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对如何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性的实践探索:继承"民本"思想,提出"执政为民"理念;继承"天人合一"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继承"德治"传统,践行"以德治国";继承"和合"传统,推进祖国统一及世界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渊源,和谐思想、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道德观念都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但它们不仅仅是一种继承,还是结合当今时代特点的一种发展与创新。社会主义和谐理念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爱国主义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创新精神蕴含了新的理念;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了优秀传统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厘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的基础上,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师恩钊的新北派山水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北派山水精神的同时,也继承和发扬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特别是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精神,继承和发扬了新中国建国初期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画变革精神,这正是新北派山水区别于传统北派山水的新的精神所在,这种新的精神恰恰符合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4.
吴盼盼 《生存》2020,(12):0018-0018
2019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原则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文核心素养亦有“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样的表述,文言文课外阅读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上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但阅读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科学的评价策略。可从评价内容、评价的方式、评价的主体等方面对高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知识观其非确定性的理论来源,在古代、近代、现代等传统知识观中都有迹可循,特别是继承和张扬了现代知识观中一些主观性和相对主义等非确定性的思想.它并非完全摒弃了以往的知识观,对近代知识观有一定程度上的继承,不仅在发展中出现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中较多的吸收了现代主义中的因素,在早期以否定性面目出现的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也有继承性一面.后现代主义思想家们的共同倾向是对力图构建一种有着确定性和统一性的理论和知识大厦的基础主义进行批判.后现代知识观和传统知识观之问是一种否定性的继承关系,在否定的基础上进行某些继承,继承的结果是远离了现代性,表现为一种断裂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郑文宝 《唐都学刊》2013,29(2):40-42
传统父子伦理既有培养理想人格、维护家庭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正面价值,又有加剧强者霸性弱者奴性、培养私情忽视公利等方面的负面效应;当代慈父伦理应该在继承传统慈父伦理合理内核基础上,增补平等、民主等现代思想,当代孝子伦理除继承传统孝子伦理合理内容外,需增补精神赡养、珍视生命、感恩孝亲等时代内容.  相似文献   

7.
曹卫兵 《唐都学刊》2000,16(2):98-101
文章认为九叶诗派在诗歌观念、诗歌的主题意识和审美趋向上继承了新诗的现代主义传统 ,并渗入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8.
川端康成与沈从文的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雪国》被视为日本抒情小说的经典 ,《边城》被看作中国抒情小说的典范 ,抒情性成为他们的共同特征。而在抒情方式上 ,他们也都从各自的传统文学中吸收了营养 ,创造性地继承了传统文学 ,特别是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质 :通过意象抒情。一、抒情 ,向传统借鉴方式  川端康成被视为日本现代派的代表 ,可在他的创作中有一种越来越清晰 ,也越来越坚定的自觉 :“这就是我作为一个日本式作家的自觉 ,和继承日本美的传统的愿望。”1 继承传统也是沈从文认真思考的命题 :“一个短篇小说的作者 ,肯从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9.
传统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而创新是对传统最好的继承 ,传统是创新的积累与储存 ,创新是传统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东敏 《社科纵横》2006,21(2):143-144
《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作为一个行业整体对社会的誓约,它简约易懂而内涵丰富,它是在批判地继承中华五千年来的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础上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制定出来,其中敬业奉献、安贫乐道、团结协作、钻研业务、真诚文明五大方面对传统伦理道德的继承和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继承传统,巴托建构起一套“美的艺术”,是对“美的自然”的模仿的艺术观念,这套艺术观念因陈旧的内涵无法支撑起艺术自律。跟随潮流,巴托又为其传统理论框架下的艺术观念赋予了许多新鲜内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超越了传统,从而在艺术观念的现代转型中扮演了承前启后的桥梁角色。之后,康德又继承并超越了巴托。康德沿着巴托开辟的道路,将在巴托这里已显露头角的诸多观念系统化、完善化,并以“自由”与“理性”重新定义艺术,在颠覆古代艺术概念的同时也改变了艺术分类逻辑,从根本上为艺术自律寻得根据,最终确立起“美的艺术”观念的现代内涵。  相似文献   

12.
"君子"一词在嵇康诗文中多次出现,也是嵇康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嵇康的"君子"思想,除继承儒家固有传统之外,还吸收了道家的思想资源,体现了其对正始玄学的继承和对魏晋禅代之际特殊时代背景的思想回应.  相似文献   

13.
郭斌 《社科纵横》2005,20(1):106
文章探讨了建筑创新与继承传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赵星 《社科纵横》2007,22(5):97
当代水墨写意画的形式语言发展须继承传统的精华并深化,借鉴西方艺术并拓展,尤其应在墨法与构图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8,(3):1-5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滋生于中国传统文化肥沃土壤之中。习近平从传统文化中、从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智慧中寻求有益的启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升华传统文化、传统治国智慧,构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治国安邦之道。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对儒学既不能采取固步自封的保守主义,也不能实行打倒一切的否定主义与无用主义。应当对儒学进行科学地分析,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弘扬儒学的优秀传统,既继承又超越,在多元文化的氛围中,走中西文化融通之路,建立符合时代精神需要的新的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当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刘少奇站在延安马列学院的演讲台上,以其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无产阶级革命家胆识,大声疾呼要加强共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修养。他以犀利的笔锋剖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加强个人修养的思想认识,并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对之给予了批判性的继承,使之成为共产党修养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从而使其演讲———《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下文简称为《论修养》),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的一个光辉典范。一、《论修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第一,《论修养》继…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与精华,也是世界文化的一块瑰宝.作为华夏子孙,应更好地继承与发扬.而语文课程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民族凝聚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标》指出:"应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能有效利用小学语文这块主阵地,就可以有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大作为.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传统文化精髓呢?对此,我就谈谈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浅显见解.  相似文献   

19.
《社会》1987,(3)
《文史知识》1987年第2期刊登了吴组缃先生“漫谈文化传统”一文,现摘要如下: 人类的文明,就是文化的积累。人同动物的区别在哪里?最主要的就是人类可以积累知识、传授知识,而动物没有这个本领。创新和继承不可分割。继承,必须创新;创新,必须有所继承。丢开了继承,抛开了人类创造的一切文化,你连米能吃都不晓得,而这个道理自古以来人们就明白。苏联建国初期,“拉普派”全盘否定过去的文化,号称要创建无产阶级的文化,后来受到了批判。我们的十年动乱也有“拉普派”的势头,全盘否定过去的一切,这是完全错误的。传统是客观存在的,从各个历  相似文献   

20.
王卓慈 《唐都学刊》2000,16(4):106-109
中国现代诗坛的杰出代表闻一多,从艺术着眼,从新诗创作起步,继承传统,学习西方,在诗歌创作、诗歌理论、诗歌研究诸方面卓有建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