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子学创立于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它是以司马氏为首的统治集团为了维护和满足门阀士族的利益,专为士族子弟设置的最高学府。西晋是两汉以来封建教育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也是门阀士族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国子学的创立不仅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且对门阀士族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是门阀士族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
“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这是西晋太尉王衍临死前的一段自我反省。“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这是东晋权臣桓温北伐时,对西晋士族误国深恶痛绝的指责。两晋士族门阀在对待国家政权的命运上,态度截然不同。西晋士族视国家兴亡与己无关,  相似文献   

3.
军权是封建国家权力构成的支柱之一,西晋士族是西晋政治活动中的主体力量,士族对军权的分割、占有及军权变化过程反映了士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及作用。士族较高程度地执掌军权是西晋门阀政治定型的决定性条件之一,它也为东晋典型门阀政治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六朝门阀士族的历史地位》纠误一则孟昭庚先生的《六朝门阀士族的历史地位》一文(载于《六朝史论集》,黄山书社1993年9月版,第8页),较深入地考察、探讨了六朝门阀士族在开发江南经济、抵御北方落后民族南侵、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诸方面所做出的积极贡献。本文...  相似文献   

5.
魏收以门阀士族思想审视历史 ,将门阀士族代表人物作为历史记载的主要对象 ,以门阀士族的谱牒作为主要的史料来源 ,并在士族人物传记中大量附载其宗族谱系 ;他对士族人物的识量器局特别有兴趣 ,喜欢在列传中描绘其状貌仪容、神态气质等 ;他以门阀士族思想评论人物 ,喜欢在史论中对士族人物的家世、权势等大加赞赏。魏收的门阀士族思想是其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家庭出身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孝文帝定姓族的具体规定作了介绍,并对拓跋改姓时间进行了考证,对史学界姓族的等级划分结论找出质疑,作者认为“膏梁”、“华腴”不是一个等级,而是一个特殊的称号。孝文帝定姓族唯一的标准是官爵的高低。孝文学定姓族,有利于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的分流,对巩固北魏政权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建立门阀制度使用人制度更加制度化,是其明显的消极影响。南朝士族的种种流弊在北魏后期同样出现,孝文帝死后,北魏统治者政治腐败,毫无作为,但不能把北魏的衰亡完全归罪于孝文帝的定姓族。  相似文献   

7.
西晋统一全国后,到太康年间虽然出现了短暂的繁荣,实际上却酝酿着更大的战乱。腐朽的西晋统治集团,实行黑暗的门阀和分封制度,结果引起了统治者互相残杀的“八王之乱”。西北少数民族统治者乘机入侵中原,造成了空前的民族灾难。在内国外患的激烈斗争中,西普因而灭亡、西晋的士族门阀制度,到东晋更加恶性发展,形成  相似文献   

8.
西晋是由士族的支持建立起来的政权,士族在当时拥有许多特权,在东晋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这对两晋的文学影响是深远的。本文就两晋的门阀制度谈论两晋文学的创作及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门阀士族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门阀士族促进了这一时期史学的发展,对这一时期史学的内容有着广泛的影响。谱牒学的兴起,纪传体史的发展,人物传纪的发达,方志的形成,都与门阀士族有着密切的关系。门阀士族又使这个时期的史学存在许多历史的局限,影响史学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0.
西晋门阀制度下的寒门士人,仕途艰难.士族与寒门的对立、矛盾十分突出.司马氏政权为了缓和士族与寒门的矛盾,采取了举寒素的政策,使部分寒士有了进仕的机会.傅玄、张华即是由寒门而致显位的典型.他们的成功为西晋一代寒门之士指出了一条通往理想的道路;同时,他们尚文采的唯美文学观也对寒门文人产生了深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试论西晋九品中正制的弊病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晋时期 ,随着门阀势力的兴起 ,九品中正制的种种弊端已暴露无遗。诸如选举专重门第 ,不重才能 ;中正徇私舞弊 ,趋炎附势 ,贪图贿赂 ,定品不实 ,以致中正权力极度膨胀 ,威福自专 ,使得选举腐败 ,世风颓毁。尤其是当门阀制度确立之后 ,九品中正制亦蒙上一层浓厚的门阀色彩 ,并具有垄断性和封闭性两大特征 ,从而成为巩固门阀政治和士族世袭特权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2.
西晋灭亡后,在江南建国的东晋王朝上下产生了一股强烈的历史反省思潮。在此环境中,东晋政治文化生活中的核心人物虽然皆出身于门阀士族,但却形成了有别于前代名士政治的两大特征,即对事功的重新重视和个人才能的文武合一。随着名士文化的发展,在士族文人中又逐渐产生出另一重文化人生,同时对名士政治的价值理性不断地进行消蚀。  相似文献   

13.
门阀士族作为中国地主阶级的一个掌握特权的特殊阶层,活跃于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唐朝,门阀士族逐步丧失了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特权。武则天统治的前后一段时期,复杂的宫廷政治斗争、士族阶级自身具有的集团性、分裂性以及皇族统治集团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使得士族的地位经历了一次直线式的下降,加速了士族及士族制度的最终消亡。  相似文献   

14.
<正> 众所周知,士族门阀这一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萌生于东汉,形成于魏晋,至唐末方在历史舞台上消失,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七、八个世纪之久;士族门阀政治构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的基本特点,对社会诸方面起着重大影响。但是,士族门阀产生的根源何在,史学界却很少有人全面论及。我们认为,土族门阀是在两汉社会发展过程中孕育出来的。本文试就这一问题做以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东汉以来,居住在漠北和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移,和汉族交错杂居,民族关系日益复杂。西晋到隋统一,共三百多年历史。西晋于公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但至公元291年就发生“八王之乱”,实际统一只十一年,以后南北分裂。北方十六国一百三十五年,北魏一○四年,北齐二十七年,北周二十四年。在这将近三百年中,北方民族矛盾尖锐,战争频繁。这时期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历史是发展了还是例退了、漆黑一团?人们对此是有不同看法的。我认为这时期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不断来往,而且还得到发展。北方各族人民在共同的阶级斗争推动下,坚持生产斗争,历史仍然向前发展,并非漆黑一团。  相似文献   

16.
陇西李氏初论──北朝时期的陇西李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陇西李氏是南北朝时期北方著名的高门士族,也是唯一出于西州而影响于中土的大族。本文系统考察了四世纪40年代陇西李氏进入中土并在北朝100余年历史中的兴衰变迁,着重论述了陇西李氏在北魏中后期社会政治地位的上升,以及在北魏与东西魏交替之际动荡政局下的衰败情况。  相似文献   

17.
西晋初年,匈奴尚与西晋保持臣属关系,西晋则延续曹魏政策,在怀柔、安抚的同时,限制匈奴的发展。八王之乱爆发后,以刘渊为首的匈奴贵族趁机壮大实力,建立政权,最终消灭了西晋,将晋朝势力驱逐出北方。进入前赵后,石勒在北方崛起,前赵忙于在北方的争夺与扩张,与东晋并未发生大规模战争。在此过程中,汉赵政权在国内建立封建职官体系,保护农业的发展,大力推行汉族文化,加速了匈奴的汉化。汉赵政权虽然存在时间短暂,但却揭开了此后百余年少数民族在北方争夺中原霸主的斗争,同时引起了少数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融合的高潮。  相似文献   

18.
西晋的崩溃与门阀的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晋的崩溃与门阀的分化杨德炳在中国历史上,秦、西晋、隋都是经过长期分裂才实现统一的朝代,但统一不久又都二世而亡了。本文仅就西晋二世而亡的主因、门阀在“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中的处境和动向略抒己见。关于西晋迅速崩溃的主要原因,历来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东床快婿"指东晋成帝时期郗鉴为女择王导从子王羲之为婿的故事。东晋门阀政治背景下,郗鉴与王导联姻的原因很多。首先,郗王同属于北方南下世家大族,郗鉴曾拒绝与同乡庶族交友,更不会与庶族结亲。王导曾求与南方吴郡士族联姻被拒。在此背景下,郗王结亲属于北方南下世家大族的强强联合。其次,王敦再叛,郗鉴率流民群南下,与明帝密谋平定了王敦之乱,随后晋升朝廷要位,与王导关系缓和,郗氏与王氏联姻有了可能。再次,成帝冲幼,王导、郗鉴等七人受明帝遗诏辅政治,除郗鉴外,王导与其他五人关系紧张。最后,成帝时期,庾氏坐大,庾、王矛盾激化,庾亮、陶侃想要废黜王导,郗鉴从中阻拦,此时郗王结亲有利于平衡东晋政局。门第婚姻对门阀士族的发展具有双重影响,既维系了门阀士族阶层的稳定,又因其排外性削弱了这个阶层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孝文帝深受中原儒家文化的影响,以开创儒家盛世、承继中原王朝正统地位为政治理想,这是他推行门阀政策的理论基础和决策动机。在决策思路上,孝文帝门阀政策兼顾北魏鲜卑贵族的历史与现状,整合魏晋旧门与当朝新贵的利益秩序,促进胡汉高层贵族的融合,体现了对胡汉贵族高层的保护、安抚和笼络,表现出温和折衷的特点。通过门阀政策,孝文帝的儒家盛世理想得以部分实现,北魏王朝随后走向繁荣顶峰。但是门阀政策片面强调根据门第铨选官吏,忽视寒门庶族的利益,破坏了人才选拔机制,损害了北魏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埋下了严重的政治隐患。从国家治理的视角来看,孝文帝门阀政策既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也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