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P2P网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模式之一,是一种网络化、突破门槛和地域限制的投融资活动。然而,P2P网贷行业在经历了疯狂的扩张之后,风险和弊端开始显露。该文立足于P2P网贷平台,研究网贷行业目前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而对我国P2P网贷平台及相关监管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运营模式及风险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产物,P2P网络借贷平台以其独特的优势满足民间借贷需求,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呈现“爆炸式”增长。此文在介绍国外P2P网贷平台运营模式的基础上,对国内众多P2P网贷平台进行探究和分类介绍;分析了国内P2P行业存在的风险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行业自律是政府“强监管”背景下P2P网贷平台违规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揭示行业自律机制下网贷市场主体间行为策略关系及其动态演化机理,建立了包括自律监管平台、网贷平台和平台客户三方主体的行为策略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三方主体行为策略演化路径及其联动作用规律,并结合数值仿真讨论不同约束情景下模型系统演化均衡状态及关键因素影响。结果表明:网贷平台合规运营意愿会随激励水平、形象效应、客户流失量、行业危机风险的上升而增强。若网贷平台拥有较完善运营机制、较好口碑形象或较大客户规模,其更易实现基于市场途径的自我规制。违规惩罚力度、形象效应收益及平台客户规制策略敏感性会直接影响网贷平台合规运营趋势。结合仿真分析结果,提出了加大对违规平台的惩罚力度,强化平台信息披露与品牌形象建设,引导借贷双方理性选择入驻平台等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马骏 《经理人》2014,(1):34-37
正现行P2P网贷平台的多个创新模式没有错,错在人为!在实际运营中,部分P2P网贷老板及经营者,或隐藏潜在目的,或有意违规,或缺乏风控能力,或根本不具从业资格,正是他们制造出了当下P2P网贷的混乱。被誉为"互联网金融代言者"的P2P网贷(peer to peer lending;个人对个人的借贷),重重地摔了一跤:据网贷之家统计,截止去年底,有近70家P2P网贷平台出现提现困难,甚至倒闭,涉及投资金额超过13亿。起源于欧美,且在全球发扬光大的P2P网贷,怎么到了中国,却出现如此巨大的嗜人黑洞?是模  相似文献   

5.
近年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愈加热闹,主要模式有第三方支付,理财平台和网贷平台。P2P网贷作为新兴模式,虽然负面新闻时有传出,但其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势头下,本文通过规范研究的方法从融资放贷环节,用户体验环节以及最终盈利点方面得出了提高竞争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沈伟民  曹磊 《经理人》2014,(1):28-33
从2007年零起步,到此后6年的自生长,中国P2P网贷行业在野蛮生长中不断壮大,但现在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以平台第三方身份,试图通过“脱媒”,改变成金融属性的“越轨行为”,引发了巨大争议,也使P2P网贷的整个行业前景越来越模糊。  相似文献   

7.
2013年被称作互联网金融元年,P2P网贷行业异常火爆。然而,热潮之后伴随着各地多家P2P平台出现倒闭,P2P网贷行业已出现严重困境。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107号文),首次将P2P定性为影子银行,对其针对性的监管势在必行。本文就我国P2P行业最新动态以及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2015年7月4日下午,“互联网+金融”P2P网贷行业高峰论坛在郑州隆重召开.本次论坛吸引了河南近30家新兴P2P网贷互联网金融企业到场,300多金融人士参与并探讨了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方向. 互联网金融峰会会长陈聚金在会议上表示,“互联网+”涉及行业虽广,但只有“互联网+金融”才能释放出无限的市场空间和潜力,也只有“互联网+金融”才是“互联网+”真正的爆发点.但如今的P2P网贷市场面临一个最严峻的问题:网贷平台的安全问题.所以,P2P网贷平台既然站在了“互联网+金融”的风口之上,那就一定要加强平台自身保值建设,增加外援、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9.
通过匹配出来的P2P网贷投资中关于投资者个人特征和投资结果的数据,本文从投资的成功率、违约率、收益率三方面检验了P2P网贷投资中的教育溢价及教育溢价的性别异质性。研究首先发现在金融投资绩效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教育溢价,男性在投资成功率和投资收益率上占优,女性在违约风险识别上占优。教育溢价效应在提高投资成功率、降低违约风险和提高投资收益率上均有体现。进一步的检验结果表明,教育溢价效应存在性别异质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提升了女性投资者在违约风险识别上的能力和男性投资者对投资机会上的把握能力以及投资收益上的获取能力。这意味着教育在整体改善投资绩效的同时,强化了男女性各自的优势,使得原有的性别差异进一步扩大。这些结论对于理解教育在金融投资中的作用及其异质性效果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沈伟民 《经理人》2014,(1):38-41
正尽管P2P网贷行业乱象频仍,但不是行业中所有的平台都参与其中。作为中国第一家P2P网贷平台的拍拍贷,以1.5%这个行业最低的借贷违约率,不仅证明自己坚持第三方立场的正确,而且证明草根金融也能创新出可靠的风险管控系统。作为穆罕默德·尤努斯的中国门徒,张俊在2007年8月带领原交通大学的同学和校友,创办了中国第一家P2P网贷平台。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有了一个全新的创新模式。回顾过去6年,中国P2P网贷并非想象中那样完美,接连爆出的老板跑路、控制人被抓、群体事  相似文献   

11.
《经理人》2014,(1)
正从2007年零起步,到此后6年的自生长,中国P2P网贷行业在野蛮生长中不断壮大,但现在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以平台第三方身份,试图通过"脱媒",改变成金融属性的"越轨行为",引发了巨大争议,也使P2P网贷的整个行业前景越来越模糊。中国P2P网贷究竟用什么样的方式、模式表现自己的创新?平台背后的运营者究竟是谁?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如何驾驭风险?他们在打造行业环境中,做了什么?作为中国P2P网贷行业第一家的拍拍贷,能否一直扛起行业大旗?而在中美对比中,为什么我们的P2P网贷这么热,他  相似文献   

12.
高娜  王伟伟 《经营与管理》2022,(10):143-151
我国P2P网贷发展经历了萌芽、快速上升、危机集中爆发和行业转型重塑等阶段。通过风险链和风险管理理论对这一过程梳理发现,监管发挥了管控风险、避免P2P网贷给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更大风险的作用,但监管本身也具有一定风险性。P2P网贷的发展历程及与监管政策相关联的经验教训是:通过风险沟通、设置标准等事前预防,以及事中风险评估、损失减缓及应急救援等措施,可以预防和减缓风险事件本身的损害。同时,应考虑监管本身的风险和可能的损害后果,并作出相应的预先安排。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金融领域"去专家化"的投资趋势正在凸显群体意见的重要性,而群体是否有智慧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本文使用了中国一家P2P借贷平台的交易数据,借助构建的一个羊群行为指标研究了群体智慧对于违约率的预测。我们发现,在控制借款各项特征的情况下,随着羊群效应程度的增强,借款的违约率在下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对于两笔特征相似的借款,投资者羊群效应程度高的借款违约率显著低于未发生羊群效应的借款,因此投资者羊群效应程度可以为判别借款违约概率增加新的信息。久期分析的结果指出,在借款已经正常还款若干个月的条件下,投资者羊群效应程度高的借款在下个月发生违约的风险也会显著降低。总而言之,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P2P网贷的投资中,群体是有智慧的,并且群体智慧能够提供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邓春生 《中国管理科学》2021,29(11):134-145
由于风险管理意识不足、监管措施缺位、制度设计不完善等问题,近年来我国P2P借贷违约事件频繁发生。为了挖掘P2P网贷行业问题产生的本质机理,并考虑到P2P网贷行业运行是一个多参与主体的博弈过程,本文建立了监管机构、P2P平台和借款人之间的三方博弈复制动态模型。然后,我们将该复制动态模型的演化稳定策略分析问题,转化成一个非线性系统关于平衡点的稳定性分析问题。接着,基于非线性系统稳定性理论,我们首先发现对于三方博弈模型不能简单运用雅可比矩阵的迹和行列式来判断稳定性;然后,对不同情况下的演化稳定策略进行了详细讨论,并得出结论:如果违约借款人在面对合规经营的P2P平台时收益为零、监管支出小于监管收益以及监管机构对违规经营P2P平台的惩罚力度足够,则监管机构、P2P平台和借款人100%都会收敛于监管、合规经营和守约的策略。另外,本文给出了确保期望演化稳定策略的惩罚力度下限的具体值。根据该数据,监管机构可以设定一个相对温和的惩罚力度,让作为金融创新模式的P2P网络借贷能够稳定、健康的发展。最后,根据相关的假设和得出的结论,完善P2P网络借贷监管制度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①违约借款人在面对合规经营的P2P平台时收益为零;②降低监管成本;③增加监管收益;④加大对违规经营P2P平台的惩罚力度;⑤降低违规经营P2P平台的额外收益;⑥降低合规经营P2P平台的运营成本;⑦提高P2P平台长期合规经营所获得的额外收益。  相似文献   

15.
《经理人》2014,(1)
正从2007年零起步,经历6年的自生长,原以为P2P网贷能扛起互联网金融的大旗,但现在,随着平均每天一家P2P网贷平台爆出财务黑洞,过热的P2P网贷行业正不断发出焦糊味,整个行业面临被严控的可能。2013年12月2日,P2P(peer to peer lending;个人对个人的借贷)网贷平台—上海今鑫财富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今鑫财富)的前台,成了愤怒人群的攻击对象,人们用手掌击打着台面,问今鑫财富讨要说法。事端的缘由,是当日今鑫财富的平台上,登出了该公司全体员工给他们失踪4天的老板项国宵的  相似文献   

16.
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稳定发展,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中发挥了一定的缓解性作用。然而,由于与P2P网贷平台相结合而为投资人提供担保业务,并不是融资性担保机构的传统业务,其中存在着一些风险。对这些风险,既要引起高度重视,又要采取控制和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依托互联网而出现的网络贷款平台降低了借贷准入门槛,成为了草根借贷的一种新模式。网贷打破了传统的银行垄断,为民间资本开辟了一条新通道,对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很有帮助。但作为新生事物,网贷目前还很不完善,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何做好对网贷的监管使其健康成长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将从我国网贷的发展现状出发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几点完善的建议,以期对我国网贷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小波视角,采用多分形波动率,构建时-频域溢出指数刻画市场间复杂性,借以研究网贷市场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波动溢出问题,并利用行为金融学和长尾理论解释异常现象,结果表明:(1)网贷市场与其他市场均存在双向溢出,且随着时间尺度从短期向长期推移,溢出强度不断上升,其中网贷市场与Shibor溢出效应最为显著。(2)总体上网贷市场主要是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但在部分短期尺度上能够主导跨市场传染过程。(3)网贷市场与其他市场间显著溢出主要集中在网贷问题频发时期。(4)在股市和债市低迷时期,网贷市场能够主导彼此间的溢出。稳健性检验佐证了以上结论。  相似文献   

19.
尹兴强  郭峰 《管理评论》2021,33(11):223-237
P2P网贷平台投资者的债权转让行为是否传递了借款标的风险相关的信息?相关学术研究与实践探讨暂付阙如.本文基于"人人贷"平台41.7691万个借款标的所形成的7246.1519万次债权转让事件,以及1亿多次投资事件的大样本数据,对P2P网络借贷中的债权转让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人人贷平台上90%以上的标的发生过债权转让,每个借款标的平均转让次数超170次,且债权转让累计金额达原始借款金额的数倍.风险识别检验的结果发现,标的债权发生转让,转让的次数越多、金额越大以及转让的投资者人数越多,借款标的违约风险越高,揭示了债权转让具有一定的风险识别效应.拓展性分析还发现,债权转让的风险识别效应在高利率、未婚与无房的借款标的中更为凸显.进一步研究显示,学习效应与经验积累是债权转让投资者获取信息优势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0.
宫平 《经理人》2014,(3):24-24
正最近国内P2P网贷平台,又开始出现大规模跑路事件。P2P愿意尝试连银行都不愿涉足的无抵押借款,对金融体系监管层来说当然是好事一桩,但要想按P2P原有功能解决目前国内小额借款的难点,就现时的社会整体诚信程度来说还为时过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