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无论是怎样的学生,我坚信只要你愿意用自己的感情去融化他,用自己的心去换醒他,他的行为一定会有所改善的.  相似文献   

2.
把小事做好     
前两年,我们二外曾经有一个叫比尔的美国教授,是一个涵养很好,教育方法十分独特的人.他见有的同学控制不住自己,喜欢在地上丢弃东西或者是随地吐痰,于是自己买来一卷卷的卫生纸,放在讲台上面.发现谁有乱丢乱吐的行为,他就给你一些卫生纸,让你把它"捡"起来.他虽然原则坚定,可是态度友好,既不批评你,又不和你生气,而是微笑着让你改正自己的缺点或者叫做不文明的行为,让你自己觉得不处理好就对不起他,甚至让你觉得下次再出现类似情况会无地自容.  相似文献   

3.
所谓间接批评,是指不直接指出对方的错误,而是通过其他途径,用比较谦和的态度、婉转的语言,让对方认识和改正错误.相对于直接批评来说,间接批评更加讲究方式方法,也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春秋时期的晏子,是当时享有盛名的贤臣,其之所以盛名远扬,与他能屡屡成功地劝谏君主改正错误关系很大.古时候的劝谏,实质上就是臣子对君主的间接批评.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上,笔者按照课堂教学设计布置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当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去时,学生的表现令我大吃一惊,他们有的无所事事,有的说说笑笑,更多的同学知道学习任务而在互相推诿.你让他先说,他让她先说,并没有陈述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表达自己读书的感受和想法.有些组在不断分工:你读第一段,他读第二段……几分钟过去了,还没有确定谁来发言,谁做记录,没有开展有实质意义上的学习.有些组的同学各说各的,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协.  相似文献   

5.
贫困县高中综合类问题学生表现出很多共性,即纪律意识淡薄,对自己要求不严,成绩和学习习惯表现很差,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还受到不当管理方式的影响,主观上不能抗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高度关注他们的行为、思想及其危害性,利用他们的优点、愿望等良性的特点来引导他们,净化他们所处的外部环境,使得他们改掉不良思想和行为,成为健康积极的学生。  相似文献   

6.
我们常常称赞这样的班主任:学生生病了,带着学生一起到医院,给他挂号、拿药,陪着他打针、输液;和学生一起做大扫除、还主动地揽下看似繁重的工作;每天晚上等着学生睡下再悄然离开,第二天又早早的到校叫学生起床……我敬佩这种班主任的爱岗敬业精神,又不赞同于这种教育方法,它既累了自己又害了学生.我认为班主任其实也需要有"无为而治"的思想和胆量.  相似文献   

7.
有消息载,某省高官上任时,记者采访他如何烧好“三把火”,他却回答:我没考虑烧三把火,想的更多的是“泼三盆水”。一盆水浇头,让自己保持头脑清醒;一盆水浇手,让自己保持双手干净;一盆水浇脚,让自己保持双脚活力,更多地深入基层。笔者也为“三盆水”叫好,“三盆水”确实能让上任的“新官”保持清醒的头脑,双手干净,双脚勤快。但是,任何事性都是相对的。新官到一个地方,首先必须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包括经济发展情况、人们的思想状况、有哪些优势和劣势,然后再对症下药,该烧“三把火”就烧“三把火”,该泼“三盆水”就泼“三盆水”。某地前些…  相似文献   

8.
"爱屋及乌"是比喻学生因喜爱自己的老师而迁移到喜爱教师所从事的学科教学.对学生来讲,尽管他们"性格不同,各如其面",但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心愿,即希望老师对自己了解、关心、友爱,以至"东风吹来都觉暖".事实上,老师只要喜爱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学生就一定喜爱老师,也一定喜爱老师所从事的学科教学.这就是学生的"爱屋及乌"行为.  相似文献   

9.
学生"不敬"行为是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往往是一突发的、非预见性的,它考验教师的能力与智慧.在遇到类似学生"不敬"行为的时候,教师应冷静思考,沉着应对.要注意以下问题: 1、以静制动,在事件发生时,沉着冷静,要提醒自己不要被学生的言行激怒,防止失去理智而感情用事,要不激动、不发火.  相似文献   

10.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和思维进入数学课堂,这对于他们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预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初步形成自己的思想与思维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的参与和行为的参与.由此说明数学需求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淡化自己的课堂垄断行为,强化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相似文献   

12.
所谓"参与式学习",就是指学习者,基于自身对于知识的爱好,以及自身成长中的困惑,而主动的发起或者参与相关的求知的过程,并从中不断完善自我,消除困惑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程时要考虑以下四个问题,如何让学生认为这门课值得学,如何让学生认为这门课能学会,如何让学生每次课都认为自己学到了东西,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某一方面是这门课中的佼佼者.也就是,从学生"愿参与,能参与、会参与、乐参与"等方面设计组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3.
曾经有个格言:"一滴蜜汁比一加仑的胆汁更能吸引苍蝇."如果你想说服一个学生,首先要让他认为你是他的挚友,然后在逐渐达到说服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放纵"教学法是让学生自定目标、自选内容、自定难度、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去组织、去尝试、去体验.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发展个性、施展才华的平台.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弘扬,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这样就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了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学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有自己的思想,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以诚相待,用慈母般的爱滋润学生的心田,学生才会把你当成朋友,向你敞开他们的心扉,从而让你走进他们,去了解他们,你才能更好地去教育他们,引导他们,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自我批评的措施突出学生对自己违纪行为的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内化,真正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的惩罚.  相似文献   

17.
<韩非子>一书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鲁国的宰相公孙仪非常喜欢吃鱼,当时鲁国许多人都争着买鱼送给他,可是他却一条也不肯接受.他的弟子感到奇怪,就问他:"夫唯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公孙仪说:"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心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虽嗜鱼其谁给之?"公孙仪的意思简单而又明白,正因为喜欢吃鱼,所以自己才不能要别人送的鱼,因为受了别人送的鱼,就必然会在行为上迁就别人,而在行为上迁就别人,就必然会歪曲法律,歪曲了法律,就一定会受到处罚,到时候自己的宰相职务就要被革掉.免掉了宰相,就没有人给自己送鱼了,再加上没有了俸禄,自己反而不能像现在一样常常买鱼吃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学生考试现象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总结出用语言艺术吸引学生、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互动课堂激活学生、用爱心去关爱学生、用真心去感化学生、用良心去教好学生,就能让思想品德课更富有吸引力,一定能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  相似文献   

19.
郑立明  任浩 《领导科学》2006,(20):40-41
一、软权力思想的提出人们通常把权力定义为控制或影响他人的能力,或者是某些人对他人产生预期效果的能力。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对权力下了一个比较权威的定义:权力是指那种让别人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的能力。而约瑟夫·奈给权力下的定义是:权力是指达到自身目的或者目标的能力。奈认为,影响他人行为的方式有很多种,既可以通过威胁和奖励,也可以通过吸引他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把权力划分为行为权力和资源权力。行为权力是由硬权力和软权力组成的,其中,硬权力是指在具体的物质的资源之上的硬性命令式权力,指通过威胁或者奖励让别人做他…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智力活动中,情感推动和维持着智力活动的进行,通过信号功能调节和控制着师生的双方活动.在情感的相互感染中,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师生之间以情染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学生从而自觉地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身的需要.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智力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我们只有对学生进行情感投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讲究一定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心悦诚服地主动接受我们的教育,我们思想教育的"灵丹"才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