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应保持合理的支出水平,衡量的标准主要看其是否能够为退休劳动者提供适度的收入保障.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合理的支出水平下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构建了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支出水平的一般测量模型,对内生模型的内生变量进行了分析,确定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支出水平的适度界限;在此基础上,分析制约城镇养老保险支出水平的因素,并提出提高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支出水平的政策建议,进而促进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城镇就业压力增大的背景下,灵活就业已成为正规就业的有效补充,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及城镇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伴随城镇灵活就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亟待扩大,尤其是提高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参保率。基于辽宁省的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较低,主要是由于缴费率偏高与灵活就业人员收入水平不足的矛盾造成的。鉴于此,应改革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办法,提高灵活就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和进行专门的劳动保护等,以利于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经过近20年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依然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如实际覆盖率不高,企业缴费率居高不下且地区差异大,个人账户空账化严重、政府财政补贴压力大,统筹层次太低、转移接续困难,基金管理不严、基金保值增值困难,企业年金发展缓慢,基本养老金工资替代率低、养老金水平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相差太大等,而这些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将决定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际成效乃至最终的成败。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政府与企业博弈的角度,对当前老龄化背景下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对未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负担比的预测,比较养老保险成本率和缴费率的关系,分析中国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的风险。集中描述政府与企业在养老保险基金风险问题上的博弈,并提出规范博弈行为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利他假设研究了城镇人口增长率与最优退休年龄、最优缴费率的关系。通过运用两阶段OLG模型,并结合数值模拟的实证分析方法,发现最优退休年龄随着城镇人口增长率的提高而下降,随着利他程度的增大而增大。而最优缴费率和城镇人口增长率之间则存在反向变动关系。结果显示,最优退休年龄大致在60—65区间内,最优缴费率在18.7%左右,因此,从福利最大化的角度而言,当前提高退休年龄,降低缴费率是适当的。  相似文献   

6.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以财政补贴为核心和特色,经过十余年的改革发展,对社会整体与居民个体主观福利产生了诸多影响,表现为养老保障、收入分配、储蓄消费与参保激励等福利效应。基于底线公平、分配正义、理性选择与外部效应理论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福利效应的理论机制与测评经验展开文献综述发现,学界通过多学科视角、多方法应用,系统评估制度政策效应,内容涉及水平测度、因果论证与机制分析,为制度改革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但现有研究也还存在诸如价值判断标准缺乏,动态追踪研究较少,方法数据有待规范等问题,兼顾制度公平与效率,以整体性视角加强对制度发展演变的全程反馈,是更好发挥理论助推政策改革实践、促进制度更好发挥福利效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世界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因此对于企业年金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明显的两极化趋势,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经济水平差异,因此对于企业年金缴纳水平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出发,用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研究。一是在两种不同的基金制下,分别建立企业年金缴费率最优模型;二是在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不同地区之间企业年金缴费率的差异问题。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个人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比率λ、工资增长率g以及单个人的有效劳动增长率υ与个人最优缴费率成反比,与企业最优缴费率成正比;而人口增长率n与个人最优缴费率成反比,与企业最优缴费率也成反比。研究结果表明欠发达地区的缴费率应该高于发达地区的缴费率。  相似文献   

8.
<正>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在京结束,尹蔚民部长表示,2013年要出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政策,研究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办法,继续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适当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就业方面,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社部门将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业;落实和完  相似文献   

9.
养老保险是一项长期事业,不仅需要对短期的收支状况进行预测,更需要对较长时期的收支平衡进行预测。这是保证养老保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和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保证。根据青岛市的发展趋势、劳动力人口总量、在职与退休人数以及工资增长幅度、企业缴费率、养老金水平、退休年龄等因素进行综合研究。借助保险学中的精算理论和社会学目前流行的多因分析统计方法,可预测青岛市今后至2030年的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情况。针对养老保险存在的风险,青岛市中短期的养老保险工作应在强化征缴、加大扩面清欠力度的同时注重于调整规范退休和缴费时间,多渠道筹资,解决账户的空帐问题等。  相似文献   

10.
流程制造型企业的资源价值流转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物质流转平衡为基础,通过界定资源流转价值概念,构建流程制造型企业的资源价值流转四大模型:核算模型以核算基本式与分解式为基础,用以刻画生产过程的资源投入、消耗、产出及废弃价值信息;方程式评价模型包括基于资源、经济价值与环境三效率一体化的总体方程式,并从资源输入、消耗与循环、输出三环节延伸至企业内部结构层面构建因子分解式;因子联动分析模型可有效揭示企业资源流转的价值变化规律及相互关联,满足企业资源流转改善潜力与优化路径的信息需求,提升产品综合价值.最后将各类模型融入PDCA螺旋式优化管理过程中,实现企业资源、能源消耗与经济效益、环境负荷的动态优化与协调,为企业环境管理、资源流转优化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养老保险是为了保障劳动者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企业养老金待遇调整的变迁,剖析了目前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办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弊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背景下,政府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同设计以及对养老投入的不同水平,造成我国目前城乡实际养老保障水平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伴随我国农村人口日趋老龄化、土地保障功能弱化以及计划生育下养儿防老观念的逐步淡化,我国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构建城乡一体的养老保险制度、统筹城乡养老保险体系问题引起了社会和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学界对统筹城乡养老保险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就我国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路径步骤等,进行了总结和评价,以期对政府统筹城乡养老的有关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计量学和精算学建立了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精算模型,结合我国未来人口结构,特别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数据以及未来我国参保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预测了我国医疗保险基金统筹账户在未来近30年的收支平衡状况。结果表明:在当前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下,统筹账户基金的收入和支出在长期不具有可持续性,医保基金收支缺口巨大。如果从缴费费率进行调整,为了保持统筹基金账户收支平衡,个人和单位所需缴纳的费率将不断提高,个人和用人单位需要缴纳的费率将分别从2012年的2.09%和6.28%提高到2040年的8.93%和26.8%。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控制以及在老龄化情形下医保基金的改革与运作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养老保险制度中的企业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微观经济主体,企业的责任与负担不容忽视。企业的缴费负担过重成为企业逃 费的主要动机。补充养老保险是一种企业行为,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已进入长寿时代,长寿风险是学界研究各类养老金制度持续关注的重点。现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采用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这一特殊的制度设计使个人账户长寿风险更值得重视。从风险形成及传导机理来看,风险源主要是个人账户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在记账利率虚高、待遇捆绑调整等政策因素的影响下,人口老龄化导致基金缺口的效应进一步放大。未来全国个人账户基金收支平衡面临较大压力,将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体的可持续运行构成挑战。建议科学确定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建立计发月数动态调整机制,通过“统账分离”将个人账户改造为职业年金,促进多层次养老金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建立对数线性模型,从宏观角度对影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经济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年支出每增加1%,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量就会增加0.122 2%。但是宏观层面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一年期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利率和当前通货膨胀程度,对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影响并未在模型中显著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从宏观角度实证分析了2000—2004年我国东西部地区个人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探讨收入水平、文化意识、居民储蓄存款、赡养(抚养)率、地方财政用于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的支出水平等因素对个人寿险需求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人均GDP是影响东部个人寿险需求的最主要因素,老年赡养率和受教育水平是两个较为显著的因素。而在西部地区老年赡养率、地方政府用于社会福利救济费的支出和城乡居民的储蓄余额对个人寿险需求的影响较为显著,人均GDP对其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对于推进城乡养老保障公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维度对城乡养老保险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目前职工养老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已实现参保机会上的形式公平,但筹资模式和缴费标准不统一、政府补贴逆向流动及养老金待遇计发不合理阻碍了过程公平的实现;职工和居民的基本养老金相差悬殊,缴费回报比不对等,养老保险待遇在实质上是不公平的。建议:适时调整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提高居民养老保险缴费补贴率与缴费层次的关联度;财政补贴更加注重城乡居民;推进城乡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适度给付水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给付水平是影响农村居民参保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制度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衔接、农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与农村生活消费水平相衔接、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等制度建设规律的要求,构建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适度给付水平的理论模型和测算模型,并结合河北省的实际进行了测算分析,从而为确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适当给付水平,提供了定量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20.
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实质就是劳动者在流动中养老权利的保护和养老利益的平衡,分析指出彻底解决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难问题的关键就是对现有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有效整合,在分析整合模式的总体思路、路径选择以及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在整合模式中可以实现养老保险关系的"无障碍"转移接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