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申红果 《理论界》2004,(6):75-76
本文考察了国际道德存在与运作的前提和基础——国际社会和国际共识的情况,认为这两者的缺憾使国际道德面临巨大困境。理论和现实都表明,国际社会缺乏深层次的共同规范和制度,国际共识也难以真正形成。  相似文献   

2.
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在现代践行存在着客观困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逐利情结、道德教育与道德践行相脱节、道德践行的免责困境、外来与本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道德生活脱离社会根基等。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是实现优序良俗的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因此,克服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现代践行的客观困境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南海仲裁迫使中国政府意识到,超出国家主权的国际组织正在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力量,这也显示出国际道德在战后国际社会的重要性。中国政府应当从中吸取教训:一方面必须加快培养熟悉国际法、了解世界规则的人才;另一方面必须加大国内开放力度,转变国家治理体系,增强社会活力,维护各类不同的理论、思想独立存在的空间,从而构建符合国际道德的新型国家—国民关系。  相似文献   

4.
通常认为,亚当·斯密只是为市场社会奠定了道德基础,而国家仅仅作为“守夜人”式的价值中立者而存在,实则不然,斯密同样关注了国家的道德基础问题。以社会契约论为代表的西方早期近代政治哲学视域下的国家面临着双重道德困境:其一,对内而言,国家建立的道德困境;其二,对外而言,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国际关系的道德困境。与社会契约论的理性主义路线不同,斯密从情感主义路线出发,赋予了国家以道德情感基础,并进一步展望了奠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国际关系的道德基础的可能性。考察斯密关于国家道德基础问题的论述,对于澄清斯密国家理论的部分误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传统道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当代道德文化建设问题离不开对传统道德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对它的进一步发掘,必将发现其对当代中国的道德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奥尼尔的道德建构主义诠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建构的抽象化与理想化,它阐述了建构理论的出发点和方法;另一个部分是建构实践理性,它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使道德法则成为建构参与者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虽然道德建构主义诠释有很多合理之处,但它仍然存在着难以解决的困境:第一,道德建构主义诠释所主张的建构本身无法得到证明;第二,道德建构主义诠释的理论立场不一致。  相似文献   

7.
冷战时期的道德论战主要发生在现实主义学派内部.沃尔弗斯和霍夫曼等以非道德至善主义挑战摩根索的道德犬儒主义,他们虽然指出了摩根索强权学说中存在的许多缺陷,并给予了严肃的批判,但却未能从根本上揭示出摩根索强权思想的反动性及其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危机的道德合理性困境与出路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危机虽然表现为目的合理性与文化合理性之间的道德合理性悖论,但其实质是文化合理性的现代性道德哲学范式所衍生出来的社会信仰的缺失。走出现代性危机必须重塑社会的文化合理性,以奠定社会信仰的“普遍的道德合理性”基础,其要义是复归“文化合理性”的伦理理念。人与制度是文化生态的两个基本要素,因此,文化合理性的伦理理念的型塑必然诉求“道德人格”与“制度伦理”的双重建构。文化合理性的伦理理念的复归既是现代性运动的自我辩证否定,也是当下中国科学发展观命题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条件下,我们要关注由经济生活对人们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挖掘和重新评价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可能产生的现代意义,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德进行观念性和实践性反思分析,更新并最终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条件的新的道德观念和原则规范。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以伦理为本位,具有明显的泛道德主义的特征。“人性本善”的假设使儒者只知“仁以扬善”,而不知“智以驭恶”。传统伦理文化在处理动机与效果、目的与手段、言与行的关系上往往未能起到促进“善”的作用。中国传统伦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断裂,面临重建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西方崇尚个人人权,中国强调集体人权,这种差异实质上就是以个人利益为重与以集体利益为重的差异,因此,两种不同文化背景所形成的个人主义道德观与集体主义道德观的差异是两种人权观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童湘宁 《理论界》2007,(11):143-144
中华道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历史长河中所凝聚成的许多优秀思想和精神,不仅在古代曾经哺育了无数英雄豪杰和仁人志士,为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在当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陈刚  魏文秀 《江淮论坛》2013,(1):143-147
全球化的现实与传播语境下,新闻媒体成为国际冲突的公共解释者和利益斗争的象征性场域。“钓鱼岛事件”中媒体的报道要面对国际与国内、政府与公众、历史与现实等多元化的冲突关系和由此而可能引发的政治、外交、经济等层面的风险和焦虑。国际冲突的报道在维护国家与民族利益的框架内,风险与焦虑的消解需要透过理性的公共舆论明确立场,制造和促进共识,争取国际冲突传播积极的舆论情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面临着道德主体的践行困境:道德主体不想与不愿作为,道德主体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践行的知行不一,以及由此而引发的道德主体的道德责任与道德理性的矛盾与冲突.如何走出中国古代优秀道德文化在当代践行的困境,从主体层面来讲,最佳途径是加大道德主体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以实现传统道德文化在当代社会的践行.  相似文献   

15.
中华道德传统及其在当代道德建设中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明 《齐鲁学刊》2002,(5):24-29
中华道德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传统。这些优秀传统在当代中国社会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要真正发挥好优秀传统道德的现实作用 ,就必须正视当代中国道德生活的新挑战 ,对中华道德优秀传统加以适当的调整和拓展 ,从而在对应挑战的过程中开拓前行。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论述了我们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过程中,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必要性和科学态度,并概括地阐述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中与职业道德相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马凤书 《文史哲》2002,(4):67-71
文化博弈是冷战以来国际政治的主要内容之一。冷战后 ,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 ,全球文化博弈具有了新的特点 ,文化趋同和文化分裂同时进行 ,不同文化 (文明 )的冲突持续升温 ,“文化霸权”与反“文化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随着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文化博弈的天平越来越向西方国家倾斜。如何在新形势下努力适应全球化潮流 ,积极吸纳西方先进的文化因素 ,同时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 ,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公共利益”的解释困境及其突围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刘连泰 《文史哲》2006,(2):160-166
“公共利益”的实体解释理论无法界定“不特定多数”这个概念,对“利益”的内涵也无法形成共识。“公共利益”的程序解释理论将公共利益的解释问题转化为“谁来决定公共利益”的问题,实质上将公共利益的解释问题虚化了。可能的突围方案是对公共利益的反向解释,即通过逐步清理公共利益的边界,将公共利益的“假冒形态”逐出公共利益的范围,这样就可以避免在公共利益判断中走过多的弯路。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道德与现代性自我相伴而生,现代性自我是道德与现代性分离的根源,也是走出现代道德困境的关键。现代性自我生成的历史维度敞开了现代道德困境的深层根源及其现象学展现。面对困境,现代、后现代道德哲学及社群主义提出了各自的方案,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思路:从现代道德困境的"自我"根源出发,辨证地处理自我与他者、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情与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是超越困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道德人格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重构现代社会道德人格 ,就必须注重人文素质的重塑。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 ,对塑造现代社会完善的道德人格是极有价值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