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1986年出版了阿·达木丁苏荣(A·aMcyp)的《蒙古方体字》(Mo)一书。全书计228页,收碑铭13个,文献7件,牌符4个,印章2枚,西藏所藏印章16枚,用八思巴字书写的蒙古、突厥,阿拉伯、汉等多种语言的其它资料8件,是迄今为止蒙古学者用蒙文写作的第一部八思巴文专著。作者对八思巴文进行了文学、语法学的分析。鉴于这是蒙古学者对八思巴文首次较系统的论述,因此引起我们的兴趣.中蒙人民有传统的友谊,近年来两国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我们翻译介绍此书,目的就在于为推动两国学界间更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作出努力。本书分序言,导方,第一章,八思巴字规则 语言特征 正字法 语音和词法,第二章八思巴字蒙古语文物,第三章,西藏的八思巴字文物,第四章 八思巴字蒙古语、突厥语、阿拉伯语、汉语的若干其它文物,结论,缩略语表,俄文内容提要,书目等部分。这里先刊出序、导言、结论三部分,以提供学术信息,以下译文中圆括号注为原注,方括号注为译注。  相似文献   

2.
八思巴字蒙古语文献一般以音节为单位分开书写,也有书面蒙古 语的两个音节连写的形式。它是反映中世纪蒙古语复合元音和长元音的一种有规 则的拼写方式。  相似文献   

3.
再论八思巴字蒙古语中的''''ülu''''u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思巴字蒙古语护寺文书中经常见到这么一个句子:’üéledu·esu mud(其单数形 做 他们式mun)basa’üluu ayuGun(其单数形式为ayuGu)“如果做,他们岂不怕?”在元 又 不 怕代汉语“白话”翻译中,把此句译作“做呵,他每更不怕那什么。”由于这个译文难懂,加上在现代蒙古语里这种句子结构已不存在,学者们做出了几种不同的解释和翻译。问题的关键在于对’ülu’u的理解上。尼古拉·波普(N·POPPE)教授在其专著《八思巴字蒙古  相似文献   

4.
裕固族宗教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裕固族是我国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县黄泥堡裕固族乡.裕固族有一万零五百多人(据一九八二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其中四千六百多人使用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西部裕固语,二千八百多人使用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东部裕固语,其余的人使用汉语.裕固族,在汉文历史文献中,曾被称为“黄头回纥”、“萨里畏吾”,“撒里畏兀儿…….这些称谓都和古代的回纥、回鹘、突厥民族有关系.裕固族的族源,可以退溯到古代的回鹘.但是,古代回鹘并非裕固族的唯一族源,古代蒙古人也是裕固族的族源之一,裕固族操东西部两种裕固语便是明证.可以这样说,古代回鹘人与古代蒙古人中的一部分相互融合,形成了今天的裕固族.裕固族在历史上先后信仰过萨满族、摩尼教、佛教和喇嘛教.今天,在裕固族现实生活中呈现的宗教文化仍然是多种多样,交错相织.本文旨在较为详细地综述裕固族历史上的宗教信仰以及呈现的宗族文化.全文分三部分.  相似文献   

5.
从成吉思汗建立强盛的蒙古政权到20世纪中期外蒙古进行文字改革,废除传统文字,蒙古人沿用回鹘式文字历史长达800余年。以西里尔文字母为基础创制的新蒙文代替了传统回鹘式蒙古文,在蒙古国使用近半个多世纪后,随着苏联解体,国家与人民恢复传统文字的呼声日益高涨,21世纪初,终于九转功成。文章通过对回鹘的历史影响、蒙古文字的创立以及恢复传统文字的现实意义等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得出蒙古国从废除传统文字到全面恢复使用这两种差异性决定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一种从外部环境的被迫到享有独立自主权国家公民意志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学术信息     
贾晞儒在《西藏研究》1992年第一期发表《藏族文化与蒙古族文化的关系》一文,谈到蒙古族是善于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而丰富、发展自己民族文化的一个自强不息、富于开拓精神的民族。早在10世纪就开始吸收藏族的先进文化。为了制备一代制度,学习和吸收藏族及其他兄弟民族的先进文化。忽必烈曾命八思巴创制“蒙古新字”(俗称“八思巴字”),为译写、学习藏文经典和其他文学作品提供了方便,藏族文化与蒙古族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至顺镇江志>是仅存的少数元代地方志之一.作者俞希鲁,镇江人.该书记载了元仁宗、元英宗时期元朝在全国各个路、府、州城为纪念八思巴而建立帝师殿的史实,以及镇江蒙古字学的教学和管理情况.从其有校址、有师生、有课业、有知识传授的学校,可见当时八思巴创造的蒙古字学已推广到郡一级.这些都对藏族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众多不同文字的回鹘文献中,古藏文音写的回鹘语文献数量不多。古藏文回鹘语文献大多出土于敦煌和吐鲁番等地。文章在介绍古藏文回鹘语文献整体情况的基础上,对P.T.1292古藏文音写回鹘语佛教教义简答手册进行语文学研究,包括回鹘语转写、注释、汉语翻译,并在部分词条的转写和翻译方面对前人存在的错误予以纠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9.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统一各族语言文字主张并付诸实践的人是元世祖忽必烈。早在青年时期,忽必烈就注意任用儒生,重视农桑,兴办屯田。他当皇帝后,更加重视人才的发掘和使用,以加强自己的统治。公元1260年,忽必烈诏西藏喇嘛八思巴制订蒙古新字。因为  相似文献   

10.
略论仿汉文字陈丁昆我国许多民族文字的产生,或为自创,或是受外族文字影响而制。前者如:汉字、彝文、纳西东巴文等;后者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受了外国文字的影响而造,如回鹘文、藏文、傣文,另一类则脱胎于我国国内其它民族的文字,如八思巴文、契丹文、西夏文、方块...  相似文献   

11.
回鹘文是在胡人文化影响下由粟特文演变、发展而来的一种音素文字,碑铭及出土文献也反映了突厥语族群从对粟特文的借用到改造的演变、发展轨迹,而借用粟特文字母来拼写突厥语也就标志着回鹘文的产生。《多罗郭德纪功碑》可证回鹘文至晚在552年已开始使用,而哈喇和卓古墓群发现的以粟特文字母书写突厥语kif(i人,妻子)字样的代人木牌还意味着回鹘文极可能于482年已开始使用。通常认为回鹘文是继如尼文之后开始使用的,就目前所见碑铭及出土文献可断定,其使用历史远要早于如尼文,应是最早用来拼写突厥语的文字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在元代中外文化交流空前活跃,蒙汉民族掀起第一次文化交流高潮的大背景下,蒙古民族及其文化对元杂剧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其间蒙古民族及其统治者对戏曲歌舞的爱好与关注,对元杂剧创作所产生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其展开研究,当对蒙汉文化关系及元代文学研究有促进作用或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3.
元代蒙古族的汉文诗歌、散曲创作,是在当时蒙汉文学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其中伯颜的汉文诗歌、散曲创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作品有鲜明的时代和民族特色,对其进行研究,对蒙古族文学、蒙汉文学关系及元代诗歌创作等的研究将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蒙古族的民族英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是闻名古今中外的著名历史人物,是蒙古汗国的缔造者,蒙古民族的民族英雄。他统一了蒙古高原诸部,结束了蒙古各部纷争战乱的局面,创建了一整套政治、军事和文化制度,为蒙古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还适时地发动了攻金、西征和灭西夏的战争,有的带有扩张性质,有的则具有统一意义,虽曾一度带来一些破坏作用,但是攻金、灭西辽、灭西夏却为元朝大统一奠下基石。西征中亚、西亚和欧洲,虽带有对外征服和扩张性质,给各国人民曾带来灾难和破坏。但对促进东西方的交通和各国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世界意义。总体说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无愧是蒙古民族的英雄,而且对全中国历史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元代的回回军士及其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蒙.元时期回回、哈剌鲁、阿尔浑军士的主要活动和组织机构进行了系统梳理,并阐述了他们在元代政治、军事及经济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田卫疆 《民族研究》2006,5(4):75-83
古代回纥作为我国维吾尔族的祖先,其起源同漠北草原其他各族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在充分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对诸多文献的梳理论证,对于同回纥有渊源的丁零、敕勒、铁勒、九姓乌护、九姓乌古斯,以及突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探索,全面论证了回纥如何在与周邻各族的密切交往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7.
刘戈 《民族研究》2004,(5):55-63
回鹘文契约是众多的回鹘文资料中的一种 ,其内容的结构、行文用语与吐鲁番、敦煌等地出土的汉文契约中的格式与套语很相似 ,证人套语就是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察了哈勒不浑-巴勒哈孙古城出土的蒙文佛经所使用的字母、译音和文章格式, 判定它们源自蒙元时代。  相似文献   

19.
马娟 《回族研究》2002,(4):51-55
本文根据《元史》和元人笔记《解醒语》的有关记载,从其所处历史环境、仕途沉浮及其与回回人、汉人的关系方面对元代回回丞相倒剌沙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试图反映元代色目人内部之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元代也里可温信徒复杂,族类众多.除游牧于中土西北地区的蒙古乃蛮、克烈、汪古部和一部分畏兀儿人,以及东迁阿速、钦察、斡罗斯人外,还应包括蒙古西征时掳掠东来的许多中亚、西亚和东欧不同种族的基督教徒.至元大一统时,也里可温已广泛分布于中土各地,并在元代社会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