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大众文化是由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必然文化现象 ,它是以都市大众为主要消费对象 ,通过现代传媒手段广泛传播的一种无深度、模式化、意义缺场的、按照市场规律进行批量生产或大量复制的、适应大众文化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对大众文化在满足大众享乐需求的同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应尊重大众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合理性 ,同时尽可能限制其消极作用 ,全面健全文化市场机制 ,对大众文化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人的日常想像中,都市意味着"新奇"和"时髦"。现代都市培植出与传统文化不同的文化心理结构,也构成了文学或文化上的结构体。都市文化作为一个在"公共空间"的想像性斡旋,培育出一种新的表述模式。大众文化的崛起,表明中国的文化范式已然转型。  相似文献   

3.
进入九十年代,中国大陆的文化格局发生了富有戏剧性的变化。大众文化逐渐从先前大一统的官方文化或国家意识形态中分离出来,它和原有的精英文化一起,构成了三足鼎立的新局面。本文从大众文化产品对人们时间危机的消除中透视大众文化迅速崛起的原因。大众文化是在工业社会中产生,以都市社会为其消费对象,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无深度的、模式的、易复制的,按照市场规律批量生产的文化产品。在这里,时间当然是指文化意义上的时间,或者说人类对时间的感受和看法,而不是作为物质属性的时间。每一种文化都是以一种特定的时间感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4.
张磊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2):94-100
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思想解放的背景下,中国话剧开启了新的阶段,话剧叙事的空间场域呈现出从乡土社会到都市社会转变的显著特征.这一转变,既是对全球化与大众文化发展的呼应,也是对话剧艺术关注“人”的本体特质的凸显.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既能看到都市的发展与建构,也能倾听到女性作者的声音;而话剧中的都市图景,也以先锋戏剧、商业戏剧和主流戏剧等多种路径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5.
20世纪香港严肃文艺、通俗文学、大众文化等审美文化的生产与传播呈现多维的空间向度,蕴涵着重要的共同体意义。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抗战和解放浪潮中,香港因其特殊的地缘位置和殖民空间,充分发挥与内地之间的转渡作用,其间审美文化主要以“南下/北上”跨地移植生产和空间传播的方式,彰显了以国族为旨归的共同体内涵。在20世纪下半叶的都市空间生产与全球化进程中,香港审美文化一方面立足都市文化的媒介生产与消费场域,以“本地化”方式参与了地方性香港作为都市共同体的审美建构,其作为“表征性空间”应该置于与社会空间的辩证关系中展开批判性考察;另一方面则是以武侠文化、影视娱乐、流行音乐等为主流的大众文化浪潮,在朝向内地、面向海外的跨地传播中,广泛而深远地影响了华语文化圈并具有全球意义,成为华人审美共同体的内在建构力量和文化身份标识,也彰显了香港作为“跨域空间”和“拓扑空间”的共同体嵌合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学:从文化研究到都市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士林 《学术研究》2007,1(10):120-125
作为人类城市文化发展的最高代表,都市文化为我们站在更高的历史阶段研究城市文化和文学等提供了现实对象。与都市文化相关的研究主要有两大话语谱系:一是以经济学、社会学为核心的社会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对都市文化结构及其人文精神层面很少触及;二是以大众文化、审美文化、文化批评为主流的人文学科研究,由于缺乏必要的切入都市社会现实的理论与方法,也不可能完成解释都市现实乃至批判都市存在的任务。在当代都市化背景下,如何减少人自身的异化及在现代化大都市中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都市文化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的价值理念。与西方不同,中国都市文化研究的学术渊源与当代中国文学学科的理论建设与现实发展有密切关系。中国文学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文化研究方向是当代都市文化研究的原始发生形态,晚近十年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发展目标的中国城市化进程,则为其从文化研究转向都市文化研究提供了物质条件与学理契机。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20 世纪20—30 年代的《申报》广告研究,分析其作为都市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如何借助各种各样广告形象和话语,赋予了消费多种功能和价值,以此参与建构了近代上海市民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占有欲望主宰的审美理想和上等人士的身份认同,为处于世俗化过程中的上海市民提供了一整套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文化诉求与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宏璐 《北方论丛》2012,(4):141-143
大众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中国大众文化既有传统文化内容,也包含着诸多"舶来品"。和国外的大众文化一样,中国大众文化借助现代化传媒迅速成长。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然而,大众文化在丰富人们日常生活、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负面效应。为更好地发挥文化的教育、教化功能,以批判的态度审视大众文化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时,培养大众的文化自觉,也有助于对大众文化有本真的认知。  相似文献   

9.
为大众文化辩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珂 《东南学术》2002,(4):159-165
本文探讨了中国当前大众文化的生态 ,透析了其利弊 ,认为大众文化利大于弊。针对近期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的茫然与否定 ,从历史、现实、文论、艺术等多种角度 ,还结合作者从事大众文化理论宣传和生产的经历 ,为大众文化作了较为全面的辩护。目的是为了揭示出知识分子 ,特别是精英文人应该如何面对日渐兴起的大众文化热 ,号召精英文人参与大众文化生产 ,提高其品味。这正是精英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化的现实出路。  相似文献   

10.
大众文化对青年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爱军 《学术论坛》2002,(4):141-144
大众文化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影响着广大青年的价值取向、人文素养和精神面貌 ;在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下 ,大众文化直接导致了青年文化追求低俗化和价值观失衡。面对大众文化对青年的负面影响 ,应对的原则和策略是 :“以精英文化提升大众文化 ,以主流文化规范大众文化” ,加强对大众文化的理论研究 ,加强青年文化建设 ,加强以文化为载体的教育 ,引导青年树立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11.
郭庆财 《阴山学刊》2007,20(2):22-26
章学诚在刘歆《七略》“诸子出于王官”说的基础上,指出三代之学的特点是官师治教合一,六艺之学亦出于王官,切于世用。这与后世儒者专奉六艺以为经、由名物训诂以求道是对立的。章学诚对繁琐学风的抨击远承自刘歆,学主于用是两者学术思想的共同基质,但刘歆本于通经致用,而章学诚则是承自浙东学派一系的事功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2.
王桂艳 《河北学刊》2007,27(4):240-243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发育有着不同于西方政治文化的历史背景。从文化内容上来看,大众文化突破了传统的文化发展观,使文化真正成了人和人的生活存在及表现的方式;从文化的表现形态上来看,大众文化突破了原有文化中的特权与等级观,使文化由等级文化形态转向了平等化的文化形态。由于大众文化的成长中包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因此,我们对大众文化的审视就不能仅仅停留于西方的话语语境中,而应当承担起历史现实文化所赋予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刘玲娣 《河北学刊》2003,23(5):195-197
韩信之死令千古叹惋 ,探究其悲剧成因可谓代不乏人。但人们论证的焦点 ,或集中于对封建统治者及其专制制度的责难 ,或是对韩信反叛与否的辩驳 ,都未能真正揭示出其悲剧的实质。其实 ,韩信悲剧的构成 ,以刘邦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是一个方面 ,但这是外在因素 ,最直接的原因当在韩信自身 ,在其自身的人格缺陷  相似文献   

14.
广东实施城市化战略应遵循如下原则 :市场效益机制调节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 ;文化内核原则。广东具备建立都市连绵区的优越条件 ,发展中等城市也有一定的基础。因此 ,建立都市连绵区与发展中等城市并举是实现广东城市化战略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张谷英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谷英大屋的创始人张谷英乃元末起义将领张士诚之子,张谷英大屋建于14世纪,显示出当时比较发达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张谷英大屋的建筑文化体现了“天人合一”、“中庸”的思想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6.
论韩信人格的悲剧意蕴--读《史记·淮阴侯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玲娣 《阴山学刊》2004,17(4):85-88
韩信之死令千古叹惋,探究其死因可谓代不乏人.但人们论证的焦点,或集中于对封建统治者及其专制制度的责难,或是对韩信反叛与否的辩驳,都未能真正揭示出其悲剧的实质.其实,韩信悲剧的构成,刘邦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是一个方面,但这是外在因素,最直接的原因当在韩信自身,在其自身所蕴含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7.
以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的清官和治河名臣张鹏翮为例,探讨历史文化名人遗迹的保护与开发对策。张鹏翮留存在川渝地区的历史文化遗迹主要有位于蓬溪县两河口的张鹏翮出生地和张氏祠堂,位于遂宁市船山区小东街的张鹏翮府第御书楼,位于重庆市潼南县庆元山的张鹏翮墓地和张公祠等。保护与开发张鹏翮在川渝地区遗迹要坚持整体开发、协调开发与保护性开发的理念;坚持整体开发与突出亮点相结合、协调开发与资源重组相结合、保护遗迹与旅游开发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流行文化研究,是当今美国的热门学术领域;对流行文化与其受众关系的探讨,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美国史学界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涉及到对某些历史事实的叙述,更是透视美国史学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综述“无权”与“有权”两种观点的主要著作,勾勒美国史学界流行文化受众研究的发展历程,或许有助于把握美国当代文化史研究的发展方向,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流行文化研究在史学界的发展脉络。此外,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支———法兰克福学派对流行文化问题的探讨对美国史学界关于受众研究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杨耕 《北方论丛》2006,(6):117-121
阿多尔诺根据否定辩证法提出了文化工业论。阿多尔诺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艺术已经商品化,这种商品化的文化艺术虽然具有“大众性”和“普遍性”,但是,在这种“大众文化”中,艺术却丧失了自己批判的、否定的功能。这种大众文化所形成的强势文化具有削弱人们的进取心和改造人们心灵的社会功能,强势文化在全球化大潮带动下,愈发展现出其凌厉攻势和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冲击力,试图实现其文化征服世界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李庆霞 《河北学刊》2012,32(2):152-156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文化的作用日益凸显,大众文化研究亦成为学术界关注的前沿。西方马克思主义始终把大众文化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但其成员对大众文化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本雅明、洛文塔尔充分肯定了大众文化的积极作用,霍克海默、阿多诺对其持激烈的批判态度,葛兰西、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的态度则更加复杂。本文试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对这一现象展开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