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觉思维是一种普遍存在而又颇具神秘色彩的思维。在科学发现、发明创造、艺术创作以及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感受到它的存在。但由于直觉思维不像逻辑思维那样可以分析为清晰的思维过程,而经常是突如其来的、瞬间即逝的,因此对于它的本质,人们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我们...  相似文献   

2.
模糊思维虽然形成确立的时间不长,但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人类实践活动的许多领域和一系列科学部门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这里仅就它的基本特征及其与矛盾思维的关系作一些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直觉与创造性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觉与创造性思维储金生一直觉,即直接的觉察,指主体综合运用经验体验、理论知识、各种认识形式和方法形成的整体洞察事物的能力,是一种以形象和概念共同反映事物本质的认识形式,是一种突然对事物达到深入洞察和本质理解的思维活动。柏拉图时代,直觉被当作神赐的狂迷...  相似文献   

4.
实践观念的建构是通过直觉思维进行的,直觉思维是一个由显意识和潜意识构成的整体结构,直觉思维在实践观念的建构中发挥着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5.
直觉这个课题长期为哲学家、心理学家所倾心探索,至今看法和论述颇为不一。人们试图通过对其探索,找出隐藏在背后的、认识世界真谛的有效途径,找出可资人们发现和认识的规律性的方法。在科学发现中,许多重大问题的突破,好象由对象对人感官直接刺激,或者说由人们对现象的直觉而产生,这就使得一些人们认为:新发现是逻辑中断后,经直觉神奇般地赐予的。所以,他们认为通常所说独立于具体认识对象之外的理性思维,除用作分析和论证外,而对于探新和发现  相似文献   

6.
刘卫平 《晋阳学刊》2007,1(6):60-63
灵感直觉思维活动作为一种独特的思维创新活动形式,存在着自身运动过程阶段,并具有自身的运动机制,即思维运动的选择机制、思维运动的诱导机制、思维直觉的高级简化统摄运动机制、思维跃迁上升运动机制和思维运动的重构机制。这些思维运动机制深刻地反映了灵感直觉创新运动的基本规律,即显意识与潜意识互渗贯通律、思维互补综合重构律、思维无序与有序协同整合律和思维诱导跃迁上升运动律。  相似文献   

7.
道德直觉:道德认识的一种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认识作为人类认识的一种基本形式,通过自身特殊的思维方式掌握人与世界的客观伦理关系。道德认识的思维方式有多种,如身心体认、整体综合、主客互渗、道德直觉等等,其中道德直觉是道德认识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 道德直觉作为道德认识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是直觉思维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对直觉的分类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一般而言,认识论意义上的直觉或直觉思维是认识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以往的认识经验和既有的知识框架,对客观对象的本质进行直接的、整体的、非逻辑的甚至是无意识的把握方式和反映形式。 直觉思维的直接性是指这种思维形式不借助于别的物质的或观念的手段和其他中介环节而直接达到对对象的悟解,这种悟解是洞察式的觉察和观照,它一方面导致对对象的自明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哲学所推崇的直觉思维有整体性的特征。一方面,思维主体是作为一个知、情、意的统一整体而进入思维领域;另一方面主体思维活动的结果所获取的是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整体性精神境界。这就决定了,中国先哲的思维不可能是“思”,而只能是“悟”,即直觉。在把握好象世界的途径上,主体采取了比类和意会两种基本形式,前者以宇宙的整体为认知对象,后者以宇宙的本体为认知对象,但两者都不是逻辑的、分析的,本质上都属于直觉的思维方式,体现了中国传统思维的一个方面的特质。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改革开放正进入关键时期 ,国际国内形势都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国际上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科技、经济、军事上的优势 ,大力推行霸权主义 ,对我国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遏制。在国内 ,国企改革任重道远。面对挑战 ,我们只有全力发挥全民族的创新精神 ,才能闯出一条生存和发展的道路 ,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胜利推向 2 1世纪。早在 1995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 ,江泽民同志就一针见血地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998年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指出 ,“现在 ,我们更要十分重视创新。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承延原始思维非时间性的特点,古代文论把握对象的方式是直觉思维,往往是俯仰之间的天机自流、一瞥之下的主客兴会、蓦然回首的心灵感悟。作家要善抓时机,创造出有“机趣”、“机神”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11.
“五四”以后的现代新儒学(以下简称新儒学),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中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表现在思维方式上就是推重直觉。二十年代初,梁漱溟在一片反孔的声浪中打出“新孔学”的旗号,在哲学方法上主张用身心体验之的直觉对抗冷眼旁观的理智,成为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第一个倡导直觉说最有力量的人”(贺麟语)。在新儒学后来的发展中,崇尚直觉成为它的基本特征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新儒家有关思想的剖析,从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正> 一、直觉现象及其定义“今天早晨躺在床上,我脑子里出现了下面这些关于自然科学的辩证思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07页)。这是恩格斯在1873年5月30日致马克思信中的头一句话。就是这一天在写这封信之前,恩格斯首先写了“自然科学的辩证法”这篇札记,把他清晨涌人脑际的思想记录下来。接着,他以同样内容但更为明晰的思想写了这封信,兴奋地向马克思报告他所发现的“运动形式”这一新概念以及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的新思想。看来,直觉的顿悟并非为诗人、艺术家所独占,  相似文献   

13.
庄子的直觉思维是其审美范围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在如何体悟道的方式上及如何达到审美境界方面 ,直觉思维或者为语言符号与审美精神境界架构的中介 ,或者为庄子的主要审美认知方式。庄子的直觉思维类型重在对审美意象的心理阐释  相似文献   

14.
论直觉     
<正> 直觉是一个古老的科学概念,也是现代思维科学中引人注目的新课题。目前,学术界虽然对它的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但是,直觉是逻辑的、还是非逻辑的?是否等于灵感?见仁见智,各抒己见。这说明了,直觉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仍然是团迷雾。一、直觉与逻辑思维人的思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包含许多形式与方法,但就其是否严格按照一定的程序思维作为划类标准,可分为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两个基本类型。逻辑思维通常可以被理解为按照一定的思维规则进行思维的方式,它包括形式逻辑、科学逻辑、辩证逻辑。与非逻辑思维比较,逻辑思维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巴甫洛夫曾说:“科学是随着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成就前进的。”现代科学家们的确比以往更加注重对科学的科学、即研究的科学、方法的科学的研究。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情况是许多著名科学家纷纷向中国古代哲人尤其是老子那里寻找思维方法的启示和根据。老子是我国古代具有极大智慧的思想家,两千多年来他的学说一直为人们所汲取、借鉴、研究和探讨。不少现代科学家认为在思维过程中他们与老子具有一致性和相似性,其中特别  相似文献   

16.
直觉思维是一种非逻辑的思维方式。它不是运用逻辑形式来把握和认识事物的本质,而是在特殊的、具体的直观领悟中去把握事物和认识事物。这种直觉思维广泛体现在中国人的哲学和科学思维中,从而成为中国人思维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直觉思维的本质是什么?直觉思维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思维方式?我们认为,直觉思维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直觉思维的模式任何一种思维方式都是按照一定的思维模式收集、处理、加工各种信息的过程,由于思维模式不同,不同的思维方式具有不同的内在机制,因而思维效率和认识成果往往会呈现出明显的差异。直觉思维之所以能够在瞬间内创造性地把握事物的本质或问题的  相似文献   

18.
试论禅宗与柏格森的直觉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宗的直觉观与柏格森的直觉主义,这两种处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度、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思想却具有诸多相通与契合之处。本文将从探寻两者直觉思维的源流开始,立足于直觉观的本体论意义、直觉主体的共识以及直觉视域中的时间观等视角对其予以阐释,通过对两者在差异中所存在的契合的观照,阐释其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19.
“模糊”与精确相对,日常生活中、人们自认为是精确的认识其实也是模糊的认识。我们平常说“今天天气很好”。“好”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才叫好?”什么不叫“好”?其实并不清楚。又比如说“这朵花多美”。这“美”也是一个模糊概念。什么叫“美”?什么不叫“美”谁能说得上来?尽管如此,人们并不觉得“今天气很好”、“这朵花很美”之类的说法不清楚,甚至觉得这样说满可以了。反之,说得太精确,有时还觉得啰嗦。  相似文献   

20.
布鲁纳直觉思维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鲁纳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属于认知学派。虽然,结构论是布鲁纳教学论思想最重要的观点。但是,布鲁纳教学论思想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关于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相互补充的观点。布鲁纳在《教育过程》再版序言里指出:《教育过程》是一本按照结构主义表达知识现,按照直觉主义表达研究过程的书①。直觉主义的核心内容──直觉思维,是一个为许多著名的学者、科学家所承认、但又讲不清的问题,它作为哲学、心理学、美学、逻辑学、思维科学、科学方法论等学科的重要内容,已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注目。本文只是在读了布鲁纳《教育过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