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牧歌》描述了一个普通美国犹太家族三代人美国梦的追寻及幻灭的故事。不同的历史背景赋予他们不同的美国梦内涵,同样又是历史毁灭了他们的梦想。因此,考察小说中利沃夫家族三代在不同的历史变迁中各自美国梦的演进、主题的变奏,以及在此基础上探究历史之于犹太族裔美国梦的内在悖论性,对考察小说悲剧的历史文化根源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试图通过对贝娄的《洪堡的礼物》,马拉默德的《基辅怨》和《店员》,辛格的《卢布林的魔术师》四部小说的典型人物的分析,将美国犹太文学纳入犹太移民与宏观的移民世界及微观的美国社会的文化接触这一特定的理论框架,并通过分析犹太身份着眼于阐述美国犹太文学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身处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风云际会、复杂多变的社会格局,菲利普·罗斯敏锐地意识到文学创作与历史语境之间的互动,指出在日益复杂的后工业时代,美国犹太作家在保存民族苦难记忆的同时,更应通过自我展示、自我伸张的方式宣示自身的存在。唯如此,才能使美国犹太人不再成为各种偏见的受害者,真正成为多元社会的平等一员。  相似文献   

4.
自美国犹太文学产生以来,一直备受世人关注,其不仅是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犹太民族社会生活的精神产物。在经历了"第一代"和"第二代"美国犹太作家作品的平寂、发展与颠峰时期,"第三代"美国犹太作家更加注重犹太性的特征描写与宣扬犹太的伦理道德观念,进入了犹太性的回归阶段,思考犹太人身份建构的历程,无不体现了新生代美国犹太作家对于犹太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5.
西方评论界大都认为当代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的《美国牧歌》中的男主人公塞莫尔·利沃夫是一个因其自身美德而受罚的完美男人,而文章认为小说中有一种女性主义的声音在抵抗并颠覆男主人公塞莫尔·利沃夫、叙述者内森·朱克曼甚至作者菲利普·罗斯等构成的多重男性主导性话语,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能勇敢面对强势的男权意识形态,以自己的方式挑战男性权威,努力展示自我,重新确立自己的女性身份,寻找新的归宿和出路。尽管她们的方式不甚可取,她们的结局也不够圆满,但我们看到了小说家罗斯对性别平等所做的主观努力。  相似文献   

6.
菲利普·罗斯的《美国牧歌》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文章以小说人物梅丽为切入点,结合存在主义相关理论,从梅丽作为孤独的存在者、追寻中的他者和自由的选择者三个层面对小说进行分析。第四代移民梅丽在他者的凝视、追寻下不断进行自我审视,却在多重错位中成为一个畸形的存在,但她最终挣脱了自我、家庭、社会和民族的羁绊,通过行动进行自我选择,朝绝对自由进发。这个过程不仅折射了当时的环境与人所面临的困境,也引发了人们对当代人的生存境遇与自由选择的深思。  相似文献   

7.
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文学世界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美国犹太小说几乎感应了整个社会的脉搏。题材的多样性和深刻性涉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作家群,无论他们对自己的犹太身份持何种态度,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或多或少会流露出双重文化对自己的影响。犹太文化根深蒂固的向心力与西方(美国)传统潜移默化的渲染,在他们身上迸出巨大的生命力量,这种文化的骚动与融合,造成了兼收并蓄、缤纷多彩的文学奇观。索尔·贝娄如何由开始时对犹太文化的背离最终又走向回归;辛格强调犹太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冲突;罗斯的小说关注犹太人在美国社会世俗化过程中的种种困惑。所有这些都从细枝末节中揭示了美国犹太人如何在各个方面与西方传统痛苦而又成功的嫁接。  相似文献   

8.
美国犹太文学延续了犹太教的宗教文化精神,因而犹太性是其文学创作的思考核心。然而,作为一个没有家园的民族,美国犹太作家在美国多元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尤其是受文学全球化因素的影响,将其文学创作的主旨在宗教、社会和政治层面上逐渐由展示犹太民族的犹太性向反映整个人类的普世性转化,进而形成了美国犹太文学创作中的多维思考。基于上述原因,美国犹太文学中出现了三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和一大批世界级的文学大师,为美国文学、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美国当代小说家菲利普·罗斯于20世纪末创作的《美国牧歌》刻画了主人公塞莫尔·利沃夫主体神话及家园想象的幻灭,揭示塞莫尔悲剧性命运的根源在于脱离现实的主体价值的构建。主体价值优先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在人类社会生活层面的表现,作品因此批判了主体神话的虚幻性和主体伦理的狭隘性,赋予了《美国牧歌》以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层面上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的犹太主题文学作品中,犹太身份困境与身份认同的母题一直被关注和阐释,隐形的无墙隔离区与非犹太世界的界线和交织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主题。欧茨的小说《掘墓人的女儿》讲述了犹太族裔在犹太文化和美国文化夹缝中的挣扎与成长,及其在文化、政治生活中心与边缘之间的游走。  相似文献   

11.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欧茨的小说《浮生如梦》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梦文本。它以好莱坞影星玛丽莲.梦露为原型,叙述了一位美国女演员的电影之梦、爱情之梦、家庭之梦、为人母之梦,塑造了一个在媒介、男权、政治、命运裹挟中挣扎、成功、最终香消玉殒的女性形象。这部小说对美国梦的本质、可能性和荒诞性的深刻剖析将有助于我们深化对美国社会和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欧茨小说《掘墓人的女儿》讲述了主人公丽贝卡在美国隐藏犹太身份、追寻美国身份、回归犹太身份的故事,为我们揭示了犹太移民终其一生在反犹环境下寻求文化身份的心路历程。本文从文化身份的视角,探讨了导致丽贝卡身份变迁的主要原因:第一,丽贝卡从隐藏犹太身份到追寻美国身份并不是美国文化简单地消解、同化犹太文化的结果,而是犹太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历史汇合;第二,丽贝卡回归犹太身份也不意味着犹太移民对美国文化的否定,而是其在理解自己的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的自我抉择,即犹太文化始终以各种方式制约、规范和影响着美国犹太移民。  相似文献   

13.
菲利普·罗斯的《凡人》(Everyman)是一个关于疾病与死亡的故事,小说以倒叙的手法,撷取一个普通男人遭遇疾病、面对死亡的人生瞬间,来讲述他一生的故事。在这部作品中,罗斯超越了种族和身份的犹太特征,藉由一个凡人的死亡而探寻生命存在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美国小说家靠茨杰拉德(FraIlcis Scott Fitzgerald)的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是20世纪美国文学中一部以"美国梦"为主题的著作.小说通过对主人公盖茨比追求"美国梦"的描写,展现了美国梦的发展历程,再现了当代的世界,揭示了美国梦必定破灭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只争朝夕》是美国作家索尔.贝娄以犹太文学传统的"父与子"母题为主题而创作的作品。本文主要从父辈因素与子辈因素的对立关系分析在美国文化背景下的犹太人特殊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荒诞派戏剧产生的背景以及该派戏剧的共同特征作了简单的介绍.美国荒诞派戏剧的重要剧作家阿尔比的<美国梦>在此得到了较为详尽的讨论.文中指出了它同该流派其它作品的共同之处,并重点分析了其主题和艺术手法上独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典型的美国佬》描写了一个华人版的“美国梦”。作者有意把小说主人公拉尔夫对“美国梦”的追求摆在一个两种文化即儒家人伦文化和美国个人主义主流文化巨大差异的语境下。透析拉尔夫追求“美国梦”所遭遇的困境 ,可以看出作者对待美国多元文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时间与空间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秩序是与人的生命状态及精神体验密切联系的,时空观属于一种意识范畴,有着严肃的伦理道德指向。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对《垂死的肉身》中的时空细节进行解读,分析其中的道德伦理内涵,呈现出人与时间空间的冲突;只有建立正确的时空观,才能帮助人类走出道德困境,找到自身在茫茫宇宙中位置与方向。当时间迫近或身处异地时,人们懂得如何承受自己,实现人与他人,最终与自己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9.
任璧莲的《典型的美国人》反映了文化身份的流动性."美国人"和"中国人"不再是程式化形象,而是"中"与"美"的相融.作品主人公文化源头在中国,在追寻"美国梦"的过程中无意识淡化了传统,融入了多元文化,对美国人的文化身份作了新思考,折射出作者华裔族性意识的淡化,对美国属性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20.
美国梦作为一种美国精神备受美国人推崇,然其实质却需要重新审视。美国梦肇始于英裔移民者的北美"拓荒"梦想,而"拓荒"梦则是移民者通过侵占印第安人的家园得以实现,这完全背离了"民主、自由、平等"这一美国立国理想。愈渐膨胀的美国梦已将"拓荒"对象扩展到海外,并采用文化"拓荒"这一软殖民方式进行推广。因此,文化被输入国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需要具备兼顾、保护本民族文化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