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影院门前     
《社区》2011,(24):F0003-F0003
中国人从未想到.看电影也能拥有如此多样的选择。解放前.只有在上海等几个大城市有电影院.而且中国的电影市场被美国片子占据了大半壁江山。这种上流社会的消费.将很多普通老百姓拒之门外。解放后.随着票价的降低和社会地位的平等.人们纷纷涌入电影院,享受看电影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武侠电影作为中国所独有的电影类型,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广大影迷的喜欢,并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武为形式,以侠为核心的独特品格.新世纪之前的武侠电影,尽管在主题上有不同的选择,但是都较好地传达了中国文化中独有的侠义精神.新世纪之后武侠电影大浪潮由两股不同的力量组成,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最显著的一点就是武侠电影侠义精神的弱化,观众在电影院中所欣赏的“武侠电影”与他们心中的预期有差别.通过理清侠义精神慢慢弱化的原因,希望能够对武侠电影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崇拜英雄,英雄的故事来源于电影。看露天电影成了那个年代唯一的娱乐方式。城里人去电影院,买一桶爆米花儿、两杯汽水,随着电影中的人物和情节变幻时而热血沸腾,时而如歌如泣,时而缠绵哀伤。农村人看一部电影是非常艰苦的。爸爸回忆说,当时还是生产大队,每天都有繁重的生产劳动和任务。不管白天累成什么样儿,只要晚上有电影看,大家立即情绪高涨。姐姐、哥哥也是电影  相似文献   

4.
当《阿凡达》的票房收入破纪录时,当全世界的人蜂拥而至电影院观赏《阿凡达》时,当《阿凡达》获得无数奖项和赞誉时,聚集在新一届“中国影协杯”电影文学论坛研讨会上的电影剧作家们开始思考,我们的电影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5.
笑尘 《21世纪》2001,(8):24-25
伦敦是个令人留恋的地方。它不但是个旅游城市,是个金融城市,同 时也是个文化 城市。除了各 种各样的博物馆展览会供驻足参观外,还有星罗棋布的影剧院让人留连忘返。这或许与他们出了一个莎士比亚有关。想想看,在这个600万人的城市里,有300多个戏院,5个交响乐团,300个多博物馆和100多个电影院。这么好的条件,自然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影迷戏迷。 在伦敦看电影,在我看来是既方便又省钱的娱乐活动之一。一年四季的新电影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英国本身拍的电影就不错,1997年春,英国人拍的《英国病人》一举夺得9…  相似文献   

6.
任小小小时候非常喜欢看电影,那时候她年纪小,家又在电影院旁边,检票的叔叔就不拦她。那时候任小小常常坐在电影院的最后一排,因为最后几排常常是不用对号的,任小小坐下了,就没有人赶她了。  相似文献   

7.
国民政府时期是江西地区开展电影教育的繁荣时期,当时在江西地区开展电影教育工作的机构,以江西省巡回教育电影团和励志社南昌分社为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政训处电影股、江西省农业院和励志社庐山临时分社等单位以及省会和各地的电影院也参加了这项工作。各个机构开展的电影教育工作,主要为国民政府的政治教育服务。国民政府时期电影教育在江西地区的开展,在为国民政府施行统治提供了方便的同时,也为江西地区民众开阔眼界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杰克是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名电脑程序员,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坐在电脑前不停地写着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代码,杰克沉浸在自己的思维创作中,乐此不疲。但是长时间地坐在电脑前让他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一天工作结束后,他常觉得腰酸背痛、头晕目眩。杰克是位电影迷,工作闲暇,他会把时间交给电影院。这个城市的电影院,杰克几乎都去过,但是在电影院看电影都是千篇一律地坐在椅子上,这非但没有愉悦杰克的生活,反而更加重了他的病情。有一次看电影,由于坐的时间太长,杰克不得不站了起来,没想到立刻招来了后面观众的指责。  相似文献   

9.
作为个体的人对他所处的环境产生关系并作出反应。从电影发展的历史看,电影受众与电影环境、电影环境与电影艺术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电影的不断发展,电影环境会更加符合人们的生理、心理需要,更能满足电影受众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一个奇怪的现象我们国家现在的电影存在着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电影票贵得要命,一张往往要花去60~80元。所以,中国观众平均每人5年才进一次影院,大多数人一年、甚至几年都不看一次电影。另一方面,电影院里经常空空荡荡,上坐率不高。有时,一场电影只有三五个人看。不要说其他开销,电影院这点收入,恐怕连电费都不够。奇怪的现象,带来了奇怪的结果——当年电影票价低时,电影票房收入高;近几年电影票价高了,电影票房收入反而低了。1989年中国电影票每张平均0.25元人民币(约等于3美分);到了2003年,电影票价上涨已经超过100倍。但与此形成鲜…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不少人把周星驰的电影当作后现代的代表,也有些人持异议。本文通过对周星驰电影的分析,从另一个角度定位他的电影。  相似文献   

12.
买票     
一个人去看电影。他买了票后,走进电影院,可是过了一会儿,又走出来买了一张票,再走进电影院。又过了一分钟,这个人再次走向售票口,又买了一张票。这次售票员就问他了:“你不是已经买了票了吗?干吗还要买啊?”那人很生气地说:“我怎么知道!每次我一走进电影院,就有一个人把我的票撕掉。”  相似文献   

13.
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本人今年还不到40岁,还可以厚着脸皮号称是年轻人,但最近越来越觉得这个世界变化太快,自己的步伐有点快要跟不上了。上周六去电影院看电影,惊讶地发现当天所有电影票居然都卖光了。不应该呀,逢年过节也没这么多人看电影呀?!  相似文献   

14.
陈光 《社区》2012,(23):38
盲人也能看电影?这一点,不但你怀疑,10年前因病致盲的王先生更是怀疑。家住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昆明街道武昌社区的王先生酷爱电影,但在因病致盲的这些年里,他就没进过一次电影院,一是因为那里人太多,盲人去不方便;二是电影很多情节靠画面语言表达,盲人只能听到声音,根本看不明白。  相似文献   

15.
在香港众多的电影导演和类型片中,杜琪峰和他的黑帮电影在香港电影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杜琪峰从另类暴力美学、悲剧性的宿命、女性角色缺席三个方面,将香港黑社会电影从暴力展现带入社团文化时代,给影迷们以永恒的回忆。  相似文献   

16.
不再去电影院1994年,我穿粉色泡泡裙扎羊角辫,我喜欢离家一千米外大大的电影院,电影院门口有很多退休的大妈和年过花甲的婆婆摆摊卖许多小零食。我常常缠着妈妈晚饭后去看电影。那时候我还看不懂电影里缠绵悱恻的爱情,我只是钟情每次都可以在电影院大幅绚丽画面的缤纷中手捧大把零食,毫无顾忌地满足我的馋嘴。  相似文献   

17.
轻松一刻     
《社区》2012,(28):58-58
他老撕我的票 有一天,一个荷兰人在美国看电影,买了票之后,走进电影院,可是过了一会,又走出来买了一张票,再走进电影院。售票小姐觉得很奇怪,可是还是卖给他,结果又过了一分钟,又见那个荷兰人走向售票口,再买了一张票。这次售票小姐就问他说,不是已经买了票了吗,干吗还要再买啊?那个荷兰人就很生气地说:“我怎么知道,每次我一走进电影院,就有一个人把我的票撕掉。”  相似文献   

18.
电影院告示     
蒋方舟 《可乐》2010,(7):66-66
英国伦敦的女人们喜欢戴帽子,即使到电影院看电影,依旧不愿意摘掉帽子。 有段时间,一家电影院连续接到男性观众的投诉,说女人戴着帽子看电影,挡住了视线,影响他们观看电影,请电影院发布告示,予以禁止。  相似文献   

19.
媒介融合已成为媒介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各个媒体产业的界限日益模糊,现代的电影产业已经远远超出了电影院的范畴,但是我国电影产业发行渠道的单一化越来越不适应多样化的电影消费需求,这有三方面因素驱动:需求、技术和产业力量。在这些因素的驱动下,我国电影产业的发行渠道结构将呈现环节延长、多元化和渠道生命周期缩短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一个打麻将的人跟我说,每日搓牌垒城,双手抓它来去自如,会有种生活被牢牢控制在手中的感觉,叫人兴奋,可是最后的结果却往往是山水空转,什么都抓不住。一年下来,他记不得花在麻将上的时间,于是倒也心安理得。我对他说,来看电影吧。他摆摆手,说不好看。我想,他只是不习惯分不了输赢的游戏。作为一个影迷,看电影没有抓紧生活的错觉,也不会产生浪费时间的忧患,生活作为电影的内容,使得电影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豆瓣网每到年底都会帮助用户统计这一年下来的观影数据,今年我不大合格,才看了两百来部。一部电影最少一个半小时,加起来便是三百个小时,不吃喝拉撒、不睡觉,得花上十二个白天、十三个夜晚才能看完。去年我的成绩好些,高出将近一倍,可是我想打麻将的老兄数据一定比这强多了。阿甘坐在长椅上吃巧克力,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包装花里胡哨的,也许吃起来像屎;外表莫名其妙的,也许会带着酒劲;一看就是便宜货的,也许甘甜多汁。回忆味道、想想包装,便是这份2011年的电影总结该干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