是一种追求崇高理想,为之努力奋斗,历经艰险,终于到达胜利彼岸的精神与过程  相似文献   

9.
从作者看《西游记》为道教文学奇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把神魔小说《西游记》作者定为吴承恩 ,说服力不强。文章着重根据全真教秘史以及古今对《西游记》的述评 ,不仅认为今本《西游记》的“祖本”《西游记 (平话 )》为全真教主丘处机华山弟子史志经师徒所撰 ,而且认为 ,今本《西游记》书的定稿者 ,也是明代万历年间江苏茅山全真教龙门派道士阎希言师徒。因此 ,《西游记》应为道教文学奇葩。  相似文献   

10.
武影 《南都学坛》2003,23(3):70-74
《西游记》中存在着大量的诗词 ,尽管这些诗词的艺术水平参差不齐 ,历来不为人所重视 ,但因为包孕着丰富的内涵 ,而成为《西游记》无法分割的一部分。其中的许多诗词就共同反映了作者热爱山水自然景象、向往渔樵恬淡自由生活的羡隐乐逸思想。隐逸思想贯穿于《西游记》全书 ,与作者主观上鄙薄功名利禄、追求精神自由有关 ,也与《西游记》题材及题材的矛盾性有着潜在的关联 ,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以来交融渗透的产物 ,并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 ,体现出中国传统思想的复杂性及中国传统隐逸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当代期刊编辑理论研究,已经逐渐淡化了对期刊本身的功能、基本属性,办刊特色等的讨论,因为编辑学的理论发展,已经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对于人文社科学术理论刊物,现在更多的是在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的编辑出版与全球化背境下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联性;当代学术批评与编辑的选择性思维方式;当代学术期刊的编辑过程及编辑活动与学术评价的关系;当代网络化条件下的学术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联研究等与文科期刊相关的更为重大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2.
关于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有入库规则说、平等受偿说、优先受偿说等几种观点。从立法目的、法律功能、法律成本和效率、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中国司法解释的性质和来源来说, 中国应选择优先受偿说的观点, 赋予代位债权人优先受偿权, 建立代位权上优先受偿权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13.
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见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并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利用其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现代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民国武术置身于当时人们追求"科学"的话语背景之中。以"传统"为特征的国术(武术)与当时的"科学"话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抵牾。国术界要实现以武图强的远大抱负,国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鲁迅与陈铁生的论战围绕国术是否有提倡的必要展开,一方面为国术的科学化做了舆论上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促使国术界开始反思传统武术的痼疾。进而,国术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国术科学化的改造,其实质是确立发展国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国术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5.
在不签发提单的情况下,利他契约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当事方的权利义务。但在签发提单的情况下,该理论就不敷使用。借助罗马法中的准契约理论,既能对提单下的义务转让进行合理解释,也能解决在实务中诉权的确定之难。  相似文献   

16.
2012年3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修订《1930年关税法》的法案,以便对中国、越南等“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近几年,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处于高发期,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外贸出口中遭受的贸易摩擦。应尽快转变原有增长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对少数国家的路径依赖,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以实现我国外贸战略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秘密起源".本文将首先说明黑格尔为什么要以"感性确定性"作为<现象学>的开端;其次,我们将阐明黑格尔本人对"感性确定性"的辩证分析过程;最后,我们将指出黑格尔在此处用语言瓦解感性确定性时所犯的错误,并就此提出我们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转型和经济全球化的双重背景凸显了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新的理念和新的目标定位,创新方式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找准着力点是提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绩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美学意象概念的主体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现代美学的主体间性而言,中国古典美学的主体间性是前主体性的主体间性,即主客体尚未充分分化、主体未获得完全独立状态的主体间性。中国美学的意象概念就是这种古典主体间性的体现。意象概念的形成经历了意与象的合成过程,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意象通过审美感兴而产生,突破物我、人我的屏障,达到了主体间性的审美境域。  相似文献   

20.
期货期权是期货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目前虽没推出期货期权,由于它对深化和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具有重大作用,因而其产生、发展和壮大是必然的。期货期权的主要作用是为期货提供避险工具,但同时它本身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风险。借鉴国外期货期权风险管理的经验,探讨我国期货期权风险的管理,对日后推出期货期权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