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极东堂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宫殿正殿的东厢房,东堂与十六国北朝政治的关系十分密切,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东堂是政治决策的重要场所;2.东堂是举行文武要员及宫室勋戚丧礼的场所;3.东堂是皇帝宴赏大臣、讲论学术与询问政治的场所:4.东堂有时也是发生宫廷政变的场所。  相似文献   

2.
毛滂,字泽民,衢州江山(今浙江省江山县)人,是北宋末年的一位知名词人,有《东堂集》、《东堂词》行于世。关于毛滂的生卒年,历来有数说: 1、陆侃如先生主张:约生于至和二年,卒于宣和二年(1055?—1120?)。(见  相似文献   

3.
1655年葡萄牙传教士安文思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类思在北京创建了天主教东堂.自此,东堂成为北京葡萄牙传教士的主要传教基地,他们在这里培养了许多葡萄牙传教士,并且开展各种科技、文化活动.东堂在葡萄牙传教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葡萄牙传教士得以在中国继续打开传教局面的一个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4.
元杂剧《东堂老劝破家子弟》是秦简夫的代表作。在现行几种文学史或戏曲史论著中,通常被列为元代后期杂剧的重要作品,颇受重视。但对这部作品的基本思想内容,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它着重歌颂东堂老的信义行为,“基本倾向”是“宣扬封建道德”(中科院文研所《中国文学史》)。  相似文献   

5.
元杂剧可谓植根于社会生活的现实佳作。普通市井百姓的悲与欢、苦与乐汇集于杂剧家笔端,接连涌现出描摹世俗、取材民间的人情世态剧。元代末期秦简夫的《东堂老》既沿承前代托孤的固定程式——临终托孤,又突破性地呈现义商受托的独特现象——正面商人形象,还艺术性地塑造家庭继承者的转变过程——浪子回头。剧中塑造的东堂老正面商人形象巧设一系列妙计完成好友托孤遗愿,既反映了当时普遍存在的富商家产继承困难的社会问题,也反映出秦简夫企望以戏曲教化民众,挽救社会道德水准衰颓的目的。《东堂老》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和所呈现的积极人生观,对践行现代社会价值观都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东堂老》是元代杂剧作家秦简夫的作品。关于他的生平,所知极少。《录鬼簿》列入“方今才人相知者”,大概与钟嗣成系同时代人,且互相熟识。据其小传:“见在都下擅名,近岁来杭回”(按天一阁本作  相似文献   

7.
毛滂是北宋后期知名文学家,有《东堂集》六卷、诗四卷,见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载。可惜,后来他的集子散佚了。直到清代,四库馆臣们才从明《永乐大典》里“搜采裒辑”出他的部分诗文,“厘为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秦简夫的《东堂老》为例,探求元代后期流寓作家作品中变奏现象。突出两个亮点:(1)冲破传统封锁,幻化追求真爱;(2)商人形象突围,彰显人性之美。并归纳了流寓与变奏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1 董解元《西厢记》在以张生和莺莺恋爱故事为题材的一系列文艺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最早描写这一恋爱故事的作品是唐代元镇的《莺莺传》。元镇的友人杨巨源写有《雀娘》诗、李绅写有《莺莺歌》。宋代秦观的《淮海词》和毛滂的《东堂词》中也有以这一题材创作的《调笑转踏》;赵令畤还以说唱文艺形式写有《商调蝶恋花鼓词》 (见《侯鲭录》,卷五)。赵令畤在谈及创作缘起时说:“至今士大夫极谈幽玄,访奇述异,无不举此以为美谈;至于倡优女子,皆能调说大略。惜乎不被之音律,故不能播之声乐,形之管弦。”这表明时至北宋,这一故事不但在文人阶层而且还在倡优女子中盛传。但还没有能以乐器伴奏演  相似文献   

10.
现代清徐方言中保留了不少早期白话词语。本文从《水浒全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等4部早期白话小说与《西厢记》、《东堂老》、《生金阁》等20种元杂剧以及《董西厢》、杜甫和白居易的两首诗作中选录含有这些词语的例句约90个,比较这些词语在现代清除方言与早期白话中意义与用法的异同,比较的结果是同多于异。由此可见作为北方方言一个点的清徐话的词汇对于早期白诗词汇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一) 《拟古》诗共九首,作于晋、宋易代之后。诗人此时心情低沉,感慨极多,因此作者对东晋灭亡的感叹和由此而引起的感伤,便成了《拟古》诗的主要内容。尤以第九首表现得最为明显。诗中的“种树长江边,三年当复采。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四句,黄文焕曾作过评论:“刘裕以戊午年十二月弑晋主于东堂,立琅琊德文,是为恭帝。己未为恭帝元熙元年,庚申二年而裕逼禅矣。帝之年号,虽止二年,而初立则在戊午,是已三年也。”上面一段话可看作陶诗中“三年当复采”、“忽值山河改”的有力注释;它告诉我们《拟古》诗写于晋亡之后,写的是诗人因晋亡而表示的感慨。清人陈沆也说这首诗是作者“慨晋室之所以亡也”。  相似文献   

12.
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写了这样的一段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相似文献   

13.
明月秋风,桃红柳绿,这是自然的和谐;琴瑟交鸣,黄钟大吕,这是艺术的和谐;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这是人文的和谐。和谐总是令人神往的,因为它包含了人类生活中许多美好的情愫。  相似文献   

14.
蒋勋功 《社区》2012,(17):21-21
一只玻璃杯子,如果装了牛奶,人们会说,这是一杯牛奶;如果装了茶水,人们会说这是一杯茶水。不管装什么,人们都会说这是一杯什么。而只有在什么都不装的情况下,人们才会说“这是一只杯子”。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手机网游是未来的一个趋势,这一点很难怀疑。有人说手游市场会越来越大,这一点也不好否认。但是现实问题是,那个大蛋糕里,有多少是属于你的,这是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放眼自然,处处有着迷人的色彩:第一丝清风拂过,是万木吐翠的春,这是一个细腻的季节;第一缕阳光洒下,是鱼跃荷开的夏,这是一个清爽的季节;第一片金黄铺开,是五谷丰登的秋,这是一个寂寞的季节;第一片雪花飘下,是凛冽萧条的冬,这是一个温馨的季节。自然,将我的世界妆扮得格外美丽。  相似文献   

17.
刘翔 《今日南国》2009,(2):32-33
这是个结束——过去的免费狂欢时代已经不再复返;这也是个开始——这是成熟的金钱时代开始。这是开始和结束,就像人一生下来就走向强壮,走向衰老,走向死亡一样,互联网经济,也在走向它的宿命。今后,国内个人通过网络收购玩家的虚拟货币,加价后向他人出售取得的收入,必须缴纳个人所得税。  相似文献   

18.
几十万考生万众一心齐唱“同一首歌”,早已不是新闻。 文体单一,素材雷同,思维空白,语言贫乏,这是评卷老师的共同印象;摇头苦笑,蹙眉无语,唏嘘感叹,面面相觑,这是评卷场内的共同表情;急功近利,舍本逐末,重技轻道,素养缺失,这是评卷场外的共同话题;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文”相似,这是评卷归来的共同感受……  相似文献   

19.
掉进坑底     
叶延滨 《可乐》2010,(12):76-76
我确信,这一回我是掉进坑底了。上班的时候,发现办公桌上有一张当天出版的报纸,不知谁放在我的桌上,但我知道,这是不祥的物件。我拿起来,第四版是一整版批判我的文字。传言变成了事实,是祸躲不过。我眼前发黑,头脑“嗡”的一声,面前的这张报纸像巨大的电影幕布,上面的字都没有了,有的是我这两年经历的一切。  相似文献   

20.
妈妈的红包     
每到过年,一个个红包就会向我“滚滚而来”。望着这些红包,真让我心醉。 “这是爸爸的,这是舅舅的,这是阿姨的……”我津津有味地数着,心里乐开了花。 “咦,怎么少了一个?这漏网之鱼是谁呢?”我皱着眉头,缅细地回顾拿红包时的情景。对,妈妈没给。我又翻了一遍红包,的确没有妈妈的红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