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现阶段在村民直接选举村官中有制度可依,但在实践中存在有制度不依,贿选村官现象;村民臣民意识的存在是村官贿选现象存在的重要原因,具体来说,村民们的盲目顺从、苟安、消极等待观望心理,使得他们或者不愿、或者不敢、或者不会与贿选行为作斗争,以致对贿选行为无所作为;我国村民的臣民意识转化为公民意识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后,村官贿选现象还会在一定时期内存在。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阶段在村民直接选举村官中有制度可依,但在实践中存在有制度不依,贿选村官现象;村民臣民意识的存在是村官贿选现象存在的重要原因,具体来说,村民们的盲目顺从、苟安、消极等待观望心理,使得他们或者不愿、或者不敢、或者不会与贿选行为作斗争,以致对贿选行为无所作为;我国村民的臣民意识转化为公民意识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后,村官贿选现象还会在一定时期内存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村委会换届选举过程中,贿选越来越普遍.候选人希望通过贿选,获得村民手中的选票,以便在选举中顺利当选.事实上,贿选并不一定能够取得成功,贿选有两种结果:一是贿选成功,获得村民手中的选票,最终顺利当选;二是贿选失败,不仅没有获得相应的选票,反而失去了应得的选票,甚至面临法律的惩处.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中的“贿选”现象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贿选"是村民自治进程中非常态的现象.透视"贿选"现象,前提是对贿选进行科学、准确的法律界定.权力真空、利益驱动、宗族势方和程序缺陷是"贿选"存在的现实土壤;"贿选"破坏民主选举规则、侵犯村民民主权利、恶化乡村治理结构,其危害非常明显.治理"贿选",法律规制是关键,包括选举程序规制、实体法律规制和建立司法救济三个方面,初步构建遏制"贿选"的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精英的贿选不仅仅发生在村民委员会选举的过程中,也有可能发生在选举之前或选举结果公布之后。贿选在时间上有三种维度:选前贿选、选举过程中的贿选以及选后贿选。农村经济精英的贿选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结果的相对确定性;风险性;组织性;形式多样性;迷惑性;公开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村民自治中的贿选现象,我国现在的治理制度还不完善.对于贿选还缺乏权威、全面的界定.对贿选结果的处理及贿选法律责任的立法不健全,操作性不强,甚至缺乏刑事处罚依据.受理贿选举报,申诉机关在案件的受理、处理等方面都需进一步协调.完善贿选治理制度需要从完善村委会选举制度、选举程序制度和加大对贿选的法律惩治等方面抓起.  相似文献   

7.
今年3月下旬,在浙江省富阳市新登镇半山行政村村委会换届选举中,长年在杭州经商的卢秋高为了打败对手,公开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拉票贿选并如愿胜出。据当地村民反映,卢秋高为此花费近百万元。3月底,陆续有村民到镇纪委举报。据记者调查,类似半山村的拉票贿选现象,在富阳市并非只是个例。  相似文献   

8.
2009年1月,唐山市路北区果园乡冯大里村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因有候选人拉票贿选引起村民不满逐级上访。随后不久,又发生恶性伤人事件,贿选者雇凶伤人被捕入狱,另一村委会主任候选人被打成重伤长期住院和恢复休养。至今两年过去了,由于上级部门没有组织重新选举,村委会到2011年4月尚未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在这个村变成空白。  相似文献   

9.
村委会选举中有拉票行为,即证明村民手中的选票是有用的.然而,目前村委会选举中,拉票行为缺乏规制,贿选现象滋生,选举争议难断,选举暴力频发,严重损害了村民自治.在这一背景下,2009年4月份,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该文件对于规范拉票行为,惩治贿选,保证村民选举的有序公正,具有重要意义.不过,该文件认可"承诺捐助村集体"的拉票行为、禁止"私下拉票"等规定,尚有可商榷的余地.  相似文献   

10.
村官贿选祸害极大,通过立法把《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明确化、具体化、制度化是治标对策;培养和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是治本对策;遏制村官贿选,要标本兼治,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