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北京市流动人口最新状况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2006年"北京市1‰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了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结构、分布、经济状况和居住状况等特征。研究认为:  相似文献   

2.
人口流动家庭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2006年北京市1‰流动人口抽样调查,考察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家庭模式及其流动家庭化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家庭化率已达到60%。流动人口家庭模式是以一对夫妻户和一对夫妻加孩子户为主的核心家庭为主导,以一代户和二代户为主。3/4的已婚流动人口携带了配偶,有孩子的流动人口中有一半携带了孩子,这些孩子中有近20%是在北京出生的。流动人口的平均家庭规模为2人,明显小于全国农村的平均家庭规模(3.4人)。流动人口的个人特征及在京居住地显著影响人口流动家庭化,同时还发现非经济因素成为比经济因素更为重要的人口流动家庭化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来,人口流动规模持续增加,对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全面了解我国流动人口生存状况、准确把握流动人口发展规律和趋势,不断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国家人口计生委于2009年7月启动了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监测试点调查,本次调查立足流入地,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太原获得21771户流动人口家庭、47461名流动人口的相关信息。本文基于该次调查的原始数据,分析总结了目前我国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生活居住、劳动就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流动儿童少年状况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根据北京市 1997年外来人口普查等资料对北京市流动儿童少年人口的基本状况 ,从人口规模、生活的户类型、外来人口最关心和希望解决的问题、北京市有关学校收费过高是造成 6至15岁流动儿童少年“未上学”的首要原因、在京滞留时间状况、流动儿童少年的童工状况等进行了分析和概括 ,由此希望引起社会各界对流动儿童少年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影响流动人口流动间隔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以深圳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4年深圳市封闭小区流动人口调查数据,构建并测算了流动人口的"流动间隔",同时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了影响流动间隔的社会经济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居住在封闭小区中的流动人口,其流速已经明显减弱;经济利益诱导和社会关系状况显著地影响着流动人口的流动行为,而生育行为和生育意愿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们流速的快慢.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个十分突出的人口现象,这就是人口的迁移和流动。这是经济规律的作用,是不依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北京作为首都,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较为优越的教育、医疗、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来京就业和生活。   据北京市 1997年 11月 1日进行的外来人口调查,入户登记在京居住 1天以上的外来人口已达 229. 9万人。分析外来人口的结构,可以看出这样几个特征:一是来自农村的比重高,占总量的 83. 7%,其中主要来自河北、河南、安…  相似文献   

7.
流动人口的居住空间与居住形态是体现流动人口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着重分析了闵行区流动人口居住的基本特征与空间分布,构建了流动人口在城市居住的滞留模式,全面剖析了不同尺度下流动人口的流动机理,揭示了流动人口空间转换的状态与时空特征,提出实现居住分布空间优化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8.
林李月  朱宇 《人口研究》2008,32(3):48-56
本文基于一项在福建省6个城市所做的问卷调查,探讨了两栖状态下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居住状况及其制约机制这一重要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两栖状态即循环流动的特性和过客心理比户籍制度和个人特征对流动人口在城镇居住状态的影响更为显著,而且这种影响使得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等个人因素对流动人口居住状态的影响出现了"反常"现象.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镇流动人口的住房状况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普遍存在乡城人口迁移和贫民窟扩张现象。尽管我国正快速城市化,城镇贫民窟现象并不普遍。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城镇地区流动和迁移人口的住房状况并不比非流迁人口差;在某些房屋设施方面,流动人口甚至要好于城镇当地居民。本文运用2000年0.095%抽样数据研究中国城镇流动人口的住房状况,试图回答三个问题:(1)流动人口在城镇如何居住?(2)不同类型的流动人口居住方式是否不同?(3)为什么部分流动人口的住房状况优于城镇当地居民?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使用二项Logistic方法深入探讨了家庭化流动对流动人口的就业率和就业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及其性别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家庭化流动模式的不同对流动人口就业状况的影响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对于在流入地实现完整家庭流动的流动女性来说,她们在就业过程中往往呈现出就业率低和就业不稳定的特征;与此不同的是,家庭化流动虽然对男性流动人口的就业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其对男性流动人口的就业稳定性有显著促进和提升作用.另外,个体因素、 地区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等也会显著影响不同性别流动人口的就业状态.最后,本文还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2004-2012年的婚姻登记业务数据的分析发现,北京本地通婚的夫妇仅占所有新婚夫妇的41%;两地婚姻中,外来人口(包括落户北京的迁移人口及尚未落户的流动人口)与北京本地人口的组合占比约36%,外来人口之间的组合占比约23%,但在时序上有上升趋势。相对于本地通婚,两地婚姻的夫妇普遍结婚较晚,且多为高学历男女的组合。"双外夫妇"的增多重塑了北京的文化,同时也为城市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China's Floating Population: New Evidence from the 2000 Censu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article uses tabulations from the 2000 Population Census of China along with a micro‐level data sample from the census to provide a picture of China's floating population: migrants without local household registration (hukou), a status resulting in significant social and economic disadvantages. By 2000, the size of China's floating population had grown to nearly 79 million, if that category is defined as migrants who moved between provinces or counties and resided at their destinations for six months or more. Intra‐county floating migration is similarly large, contributing another 66 million to the size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The article also discusses the geographic pattern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and the reasons for moving as reported by migrants.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noted.  相似文献   

13.
流动人口与奥运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研究 2 0 0 8年北京奥运投资与流动人口关系。利用投资模型预测未来数年北京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化与奥运投资对外来人口增长的影响。同时预测出未来各年的境外来京旅游人次数量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流动老年人口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对北京市流动老年人口的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结果 ,分析目前我国大城市流动老年人口的特征和流动原因 ,了解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研究表明 ,中国老年人口流动主要以家庭团聚为目的 ,老年人口流动是基于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理性决定。决定老年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老年人口的自身因素、流入地子女的经济状况和与老年人的关系以及流入地的自然社会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比较20世纪90年代京津沪城市经济发展和外来人口规模,得出结论:从经济发展水平看,虽然天津明显滞后于北京和上海,但近几年天津经济的后发优势逐渐显现;天津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京沪,但迁移增长率较低,从趋势上看,京沪净迁移率趋于上升,天津则陷入停滞;在常住人口增长方面,天津显著落后于其他两个城市,年均增长率约为京沪的一半,其主要原因是天津外来人口增加的规模较小、速度较慢,非户籍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低。此外,京津沪外来人口在空间分布、时间分布、职业分布和年龄结构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杨胜利  姚健 《南方人口》2021,36(1):31-42
本文采用2014年和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探讨了中国省际流动人口失业风险的变动趋势以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17年省际流动人口失业风险比2014年高出26%.性别、受教育程度、流动原因、流入地地域等变量对流动人口失业风险的边际影响出现了明显上升趋势.Oaxaca分解结果表明,流动人口失业风险上升的63.67...  相似文献   

17.
流动人口家庭化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航空  李双全 《南方人口》2010,25(6):40-45,53
家庭流动会在未来一个时期成为人口流动的主要形式,本文对流动人口家庭化的概念进行界定,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09年的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家庭化程度和区域差异从实证的角度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家庭化存在区域差异,部分流动人口家庭是通过在流入地生育孩子组成。针对流动人口家庭化给流入地和流出地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客观地看待。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动历史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北京市流动人口规模变动的历史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流动人口规模受到政府政策和城市经济形势的明显影响在政策鼓励和经济发展迅速时,流动人口规模就大而且增长迅速.反之,则其规模小而且迅速减少虽然政策对流动人口有着显著的影响作用,但其影响作用不是无限的;同时,流动人口的增长也必须有一个合理的限度,而不能盲目发展.由此决定了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的基本思路是既不能盲目限制和排斥,又不能任其发展,听之任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