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藏藏语地名的专名有两类,其中内涵式专名是对藏语地名通名的地形特征、颜色、性质、位置以及地域资源等的揭示,更能表现通名本身的固有属性,是对通名概念内涵的限定和描述,与通名间的概念距离较近.  相似文献   

2.
主观色彩表达进入西方现代艺术阶段后,开始放射出它耀眼的光芒,得到社会的认知与共鸣。这离不开在漫长传统艺术中对它的摸索与积累,在传统油画大师的作品中亦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本文从油画色彩语言的形式演变的层面、油画色彩与画家主体意识的对应状态的层面中呈现出一种由外部描摹向内心深入发展的转变轨迹,进而来研究主观性色彩语言的形成基因、显著特点和精神追求。艺术中色彩的感情力量和艺术表现,即色彩的精神性,主要是通过主观色彩来体现的。研究与探索油画的主观性色彩的表现,借鉴与吸收中国传统画中主观性色彩表现这一审美特质是当今油画家创新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在油画创作中,色彩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视觉信息传达中最为直观的艺术元素,画家可以凭借对色彩的搭配和设计来表达真情实感,使油画创作能够具备鲜活的生命力,唤起观赏者内心的思想波动和情感共鸣。本文围绕油画创作中色彩的作用展开探究,结合不同颜色所引发的情感表达,进行一系列深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许璐 《中国民族博览》2017,(14):156-158
色彩是插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它能够将整幅画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更生动.丰富的色彩可以带给人想象和一些视觉上的冲击力.通过色彩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还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本文将分为四个大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地名是历史长期积淀的产物,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通过它不仅能了解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等物质世界,还能了解这个地方人群的信仰观念等精神世界。因此,文章通过对湘西地名含义的破译和诠释,归纳出这些地名定型的命名意图,透视这些地名的命名取向,从而揭示湘西巫鬼文化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6.
壮语地名有壮语和汉语两部分,其关系有以下三种:有壮语有汉语,汉语和壮语有对译关系;有壮语有汉语,汉语和壮语没有对译关系;有汉语,但是没有壮语。书写壮语地名的方块字有的本身就是汉字,即使不是汉字,也会向汉字系统靠拢。壮语地名有转化为汉语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壮语地名的分类--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言文化的角度给壮语地名分类有语言分类和命名法分类。语言分类有构词类别和造词类别。构词类别有单纯词地名、复合词地名和词组地名。造词类别有原生地名和非原生地名。命名法分类有描述性地名、记叙性地名、寓托性地名。  相似文献   

8.
辽东地名考     
"辽东"地名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作为地名,"辽东"一词最早见于<管子>.根据史料推断,辽东一名至少有2600多年的历史,其出现的时间要早于"辽水".其地名由来最初得名于其指代地域"远在九州之东".但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辽东"一词逐渐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壮族地名中的修辞格与具象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地名的命名,经常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等修辞格,使之带上鲜明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这些修辞格的运用体现出壮族传统思维中具象思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清末入藏之俄国人崔比科夫的游记《佛教香客在圣地西藏》为蓝本,结合舆图与方志资料等,具体考证从库伦到拉萨这条朝圣之路的蒙藏地名、所处方位、大致走向及其环境。  相似文献   

11.
随着藏学研究的蓬勃发展,藏文历史文献汉译版陆续出版、发行,这不仅方便了国内外藏学研究者,而且对继承和发扬藏民族的优秀文化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对增进各民族间的了解、促进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译者们付出的艰辛劳动值得敬重。但是由于译者对原著理解上的偏差及出版界的校对、排版上的失误,有些译文中出现的错别字、语句不通顺、曲解原文等问题值得深思并需要梳理。文章主要以《青史》为例,分析、归类了藏文文献汉译本中地名译法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文献翻译中地名翻译的统一和规范化提出己见。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评介了《满语地名研究》一书的内容、特点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杨军 《回族研究》2005,(1):35-41
"回回"作为族名始见于<黑鞑事略>,而不是<梦溪笔谈>,是出自回纥或回鹘在汉语中的音转.开始主要流行于中国南方,含义比较复杂.宋元之际,渐用作对各族穆斯林的他称.当各族穆斯林融合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之后,回回即成为该民族的族名.  相似文献   

14.
藏区早就有茶文化,但由于当时的藏区尚不产茶,藏区最初的秦文化就只能从他处习得.一般以为,茶是唐代才传进西藏的.但是,这种说法证据不足.本文考证了早期汉文典籍中记录的茶的名称,通过比较古汉语和古藏语中茶的名称,从语言学的角度利用对音材料论证了茶丈化最初是从滇川交界地带、大约在东汉至魏晋这一时期传进藏区的.  相似文献   

15.
16.
西藏古代的射箭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辉 《西藏研究》2009,(4):114-120
文章就史前与部落时期、吐蕃至清朝时期的射箭运动作了探讨,认为西藏古代的弓箭最早是原始人类防身自卫、狩猎生产的重要工具,被先民刻画在岩石上;后来随着西藏文化的发展以及寺院在西藏各地的大量修建,人们又把射箭绘制在寺院壁画上.西藏古代的射箭运动不仅是练武的重要手段,而且还起到愉悦身心、娱乐的作用,是藏民族民风民俗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上繁衍生息的藏民族祖先们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地向疾病发起挑战,一次又一次地战胜病魔,总结出了很多有效的青藏高原独有的疗法。这些医疗方法是藏族先民长期与病魔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其中有一些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华林 《中国藏学》2003,(4):90-96
藏族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字 ,在历史上产生了极其丰富的反映藏族政治、历史、经济、军事、科技、文艺、宗教等方面内容的藏文历史档案。探讨藏文历史档案的内涵外延、分类构成、内容价值与发掘利用问题 ,可揭示其珍贵的史料价值 ,了解西藏社会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 ,更好地保护抢救与开发利用这一珍贵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吴彦  金伟 《西藏研究》2002,(2):19-27
一、所谓密教密教即秘密佛教 ,英文EsotericBud -dhism ,是显教 (ExotericBuddhism )的对应语。这一称呼是近代学者所创 ,但古梵语中似乎未见与它相对应的术语。密教又称“怛特罗佛教” (TantricBuddhism ,BuddhismTantras) ,在密教中“怛特罗”即“经典”之意。在密教发展的后期 ,其经典确实被称作“怛特罗” ,但在初期未必如此。印度佛教自其创立者释迦牟尼时代起至1 3世纪初因伊斯兰教徒的侵略而灭亡 ,其间存在的时间超过 1 60 0年。最初的 50 0年是从所谓的原始佛教至部…  相似文献   

20.
李翎 《西藏研究》2003,(1):98-103
藏传佛教的造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其流行样式基本都是按照一定的造像法完成的 ,是某种宗教意义的表现。它通过供养仪轨 ,以一定的构成样式表达特定的教理 ;同时也有先出现新样 ,再附会以某种神奇的传说 ,从而促成新样的再度流行 ,但这种新样往往保持着原始样式的基本形式因素 ;另外 ,不同地区、阶层对原始教义的不同理解以及大师们的倡行和“疑”、“伪”经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藏传佛教的造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