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中胜 《云梦学刊》2012,33(4):94-101
关于唐代人对杜甫的评价问题一直是学界的热门话题.近些年的相关论争有以偏概全、静止地看问题两个偏颇.为了说清问题,我们有必要对相关材料作仔细的时间和空间的排比和考量.时间上分杜甫在世时、中唐、晚唐三个阶段来说明,空间上则要注意具体材料是什么场合下的文字.三个阶段中,杜甫经历了不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阮咸是竹林七贤中名声最小的一位,他与王戎一样,亦属于晚辈,所以较少有人注意.在不同流俗、特出卓异、放诞不守礼法上,他与其他几位具有共同的特征.然而他的率性任诞、放荡不羁亦具有独特的个性,主要表现在:(一)借从俗而反俗;(二)蔑视世俗礼法;(三)嗜酒放狂;(四)本然坚实的道家精神内核.他在音乐上亦有突出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精于弹奏琵琶;(二)精于音律的品鉴;(三)以其名命名了乐器"阮咸";(四)史载亦有作品传世.  相似文献   

3.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年会二年一开,今年(1993年)是第六届。邀来韩国世明大学校长、几个日本学者,再加上还在北京大学就读的美国籍研究生,有了点中外对话,开成了国际研讨会。其实主要还是大陆学者在唱戏。这次会议地点选择在靠近庐山的江西南昌。时间在9月21日至25日。会议本身有三项主要议程:(一)宣读论文;(二)讨论如何进一步发展秦汉史研究及搞好学会;(三)研究会理事改选。这里谈些感受式介绍。 一、九十年回顾 这次秦汉史研讨会做了一件较有意义的工作,这就是委托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作了《秦汉史研究九十年评述》的回顾与展望性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论作家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否定“天才”与“灵感”而重视作家的修养,是沈从文始终一贯的观点。他所谓的作家修养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人格修养;(二)知识修养;(三)美学趣味和创作技能修养。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在他的《序跋集》、《沫沫集》、《烛虚》、《废邮存底》和《续废邮存底》中可以看到。一文品总是反映着人品。一个伟大作家的作品无不是他整个人格的表现。中外历史上的伟大作家都可以作为例证。因此要培养作家文的品就必须首先从培养他的人品入手。沈从文写过十几个作家论(收在《沫沫集》),每篇都有特色,但其共同处,则是重视作家人品的修养。为培养作家的人品,他提出了以下关于作家人格的基本要求: 崇高的理想与信仰。认为作家不是盯住眼前个人得失的近视眼和市侩庸人,而是凝眸未来,关注整个民族与人类命运前途的领路人。他说:“我们实在需要—些作家!一些具有独立思想的作家,能追究这个民族的一切症结的所在,并弄明白了这个民族人生  相似文献   

5.
从元、明、清代一直到今天,几百年来,不仅广西有少数学者,而且外省也有少数学者,撰写文章认为唐代杨贵妃的籍贯在广西。他们究竟根据什么证据或理由来断定杨贵妃的籍贯是在广西呢?他们列举的证据或理由是下列三点:(一)《全唐文》卷四○三唐代天宝时门助教许子真撰写《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记述了杨贵妃出生于广西容州(今容县)杨冲;(二)元、明、清代一些文人的著作和诗文中有关于杨贵妃出生于广西容州的记述;(三)广西容县有几件杨贵妃的历史文物、古迹(如杨妃井、杨妃庙等)。除了上述三点之外,他们再也提不出其它任何一点新史料、新证据。下面我对他们的全部证据和理由逐个地进行探讨和评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诗歌的三种审美范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概括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结构,常一言以蔽之曰:情景交融。而我则认为,情景交融不过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理想范式。如果我们从诗歌创作中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来考察,就会发现中国古典诗歌中情(意识)与景(物象)的结构方式至少具有三种不同的审美范型:(1)物感型,以《选》诗(即八代之诗)为典范;(2)直觉型,以唐诗为典范;(3)内省型,以宋诗为典范。宋代以后的诗坛有学《选》、学唐、学宋的各色流派,不仅说明“选体”、“唐音”、“宋调”这三个概念具有某种超越时代的内在美学结构,而且也说明它们作为诗歌的审美范型已为后人所认可。王昌龄的《诗格》提出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约略从主客体关系涉及到诗的几种审美范型,启示我们从心与物的二元关系上来探讨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及其嬗递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7.
自稗山先生在《李白两入长安辨》(《中华文史论丛》旧第二辑)中首次明确地提出李白两入长安之说后,郭沫若同志又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进一步肯定了这个说法。这对于李白生平和作品的研究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展。它使李白作品中的一些疑点得  相似文献   

8.
陈詠红 《学术研究》2006,(7):130-133
本文在研读新世纪广东小说创作的基础上,指出近年广东小说创作中存在着三个错位现象:(一)从现实经济、政治困扰出发的创作尚未与现代精神相通;(二)探索现实问题欲求较强而表现手法相对单调;(三)文学独立性实现的趋势与工具化观念的惯性。  相似文献   

9.
拟从翻译本体论的视角,结合散文英译,浅谈对于"译随人意","译有所为"[1]的几点反思:(一)翻译的界定:不同主体间的最佳关联;(二)翻译的效度:创造性叛逆;(三)翻译的信度:各主体、影响因子间的对比与调和;(四)翻译的运作:三个维度,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10.
对《李白与杜甫》的几点疑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对杜甫一生来说,长安十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在这一阶段中得到了定型,而他的诗歌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精神,也是在这一阶段中确定了基本的倾向。我们研究杜甫的政治思想,安史之乱稍后写的名篇如《北征》、《三吏》,《三别》等虽然也属于富有代表性的作品,但用以说明他的政治思想或阶级意识,则远不如这一阶段的《兵车行》、《丽人行》、《登慈恩寺塔》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篇,更具有典型意义和说服作用。郭老在《杜甫的阶级意识》一章(123—141页)中,为何避开这些作品不谈?确实令人难以索解。  相似文献   

11.
在作者与出版社就某一作品的出版为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而签订的出版合同中,一般都有作者对作品的著作权担保的内容。著作权担保的法律特征是什么?它的法律依据及效力是什么?探讨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明确出版社与作者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发生侵犯他人著作权的纠纷后如何划分民事责任,从而正确开展著作权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著作权担保的法律特征 著作权担保是指作者和出版社为确保出版合同的全面履行,根据法律规定经双方商定,由作者对出版社作出一定允诺的法律形式,著作权担保的内容主要有三点:(1)作者保证自已是某作品的合法著作权人,即保证自己的权利主体资格合法;(2)保证授予出版社专有出版权的作品是自己创作的,没有剽窃,抄袭等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3)如有侵权行为,由作者负全部责  相似文献   

12.
关于屈原被疏后的经历(包括被放逐的次数、时间、地点)和水死的时间问题,当前学术界的说法尚存在着分歧。本文想以《九章》为主,结合《史记·屈原列传》等史料的记载,对此问题作一点新的探讨,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一、先谈谈《九章》的问题 《九章》是直接反映屈原生平几个关键时刻行踪的重要作品,对研究诗人的经历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但是,在运用《九章》来推断屈原的生平时,还有两个很重要的问题有待弄清,这就是:(一)《九章》是否全部是屈原的作品;(二)《九章》究竟创作于什么年代。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年轻读者创作的以自然界为关注对象的作品,认为应该对大自然持一种关爱,好奇和理解的态度。作者以简.克拉海德.乔治的作品《沙漠中的一天》(1983)为例,说明这种观点在文学作品中的主导作用。本文还通过对珍妮.贝克的小说《财产》(2004)的分析,指出了儿童文学作品对积极与自然作斗争的意识的培养。最后文章以简.约伦和劳拉.里根的画册《欢迎来到沙漠之海》(1996)和沙弗和斯维特考斯卡共同创作的《带箭的鹰》(2004)为例,分析了如何通过在自然以外的人的视角来看待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4.
谈谈写词     
词,是旧诗体的一种,在它产生和成长过程中,原是配合音乐歌唱的。但同时又逐渐脱离音乐,成为特种形式的诗体。唐宋以来的作家,无论在词的创作和在理论研究上都留给我们以丰富的遗产。怎样对待这一文学遗产,显然要从古为今用的角度去考虑。在这篇文章里,想谈以下几个问题:(一)研究词学和学习写词的关系;(二)旧形式与新内客;(三)怎样对待词谱;(四)关于词韵的意见。一研究词学和学习写词是有密切关系的。研究词学一般指探讨有关词的专门问题,或就古人存词及论词著述从各方面加以分析研究,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以发展。例如:从昔  相似文献   

15.
巴金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思和 《社会科学》2006,21(8):166-173
在对巴金晚年思想和作品的评价中,人们附加了太多的意识形态成分,离他的实际思想和创作状况甚远。巴金生命的最后年月里,围绕着他的议论越来越尖锐。这只能说是一种巴金研究现象,而不是一般学术意义上的巴金研究。我们现在重新研究巴金,阅读巴金,阐释巴金,把巴金作品的意义引向多元的复杂的当代理解,应关注到一大批被原来的文学史意识形态所遮蔽的作品,重新来阐释和挖掘其中的思想意义和艺术内涵,使巴金的作品与青年人的当代生活理念结合起来,积极发挥巴金作品在当代生活中的作用。这是对巴金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16.
在关于杜甫的研究中,对于杜甫在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六月送西川节度使严武入京之后的行迹,历来认定受阻于徐知道成都叛乱,欲归不得、滞迹绵梓了。形成这结论的原因,大约有三点: 一、杜甫送别严武后,已无时间返蓉;二、接家眷之行,不见于诗;三、阻隔于这次兵乱中,是有诗为证的。这对杜甫飘零东川的研究至关重要,但我觉得这结论形成了新的疑点,同时,也损害了杜甫的真实形象,从而动摇着这一历史定论。现在,就以上三点,分别谈谈自己的异议。第一个问题:杜甫送别严武后,是否就无时间返蓉? 应承认,这中间的时间是十分紧促的。  相似文献   

17.
现代杜诗学文献资料,主要包括:(一)重刊、新刊的杜诗注本、选本及重刊的研究著作;(二)关于杜甫及其诗歌的论文、论著;(三)各类文学史著作中的杜诗学文献;(四)诗话中的杜诗学文献;(五)其他著作、文章中的杜诗学文献。总体上看,现代杜诗研究虽然与古代相比显得不够热闹,却也自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这些文献涉及内容广泛,研究方法多样,得出的结论也有很多新见,显示出现代杜诗学百家争鸣的景象。  相似文献   

18.
卫生部最近发布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对保健食品标识(标签、说明书、广告宣传)作了如下规定: 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并标明下列内容:(一)保健作用和适用人群;(二)食用方法和适宜的食用量;(三)贮藏方法;(四)功效成分的名称及含量。因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明确功效成分的,则须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杜甫研究会于9月18日至21日在成都杜甫草堂举行了第六届年会。会议从杜甫生平、游踪、政治态度、哲学思想、精神人格、杜甫诗歌的审美特征和艺术追求以及关于杜甫集子的整理、版本考辨、诗歌系年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一)对杜甫作品的审美特征与艺术造诣的研究 有0的学者认为,杜甫诗的意象涵盖极有特色,宏大绝丽,概括性意象使用得很成功,其表现是多采用“天地”“江汉”“百年”“江湖”“乾坤”之类“大”的意象,形成一种特殊的意境;即使常见的情景,诗人也善于赋与其“壮阔之象”与“宏大之情”,如《倦夜》  相似文献   

20.
论于越的族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于越的族源,学术界有三种代表性观点:(1)于越是汉族祖先从西南出发的外迁与驻留;(2)"越为夏裔"说;(3)"越为土著"说。文章对这些观点作了详尽的辨析,阐述了于越的族源问题。认为相对于理论探讨和文献记载,新近发现的考古材料更能说明问题,因此倾向于第三种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