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结合中国社会的宗教国情,系统阐述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宗教思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把宗教问题纳入统一战线的范畴,提出在宗教问题上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明确了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国共产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阐明了党在不同时期对待宗教问题的基本观和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论宗教问题的现实意义陈秋月,周原宗教既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现象.也是私有制下阶级统治的工具.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运用马列主义关于宗教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揭示中国宗教神学问题。在中国宗教特色、宗教矛盾、宗教工作方针等方面,提...  相似文献   

3.
牛苏林 《中州学刊》2001,3(4):17-21
在80年风风雨雨的光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宗教理论和宗教政策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展和创新.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宗教问题上的主要贡献是开创了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把宗教问题纳入统一战线的范畴,提出在宗教问题上要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提出我国宗教具有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复杂性的重要思想.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主要贡献是实现了党在宗教工作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建国以来党在宗教问题上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阐明了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并以法律的形式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主要贡献是把宗教问题提高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的高度,确立了新时期宗教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把宗教管理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创造性地提出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科学论断,从根本上解决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相互关系,从而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次就甘地宗教和谐思想的内涵做了初步探讨 ,认为甘地宗教和谐思想有其丰富的理论内涵 ,体现在宗教统一、宗教平等和宗教宽容三个方面 ;甘地宗教和谐思想的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是甘地思想体系的精髓和灵魂 ,是印度宗教和谐思想的集大成者 ,是宗教多元主义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5.
从对宗教的批判到对美育的倡导,构成了以美育代宗教思想的内在逻辑。该思想认为,宗教不仅没有永存的本性,而且还具有强制性、保守性等弊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非宗教精神也格格不入;而美育则不一样,它不仅具有与宗教相同的情感慰藉功能,而且还具有宗教所没有的自由、进步、陶冶感情之优点和长处。分析、研究这种思想对我们今天健康精神家园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五·四”前后,在启蒙思想运动中,陈独秀作为时代敏感的思想家,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对佛教、基督教、道教等宗教思想、活动及其影响,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分析、批判,形成了正确的宗教观:宗教是骗人的偶象;宗教思想的变迁,受社会势力支配;宗教偏于本能;宗教劝善益于人群,但迷信神权,蔽塞人智;坚持以科学代宗教.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宗教本质的分析,考察了现阶段我国宗教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在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中的与时俱进思想指导下,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利用好现阶段宗教中的积极因素,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外对马克思宗教思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尤其国内的新近成果在一些方面颇丰,在对马克思关于宗教本质论、马克思思想的宗教性、马克思宗教思想与西方宗教思想关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关系等方面都形成了比较集中的研究成果。当然,在对马克思宗教观研究方法、马克思中后期宗教思想文本研究以及马克思宗教思想与其整个思想体系关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巩固和扩大同宗教界的统一战线是党的重要任务。党的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宗教情况相结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宗教问题理论,正确地解决了我国的宗教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社会中,政治作用于公共领域,宗教已成为私人信仰问题。然而,西方近代哲学家关于宗教与政治关系的思考则呈现出非常复杂的图景,其中有一种将基督教政治化理解的路向,常常为人们所忽视。从历史的线索来看,从马基雅维利到卢梭有一条渐进的基督教政治化理解的思路:马基雅维利深刻领悟了宗教对于政治的重要作用,并从罗马社会汲取思想资源来加以解决;霍布斯和洛克分别对《旧约》和《新约》进行了政治化的解读,以使《圣经》思想符合并服务于现代政治哲学;卢梭最终提出"公民宗教"的概念,汇集了之前各个线索,显示出宗教对于政治社会的全面价值。这些思想揭示了近现代西方社会中基督教的政治作用,对于深入理解西方社会中政治与宗教、政治稳定与价值形态相互依存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韦伯的宗教社会学,企图超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二元对立,创立一种更加灵活的解释体系,认为意识系统与社会存在之间是双向互动的关系。我们可以循着他对宗教的起源、发展的论述,对宗教教义进行分析,对宗教与社会阶层、与生活各方面关系进行探讨,从而去把握这种互为因果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2.
宗教对于人类的意义——简论康德与黑格尔的宗教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嘉明 《文史哲》2006,(3):138-143
康德与黑格尔的宗教观出自启蒙运动的思想背景,虽然他们对启蒙的宗教批判持有不同的态度。基于相同的理性主义的立场,他们提出了目标一致的建立道德性宗教的主张,但在对宗教的性质的解释上却有所不同。康德将宗教看作是出自道德的需要,“上帝”是为了实现至善而设定的“公设”;黑格尔则把宗教看作与哲学一样都是纯粹的“思”,其目标是把握真理,“上帝”即是一种真理。他们的宗教哲学的一个共同缺陷,是忽视了宗教最本真的意义在于它作为精神的安身立命之所。  相似文献   

13.
嵌入式宗教是指宗教嵌入到社会结构中,宗教生活受到社会结构中政治、经济、社会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傣族的宗教是一种典型的嵌入式宗教,不同历史时期的宗教与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有不同的互动和关联,并呈现出神职人员的非职业化和信众宗教生活中的超验目的与现实诉求合二为一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程玉 《云梦学刊》2013,(6):72-76
近年来,随着在学术界展开的宗教研究的深入,对宗教的实证研究开始成为宗教学者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在国际的宗教社会学研究领域,同样发生了被称为具有“范式转变”意义的理性选择论或宗教市场论.其领军人物是罗德尼?斯达克(Rodney Stark),他把理性选择理论贯彻到了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当中,并且在信仰者个体、宗教群体(组织)之间建构一种“宗教市场”,并作为其研究对象,注重实证资料的收集,为中国宗教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5.
宗教工作与新疆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新疆,信教群众占总人口的半数以上,宗教与民族、周边环境等问题紧密交织,做好宗教工作,关系到新疆稳定发展的全局及新疆和谐社会的构建。从理论层面和历史经验看,宗教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突出的两重性;但从实践层面看,宗教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既取决于宗教界的政治立场,更取决于政府政策的取向及管理、引导的水平。促使宗教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应遵循党的宗教工作方针,紧密结合新疆实际,稳妥处理当前宗教工作中面临的诸多热点问题,引导宗教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聪明才智,走文化宗教之路,使宗教朝着更加理性、宽容和适应时代进步潮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儒教宗教论的再讨论——中国宗教社会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教是否为宗教”的几十年争论,焦点集中在儒教是否有一个至上神,是否存在以此为中心的宗教制度或组织。实际上,即制度即分散的社会存在形式,决定了中国儒教的关系主义宗教模式,进而摆脱了以至上神为核心的宗教定义方式,决定了儒教的宗教性表达形式,不像基督教那样,具有一神教排他性而予以制度化。因此,儒教既有对现实权力秩序的制度依赖,亦有个人信仰者的弥散型道德讲求。其大,可囊括天下;其小,能独善其身。这就建构了中国儒教的社会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渔洋先民早在 6 0 0 0年之前就有了原始崇拜 ,殷商时期有过神鬼信仰 ,最终形成了中国民间信仰及儒释道等多教并存 ,和平共处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宗教现象 ,以平民化的方式阐述了中国宗教的宽容性  相似文献   

18.
焦佩  夏路 《阴山学刊》2004,17(3):81-84
冷战后国际恐怖主义多在伊斯兰世界出现,除了有西方霸权主义这个根本的现实原因外,还有一定的宗教民族根源:恐怖主义者曲解伊斯兰教中的圣战意识,为其暴力倾向提供理论依据;伊斯兰教现实中教派林立、政教合一,容易给恐怖主义提供生存的空间;伊斯兰世界民族主义运动合法斗争途径被堵塞的现状,容易为恐怖主义者利用。但"国际恐怖主义"绝对不等同于"伊斯兰主义",只有当西方放弃对伊斯兰世界的霸权主义政策,伊斯兰教得到全面理解的时候,才能从根本上根除国际恐怖主义的宗教民族根源。  相似文献   

19.
任宜敏 《文史哲》2007,(4):96-102
蒙古族本信萨满教,成吉思、窝阔台、蒙哥诸位可汗都是虔诚的萨满教徒,但他们从未因某种宗教是外来的或与自己原有的宗教信仰不相一致而加以歧视、排斥,在他们看来,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或任何其他的正统宗教,都包含有劝人安分守己、修身养性的教义,都具有排忧解难抚慰心灵、稳定社会辅政教化的功能。因此,他们对各民族的各种宗教信仰,均采取兼容并包的宽容政策,允许一切人等享有选择和信仰任何宗教的自由权利,并为此积极身体力行。有元一代,宗教信仰自由和对各种宗教的宽容优礼政策,是其他王朝所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20.
Using the 2006–2014 General Social Survey and 2006–2012 Portraits of American Life Study, I find that on three dimensions of social connectedness: social interaction frequency, core discussion network size, and number of close ties, that religious service attenders are more connected than religious non-attenders and then either spiritual nor religious, but there are few differences between attenders and the spiritual but not religious.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and fixed-effects models show little evidence that switches between categories are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connectedness, and additional models show that prior social connectedness explains only a small amount of future switches. This paper challenges assumptions that the non-religious are a homogenous group lacking the benefits provided though the social networks of religious congregations and has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on what it means to be spiritual, measuring religion and spirituality, and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formal organizations in social li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