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戏里戏外,陈冲的星途开满了花在那个纯真年代,小花是全民偶像,18岁,她摘得文革后第一顶百花桂冠。8年后,她在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中,揪下花瓣,塞进嘴中,嚼出一丝苦笑,婉容成了奥斯卡  相似文献   

2.
作为对十七年(1949-1966)戏改中人民占领舞台背后所蕴涵意识形态的传达和演绎,新编历史剧独占鳌头时期(1958-1960)的清官戏创作呈现出模式化。通过对《海瑞罢官》、《谢瑶环》剧本雷同点的解读,可以窥见新编历史剧黄金时代的创作特点,及其迅速退出戏改舞台的本质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3.
杨家将的故事,中国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它是流传于民间的英雄传奇。杨家将戏与三国戏、水浒戏、包公戏一起构成了中国戏剧的四大板块。就拿京剧来说吧,传统老戏中有《佘赛花》《李陵碑》《清官册》《洪羊洞》《四郎探母》《太君辞朝》等,新编历史戏中有《状元媒》《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等。  相似文献   

4.
一部戏,汇聚三代京剧人的心血,甫一登台亮相,就获得首届文华大奖; 一部京剧,全场两个半小时,每隔四五分钟就赢得台下的笑声和掌声; 一部新编历史剧,题材取自于史书和话本,30年里演出了74场,常演常新; 这部有着厚重历史积淀和深刻现实意义的戏,开始还被不了解内情的人误以为是为了配合当下反腐败的大好形势而新排的.殊不知,北京京剧院早在30年前就已经创作出了这部名为《画龙点睛》的新编历史剧.  相似文献   

5.
咪拉 《北京纪事》2013,(1):52-53
一部新编剧目能够成为北京京剧院的经典剧目实为难得,《风雨同仁堂》便成就了这样的传奇——演出130多场,囊获包括"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中国京剧节金奖、北京市"十个一工程奖"、  相似文献   

6.
黄梅戏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辉煌精品《天仙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当前黄梅戏遭遇困境,新编黄梅戏难以被观众认可,“像不像”的问题制约着黄梅戏的发展。黄梅戏创新的首要问题是,观赏者应当了解戏曲审美中平俗与新颖的辩证关系;作曲家应当把握黄梅戏创作的新颖性与可接受性原则,不妨借鉴齐白石的创作经验。用“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创作手法来处理新编戏曲与传统戏曲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麻雯 《北京纪事》2014,(12):55-57
记者:经过不断打磨,第三版《少年马连良》今天终于迎来了首演,请您谈谈这次复排的亮点。 刘侗:《少年马连良》是北戏于2012年创排的一台新编历史剧,反映了马连良先生儿时在喜连成(后称"富连成")科班学艺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刘侗: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院长)2015年的暑期,新编历史剧《南海子》的彩排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为北戏)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不久,刘侗院长带着这台新排的戏到大兴区试演。演出获得成功,剧中的一些唱段在大兴戏迷票友口中广为传唱。一些平日不怎么关注京剧的人也在打听:《南海子》什么时候再演?老戏迷们更是沉醉其中:这是部写大兴地面儿上的戏,听起来真叫过瘾。  相似文献   

9.
新编古代戏的历史化与荒诞化洪忠煌在我国当代戏剧创作中,新编古代戏是一个热门的领域,因此,探讨一下新编古代戏的创作思路是很有必要的。所谓“新编古代戏”是纯从题材上来分类的,以此区别于“现代戏”和“传统戏”(后者在戏曲中是当然的古代戏)。这一概念似乎是我...  相似文献   

10.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的《铸剑》突显了复仇精神。对《故事新编》复仇形象的分析,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能够探照出复仇对于鲁迅独特的精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玉良,笔名雨凉,山东省安丘县人,195O年5月出生。1977年毕业于辽宁大学经济系并留校任教。1990年被聘任为经济学副教授,1996年晋升为研究员。从教以来先后为本科生与研究生讲授政治经济学、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国际贸易、市场学等课程。多次获学校教学优秀奖和学生最可爱的老师称号,1987年获沈阳市高校青年教师优秀课一等奖,1993年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集体项目)。已出物国际贸易与进出日实务》、《改革实践与理论突破》、《广告经营与管理涛专著。另合编著《政治经济学新编》、《大连经济与企业经营活…  相似文献   

12.
当年,我到西双版纳去,很大原因是我对北京的“文革”联倦了。1967年,红卫兵已退出“文革”主流,我以最后的热情和朋友编了一本杂志——《准备》。尽管这刊物已从犯乱的政治转到了文学,尽管我在其中的小说《站在最前线》中极力讴歌了第一张“大字报”的诞生(据说《城市采风》一书称此篇关红卫兵文学先河),但还是被中央“文革”的某位大人物定为“反动刊物”,于是我微底厥倦了。于是1968年春节刚刚过,我上路了。坐了三天三夜火车,又坐了四夜五天汽车,西餐版纳到厂。出续前,北京的冬天造未遇大,然而一路南行,春季就被省略了。中…  相似文献   

13.
观闻 《北京纪事》2015,(11):65-66
2014年底,新编京剧《裘盛戎》的创作便提上了北京京剧院的日程。2015年是著名京剧花脸演员裘盛戎先生诞辰100周年,按照往常的惯例,一般剧院会举办演唱会、座谈会等形式进行纪念。这一次,李恩杰院长希望能有所突破,提出创排一出展现裘盛戎先生舞台经历的新编剧。这个富有挑战性的提议让剧团为之一振,尤其是裘派艺术的继承人,都希望通过新剧目的形式,更好地再现裘盛戎先生为戏痴狂的一生。  相似文献   

14.
正记者:这次"双甲之约"赴港演出,您做了哪些工作?李宏图:香港是"双甲之约"走出内地的第一站。经过院领导和梅葆玖先生的考虑,一共策划了三出戏,分别是《四郎探母》《穆桂英挂帅》和《梅华香韵》。其中《梅华香韵》是梅派几折戏的经典荟萃。在这三出戏中,我演两个杨宗保和一个裴力士。经过这次演出,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伊甸园神话本质的破译,指出伊甸园神话的表层意义和深层主题,并通过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深入剖析,揭示出其在象征意象、叙事结构上与伊甸园神话的密切联系,探索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潜存的伊甸园神话原型。  相似文献   

16.
试论《故事新编》的“虚妄感”徐顽强《故事新编》的创作历时“足足有十三年”①,对于鲁迅这位独特的精神个体来说是一个很奇特的创作现象。因为鲁迅的创作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追求“自我超越”的过程,小说——散文——杂文,随着现实的急剧变化而呈现出各自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鲁迅在1926年重新实施《故事新编》的写作计划,首先写的是什么?是《奔月》,还是《眉间尺》?本文以为廓清这个问题是研究《故事新编》中构思发生变化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8.
提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京剧演出舞台的鼎盛繁荣景象,总离不开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四大头牌"为领衔主演的北京京剧团的好角好戏,而其中最流行最叫座最巅峰最经典的代表作,当数《赵氏孤儿》.按当时的话说,这本是一出推陈出新的新编新创剧目,但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舞台风云变幻、艺苑流转淘洗之后,这出《赵氏孤儿》仍旧在舞台上久演不衰,不但成了北京京剧院的品牌"看家戏",而且成了内外行一致公认的传统经典老戏.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文学文革叙事的前期与主导模式,是以"伤痕"、"反思"、"知青"小说为代表的族群性苦难叙事与悲剧模式。《黄金时代》则不同,它更多汲取了鲁迅《故事新编》所开启的狂欢传统的营养,突出表现为个人化的身体叙事和荒诞的悲喜剧模式。小说以看似乖张、非理性的狂欢化形式,寄寓了高度理性的历史与人性反思的内涵,开"另类"风气之先,堪为新时期文学文革叙事"油滑的开端"。  相似文献   

20.
《补天》最初收入《呐喊》,成为集子中的最后一篇。后来因不满于成仿吾对《呐喊》的批评,为了“回敬”,作者于一九三○年当《呐喊》印行第二版的时候,把它从集子中抽出,于一九三五年编进《故事新编》,作为该集的首篇。从此,人们往往只是把《补天》作为《故事新编》的系列之一来加以考察,而较少注意置于《呐喊》系列之中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