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深入探讨我国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对于规范国家行为、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和国家同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受到多民族国家政治文化的制约。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以追求统一、和平、稳定为基本目标,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是历代中国民族政策重要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周平教授从民族政治学的视角展开对多民族国家中的族际政治整合研究,具体来讲,从国族与民族国家的讨论进行族际政治整合的理论预设;从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提供族际政治整合的时代线索;从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来展开对民族政治整合的反思;从中国民族国家的建构谈族际政治整合模式的调整;从区域主义边疆治理模式的提出进行族际政治整合模式的实践探讨。其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民族政策价值取向方面,主张将"民族主义"取向的民族政策朝向"国家主义"取向的民族政策;在族际政治整合方面,力推将国家的整体利益作为多民族国家整合的出发点及核心点。在边疆治理方面,提出边疆治理的区域主义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族教育政策体系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鉴 《民族研究》2003,(6):33-41
民族教育政策体系是国家改革与发展民族教育所需要的最基本、最关键的教育政策范围与结构 ,它包括民族教育质量政策、民族教育管理体制政策、民族教育课程政策、民族教育经费政策、民族教育教师政策和民族教育学生政策等六个方面。这些民族教育政策又与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民族文化政策、宗教政策、语言文字政策等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族教育政策体系。这一政策体系 ,经过民族教育政策长期变迁的实践证明是科学、正确和有效的 ;从理论依据来看 ,它同时兼顾了国家民族问题与国家教育问题两方面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全面保障少数民族人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权是权利的最一般形式,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体现了国家对少数民族人权的理念的认知,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人权理念和价值取向决定了制定和实施不同的民族政策.中国的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全面保障少数民族人权的理念,是较好地解决民族问题的内在基础.  相似文献   

5.
要探究中国民族理论体系的价值取向,关键还是要从长期以来民族研究应该是"政治化"亦或"文化化"的争辩中去探究,这其中就涉及到"西方话语霸权"、中国民族理论体系"失语症"、中国话语权等诸多问题.实际上,民族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客观实体,本身就是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体,进行民族研究,孤立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会脱离中国的语境,从而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甲午战争后,近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自觉与文化自觉同时出现,表现形式为"保国保种保教"三者并提.由于以传统民族文化为取向的保教式文化自觉与以现代民族国家为取向的政治自觉之间存在内在张力,使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发展到"保种爱国存学"阶段,以"国学国粹国史"激发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政治自觉,这一努力同样使政治自觉与文化自觉发生相斥与对立.这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自觉进程的艰难、曲折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模仿性的现代国家建构以传统疆域内各族各群凝聚为统一的国家民族为基础.内忧外患压迫下中华民族的构建直接以爱国主义为表征;同时,中华大地诸族文化、利益熔融的一致价值观使中华民族既是现代中国认同政治的直接载体,也是现代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现实目标.现代中国的中华民族主权国家属性,决定了在现代中国堪称为“民族”的实体只能是“中华民族”.然而,国家全面建设阶段中华民族的虚化及中华民族理论的缺憾使得国家崛起与中华民族复兴事业面临极大的风险与挑战.中国共产党主导的国家族际政治整合,须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大战略下构建、完善以“中华民族”国族理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族际话语体系与行动逻辑,通过加强中华民族建设,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强国基石.  相似文献   

8.
政治智慧源于人们对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深刻认知,集中体现在社会组织的建构、权力系统的运行和政权组织的维系.在施政过程中彰显政治智慧,有利于国家强盛、社会稳定、民族和谐、文化昌明和民众幸福.新中国的民族识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以及相关民族政策的实施,超越了“原生论”和“建构论”的范式,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生成以确认民族身份和民族地位为核心精神的政策和理论,体现了正义性、公平性、合理性的原则,以民族大义和人文情怀凝聚人心并赢得民心.当前,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局势,有必要基于中国民族“确认论”的正确方向,以政治智慧明察关于中国民族政策的不同认知、不同视角、不同立场和不同动机,遵循多民族共生的文化法则,确认中国各民族不只是“作为问题而存在”,完善权益、责任、义务并重而适应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民族政策,构筑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新中国建立60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是成功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选择.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外敌对势力进一步加紧对中国的渗透、干扰、颠覆和破坏活动,而我国周边国家复杂的民族与宗教问题,总是与国家关系交织在一起,对我国的国家安全、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期发表覃彩銮研究员<中国民族问题面临的挑战>一文,分别对中国周边相邻国家复杂的民族与宗教问题及其对中国边疆稳定、国家安全和民族关系的影响做了全面介绍.张文静、杜军<多民族中国政治合法性的文化基础构建>一文,从文化层面论述了通过多种途径构建中国的"共同文化",实现文化上的"多元一体"与"一体多元"的统一,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共同认同,增强我国的政治合法性和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0.
国家统一与民族多元是现代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的基本问题.对美国和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主义处理国家统一与民族多元二者关系的实践考察及其局限性和不足的分析,对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持和完善,实现多民族国家中国的政治整合,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