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鹿地亘是日本著名反战作家。抗日战争期间,他在中国国统区积极领导和组织了在华日人的反战活动,并取得较大成效,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抗战文学?抗战文学的内容、性质、特点、规律是什么?抗战文学与“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学尤其是与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以及与中国当代文学有何承传性,中国抗战文学与世界反法西斯文学有何关系?这些问题是抗战文学的本质的基本的理论与创作实践的问题,也是一切研究中国抗战文学的人所不可能迴避的问题.本文试对这些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抗战文学中,报告文学成就如何,能否在抗战文学史和中国新文学史上占一席之地?几十年来,研究者的意见颇不一致,持否定态度的不少。国内有人认为,它空空洞洞,八股味浓;国外也有人认为,它只不过是披上文学外衣的新闻报告,有的甚至干脆否认它是文学。对抗战报告文学的这种估价,未必是实事求是的。我认为,报告文学与其他创作一样,是整个抗战文学创作的组成部分,而且成就显著,不应低估和否定。  相似文献   

4.
在反法西斯的旗帜下,中国抗战文学和世界反法西斯文学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中国抗战作品大批"输出"和国外文学大量"输入",世界各国作家亲赴中国创作了一批反映中国抗日的优秀文学作品.中国的抗战文学是世界反法西斯文学有力的一翼,具有鲜明的世界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海外华侨华人投身国内抗战或在侨居地抗战不仅牵涉民族国家大义,也与他们具体的历史处境以及现实境遇有深刻的关联,抗日战争意味着族裔政治影响下的个人/族群选择。对海外华侨华人来说,抗日战争又是一场“他方”的战争。“他方”一方面指海外抗战在空间地理上与中国本土的疏离,另一方面也指海外华侨华人参战立场的特殊性。陈河以海外抗战小说发掘加拿大华裔士兵、马来亚华侨华人海外抗战秘史,重现海外华人的战争创伤,重建历史记忆。同时,突破中日二元视角,以及马华文学族裔历史书写的困境,为抗战文学增添华侨华人独特的战争体验和历史维度。  相似文献   

6.
2015年6月27-28日,“抗战文化与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师范大学举行.此次会议,既有对抗战文化与文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也不乏突破与开新,不但推进了抗战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总结和弘扬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7.
萧红是一位传奇女作家,也是一个有着侠义心肠的勇敢女性,在危险时刻,表现出了不让须眉的果敢和担当。鹿地亘是日本进步作家,"九·一八"事变后,他发表了许多反战言论,因而受到日本军国主义的迫害,1935年流亡到中国上海,从事反对日本侵华的活动。1937年7月,日本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鹿地亘夫妇的处境更加危险了,便于8月中旬的一天搬到了许广平家中居住。过了一天,萧红和萧军就到许广平家去探望了他们。此后,又接连几次去探望他们,但后来有一天,萧红一个人去探望他们时,却发现他们已经不在了,许广平说,鹿地亘夫妇头一天下午出门,就再也没有回来,也不知道去了  相似文献   

8.
李辉英抗战题材长篇小说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辉英是一位身跨现当代地跨大陆与香港两地的抗战小说家,他的抗战长篇小说创作代表了他文学创作的艺术成就。他全景式地展现了从抗战前到抗战后,从前线到大后方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图景,塑造了上至总司令下至普通士兵、群众的人物群像,其中集团军申总司令形象堪称典型,为抗战人物画廊增添了厚实的一笔。他作品中所弘扬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东北作家天然秉传的文学品格并生生不息于中国新文学史册。尽管在思想的穿透力、文本的时代氛围等方面有些许遗憾,但作为一位抗战小说家,李辉英的文学贡献应予以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9.
重庆率先召开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抗战文学学术研讨会",在重新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的同时,高度评价了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学与重庆文学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就今后如何展开抗战文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拓性的学术思路,以推动抗战文学研究在多学科与跨学科的综合研究中走向全面而多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三六年 一月 鹿地亘乔装日本旅行剧团团员逃到上海。——鹿地亘曾以参加革命活动被日本反动势力囚禁。一九三五年年底出狱,但仍受日本警察的监视,处境极为困难,在日本已无法活动。 二月 六日,由内山完造引荐,鹿地亘在内山书店与鲁迅会见,向鲁迅介绍了日本情况,特别是日本文坛的情况,并表示想留在中国工作。此后,在鲁迅帮助下,开始了中国新文学的介绍和鲁迅杂感集的翻译。 六月 曾在内山书店与鲁迅会晤,为鲁迅的健康状况感到不安。  相似文献   

11.
抗战初期茅盾的政治观、美学观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这从他对抗战形势、进程与前景的思考,对文艺取向的指引,对作家的世界观与创作倾向,文学的普及与提高,文学的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文学的继承借鉴与创新,“五四”以来到抗战初中期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规律、经验教训的总结等重大问题的论述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来。本文对此作了概括与论述;并阐明了其历史的现实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与抗战无关”及其评议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与政治的密切结合,既是五四文学革命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形成的一种传统,也是五四文学革命以来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一项基本内容.但是,文学与政治要不要结合?文学与什么样的政治结合?怎么结合?这也是五四文学革命以来不同政治观,文学观、审美情趣的文学家们论争不休的问题之一.1938年12月至1939年4月,中国抗战文学界围绕“与抗战无关”展开的论争便是其中的一场尖锐激烈的论争.本文拟就这场论争及其评议加以清理与再认识.  相似文献   

13.
抗战期间,胡风以文学家和文化活动家的身份,参与了抗战文学的全过程.他坚持经常的文学批评工作,为抗战文学的发展保驾护航;编辑出版文艺期刊和作品,培养进步作家;进行文艺理论研究,丰富了抗战文学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4.
抗战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悲壮而辉煌的一章.其前奏曲究竟起于何时何地,是抗战文学研究必须弄清楚的一个重要史实.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几乎所有的新文学史家都认定抗战文学是随着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而一起发生的;到了80年代,又有一些新文学史著作认为"东北作家群"在"九·一八"以后的创作是抗战文学的先声.其实,这些结论都有违历史真实,因为在中国新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只有日据时期的台湾新文学才真正是抗战文学的初潮与先声.  相似文献   

15.
汪曾祺与外国现代主义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是中国较早、而且有意识运用意识流手法进行小说创作的作家之一。在接受中国文学和艺术传统影响的同时,汪曾祺也受到外国文学,尤其是西方现代派文学很深的影响。抗战当中和抗战以后因时局和个人生活而形成的焦虑感、失落感、无奈感与荒谬感是汪曾祺认同现代主义创作方法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青岛市现代文学学会举行抗战文学研究反思展望研讨会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青岛市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特于1995年9月2日在青岛大学举办了以“抗战文学研究的反思和展望”为主题的小型学术讨论会。与会各位学人分别围绕“抗战文学与...  相似文献   

17.
论抗战文学的历史地位苏光文抗战文学系指半个世纪前活跃于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中国大地上的文学。对于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文学现象,5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当怎么论定它的历史地位,使之回到应该回到的位置上去,应当说也是一个有裨于现今社会发展与...  相似文献   

18.
抗战初期,文学的救亡功能、教化功能被极端强调。抗战文学由此成为救急的宣传品,题材狭窄,也缺乏文学性。在抗战文学必须返归现实主义、提高艺术质量呼声下,抗战文学的路向调整遂成为一种文学思潮,抗战文学也因此从抗战宣传单一形态进入到全面反映抗战生活多元化的发展形态之中。桂林版《文艺生活》月刊中的暴露与讽刺文学、小人物命运文学、知识女性成长文学即是抗战文学多元化的一个展示。  相似文献   

19.
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实际上主要的是抗战文学,而抗战文学的开始是应该迎溯到三十年代末期的。一九三七年八·一三以后,疯狂的敌军分头侵入,作为当时首都的南京,不久便沦陷了。军事形势的变化,影响了政治形势的变化,也影响了文学形势的发展。过去我们中国畸形社会的发展,使全国主要的报刊书籍集中在上海,文学作家也多半集中在上海。抗战开始不久,上海沦为“孤岛”,太平洋战争爆发,敌军进而全部占据了上海。这就形成了文学书刊、文学作者,从集中于上海变为分散全国各地的局面,例如,有的到了前线,有的回  相似文献   

20.
郁达夫于抗战爆发后远赴南洋,在那里开始他新的文学活动。他在新加坡三年多时间里,在主编的好几种文艺副刊上,为指导南洋文学创作,写下了大量文艺论文,提出了适应时代和现实的文学观点,也反映了他文艺思想的某些发展和变化。全面细致地梳理他这一时期的文艺思想,不是这篇短文所能做到的,本文只就其主要之点略加论述,以窥其战时文学思想之一斑。一、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郁达夫早年信奉“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而此时已不再固守这一主情主义观点,认为在抗战的今日,文艺“必须与政治有紧密的联系。”[‘j这一观点对南洋文学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