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自治的本体论--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真实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刚 《人文杂志》2005,(2):18-23
从"命名"上来看,哲学史上一直存在着不同的本体论的纷争,但从"命意"上来看,在这些不同的本体论问题的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一致性本体论不仅是关于"存在"及其本质和规律的学说,更深层的是为人之为人寻求合法性根基.但在本体论的历史演进中,这一深层"命意"却被异化和遮蔽了,以致人之为人的根基还要外求于"他物".所以在此意义上,传统本体论实质上是一种"他治的本体论".而马克思哲学对这一"他治的本体论"进行了彻底的扬弃,将人之为人的根基奠定在人本身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从而开辟了一条人"自己解放自己"的现实性道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实质上是一种与传统本体论相对立的"自治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2.
以往关于本体问题的研究中 ,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那就是本体论作为对于实在的基本特征的探讨或描述 ,不可避免地预设了描述主体的存在。而对于描述者存在方式的不同预设 ,决定了本体论的不同形态。对于描述主体存在方式的预设有三种现实的可能 ,从而本体论也便有三种可能的形态 :绝对的本体论、历史的本体论、现实的本体论。从马克思对于个人的不可归结性的肯定 ,我们能够得出马克思的本体论不属于历史的本体论 ,更不属于绝对的本体论 ,而是属于现实的本体论的结论来  相似文献   

3.
本原本体论与物质本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分析了本体的含义以及本体与本体论的关系,进而探讨了各种本体论的论证方法、理论意义,本原本体论与物质本体论的关系,说明了本原本体论也是物质本体论的一种。在当代,物质本体论的理论作用并没有如人们所经常认为的那样重要,必须对其进行彻底的改造,才能适应现代哲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体论”在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核心地位 ,在某种意义上亦可以说哲学就是本体论 ,这是因为本体论问题是根源于哲学的本性、特点以及人类的生存本性即实践本性和思维本性。因此 ,“本体”是永远无法消解的 ,本体论的存在有其合法性。但由于传统哲学把自我否定、自我批判本体论式的意向性追求和无穷无尽的思维指向性 ,把说何物存在的本体论承诺问题变成了事实上何物存在的本体论事实问题 ,即“实体本体论”,从而导致了本体论的危机。现代西方哲学要拒斥、消解这种实体本体论 ,重建新的本体论 ,但由于缺少辩证思维方式基础 ,因而具有某种局限性。我们认为 ,重建新的合理形态的本体论 ,摆脱本体论的困境 ,只有确立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和超越辩证的综合态度 ,合理形态的本体只能是辩证的本体。  相似文献   

5.
汤建龙 《江淮论坛》2002,18(5):47-51
本文旨在讨论哲学本体论的实质及其理论形态,把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的相互矛盾、对立的认识在三个层面上作出统一的理解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或是对本体论思维的超越,这三种理解是不矛盾的,而是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当"本体"在"本原"意义上使用时,作为唯物主义哲学,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相对于唯心主义的精神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当"本体"在"本质"意义上使用时,和旧唯物主义相对,作为实践的、革命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就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传统本体论思维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关于古希腊哲学本体论问题,有过诸多讨论。本文认为,本原问题从早期的智者讨论开始,经泰勒斯、巴门尼德,最后到亚里士多德的发展。亚里士多德对于本体论前后不一的思维转向的认识,是我们研究亚里士多德本体论的重要内容,它集中体现了哲学中理性与经验的鸿沟,认识到这点对于我们研究本体论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实践本体论哲学,但传统的教科书体系仅从物质本体这个意义去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很大的局限性.造成这种物质本体论局限的根源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史实根源和物质本体论局限的方法论根源.传统教科书的物质本体论局限对从理论层面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对实践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和教育都有很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实践本体论哲学,但传统的教科书体系仅从物质本体这个意义去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很大的局限性。造成这种物质本体论局限的根源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史实根源和物质本体论局限的方法论根源。传统教科书的物质本体论局限对从理论层面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对实践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和教育都有很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老子》“道法自然”的论述蕴含着十分深刻的教育本体论思想。“道法自然”在教育上的落实就形成了一种自然主义的教育方针,并具体展开为教师虚位的教育取向、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无为无事的教育方式与自主自为的教育原则,对现代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当前学界对佛教本体论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由于看待问题的视角、所持的立论依据以及对佛教本体论内涵的界定等方面的差异,致使诸多学者在佛教本体论问题上看法有很大的不同.文章简略述评了关于佛教本体论问题的一些代表性观点,并力图从本体论承诺与终极关切二者的关系出发,探讨关于佛教本体论的一些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杨学功 《河北学刊》2003,23(5):191-194
本文是对王爱冬商榷文章<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的本真关系>的回应.通过对"本体论"相关术语的澄明,笔者进一步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反驳了王爱冬的质疑;认为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在于实现了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根本超越,打破了哲学同质性的神话;只有在哲学观和哲学形态转换的意义上,才能把握到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品格.  相似文献   

12.
高云球 《北方论丛》2008,(2):125-128
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其实质是关系实在论。人与人之间的首要关系是社会关系,经济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集中表现。体现经济本质的事件本体论是人的社会存在的元哲学解释,这恰恰是怀特海过程哲学的核心,把社会存在本体论与过程哲学联系起来是后者走向现代性的正确渠道。21世纪之初,由小科布领军的过程哲学研究正在把这一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3.
情本体——实践美学的个体生存论维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马克思开始,哲学已从认识论转向了实践论,此后,又转向了生存论。哲学的作用不在于探讨世界的本质,而在于探讨人生和命运问题。从“人活着”这一基本事实出发,向“人为什么活”,“活得怎样”延伸。“人活着”是哲学的出发点。“为什么活”,涉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问题,是伦理学问题。而“活得怎样”,则是美学问题。哲学的追问最后走向了美学,而历史的发展也同样走向了美学。发掘工具本体的诗情画意,实现自由而诗意地生存成为历史向今天的人们提出的现实任务。在工具本体所造成的物质力量之外,建设一种价值论、意义论的人生本体,已成为当务之急。这种人生本体,在信仰崩塌、道德形而上学同样归于失败的当今之世,只能是对人的普泛之爱和对自然的感恩、敬畏、尊敬与欣赏。  相似文献   

14.
王月颖 《学术探索》2012,(8):161-163
对音乐本体的研究是音乐学、音乐哲学的一个核心问题。音乐本体研究关乎音乐是什么、音乐的内容与形式、音乐的自律性与他律性、音乐的社会作用等一系列问题。在哲学的层面上来研究音乐本体势必要对音乐本体中的本体概念进行前提性的清理。结合哲学自身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本体概念的反思、厘清,揭示了音乐本体研究的困境和可能的研究路向。  相似文献   

15.
关于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实践是社会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中介 ,是人类世界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和基础。马克思确认实践是人类世界的本体 ,同时确认实践是人的生存的本体。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即生存论的本体论 ,把人的存在本身作为追求的目标 ,开辟了一条从本体论认识现实的道路。斯大林把马克思哲学归结为自然本体论 ,遮蔽了实践的本体论意义和人的主体性。卢卡奇恢复了历史唯物主义面貌 ,但把自然本体论作为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前提和基础。 2 0世纪的历史运动凸现了实践本体论的内在价值和马克思哲学的现代性及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哲学中,关于”实在”的问题是讨论最多的内容之一,可以说,关于实在问题的讨论是了解西方哲学发展的一根主线,它既是贯穿西方哲学发展的线索,又是产生新问题的基础。关于实在问题的讨论可按照西方哲学的发展阶段归纳为本体论、认识论和语言论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研究既有各自的侧重点,又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而本体论、认识论和语言论的不同研究方法和所研究的不同问题,也都有内在的逻辑性,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本体论、认识论和语言论无论作为哲学的基础理论,还是作为不同的哲学学派,都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7.
王爱冬 《河北学刊》2003,23(5):187-190
本文通过对杨学功<传统本体论哲学的终结和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一文的基本观点和概念的质疑,阐明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之间并不是一种截然"断裂"的关系,而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关系;"传统本体论"(或曰"本体论")不会因为某些学者的"拒斥"而将本体论问题自动"终结",相反,在现代,人们仍然需要本体论.进一步研究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体现时代精神和适合时代需要的现代本体论,将是哲学界今后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王弼将道家本体论引入儒学,建构了"以无为本"会通儒道的玄学本体论;又从这一本体论出发以道释儒,予圣人观以新的解读。通过对"无"与"有"、超越与现实的双向诠释,王弼巧妙地解决了儒家与道家内在的紧张,为魏晋玄学的发展定下了理论基调。王弼发掘儒家本体论的思维方式本身存在着误解甚至曲解先秦儒学本义的问题,故其会通儒道的理论体系存在一定缺陷。尽管因此而饱受诟病,王弼仍不失为魏晋时期创造性融合儒道思想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9.
关于古希腊哲学本体论问题,有过诸多讨论。本文认为,本原问题从早期的智者讨论开始,经泰勒斯、巴门尼德,最后到亚里士多德的发展。亚里士多德对于本体论前后不一的思维转向的认识,是我们研究亚里士多德本体论的重要内容,它集中体现了哲学中理性与经验的鸿沟,认识到这点对于我们研究本体论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人类本体论”是“文艺活动论”的理论前提,它把人的生存活动视为艺术的本体,认为艺术源于我们的生存、有归于我们的生存,引导着我们生存的超越;而“文艺活动论”则是对以人的生存为本体的艺术性质的动态展示、也是对这一动态过程的具体把握。虽然在对这两种观念的具体阐述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毫无疑义这是近20年来我国文艺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极有价值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