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深入探讨新时代民族团结精神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具有较大的意义。新时代民族团结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团结一心,永跟党走;亲如一家,共同富裕;多元一体,复兴中华。它有深厚的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新时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建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加快培育和弘扬新时代民族团结精神,以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人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历程与实践经验,揭示了中国梦想孕育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支撑中国梦想的相互关系,并提出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要着重弘扬和培育独立自主精神、改革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求真务实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品格和优秀精神品质,凸显出中国共产党人在一百多年的奋斗历史进程中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自觉把握历史规律、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使命重任等方面。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充分彰显出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坚定站稳党性立场与人民立场相统一、坚持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统一、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着力解决现实问题相统一的系统特征。新时代新征程上,大力弘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必将为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坚持守正创新的根本要求,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过程中传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思想中存在着实现中华世族伟大复兴的红线。党的十六大文献提示了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看问题的新视角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深化“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的教学是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6.
思想强大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哲学自觉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新时代的丰富内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土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基因,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动力。既坚持主体性、历史辩证法和创造性原则,又吸收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可以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高度。民族语言的表达和话语传播,可以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场域和影响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展现的,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把握民族复兴,既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界意义,又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原创性的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7.
张小云 《南方论刊》2022,(11):20-21+27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征程中,是我们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基因。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政治觉悟、革命精神、政治品格和工作作风,是我们党一系列优良传统和革命风范的集中概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新时代大学生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初心使命、斗争精神、忠诚担当、为民情怀等精神品格的养成,让伟大建党精神“入耳入脑入心”,助力大学生坚定信仰、信念和信心,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相似文献   

8.
李冉 《社会科学》2023,(4):5-12
党的二十大将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一体谋划、一体部署,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历史进程走向了“合流”之势。走通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事关党的事业、民族事业、国家事业的前途命运。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深入把握一般规律与中国特色、现代化理论与战略布局、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纵观社会历史发展,现代化关涉“人的现代化”“物的现代化”和“制度的现代化”,这三个方面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缩影。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新的使命和中心任务,并高度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在新形势和新变局中,厘清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联系,不仅是二者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要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必须走坚持“三个第一”这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即坚持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指导思想 ;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资源 ;坚持把科学技术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何艳  辛悦凯 《理论界》2020,(4):29-35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对这份初心的坚守与使命的担当,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内生基因和政治底色。不论是就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史来说,还是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而言,延安时期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忠于人民的政治本色,自觉认知和担当使命,其所开拓的延安精神,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动力;团结与凝聚一切力量,领导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不断取得胜利;勇于理论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及其指导下的实践创新;提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大命题,积累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党建经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自觉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开创伟大事业新辉煌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给我们国家带来了一阵阵的新风。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我们整个民族奋斗的总的目标。我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经济的复兴,同时也是中华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5,(6):187-191
苏区精神是我们党伟大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苏区精神的精髓要义。苏区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一致性。继承和弘扬苏区精神,对于我们当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新时期我们党的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彬彬 《理论界》2023,(11):9-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历史文明的传承中总结而来的,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和主导价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引领导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支持,同时也为全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为促进人类和平发展提供大国担当和方法指引。  相似文献   

16.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历史教育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宏伟蓝图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历史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精神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正确把握中国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可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生生不息的磅礴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梦”成了一种实现中国强盛、民族复兴的话语,也是中国面对世界、彰显民族魅力的话语.“中国梦”的演进与中国精神的造就是不可分割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富强、民族的繁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形成了举世瞩目的中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实事求是精神、改革创新精神、以人为本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为了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精神势必得到世界的认同,这就需要让中国精神“走出去”,以实现让世界认知中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中国梦”.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明确宣告我们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建设的党。在这种党的历史方位转变下,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的地位和功能必然随之发生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意识形态具有不同的功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需建设发展统一的中华民族精神范畴下的新时期国家意识形态,以社会整合为根本作用,团结各方面社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巨大的精神武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自然也包含了民族文化的复兴,研究全球化视野下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基本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重视文化传承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前提,应对文化冲突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关键,推进文化创新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动力。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实践,继承传统,吸收先进,才能不断推进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